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绥江县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二
历史 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远古传说中的一场战争形势图,这场战争的结果有利于( )
A.新石器的创制运用 B.禅让制的全面推行
C.华夏族的逐渐形成 D.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可以佐证该结论的文物是()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二里头遗址的铜鼎
C.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D.三星堆青铜面具
3.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不花费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占领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沙俄占领的领土主要位于中国的( )
A.东南和西北 B.中原和南方 C.东北和西北 D.东北和西南
5.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方针并成功收复新疆的是( )
A.张之洞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左宗棠
6.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7.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C.三民主义包含“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宜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8.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的是( )
A.鲁迅 B.蔡元培 C.胡适 D.李大钊
9.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下列事件与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名称 内容或意义
A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井冈山会师 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C 八七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 古田会议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0.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南京、上海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新曙光。材料反映了台儿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C.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 D.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11.1947年夏,这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犹如一把“飞来之剑”直插敌人心脏,扭转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这一“飞来之剑”是指( )
A.百团大战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转战陕北 D.千里跃进大别山
12.《申报》从1872年创办,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及时报道了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到1949年停刊,见证了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其重要性在于( )
A.保存丰富史事 B.办报时间最早
C.时政分析准确 D.发行数量最多
13.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图宜传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开国大典 D.西藏和平解放
14.如图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B.“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C.“一五”计划顺利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15.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以后,中国( )
A.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B.立即掀起了“大跃进”运动的高潮
C.国内主要矛盾无法解决 D.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道:“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践行民族区域自治 B.必须“和平统一”
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7.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原则是(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的方针
18.西欧中世纪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有人说,那时的老百姓可能对国界毫无概念,但对村界一清二楚。其原因是()
A.早期城邦的兴起 B.新兴城市的建立
C.封建庄园的盛行 D.大学的兴起
19.某文献宜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该文献声称,政府的权力来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并列举控诉了英国政府的种种言行,宜称应建立“自由独立的国家”。据此可知,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宜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宜言》
20.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短短几十年时间,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整个英国仿佛形成了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高速运转的链条。材料中的“力量”是指(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飞机 D.计算机
21.“物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人类也是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材料阐述的是( )
A.达·芬奇提倡的人文主义 B.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贝多芬的自由、平等、博爱
22.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推动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到来。“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指的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与反法联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23.有学者说:“苏联模式的设计用意,在于将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尽快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它毕竞实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对“苏联模式”的评价是( )
A.完全肯定 B.全部否定 C.比较片面 D.相对客观
24.罗斯福在对日宣战演说中说:“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日“处于战争状态”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史实体现的是( )
A.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2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乔嫦美《秦皇汉武奠基大统一》
材料二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589年,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乘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康《元史百官制》
(1)材料一中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上”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分裂走向全国统一的朝代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哪些创新性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设置上有何创新之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4分)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两个历史事件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内容有主题,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
28.(14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功,有很多“密码”。红星中学八年级
(1)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改革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在1957-1978年间的二十年里,农业一直处在糟糕的状态下,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只有2.6%,棉花增长率为2.1%。中国不得不进口大批粮食来保证它日益增加的人口有饭吃。农村经济即便不是死气沉沉,至少也是有气无力的。二十年里,农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什么改善。农民几乎没有劳动的热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任选示意图中的一个时间点,写出其对应的事件及影响。根据材料一,归纳遵义会议召开后中国共产党的转变。(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2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新发展理念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4分)历史·试题卷·第7页(共8页)
29.(14分)经济互动推进世界连成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铃薯、番薯、番茄、辣椒、南瓜、玉 欧洲美 米、花生、烟草、可可、菠萝、火鸡等 亚洲洲 柑橘、葡萄、香蕉、洋葱、橄榄、咖啡 豆、甘蔗、小麦、水稻、燕麦、牛、马等非洲新旧大陆物种交换示意图 新大陆(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如日本、中国、英国等相继种植,维持了长期的人口增长·······番茄和辣椒改善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口味。旧大陆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如小麦、猪、马、牛、羊等。 -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世界经济发展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7年 23个国家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等贸易壁垒
1964年 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1967年 欧共体成立,后发展为欧洲联盟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各成员国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
1999年 美国、中国等国发起成立了二十国集团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 金融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开始召开领导人峰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物种交换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根据材料二,概括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6分)
(2)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经济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8分。要求:看法明确;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历史·试题卷·第8页(共8页)
绥江县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二
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C D C B D A B D A B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B A C A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2分)
(1)共同之处:统一货币。(2分)
历史阶段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
(2)从分裂走向全国统一的朝代:西晋、隋朝。(2分)
创新性的措施:①开创科举制度;②开凿大运河;③开创三省六部制。(2分。任答两点即可)
(3)创新:①中央设置宣政院,中书省;②地方设置行省。(2分)
积极意义:①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充分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对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27.(10分)
评分标准:
表明看法 利用材料 文字表述 结论明确
观点清晰,表述准确。(2分) 能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合理运用。(2分) 能结合史实,有条理、顺畅,能围绕观点展开。(4分) 观点正确,准确、清晰。(2分)
示例
观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阐述:1861年,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8.(14分)
(1)评分标准:事件名称1分,影响1分,共2分。
示例
1840年,事件:鸦片战争。 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转变:①从照抄照搬的错误思想路线转变为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②精神面貌发生改变,革命积极性提高;③摆脱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和控制,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2分。任答一点即可)
(2)史实: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改编东北各抗日部队并领导东北抗日联军;②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抗战,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④召开中共七大,为迎接抗战胜利做了准备。(2分。任答一点即可)
(3)问题:①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生活停滞不前;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分)
解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分)
(4)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2分)
认识:①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29.(14分)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2分)
意义:①促进人口增长;②改变了生活习俗;③农作物、家畜的交换丰富了食物品种;④扩大了各洲间的经济交流;⑤促进经济开发;⑥促进文明交融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趋势:①区域经济集团化;②世界经济全球化。(2分。任答一点即可)
(2)评分标准:
表明看法 利用材料 文字表述 结论明确
观点清晰,表述准确。(1分) 能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合理运用。(2分) 能结合史实,有条理、顺畅,能围绕观点展开。(4分) 观点正确,准确、清晰。(1分)
示例
观点: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
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活动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成立至今,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作为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由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协调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注:非选择题部分的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评分。
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