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一)
一、选择题
1.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共同印证了( )
A.人民政权的巩固 B.国家工业化建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国防科技的发展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此处“钢少气多”中的“气”凸显的是( )
A.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B.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C.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
D.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力量
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共同繁荣 B.独立自主,主权至上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
4.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休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
D.经济特区的建设成效很显著
5.“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材料叙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6.1992年,两岸中国人选择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以协商促进合作,由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由此奠定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反分裂国家法》 D.八项主张
7.如图是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情况统计图。通过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8.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军事、经济实力受到削弱。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美国尼克松政府试图借助中国的力量扭转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的被动局面。为此,美国政府( )
A.组建“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
B.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C.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
D.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9.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十分重视土地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从而找到了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途径。下面对图中对应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的事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B.图2反映的事件使土地私有制转变成了土地公有制
C.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D.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10.据1954年调查,中国手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0%,个体手工业劳动者每人平均年产值890元,只及同时期大工业工人平均年产值的1/10。这主要强调手工业( )
A.改造的必要性 B.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C.剥削现象严重 D.需加强与市场联系
1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2.“农村的互助合作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到1954年底,互助组从1951年底的400多万个发展到近1000万个;初级社从1951年底的300多个增加到1953年的1.4万个……”材料叙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C.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大跃进”高潮的出现
14.“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对上述材料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目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抗美援朝,实现朝鲜统一
B.抗美援朝,捍卫朝鲜独立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抗美援朝,助弱反霸
15.海尔集团前身是创立于1984年的集体小工厂。1989年4月28日,海尔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海尔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材料旨在说明( )
A.乡镇企业发展开辟了现代化新路
B.计划经济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D.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取得巨大成就
16.某校初三(2)班学生需要制作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的历史主题展板,下列事件能够选用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香港回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17.如图是小历同学研究性学习的记录。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前行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
18.雷锋曾说:“望花区成立了一个人民公社,我把平时节约下来的一百元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我把省吃俭用积存的一百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人民。……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这体现了雷锋( )
A.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B.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奋斗精神
C.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
D.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19.如图为1951年邓澍创作的宣传画《保卫和平》。这幅作品以新年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农村开展和平签名的活动。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是( )
A.辽沈战役前夕 B.抗美援朝期间
C.土地改革完成 D.一五计划实施
20.土地改革以后,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发展缓慢,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这段文字介绍的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经过 C.局限 D.意义
21.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1954年,同仁堂作为首批示范企业,带头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保留私有制 D.直接没收
2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中央及省级报刊共刊登讨论文章600多篇。这场讨论( )
A.标志着高考制度全面恢复
B.完成党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C.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D.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3.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他带领全队以“宁可少 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汕井。王进喜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以公忘私,乐于助人 B.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C.艰苦创业,奋发图强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4.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大创举,它是( )
A.拍卖政策 B.吞并政策 C.没收政策 D.赎买政策
二、综合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与哪次会议有关?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的事业新局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摘编自钟华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2)材料二中的“小岗破冰”“深圳探路”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请依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6.在身边发现历史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某中学的学生以“探寻身边的历史”为主题制作了如下展板,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歌曲中聆听时代声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我的祖国》歌词节选注:此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于1956年发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材料二【在电影中感知国家力量】
《前夜》 《回归》
影片讲述了电动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排除万难,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眠之夜确保立国大事“万无一失”,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保障五星红旗顺利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故事。 影片讲述了外交官、仪仗队军人、警察、钟表师傅等不同身份的人,为实现在1997年7月1日0点0分准时升起五星红旗的心愿,在他们的岗位上竭尽全力的故事。
材料三【在物件中体会社会变迁】2019年12月,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在虎门镇正式开馆。博物馆中有如下记录:“1978年,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东莞太平镇迎来了广东省、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出口加工企业——东莞太平手袋厂。1979年,太平手袋厂工作人员在一份总结中写道,生产人人有定额,个个会算账,做多做少不一样。据老员工陈伟芬回忆,当时在手袋厂如果有一个位置缝错,整个手袋都要作废。”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首歌曲,从史实和感情方面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与影片相关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太平手袋厂迅速发展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A、B、C、D四个阶段的农村政策。
(2)依据所学,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名称。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3)结合所学,指出B阶段农村政策调整的目的。
(4)依据所学指出,C阶段的农村政策带来怎样的后果?在C阶段农村政策进行的同时,我国出现了哪一错误的探索运动?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5)根据材料二,指出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
材料三: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20世纪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番。
——据【美】R 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6)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材料四: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面对“农业生产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8)农村改革的成功,也推动了城市改革的进行。结合所学,写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及改革的中心环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该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9)综上,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28.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并在不同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5﹣1995年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397.6 686.3 1577.7
农村平均每人住房(平方米) 14.7 17.8 21.0
农村每百户有电视机(台) 11.7 44.4 80.7
文教娱乐用品服务消费(元)) 12.45 31.38 102.39
——摘编自《1985﹣1995年国家统计年鉴》
材料二 过去,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主要是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如何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推动国内经济贸易体制改革以适应国际经贸体制的关系。今天,我们有条件、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中国的对外开放举措,来引领世界经济潮流、来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就是这个历史要求的时代产物。
——摘编自裴长洪、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
材料三 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截至2016年底,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道路硬化达到77.9%,91.4%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成功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
——摘编自董铭胜《脱贫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农村居民的生活变化状况,并分析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项体现中国“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治国中始终坚持什么思想?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10 BACAD BABDA
11-20 CBCCC BAABA
21-24 BDCD
25.(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表现: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事件: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设立为经济特区。意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展进步;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答出一层,意思相近即可)
26.(1)《我的祖国》歌词节选: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达了赞美英雄,热爱祖国,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感情。
《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反映了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步伐的史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热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热烈赞美,以及对国家领导人的敬爱与感激之情。
(2)《前夜》:史实: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回归》:史实:香港回归祖国;意义: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范例,对世界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广大干部群众的开拓进取;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优越的区位条件。
27.(1)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
(3)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大跃进运动;发展经济要符合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策制定要符合国情。
(5)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稳定了,政局才能稳定;农民富裕了,国家才会富裕。
(6)从尝试到推广(从局部到整体)。
(7)变:集体劳动到分散经营,平均分配到自负盈亏;不变:土地仍然是公有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创新农业科技。
(8)1984年;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
(9)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8.(1)状况: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原因:改革开放的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等。
(2)变化:由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转变为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措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3)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说明: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基础建设显著改善;为世界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一)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