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考高频考点选择题特训二 中国近代史
高频考点 1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下表从战船这个侧面反映了清朝( )
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战船比较
战船 简况
清军战船 大多用杉木制成,体积大,吃水浅,作战地点局限于内河、湖泊和近海,战斗力弱
英军战船 英军“威里士里号”,侵华舰队的军舰,排水量为 1746吨,舰上装备各型火炮 74门
A.政治腐败 B.纪律松弛 C.国力衰微 D.白银外流
2.1843年,英国输华棉纱 621万磅,加倍于战前;1845年,英国输华棉布达 1.12亿码,为战前的 5
倍;1845年,英国棉织品输华总值为 170多万英镑,而战前为每年 70万英镑左右。这是因为( )
A.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 B.清政府支持海外贸易
C.中国近代企业的建立 D.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高频考点 2 洋务运动
3.[新考法·奏折名称]恭亲王奕诉在 1862年给同治帝的奏折中写道:“各国均以重资聘请中国人
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该奏折最有可能是( )
A.《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B.《奏设同文馆折》
C.《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 D.《重订学堂章程折》
4.有学者认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
“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他们自发进行了政治变革 B.他们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他们的活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他们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
高频考点 3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5.如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
一、东亚的火药桶:朝鲜 二、西方势力在东亚 三、洋务与维新
四、沉没的“高升” 五、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 六、中国陆军的惨败
七、旅顺屠杀真相 八、威海卫的陷落
A.《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B.《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C.《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D.《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6.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 19世纪末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
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
业”。信中的“新约”( )
21 世纪教育网()
A.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近代 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高频考点 4 维新变法
7.“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
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
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材料想要表达的是( )
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8.1896年,梁启超指出,当时中国翻译西方的兵书、医书、格致(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书较多,
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书籍则“译者寥寥”。他认为涉及“官制、学制、农政诸门”的西书才是学习
西方的“本原所在”,应当多加翻译。这反映出梁启超( )
A.注重引进外国器物 B.希望谋求制度变革
C.呼吁投身实业救国 D.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高频考点 5 辛亥革命
9.[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孙中山于 1892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术救
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后来他“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
从“医人”到“医国”转变的客观原因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革命政党的建立
C.西式教育的影响 D.传统医术的衰落
10.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写道:“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
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以下能体现“旧邦新造”的是(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高频考点 6 新文化运动
11.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着手,提出“破除迷信”的口号,号召人们“冲决
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材料强调了“先进知识分子”( )
A.开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 B.指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D.掀起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
12.有学者认为,由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是来自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因此许多人将
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古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
义等要义。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
21 世纪教育网()
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 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C.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 D.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
高频考点 7 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英、美等国的棉纺织品大量涌向上海,使得原本的手工棉纺业
纷纷破产,女工几停其半。”这反映出《南京条约》签订后(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市场被完全打开 D.上海贸易地位下降
1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筹设,其《发起趣旨》中说:“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
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
会……”材料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封建制度的结束
C.实业救国的兴起 D.民国政府的成立
高频考点 8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5.[跨学科学习·在身边发现历史]新闻是时代的眼睛,报纸是时代的声音。晋华中学九年级(1)
班同学在复习过程中搜集到下面两则新闻报道。报道反映了( )
《新闻报》1919年 6月 11日专电 英国路透社 1919年 6月 29日报道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
C.日本策动“华北自治” D.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16.《新青年》在 1915—1918年总篇数共 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 20篇文章使用;
而 1919—1922年,总篇数 1026 篇,其中使用该词的篇数达 145篇。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 B.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21 世纪教育网()
高频考点 9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7.1920年 12月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共去厌物 道路平坦》。这反映了当
A.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
B.君主专制统治卷土重来
C.科学思想为人们所接受
D.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
18.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中说:“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
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
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文中“巨大的成就”是指( )
A.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封建礼教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高频考点 10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长征
19.[新素材·农村调査]下表所示是 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省寻乌县农村的调查情况。这有利于( )
社会群体 每群体的百分比
大地主(收租五百担以上);中地主(收租二百担以上五百担以 分别占比 0.045;0.400;3.000
下);小地主(收租二百担以下,其中破落户 1%,新发户 2%)
富农(有余钱剩粮放债的);中农(粮食够吃,不欠债的) 分别占比 4.000;18.255
贫农(粮食不够吃,欠债的) 70.000
手工工人(各种工匠、船夫、专门脚夫) 3.000
游民(无业的);雇工(长工及零工) 分别占比 1.000;0.300
A.加强对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宣传 B.为发动武装起义找到依据
C.制定符合实际的革命斗争策略 D.为进军井冈山做思想动员
20.张震在《瓮安之役》中记述,红军攻占贵州瓮安城时正值春节,当地群众因为“土豪(被)吓跑
了,免除了(被)逼债的痛苦,加上发了土豪财物”,高高兴兴过了年。由此情景可知( )
A.工农运动支持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创建革命军队
C.遵义会议确立正确路线 D.长征途中发动人民群众
高频考点 11 西安事变
21.为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
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应是(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21 世纪教育网()
22.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剿共”方针;1937年2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
装暴动方针,同年 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B.团结抗战是救国的需要
C.国民革命社会基础扩大 D.反抗国民党的力量增强
高频考点 12 抗日战争中的军民团结
23.照片记录历史。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抗战中的冀中回民支队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纽约华侨捐赠救护车 台儿庄保卫战
A.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B.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C.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D.海外华侨尽全力支援抗战
24.下面两幅图所示的是 1938年《救国时报》发表的漫画《日寇顾首不顾尾,招架不住了!》。该
作品意在( )
A.宣传敌后战场胜利成果 B.讽刺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C.鼓舞人民群众抗战热情 D.揭露日寇凶恶残暴本质
25.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
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 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26. 1946年 6月至 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 3个多
月,共歼敌 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21 世纪教育网()
27. 自 1947年 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到 1948年底,在解放区约有 1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
得了土地,这有利于(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工农红军胜利会师
C.重庆谈判顺利进行 D.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28. 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
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人民战争的胜利 B.先进武器的胜利
C.经济实力的胜利 D.国际声援的胜利
29.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下图中“初步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30.1912年,曾兰女士以“光复神圣之女权”为宗旨,创办了四川第一份妇女报纸《女界报》(如下
图)。这说明当时四川( )
A.近代报刊业已领先全国
B.平等自由思想逐渐传播
C.广大民众读报风尚盛行
D.社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21 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 C 由表格中关键信息“大多用杉木制成,体积大,吃水浅,作战地点局限于内河、湖泊和近海,
战斗力弱”可知,清军军事装备落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朝国力衰微。A、B、D三项在表格中并
未体现。故选 C。
2. A
3. B 根据材料“各国均以重资聘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
其底蕴”可知,在洋务运动中,奕诉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需培养外
语人才,要求设立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B正确。
4. C 根据材料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
但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曾国藩等人因此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故选 C。
5. A 东亚的火药桶:朝鲜,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起义平息后,日本增兵朝鲜,蓄意挑起
战争;
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旅顺屠杀真相: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的陷落:1895年,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目录内容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A符合题意
6. B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 世纪末”“东南诸省……拱手而让之他人”“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
我生业”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 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
出为主。故选 B。
7. C
8.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学习西方的“本原所在”,是“官制、学制、农政诸门”,这
体现出他认为应当变革中国的官制、学制,希望谋求制度变革,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
物,张謇呼吁实业救国,梁启超没有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排除 A、C、D三项。故选 B。
9. A 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外在因素。自身的因素通称主观原因,而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是客观原因。据此可知,“民族
危机的加深”是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转变的客观原因;“革命政党的建立”是孙中山从“医
人”到“医国”转变的结果,B项因果倒置;C、D两项与题干中材料无关。故选 A。
10. D第一步,审题干,关键时间:1912年,关键信息: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1912
21 世纪教育网()
年建立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错误,D 正确;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
第一步,排除 B;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取士,排除 C,得出答案 D。
11. D根据材料中“从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着手”“破除迷信”( 时空定位:辛亥草命之后) “破
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新文化运动的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与新文化运动有关,
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掀起了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故选 D。
12. D 由题干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是来自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这场文化运动承袭
着中华古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可知,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
代文化的碰撞融合。故选 D。
13. A 由材料中“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英、美等国的棉纺织品大量涌向上海,使得原本的手
工棉纺业纷纷破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商品入侵,破坏了中国的
自然经济。故选 A。
14. D 根据题干信息“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可知,其与中华民国成立
相关,据此分析备选项:
A 洋务运动发生于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 ╳
B 封建制度结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实业救国思潮逐步兴起 ╳
D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 √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15. B由图片下及图片中文字信息“1919 年”“免曹(汝霖)”“曹陆章皆免职”“中代表不签字”
可知,报道反映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故选 B。
16. C 根据材料中“1915—1918 年……‘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 20 篇文章使用”“1919—1922
年……使用该词的篇数达 145 篇”可知,材料反映了“社会主义”一词在 1919年之后传播更加广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关,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
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C符合题意。
17. A
18. B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国共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国民革命”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 年,国共两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1926 年 7 月,国
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 B。
19. C 审题干及材料“1930 年”“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富农”“贫农”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 A;大
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
21 世纪教育网()
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排除 B;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对地主、贫富农
等占比的情况分析,由此可以制定符合实际的革命斗争策略,C 符合题意;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创
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 D,得出答案 C正确。
20.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红军攻占贵州瓮安城”可知该情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免除了(被)
逼债的痛苦”“发了土豪财物”“高高兴兴过了年”这些措施起到了发动人民群众的作用。故选 D。
21. B 由“古都兵变”“国共缓攻”等关键信息可知,诗的题目缺失的部分应该是西安事变。为了逼
蒋抗日,1936 年,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终西安事变和
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 B。
22. B
23. C
24. C由题干中时间信息“1938年”和图片中文字信息“正规军”“游击队”,回归教材可知,以国
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全国形成了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该
漫画意在鼓舞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故选 C。
25. C 根据题干信息“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
庆谈判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C项符合题意。重庆谈判时已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排除 A项;1937年 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 B项;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但这并非是蒋介
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只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排除 D项。
26. A 根据材料关键时间信息“1946 年 6月至 10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 6月,蒋介石发
动了全面内战。10 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由此可知,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发起胶济路阻击
战进行的自卫还击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A项符合题意。
27. D根据材料信息“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农民获得了土地”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194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
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D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开始于 1926年,A项排除;工农
红军胜利会师发生于红军长征时期(1934—1936 年),B 项排除;重庆谈判发生于 1945 年,C 项排
除。
28. A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
役”可知,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A项符合题意。题
干中未体现人民解放军的先进武器、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声援,B、C、D三项排除。
21 世纪教育网()
29. B 根据题干信息“初步发展”并结合图表中的时间段“1895—1912 年”分析备选项,洋务运动
发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时间不符,A 项排除;1898 年清政府实行戊戌变法,鼓励私
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等,刺激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第一
次世界大战发生于 1914—1918年,时间不符,C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1915年,且新文化运动
是思想解放运动,D项排除。
30. B 根据材料信息“女权”“妇女报纸”“《女界报》”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妇女为争取自身权
利而进行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动平等自由思想传播,进而推动了女性反抗压迫、
追求平等,B 项符合题意。四川近代报刊业已领先全国在材料中未体现,A 项排除;题干并未强调民
众读报风尚盛行,C项排除;妇女报纸的创办并不能反映出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D项排除。
21 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选择题特训二 中国近代史
高频考点1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下表从战船这个侧面反映了清朝( )
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战船比较
战船 简况
清军战船 大多用杉木制成,体积大,吃水浅,作战地点局限于内河、湖泊和近海,战斗力弱
英军战船 英军“威里士里号”,侵华舰队的军舰,排水量为1746吨,舰上装备各型火炮74门
A.政治腐败 B.纪律松弛 C.国力衰微 D.白银外流
2.1843年,英国输华棉纱621万磅,加倍于战前;1845年,英国输华棉布达1.12亿码,为战前的5倍;1845年,英国棉织品输华总值为170多万英镑,而战前为每年70万英镑左右。这是因为( )
A.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 B.清政府支持海外贸易
C.中国近代企业的建立 D.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高频考点2 洋务运动
3.[新考法·奏折名称]恭亲王奕诉在1862年给同治帝的奏折中写道:“各国均以重资聘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该奏折最有可能是( )
A.《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B.《奏设同文馆折》
C.《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 D.《重订学堂章程折》
4.有学者认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以变应变,开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强活动,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他们自发进行了政治变革 B.他们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他们的活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他们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
高频考点3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5.如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
一、东亚的火药桶:朝鲜 二、西方势力在东亚 三、洋务与维新 四、沉没的“高升” 五、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 六、中国陆军的惨败七、旅顺屠杀真相 八、威海卫的陷落
A.《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B.《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C.《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D.《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6.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19世纪末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信中的“新约”( )
A.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近代 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高频考点4 维新变法
7.“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材料想要表达的是( )
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8.1896年,梁启超指出,当时中国翻译西方的兵书、医书、格致(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书较多,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书籍则“译者寥寥”。他认为涉及“官制、学制、农政诸门”的西书才是学习西方的“本原所在”,应当多加翻译。这反映出梁启超( )
A.注重引进外国器物 B.希望谋求制度变革
C.呼吁投身实业救国 D.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高频考点5 辛亥革命
9.[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孙中山于1892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后来他“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转变的客观原因是(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革命政党的建立
C.西式教育的影响 D.传统医术的衰落
10.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写道:“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以下能体现“旧邦新造”的是(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高频考点6 新文化运动
11.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着手,提出“破除迷信”的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材料强调了“先进知识分子”( )
A.开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 B.指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D.掀起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
12.有学者认为,由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是来自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因此许多人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古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 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C.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 D.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
高频考点7 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英、美等国的棉纺织品大量涌向上海,使得原本的手工棉纺业纷纷破产,女工几停其半。”这反映出《南京条约》签订后(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市场被完全打开 D.上海贸易地位下降
1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筹设,其《发起趣旨》中说:“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材料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封建制度的结束
C.实业救国的兴起 D.民国政府的成立
高频考点8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5.[跨学科学习·在身边发现历史]新闻是时代的眼睛,报纸是时代的声音。晋华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在复习过程中搜集到下面两则新闻报道。报道反映了( )
《新闻报》1919年6月11日专电 英国路透社1919年6月29日报道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
C.日本策动“华北自治” D.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16.《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而1919—1922年,总篇数1026篇,其中使用该词的篇数达145篇。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 B.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频考点9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7.1920年12月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共去厌物 道路平坦》。这反映了当
A.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
B.君主专制统治卷土重来
C.科学思想为人们所接受
D.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
18.毛泽东在《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中说:“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文中“巨大的成就”是指( )
A.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封建礼教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高频考点10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长征
19.[新素材·农村调査]下表所示是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省寻乌县农村的调查情况。这有利于( )
社会群体 每群体的百分比
大地主(收租五百担以上);中地主(收租二百担以上五百担以下);小地主(收租二百担以下,其中破落户1%,新发户2%) 分别占比0.045;0.400;3.000
富农(有余钱剩粮放债的);中农(粮食够吃,不欠债的) 分别占比4.000;18.255
贫农(粮食不够吃,欠债的) 70.000
手工工人(各种工匠、船夫、专门脚夫) 3.000
游民(无业的);雇工(长工及零工) 分别占比1.000;0.300
A.加强对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宣传 B.为发动武装起义找到依据
C.制定符合实际的革命斗争策略 D.为进军井冈山做思想动员
20.张震在《瓮安之役》中记述,红军攻占贵州瓮安城时正值春节,当地群众因为“土豪(被)吓跑了,免除了(被)逼债的痛苦,加上发了土豪财物”,高高兴兴过了年。由此情景可知( )
A.工农运动支持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创建革命军队
C.遵义会议确立正确路线 D.长征途中发动人民群众
高频考点11 西安事变
21.为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应是(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22.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剿共”方针;1937年2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B.团结抗战是救国的需要
C.国民革命社会基础扩大 D.反抗国民党的力量增强
高频考点12 抗日战争中的军民团结
23.照片记录历史。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抗战中的冀中回民支队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纽约华侨捐赠救护车 台儿庄保卫战
A.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B.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C.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D.海外华侨尽全力支援抗战
24.下面两幅图所示的是1938年《救国时报》发表的漫画《日寇顾首不顾尾,招架不住了!》。该作品意在( )
A.宣传敌后战场胜利成果 B.讽刺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C.鼓舞人民群众抗战热情 D.揭露日寇凶恶残暴本质
25.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26. 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27. 自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到1948年底,在解放区约有1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有利于(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工农红军胜利会师
C.重庆谈判顺利进行 D.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28. 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长江岸边,木帆船、渔船是百姓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命根子,但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这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 )
A.人民战争的胜利 B.先进武器的胜利
C.经济实力的胜利 D.国际声援的胜利
29.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与下图中“初步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30.1912年,曾兰女士以“光复神圣之女权”为宗旨,创办了四川第一份妇女报纸《女界报》(如下图)。这说明当时四川( )
A.近代报刊业已领先全国
B.平等自由思想逐渐传播
C.广大民众读报风尚盛行
D.社会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参考答案
1. C由表格中关键信息“大多用杉木制成,体积大,吃水浅,作战地点局限于内河、湖泊和近海,战斗力弱”可知,清军军事装备落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朝国力衰微。A、B、D三项在表格中并未体现。故选C。
2. A
3. B根据材料“各国均以重资聘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可知,在洋务运动中,奕诉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需培养外语人才,要求设立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B正确。
4. C 根据材料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但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曾国藩等人因此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故选C。
5. A东亚的火药桶: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起义平息后,日本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旅顺屠杀真相: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的陷落:1895年,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目录内容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A符合题意
6. B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世纪末”“东南诸省……拱手而让之他人”“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B。
7. C
8.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学习西方的“本原所在”,是“官制、学制、农政诸门”,这体现出他认为应当变革中国的官制、学制,希望谋求制度变革,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张謇呼吁实业救国,梁启超没有要求推翻清朝统治,排除A、C、D三项。故选B。
9. A 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因素。自身的因素通称主观原因,而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是客观原因。据此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是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转变的客观原因;“革命政党的建立”是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转变的结果,B项因果倒置;C、D两项与题干中材料无关。故选A。
10. D第一步,审题干,关键时间:1912年,关键信息: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错误,D正确;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B;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取士,排除C,得出答案D。
11. D根据材料中“从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着手”“破除迷信”( 时空定位:辛亥草命之后) “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新文化运动的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掀起了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故选D。
12. D 由题干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武器是来自西方的民主、科学等思想”“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古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可知,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故选D。
13. A 由材料中“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英、美等国的棉纺织品大量涌向上海,使得原本的手工棉纺业纷纷破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商品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故选A。
14. D 根据题干信息“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可知,其与中华民国成立相关,据此分析备选项:
A 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
B 封建制度结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实业救国思潮逐步兴起 ╳
D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
15. B由图片下及图片中文字信息“1919年”“免曹(汝霖)”“曹陆章皆免职”“中代表不签字”可知,报道反映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故选B。
16. C根据材料中“1915—1918年……‘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1919—1922年……使用该词的篇数达145篇”可知,材料反映了“社会主义”一词在1919年之后传播更加广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关,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C符合题意。
17. A
18. B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国共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国民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共两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选B。
19. C 审题干及材料“1930年”“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富农”“贫农”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A;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排除B;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对地主、贫富农等占比的情况分析,由此可以制定符合实际的革命斗争策略,C符合题意;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D,得出答案C正确。
20.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红军攻占贵州瓮安城”可知该情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免除了(被)逼债的痛苦”“发了土豪财物”“高高兴兴过了年”这些措施起到了发动人民群众的作用。故选D。
21. B 由“古都兵变”“国共缓攻”等关键信息可知,诗的题目缺失的部分应该是西安事变。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B。
22. B
23. C
24. C由题干中时间信息“1938年”和图片中文字信息“正规军”“游击队”,回归教材可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全国形成了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该漫画意在鼓舞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故选C。
25. C根据题干信息“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C项符合题意。重庆谈判时已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排除A项;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B项;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但这并非是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只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排除D项。
26. A根据材料关键时间信息“1946年6月至10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0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由此可知,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发起胶济路阻击战进行的自卫还击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A项符合题意。
27. D根据材料信息“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农民获得了土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D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A项排除;工农红军胜利会师发生于红军长征时期(1934—1936年),B项排除;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C项排除。
28. A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他们纷纷支援渡江战役”可知,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A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体现人民解放军的先进武器、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声援,B、C、D三项排除。
29. B 根据题干信息“初步发展”并结合图表中的时间段“1895—1912年”分析备选项,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时间不符,A项排除;1898年清政府实行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等,刺激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时间不符,C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且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D项排除。
30. B根据材料信息“女权”“妇女报纸”“《女界报》”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妇女为争取自身权利而进行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动平等自由思想传播,进而推动了女性反抗压迫、追求平等,B项符合题意。四川近代报刊业已领先全国在材料中未体现,A项排除;题干并未强调民众读报风尚盛行,C项排除;妇女报纸的创办并不能反映出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D项排除。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1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选择题特训卷 2 (中国近代史)(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