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日喀则市拉孜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
(试卷总分:80分 答题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古人类中,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和火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马坝人 D. 山顶洞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因此,题干远古人类是指北京人,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马坝人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均与题干“约70万—20万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
A 炎帝和黄帝 B. 尧 C. 蚩尤 D. 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者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他们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故选A。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 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C. 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 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天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B项正确;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排除A项;丝绸之路全面开通,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排除CD项。故选B项。
4. “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触萨相维。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材料中“其利”是指( )
A. 减轻劳动人民负担 B. 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 推动隋朝完成统一 D. 大大加速隋朝灭亡进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主观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也包含到南方游玩的意图。在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中,虽然使当时的老百姓承担了沉重的劳役,但有利南北经济商贸的交往,使后代受益匪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开通大运河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不是利,排除A项;开通大运河之前,隋朝已经完成统一,排除C项;大大加速隋朝灭亡进程是开通大运河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B项。
5. 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
A.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 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 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 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蒙古语和汉语相互融合形成“驿站”一词,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是民族交融的表现,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融合,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元代重视文化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6. 《乾隆御制诗》中写道“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其形容的清朝对外政策是
A. 对外开放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友好互惠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据所学可知,清朝初期,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导致了清朝政府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B项正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友好互惠政策,均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故选B项。
7. 与“创建兴中会”“当选为中国同盟会总理”“提出三民主义”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
A. 邹容 B. 章炳麟 C. 黄兴 D. 孙中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当选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全称“三民主义”,D项正确;邹容主要著作是《革命军》;章炳麟的主要著作是《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黄兴成立华兴会等,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们三人均不符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8.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新青年》是在1915年9月创刊的,原名《青年杂志》,自第二卷第一号(1916年9月)才改名为《新青年》。编者是陈独秀,直到1917年,这个刊物完全由他自己主办。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后,《新青年》编辑部也由上海移到北京。鲁迅、李大钊、胡适等人都是主要的撰稿人。故选B。
9. “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后又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的“从东北发起猛攻”和“横渡长江”的重大军事行动分别是
A. 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所以答案选B。
10.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美援朝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时期,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自己英勇牺牲,所以D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时期为1926年至1927年间国共第一次合作发动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1931年至1945年,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年至1949年国共第二次内战时期,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1.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得出当时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因此要大力发展重工业,D项正确;材料中的并不都是与交能有关的,排除A项;手工业合作化属于手工业的改造,与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重工业,并不是要对工商业进行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这就是( )
A. 九二共识 B. 一国两制 C. 改革开放 D. 独立自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是1992年两岸协会所达成的“九二共识”,A项正确;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发展政策,排除C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3.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C 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都不是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排除BC项。故选D项。
14. 《人类简史》中写道:远古两河流域的知识分子与官僚精英将这部法典奉为经典,就算等到汉谟拉比骨已成灰,巴比伦帝国也烟消云散,这部法典还是由文士不断抄写流传。这部法典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元前 18 世纪,汉谟拉比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和《查士丁尼法典》都是古罗马的法律,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15.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了爱情理想与封建伦理的冲突,赞美了青年的纯真爱情。这部戏剧的作者是( )
A. 薄伽丘 B. 但丁 C. 莎士比亚 D. 达·芬奇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从真实生活出发,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C项正确;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文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十日谈》,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不符,排除A项;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人物,他创作的长诗《神曲》,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不符,排除B项;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极负盛名,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 美国的历史只有200多年,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宣告美国诞生的事件是( )
A. 萨拉托加大捷 B. 颁布《独立宣言》 C. 制定1787年宪法 D.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宣告美国诞生。它还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故B正确;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故A错误;《独立宣言》发表后,美国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故华盛顿召开了制宪会议,最终制定了1787年宪法,故C错误;1781年英军失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国1783年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可见英国承认与否都不影响美国的诞生,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7. 2021年是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利比亚独立70周年,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是( )
A. 埃及 B. 阿尔及利亚 C. 纳米比亚 D. 埃塞俄比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这是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C项正确;1952年埃及独立,排除A项;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排除B项;1896年埃塞俄比亚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8.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材料体现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是( )
A. 地区冲突 B. 恐怖主义 C. 霸权主义 D. 宗教纷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可知,美国以伊拉克存在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体现了美国霸权主义政治对当今世界安全的威胁,C项正确;材料中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不属于地区冲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恐怖主义对世界安全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不属于宗教纷争,排除D。故选C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6分,共44分)
19. 阅读下列秦汉时期的大事年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文景之治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
(1)商鞅变法与秦统一中国有什么内在联系 完成了这一统一大业的人是谁 为巩固统一,他在治理地方的政策上有什么除旧布新的措施
(2)西汉的建立者是谁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 在思想领域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4)秦汉的兴衰史,对当今我国的治国理政有什么启示
【答案】(1)商鞅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王嬴政(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2)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政策。
(3)“推恩”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解析】
【小问1详解】
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小问2详解】
建立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小问3详解】
建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建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小问4详解】
启示:根据秦汉的兴衰史可知对当今我国的治国理政的启示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20. 近代以来,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材料四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讲话全文》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的名称 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能体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侵华事件有哪些 (举一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在长征中召开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4)根据材料四回答,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东北,威胁华北;七七事变。
(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遵义会议。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争:根据材料“19世纪末”和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因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战争”。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题干要求“侵华事件”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制造华北事变、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小问3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分析可知抗战胜利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会议:结合所学知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小问4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分析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1.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1917年11月7日……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材料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 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哪一爱国运动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个条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答案】(1)凡尔登战役;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五四运动;《九国公约》。
(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极格局。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役:根据材料一“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应该是一战期间的凡尔登战役。
导火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塞尔维亚萨拉热窝被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小问2详解】
新的国际秩序:根据材料二“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小问3详解】
理由:根据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四“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格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2024年日喀则市拉孜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
(试卷总分:80分 答题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古人类中,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和火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马坝人 D. 山顶洞人
2.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
A. 炎帝和黄帝 B. 尧 C. 蚩尤 D. 禹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 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C. 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 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
4. “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触萨相维。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材料中“其利”是指( )
A. 减轻劳动人民负担 B. 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 推动隋朝完成统一 D. 大大加速隋朝灭亡进程
5. 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
A.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 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 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 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6. 《乾隆御制诗》中写道“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其形容的清朝对外政策是
A. 对外开放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友好互惠政策
7. 与“创建兴中会”“当选为中国同盟会总理”“提出三民主义”等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
A. 邹容 B. 章炳麟 C. 黄兴 D. 孙中山
8.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9. “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后又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的“从东北发起猛攻”和“横渡长江”的重大军事行动分别是
A. 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10.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美援朝时期
11.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2.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这就是( )
A. 九二共识 B. 一国两制 C. 改革开放 D. 独立自主
13.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C. 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4. 《人类简史》中写道:远古两河流域的知识分子与官僚精英将这部法典奉为经典,就算等到汉谟拉比骨已成灰,巴比伦帝国也烟消云散,这部法典还是由文士不断抄写流传。这部法典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万民法》 D. 《查士丁尼法典》
15.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了爱情理想与封建伦理的冲突,赞美了青年的纯真爱情。这部戏剧的作者是( )
A. 薄伽丘 B. 但丁 C. 莎士比亚 D. 达·芬奇
16. 美国的历史只有200多年,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宣告美国诞生的事件是( )
A 萨拉托加大捷 B. 颁布《独立宣言》 C. 制定1787年宪法 D.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 2021年是非洲第一个独立国家利比亚独立70周年,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是( )
A. 埃及 B. 阿尔及利亚 C. 纳米比亚 D. 埃塞俄比亚
18.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材料体现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是( )
A. 地区冲突 B. 恐怖主义 C. 霸权主义 D. 宗教纷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6分,共44分)
19. 阅读下列秦汉时期的大事年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文景之治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
(1)商鞅变法与秦统一中国有什么内在联系 完成了这一统一大业人是谁 为巩固统一,他在治理地方的政策上有什么除旧布新的措施
(2)西汉的建立者是谁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 在思想领域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4)秦汉的兴衰史,对当今我国的治国理政有什么启示
20. 近代以来,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材料四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讲话全文》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的名称 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能体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侵华事件有哪些 (举一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在长征中召开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4)根据材料四回答,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重大意义
21.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1917年11月7日……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材料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 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哪一爱国运动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个条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