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19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选项中,古代地区与文明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诞生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国家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民主政治
③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至高权威
④甲骨文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⑤产生了婆罗门教和佛教
⑥印第安人创造了印加文明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2. 波斯帝国时期,中央政府铸造被称为“大流士”金币,而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有铸造铜币权。这可用于说明波斯帝国( )
A. 黄金资源比较短缺 B.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C. 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 铸币技术领先世界
3.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粮食供应有着巨大商机,西欧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最直接的“农业腹地”。由此可知,西欧城市的发展( )
A. 推动了传统农业经营的转型 B. 促进了专制王权的复兴
C. 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农奴制度 D. 孕育了思想解放的因素
4.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印加帝国,采取建立官僚体系、迁移人口、建立殖民地和修建道路等手段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印加人因此被称为“新世界的罗马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印加帝国( )
A. 与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相同 B. 国家的管理能力较强
C. 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联系 D. 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5. 下表所示1490年、1585年和1605 年奥斯曼帝国部分商品价格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 )
商品 1490年 1585年 1605年
水稻(每单位) 16阿克切 56阿克切 60 阿克切
面粉(每单位) 16 阿克切 33 阿克切 56 阿克切
黄油(每奥卡) 6阿克切 12阿克切 25 阿克切
蜂蜜(每奥卡) 6阿克切 13阿克切 25阿克切
注:“奥卡”是计量单位,“阿克切”是货币单位。
A. 出现物价上涨现象 B. 民众赋税负担沉重
C.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6. 16世纪下半叶到17 世纪是海图大规模更新的时代,也是荷兰海图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以墨卡托、奥特柳斯、洪第乌斯为代表的著名制图家。荷兰这一时期制图业的发展得益于( )
A. 世界地理知识的缺乏 B. 其确立了殖民霸主地位
C. 荷兰海外贸易的繁荣 D. 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7. 有学者评价卢梭时说:“启蒙的‘理性明灯’照射着外部世界,并将驱散各处的黑暗,但不驱散自身的黑暗。对自己来说,它仍然是暗昧的。而卢梭则把这样的亮光投射到‘理性的黑暗’。”该学者意在说明卢梭( )
A. 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终极理想 B. 完善和发展了启蒙思想
C. 主张以自我意识为判断标准 D. 否定了理性主义的价值
8. 在国际竞争背景下,动用专权以强化国家力量、维护秩序稳定,是英国都铎王朝晚期以来的传统做法。因此,“光荣革命”不仅仅是对国王专断的反抗,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议会与国王无可厚非的诉求之间爆发了冲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光荣革命”( )
A. 是对历史传统的割裂 B. 是世界霸主地位确立的产物
C. 是对专制王权的挑战 D.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9. 黑格尔认为“改造社会的事业是批判的大脑活动”,马克思却认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
A.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C.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D. “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
10. 西班牙殖民者确立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后,先捣毁印第安人的偶像,摧毁神庙,然后也像在西班牙社区那样,在印第安文明的废墟上广建教堂、慈善机构和教育机构,教原住民学习西班牙语,传授他们诸如木工、园艺和建造堤坝等知识。这反映出( )
A. 殖民统治助推了西方文化的扩张 B. 教会成为殖民统治机构的重要支柱
C. 传播宗教是欧洲殖民的主要目的 D. 移植本国制度是殖民者的通用手段
11. 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下列选项中,可以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
①德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其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
③英、法对原奥斯曼帝国部分地区实行委任统治
④德国由美、英等国分区占领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2. 1921年2月28日,喀琅施塔得水兵发动“叛乱”,要求建立“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苏俄( )
A. 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工农联盟
B. 集中财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推行工业化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D. 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3. 尼赫鲁曾经评价甘地说:“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组织,就立刻把国民大会党的党章完全改变了……国民大会党开始像一个掺杂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成分的庞大农民组织,这种农民性质还在增强,产业工人也进来了。”这说明甘地( )
A. 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B. 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领导作用
C. 扩大了国大党的群众基础 D. 加速了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
14. 1938年3月12日,德国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4月初,英法美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苏联政府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制止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合理要求,但遭到英法政府的拒绝。这反映出当时( )
A. 国家性质决定外交关系 B. 社会主义制度更具优势
C. 绥靖政策到达历史顶峰 D. 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15.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因国家利益矛盾不断加深,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也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1955年5月 14日,华沙条约组织宣告成立,促使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
A. 北约的成立 B.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C. 两个德国分立 D. 第一次柏林危机
16. 下表所示为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 )
国家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 GDP 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法国 28.5% 2.1%
德国 24.3% 1.4%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A 高福利增加国家负担 B. 经济发展日益衰退
C. 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 实现效率与公平并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诸国,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长期并立,教会与国家自成体系,分庭抗礼。至于华夏文明及其周边区域,世俗权力极度膨胀,皇权至上的政治体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相比之下,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密切结合构成伊斯兰世界传统政治制度的突出现象,宗教与政治长期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则是伊斯兰传统文明区别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以及华夏文明的显著特征。
——摘编自哈全安《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为什么许多(中古时期)非洲人从他们的传统宗教信仰改变为信仰伊斯兰教呢?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种向伊斯兰教的转变一般首先出现在社会的上层,其中又以统治者和成功的商人意愿最强。因此,学者们长期将西非草原伊斯兰教称为“宫廷和商业宗教”。尽管伊斯兰教在西非的影响扩大了,但伊斯兰教只不过是简单取代了非洲宗教的观点是错误的。伊斯兰教常常与非洲传统宗教混合起来——这就是一个体系适应另一个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独特的宗教思想意识的所谓“调和”过程。
——摘编自[美]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的总体特征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斯兰教在古代非洲传播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应于工业革命,则是新的资金筹集与利润分摊的机制出现。银行存储与投资、合资股份公司与证券市场(股市)、大宗运输与仓储、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等,凡此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方式。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与明清时代中国一样,也有巨商大贾,也有货币汇兑与储存借贷,也有大宗货运,但都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调度与市场机制以吸收民众的储蓄余财。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这一经济形态冲击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已不能离开“市场”,不仅生活资源来自市场,流向市场,每一个人的劳动力与聪明才智也都体现在市场上。“市场化”成为人类生活的全部。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机器生产,也将每一个人都推入巨大的生产系统中。人们不是在操作机器,而是在操作过程中与机器融合,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成功,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而且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还积极支持和援助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韩国独立运动领袖中圭植在听到中国武昌起义的消息后,就从韩国来到中国。1912年4月,他还受到孙中山接见,并得到上海都督陈其美的援助,在上海组织了爱国救亡团体同济社,开展抗日独立运动。辛亥革命还鼓舞和推动了印尼、缅甸、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曾高度评价以辛亥革命为主要标志的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王晓秋《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材料二 1905年,越南华侨在西贡堤岸建立了同盟会组织,该组织除了援助广东、广西和云南的革命活动外,还在越南南部宣传革命和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的思想,为越南革命者普遍接受并在越南全境迅速传播。1907年3月,孙中山公开在河内成立河内海防中国同盟会,并以越南为根据地在中越边境策划和领导了防城、镇南关等4次起义。1927年,信仰三民主义的越南革命者在河内成立了“越南国民党”,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大大促进了亚洲民族的觉醒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是一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表明,国家的现代化不仅受发达国家的影响,而且受落后国家尤其是周边传统大国的影响,而后者往往被忽视。
——摘编自王武《越南视角:辛亥革命世界意义新认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性组织。中国知识界认为,万国联盟也就是国联的成立,“并非偶然的运动,孤立的现象,而是历史、政局、思潮诸种因素凑合以成”。“今日国际最困难,也最根本之问题,即在调和各国家之利益,规范各国家之野心,综合各民族之精神,使悉有利于公共的善。换言之,即不承认世界上有‘完全独立’独自发展而侵害他国的国家。世界上所有的民族,要成一种有组织的团体。维持这个国际组织的,就是万国联盟。”“万国联盟,就是使世界废除战争用公理裁判曲直的唯一方法。”
——摘编自郑大华、王敏《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针对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对人类造成的大浩劫,反法西斯大同盟将他们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搁置一旁,在吸收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达成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建立国际秩序的共识。《联合国宪章》强调会员国不分大小都有平等发言权的规定,宪章所规定的组成联合国为数众多的专门机构之间的“权力划分”原则,无不体现了普遍性原则,使联合国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所。宪章所确定的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不仅反映了二战结束时的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历史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从内部机制上赋予联合国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的可操作性和强制力量,使集体安全有了切实可行的保证。
——摘编自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知识界对国际联盟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的特点,并指出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的进步之处。河北省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19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选项中,古代地区与文明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诞生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国家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民主政治
③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至高权威
④甲骨文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⑤产生了婆罗门教和佛教
⑥印第安人创造了印加文明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①位于古希腊地区,西亚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搭配错误;②位于非洲地区,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治理特征是实行民主政治,搭配错误;③位于两河流域地区,古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法老的至高权威,搭配错误;④位于古代中国,甲骨文是商朝时期较为成熟的文字,搭配正确;⑤位于印度地区,古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和佛教,搭配正确;⑥位于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创造了印加文明,搭配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 波斯帝国时期,中央政府铸造被称为“大流士”的金币,而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有铸造铜币权。这可用于说明波斯帝国( )
A 黄金资源比较短缺 B.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C. 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 铸币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波斯帝国。根据“中央政府铸造被称为‘大流士’的金币,而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有铸造铜币权”可知波斯帝国时期,对中央与地方各级的铸币权进行了明确规定,说明从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各级政府的铸币权,无法说明黄金资源短缺,排除A项;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夸大了波斯帝国商业发展的程度,排除C项;材料并未与其他地区对比,无法得知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3.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粮食供应有着巨大商机,西欧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最直接的“农业腹地”。由此可知,西欧城市的发展( )
A. 推动了传统农业经营的转型 B. 促进了专制王权的复兴
C. 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农奴制度 D. 孕育了思想解放的因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以后西欧。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农业经营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据材料可知,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粮食供应有着巨大商机,庄园生产规模扩大,粮食面向市场出售,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专制王权,排除B项;材料中西欧城市发展与农业经营方式有关联,与农奴制关联不大,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经济发展情况,与思想解放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印加帝国,采取建立官僚体系、迁移人口、建立殖民地和修建道路等手段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印加人因此被称为“新世界的罗马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印加帝国( )
A. 与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相同 B. 国家的管理能力较强
C. 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联系 D. 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印加帝国(美洲)。根据材料“采取建立官僚体系、迁移人口、建立殖民地和修建道路等手段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可知,印加帝国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对地方的管理,说明印加帝国国家的管理能力较强,B项正确;印加帝国是中央集权国家,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帝国,二者政治体制不同,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印加帝国与西方国家存在联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印加帝国强化对地方的管理,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下表所示是1490年、1585年和1605 年奥斯曼帝国部分商品价格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 )
商品 1490年 1585年 1605年
水稻(每单位) 16阿克切 56阿克切 60 阿克切
面粉(每单位) 16 阿克切 33 阿克切 56 阿克切
黄油(每奥卡) 6阿克切 12阿克切 25 阿克切
蜂蜜(每奥卡) 6阿克切 13阿克切 25阿克切
注:“奥卡”是计量单位,“阿克切”是货币单位。
A. 出现物价上涨现象 B. 民众赋税负担沉重
C.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0年、1585年和1605年(奥斯曼帝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490年至1605年,奥斯曼帝国部分商品价格逐渐上升,说明出现物价上涨现象,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赋税相关内容,无法说明民众负担沉重,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奥斯曼帝国的商品价格,而君主专制属于政治,排除C项;材料中奥斯曼帝国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并未涉及商品种类和成交量,无法说明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6. 16世纪下半叶到17 世纪是海图大规模更新的时代,也是荷兰海图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以墨卡托、奥特柳斯、洪第乌斯为代表的著名制图家。荷兰这一时期制图业的发展得益于( )
A. 世界地理知识的缺乏 B. 其确立了殖民霸主地位
C. 荷兰海外贸易的繁荣 D. 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下半叶到17 世纪荷兰。根据材料“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海图大规模更新的时代,也是荷兰海图制作的黄金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海外贸易繁荣,因此制图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世界地理知识的缺乏与制图业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荷兰海上霸主地位确立于17世纪,但是材料涉及时段为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时间不完全吻合,排除B项;启蒙思想广泛传播与荷兰制图业发展没有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C项。
7. 有学者评价卢梭时说:“启蒙的‘理性明灯’照射着外部世界,并将驱散各处的黑暗,但不驱散自身的黑暗。对自己来说,它仍然是暗昧的。而卢梭则把这样的亮光投射到‘理性的黑暗’。”该学者意在说明卢梭( )
A. 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终极理想 B. 完善和发展了启蒙思想
C. 主张以自我意识为判断标准 D. 否定了理性主义的价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根据材料“不驱散自身的黑暗。对自己来说,它仍然是暗昧的。而卢梭则把这样的亮光投射到‘理性的黑暗’”可知,卢梭认为启蒙思想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而卢梭则主张要解决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可见,卢梭发展了启蒙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卢梭对启蒙思想局限性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涉及卢梭对启蒙思想局限性的认识,材料中卢梭并未提出以自我意识为判断标准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中卢梭并未否定理性主义价值,材料中卢梭认识到启蒙思想的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B项。
8. 在国际竞争背景下,动用专权以强化国家力量、维护秩序稳定,是英国都铎王朝晚期以来的传统做法。因此,“光荣革命”不仅仅是对国王专断的反抗,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议会与国王无可厚非的诉求之间爆发了冲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光荣革命”( )
A. 是对历史传统的割裂 B. 是世界霸主地位确立的产物
C. 是对专制王权的挑战 D.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688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都铎王朝时期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封建制度逐渐解体的时代。面对封建割据势力,都铎王朝要加强王权,只能依靠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与资产阶级结成暂时同盟;而处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需要在强大的王权支持下发展自己。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时,王权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已经解决,随之而来的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王朝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大大增强,而专制王朝对资产阶级的种种限制和搜刮,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并未割裂历史传统,排除A项;此时的英国并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排除B项;“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专制王权的挑战”并不是主要原因,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 黑格尔认为“改造社会的事业是批判的大脑活动”,马克思却认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
A.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C.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D. “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可知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相符合,D项正确。“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与人民群众无关,排除A项;“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强调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排除B项;“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强调消除剥削,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 西班牙殖民者确立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后,先捣毁印第安人的偶像,摧毁神庙,然后也像在西班牙社区那样,在印第安文明的废墟上广建教堂、慈善机构和教育机构,教原住民学习西班牙语,传授他们诸如木工、园艺和建造堤坝等知识。这反映出( )
A. 殖民统治助推了西方文化的扩张 B. 教会成为殖民统治机构的重要支柱
C. 传播宗教是欧洲殖民的主要目的 D. 移植本国制度是殖民者的通用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殖民者催回率印第安文化,传播欧洲文明,说明殖民统治助推西方文化的扩张,A项正确。教会是殖民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并不是殖民统治机构,排除B项;欧洲殖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利益,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无法说明移植本国制度是殖民者的通用手段,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下列选项中,可以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
①德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其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
③英、法对原奥斯曼帝国部分地区实行委任统治
④德国由美、英等国分区占领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可知列宁描述的是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结合所学,凡尔赛体系中对德国处理过于严苛,要求德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其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①正确;根据所学,一战后中国山东主权被日本攫取,②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部分地区被英法委任统治,③正确;根据所学,二战后德国由美英等国分区占领,④错误。符合题意的是①③,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12. 1921年2月28日,喀琅施塔得水兵发动“叛乱”,要求建立“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为了应对这一危机,苏俄( )
A. 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工农联盟
B. 集中财力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推行工业化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D. 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据所学可知,苏俄在国内战争的威胁消除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国内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这些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A项正确;B项错误,1921年苏俄出现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就是战争威胁消除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国内矛盾,排除B项;苏俄实行工业化开始于斯大林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并不能解决危机,排除D项。故选A项。
13. 尼赫鲁曾经评价甘地说:“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组织,就立刻把国民大会党的党章完全改变了……国民大会党开始像一个掺杂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成分的庞大农民组织,这种农民性质还在增强,产业工人也进来了。”这说明甘地( )
A. 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B. 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领导作用
C. 扩大了国大党的群众基础 D. 加速了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上半期印度。据材料“国民大会党开始像一个掺杂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成分的庞大的农民组织,这种农民性质还在增强,产业工人也进来了”可知,尼赫鲁强调甘地使国大党变得民主化,扩大了国大党的群众基础, C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在甘地努力下国大党的群众基础得以扩大,材料不涉及民族意识,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农民阶级组织庞大,材料中甘地并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领导作用,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甘地与印度民族独立的关系,材料肯定了甘地的努力对国大党群众基础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938年3月12日,德国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4月初,英法美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苏联政府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制止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合理要求,但遭到英法政府的拒绝。这反映出当时( )
A. 国家性质决定外交关系 B. 社会主义制度更具优势
C. 绥靖政策到达历史顶峰 D. 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世界。材料“苏联政府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制止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合理要求,但遭到英法政府的拒绝”体现的是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采取的是绥靖政策,说明的是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健全,D项正确;A项错在决定说法绝对化,国家性质是影响外交的因素之一,排除A项;当时是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优势,排除B项;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因国家利益矛盾不断加深,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也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1955年5月 14日,华沙条约组织宣告成立,促使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
A. 北约的成立 B.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C. 两个德国分立 D. 第一次柏林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世界。据所学可知,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政府曾照会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B项正确;北约成立于1949年,题干涉及时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两个德国分立的时间是1949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在1948年,题干涉及时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下表所示为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 )
国家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 GDP 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法国 28.5% 2.1%
德国 24.3% 1.4%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A. 高福利增加国家负担 B. 经济发展日益衰退
C. 加强了对经济干预 D. 实现效率与公平并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5-2005年(西方发达国家)。据材料数据和所学可知,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特别高,会增加国家负担,A项正确。据材料数据可知,部分西方发达国家GDP年均增长速度维持增长,排除B项;福利开支过大的弊端出现后,西方发达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实现效率与公平并存”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诸国,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长期并立,教会与国家自成体系,分庭抗礼。至于华夏文明及其周边区域,世俗权力极度膨胀,皇权至上的政治体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相比之下,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密切结合构成伊斯兰世界传统政治制度的突出现象,宗教与政治长期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则是伊斯兰传统文明区别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以及华夏文明的显著特征。
——摘编自哈全安《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为什么许多(中古时期)非洲人从他们的传统宗教信仰改变为信仰伊斯兰教呢?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种向伊斯兰教的转变一般首先出现在社会的上层,其中又以统治者和成功的商人意愿最强。因此,学者们长期将西非草原伊斯兰教称为“宫廷和商业宗教”。尽管伊斯兰教在西非的影响扩大了,但伊斯兰教只不过是简单取代了非洲宗教的观点是错误的。伊斯兰教常常与非洲传统宗教混合起来——这就是一个体系适应另一个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独特的宗教思想意识的所谓“调和”过程。
——摘编自[美]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的总体特征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斯兰教在古代非洲传播的原因。
【答案】(1)特征:多元性。
表现:西欧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长期并立;华夏文明区世俗权力膨胀;伊斯兰世界政教合一。
(2)原因: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非洲经济(长途贸易)的发展;非洲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伊斯兰教与非洲传统宗教的融合。(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中古时期世界。第一小问,关于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的总体特征,据材料“在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诸国,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长期并立”、“ 至于华夏文明及其周边区域,世俗权力极度膨胀”、“相比之下,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密切结合构成伊斯兰世界传统政治制度的突出现象”可知,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的总体特征是多元性。
第二小问,关于具体表现,据材料“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诸国,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长期并立”、“ 至于华夏文明及其周边区域,世俗权力极度膨胀”、“相比之下,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密切结合构成伊斯兰世界传统政治制度的突出现象”可知,西欧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长期并立;华夏文明区世俗权力膨胀;伊斯兰世界政教合一。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非洲、亚洲。关于伊斯兰教在古代非洲传播的原因,据材料“这种向伊斯兰教的转变一般首先出现在社会的上层,其中又以统治者和成功的商人意愿最强。”并结合所学可知,非洲经济(长途贸易)的发展;非洲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据材料“伊斯兰教常常与非洲传统宗教混合起来——这就是一个体系适应另一个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独特的宗教思想意识的所谓‘调和’过程。”可知,伊斯兰教与非洲传统宗教的融合;据所学可知,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强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地跨三大洲,在武力扩张中,作为文化代表的宗教也随之外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相应于工业革命,则是新的资金筹集与利润分摊的机制出现。银行存储与投资、合资股份公司与证券市场(股市)、大宗运输与仓储、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等,凡此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方式。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与明清时代中国一样,也有巨商大贾,也有货币汇兑与储存借贷,也有大宗货运,但都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调度与市场机制以吸收民众的储蓄余财。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这一经济形态冲击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已不能离开“市场”,不仅生活资源来自市场,流向市场,每一个人的劳动力与聪明才智也都体现在市场上。“市场化”成为人类生活的全部。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机器生产,也将每一个人都推入巨大的生产系统中。人们不是在操作机器,而是在操作过程中与机器融合,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阐述:两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火车、汽车、飞机、电报等新式交通和通信工具,推动了交通通信事业的近代化;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兴起,报刊大量发行和电影大量放映,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示例”仅供参考,从其他角度如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社会阶级结构变化、世界联系更加紧密等拟定论题亦可)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英国)。首先,根据材料“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机器生产,也将每一个人都推入巨大的生产系统中。人们不是在操作机器,而是在操作过程中与机器融合,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可拟定论论题: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其次,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可从交通、通信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风俗的变化等方面予以阐述:两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火车、汽车、飞机、电报等新式交通和通信工具,推动了交通通信事业的近代化;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兴起,报刊大量发行和电影大量放映,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最后,概括总结: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成功,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而且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还积极支持和援助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韩国独立运动领袖中圭植在听到中国武昌起义的消息后,就从韩国来到中国。1912年4月,他还受到孙中山接见,并得到上海都督陈其美的援助,在上海组织了爱国救亡团体同济社,开展抗日独立运动。辛亥革命还鼓舞和推动了印尼、缅甸、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曾高度评价以辛亥革命为主要标志的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王晓秋《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材料二 1905年,越南华侨在西贡堤岸建立了同盟会组织,该组织除了援助广东、广西和云南的革命活动外,还在越南南部宣传革命和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的思想,为越南革命者普遍接受并在越南全境迅速传播。1907年3月,孙中山公开在河内成立河内海防中国同盟会,并以越南为根据地在中越边境策划和领导了防城、镇南关等4次起义。1927年,信仰三民主义的越南革命者在河内成立了“越南国民党”,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大大促进了亚洲民族的觉醒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是一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表明,国家的现代化不仅受发达国家的影响,而且受落后国家尤其是周边传统大国的影响,而后者往往被忽视。
——摘编自王武《越南视角:辛亥革命世界意义新认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答案】(1)世界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2)原因:中国周边国家在历史和文化传统深受中国的影响;近代以来,亚洲多数国家有着相似的遭遇和革命任务;辛亥革命的革命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适用性;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品质的感染力及其对亚洲受压迫民族的同情与帮助。(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世界意义:根据材料“中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成功,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可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根据材料“大大促进了亚洲民族的觉醒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是一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可知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表明,国家的现代化不仅受发达国家的影响,而且受落后国家尤其是周边传统大国的影响”可知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小问2详解】
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中韩国、越南、等国与中国古代的关系可知中国周边国家在历史和文化传统深受中国的影响;结合近代亚洲国家的命运可知近代以来,亚洲多数国家有着相似的遭遇和革命任务;根据材料“越南华侨在西贡堤岸建立了同盟会组织,该组织除了援助广东、广西和云南的革命活动外,还在越南南部宣传革命和三民主义思想”可知辛亥革命的革命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适用性;根据材料“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还积极支持和援助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可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品质的感染力及其对亚洲受压迫民族的同情与帮助。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性组织。中国知识界认为,万国联盟也就是国联的成立,“并非偶然的运动,孤立的现象,而是历史、政局、思潮诸种因素凑合以成”。“今日国际最困难,也最根本之问题,即在调和各国家之利益,规范各国家之野心,综合各民族之精神,使悉有利于公共的善。换言之,即不承认世界上有‘完全独立’独自发展而侵害他国的国家。世界上所有的民族,要成一种有组织的团体。维持这个国际组织的,就是万国联盟。”“万国联盟,就是使世界废除战争用公理裁判曲直的唯一方法。”
——摘编自郑大华、王敏《欧战后中国知识界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思考——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针对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对人类造成的大浩劫,反法西斯大同盟将他们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搁置一旁,在吸收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达成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建立国际秩序的共识。《联合国宪章》强调会员国不分大小都有平等发言权的规定,宪章所规定的组成联合国为数众多的专门机构之间的“权力划分”原则,无不体现了普遍性原则,使联合国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所。宪章所确定的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不仅反映了二战结束时的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历史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从内部机制上赋予联合国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的可操作性和强制力量,使集体安全有了切实可行的保证。
——摘编自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知识界对国际联盟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的特点,并指出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的进步之处。
【答案】(1)认识:国际联盟的成立是世界成为整体的历史必然;国际联盟的成立可以协调国际关系;国际联盟具有废除战争、宣扬公理等全球治理职能。(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包容性;普遍性;广泛性;平等性;强调大国的责任。(答出两点即可)
进步之处:联合国容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提升了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联合国将维护和平的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提高了维护和平的效率;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机制;安全理事会拥有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力,使得联合国维护国际秩序的执行力大大加强。(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由材料“中国知识界认为,万国联盟也就是国联的成立,‘并非偶然的运动,孤立的现象,而是历史、政局、思潮诸种因素凑合以成’。”可得出国际联盟的成立是世界成为整体的历史必然;由材料“今日国际最困难,也最根本之问题,即在调和各国家之利益,规范各国家之野心,综合各民族之精神,使悉有利于公共的善。……世界上所有的民族,要成一种有组织的团体。维持这个国际组织的,就是万国联盟。”可得出国际联盟的成立可以协调国际关系;由材料“万国联盟,就是使世界废除战争用公理裁判曲直的唯一方法。”及所学可得出国际联盟具有废除战争、宣扬公理等全球治理职能。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针对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对人类造成的大浩劫,反法西斯大同盟将他们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搁置一旁,在吸收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达成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建立国际秩序的共识。”可得出包容性、普遍性;由材料“《联合国宪章》强调会员国不分大小都有平等发言权的规定,宪章所规定的组成联合国为数众多的专门机构之间的‘权力划分’原则,无不体现了普遍性原则”可得出广泛性、平等性;由材料“宪章所确定的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不仅反映了二战结束时的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历史作用”可得出强调大国的责任。第二小问进步之处:由材料“反法西斯大同盟将他们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搁置一旁”及所学可得出联合国容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升了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由材料“宪章所确定的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不仅反映了二战结束时的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历史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从内部机制上赋予联合国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的可操作性和强制力量,使集体安全有了切实可行的保证。”及所学可得出联合国将维护和平的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提高了维护和平的效率;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完善了集体安全机制;安全理事会拥有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力,使得联合国维护国际秩序的执行力大大加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3-2024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