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高一下册历史期末模拟卷02【范围 纲要下全部内容】(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期末复习
期末模拟卷0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从远古时代起,每个氏族采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这就是图腾,如仰韶文化陶器上的鸟、鹿、鱼等,可能就是某些氏族的图腾。这表明( )
A.原始人类通过图腾来维护其族群认同 B.母系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
C.社会生产从采集渔猎发展为农业畜牧 D.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开始出现
2.公元前4千纪下半叶,频繁的贸易活动使大量资源流入两河流域南部,周边村落的劳动者和手工业工匠迅速向城市聚集,原有的管理体系不断扩大,产生了更细致的职责分工和更显著的权力分层,并发展出主要用于管理经济事务的原始楔文。这可以用于说明( )
A.经济活动的地域特色 B.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C.区域文明的形成过程 D.政治生态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3.7 世纪时,日本大规模地从中国引进佛教,并按照中国京城的样式建造了新的奈良城;天皇还采用了使节从中国学来的官职、品阶和律令,但是日本并没有复制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此推知,日本文化( )
A.体现了独立发展特点 B.融入了儒家文化圈
C.借鉴了中西文化精髓 D.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4.1167年,亨利二世创建牛津大学,颁布特许状,为学生和学者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护。1254年,教皇授予牛津大学特许权,规定牛津大学教师和学生享有免税免役权,选举权、公共印章、普选官员,并依照章程实行内部自治的法人社团。这体现了中世纪欧洲大学( )
A.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B.有相对独立的自治地位
C.完全摆脱了封建主控制 D.脱离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5.17世纪,画家维米尔创作的部分油画展现了市民家中挂着的地图或者摆放的地球仪。画作中的市民无不以拥有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来自美洲的海狸皮、白银,来自非洲的黑奴和来自荷兰的地图和地球仪为耀。这些画作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市民群体与全球化贸易” B.“宗教改革与印刷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与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与思想的启蒙”
6.美国内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国家修建了纵贯南北的铁路统一了货币,同时对进口货物征收高关税。据此,可说明内战时期美国的举措( )
A.影响了美国经济格局 B.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C.密切了南北经济联系 D.保护了美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7.有学者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罗马教皇的袒护下,通过对美洲和亚洲的巧取豪夺获得大量财富,使得欧洲一些国家垂涎欲滴。因此,推动了这些国家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政治诉求,他们强烈要求改革罗马教皇为了自身利益而赋予南欧国家对全球资源的垄断秩序。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诞生 B.早期殖民扩张带有宗教动因
C.经济利益刺激宗教改革的爆发 D.欧洲传统政治秩序亟需变革
8.1900年,美国共有185家托拉斯,1907年增至250家。德国在1890年有130家卡特尔,1911年增至600家。这些现象反映出( )
A.美德垄断世界市场 B.垄断组织加速发展
C.世界市场业已形成 D.各国产业竞争削弱
9.1871年3月,巴黎公社委员会成立并承担领导作用。其中,新雅各宾主义者虽争取民权,但反对无产阶级斗争;布朗基主义者主张暴力夺权,但不注重社会经济改造;蒲鲁东主义者要求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但对革命专政认识不足。这旨在说明巴黎公社( )
A.无产阶级专政条件尚未成熟 B.分权制衡理念运用得当
C.指导思想源自于马克思主义 D.建立了各阶级联合执政
10.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表1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是指( )
地区 类型 该学者的主要判断理由
甲 “起落型” “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
乙 “徘徊型 ” “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
丙 “螺旋形” “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
A.亚洲 拉美 非洲 B.非洲 亚洲 拉美
C.拉美 非洲 亚洲 D.拉美 亚洲 非洲
11.18世纪,拉丁美洲陆续出现许多宣传科学的杂志报纸,私人图书馆也逐渐成为各类“禁书”保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到独立运动前夕,更是涌现出许多秘密组织传播欧洲的先进思想,这反映了( )
A.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
C.启蒙运动成果传播到拉丁美洲 D.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民族运动的发展
12.北伐战争期间,尽管遭到列强武装干涉,国民政府仍在群众运动配合下成功收回了汉口、九 江英租界。甘地发起“食盐进军”,所到之处,在殖民当局担任公职的印度人纷纷辞职,迫使英国取消了一些强加给印度的法律。这表明当时( )
A.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一战后的和平秩序崩溃
C.经济危机削弱列强实力 D.亚洲殖民体系受到冲击
13.列宁去世后,苏联一直面临着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的威胁,1927年苏联驻波兰大使被刺,整个西方世界借此掀起新一轮反苏浪潮,甚至主张对苏进行“十字军讨伐”。对此,斯大林明确指出:“国际形势已经开始起根本性变化,只有全力实行高速现代化、工业化,并通过出口更多的粮食换取外汇用以购买工业化所必备的工业设备。”材料说明苏联模式的产生是( )
A.出自斯大林个人主观意识 B.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物
C.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D.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成果
14.美国著名作家刘易斯·辛克莱在1935年发表了小说《不能发生》,提醒美国人“当我们看到在德 国、意大利发生的一切,我们不能忽视。”小说一经发表,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该小说的畅销反映当时美国( )
A.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B.经济大萧条影响严重
C.罗斯福新政成功 D.民众警惕法西斯主义
15.1945年,英国工党顺应民众“人民战争”应该为人民创造出美好前景的期盼,提出“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大不列颠共同体”竞选宣言,从而赢得大选。为实施这一宣言,战后英国( )
A.加入了欧洲共同体 B.加强经济宏观调控
C.推进公有化进程 D.建立“福利国家”
16.2024年,美国和欧盟先后出现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新抵制言论和计划,对中国的新能源车挥动“关税大棒”。美国总统拜登称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应对中国新能源车。美国抵制和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根本目的是( )
A.打破国际贸易的壁垒 B.促进世界绿色经济的发展
C.维护美国的经济霸权 D.打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代印度文明史都大大往前推。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材料三 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晏绍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指出除文献外,人们还可以依据哪些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全球联系的角度扼要分析“近代以西方为中心”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联系20世纪的史实,简析现当代是如何进入“多中心的发展进程”的。
(3)选择材料三中的任意角色,以“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是____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完整,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盟友和竞争对手中寻找或培育新的共同利益、开拓新的合作议程以获得国际合作的领导地位,成为尼克松上台后的重要任务。1969年,尼克松开启了北约“应对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的建立工怍,环境治理项目成为该委员会的核心项目。此外,尼克松将环境议题纳入了对苏的“缓和战略”中。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一反8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低迷,开启了“美国第二个环境时代”。1993年后,美国积极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并以此显示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表明其对国际社会的“负责
态度”。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并确定今后的环境外交工作重点。而《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规定具体的减排要求,美国随即提出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做法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惰性。
——摘编自夏正伟等《克林顿政府的环境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实施环境外交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环境外交战略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0年,美国海军军官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一书。该书被认为是“海权论”的奠基之作,马汉也因此被尊为“海权论”的鼻祖。马汉视军事控制、海运开拓、海外贸易为海权的有机组成部分,认为“海权其义甚广,它不仅包括通过海上军事力量对海洋全部或一部的控制,而且也包括对和平的商业和海上航运业的控制”。在马汉看来,制海权和海军建设是海权的核心,但广义的海权还涉及海洋贸易、海上交通、侨民保护、海洋资源等方面。马汉的“海权”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先后被译为俄语、德语、日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
——摘编自胡俊修《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伴随国际机制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国间对海洋的争夺和控制由过去的以军事目的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主。海洋权益斗争,虽然依然可能引发冲突甚至战争,但更多却可以通过谈判协商等渠道和平解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各国维护海洋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国际海洋安全法治的基础。同时,海洋对于国家和全球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全球海洋经济活动估计达3万亿至6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海洋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严重,正在危及世界部分海域,保护海洋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方向和目标。
——摘编自胡德坤、晋玉《新时代中国海洋观的形成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学者马汉提出“海权”理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利用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洋利用的认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划分依据及主要类型。
划分依据 主要类型
社会性质和面临 殖民地争取政治独立,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宗主国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半殖民地的斗
的革命任务 争矛头首先指向本国的封建王朝或独裁政府,进而打击其背后的帝国主义者
斗争方式、革命道路 坚持武装斗争道路或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赢得革命胜利或民族独立;通过武装斗争与政治谈判相结合的方式赢得独立;通过非暴力的和平发展道路赢得独立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为核心;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领导力量的性质 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由爱国的王公贵族和酋长领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国家,从表格所列举的四种划分依据中选择三种,说明该国家在这些划分依据中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远古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远古时代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差,对自然万物的认知水平较低,于是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保护自己,同时以维护他们的族群认同,既而出现图腾崇拜,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母系氏族公社成员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排除C项;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开始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贸易活动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可以用于说明两河流域区域文明的形成过程,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活动的地域特色,排除A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述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政治生态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日本)。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多方面学习中国,但并没有复制中国的科举制度,而中国的科举制有利于阶层流动,这说明日本文化注重维护贵族的等级利益,D 项正确;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并没有涉及日本文化融入儒家文化圈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日本借鉴西方文化精髓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教皇授予牛津大学特许权,规定牛津大学教师和学生享有免税免役权,选举权、公共印章、普选官员,并依照章程实行内部自治的法人社团”可知,英国大学实行内部自治的法人社团,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有一定的自治权,B项正确;此时没有资本主义,排除A项;完全摆脱说法错误,排除C项;脱离了基督教会的影响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世界)。据材料可知,17世纪荷兰市民阶层生活丰富,世界各地商品汇集,反映出市民
群体与全球化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未体现价格革命,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文艺复兴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修建了纵贯南北的铁路,统一了货币”、“对进口货物征收高关税”等信息可知,这些举措有助于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从而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措施主要是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但无法说明影响美国经济格局,排除A项;内战期间,美国南北方处于分裂状态,南北方之间的经济联系有限,排除C项;根据“由于战争的需要”可知这些举措并不是为了保护美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该学者指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葡两国在教皇的袒护下获得了巨大财富,而欧洲一些国家却深受教皇控制不能参与,所以这些国家要求摆脱罗马教皇控制而独立,打破西、葡两国对全球资源的垄断,可见该学者强调经济因素对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诞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西、葡两国的殖民扩张是在教皇支持下进行的,确实带有宗教因素,但这不是学者强调的重点,排除B项;欧洲传统政治秩序亟需变革强调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0-1911年(世界)。材料中明确提到美国托拉斯数量增加,德国卡特尔数量增加,托拉斯、卡特尔属于垄断组织,这直接反映了垄断组织在加速发展,B项正确;仅从托拉斯和卡特尔的数量增加,不能得出美德垄断世界市场的结论,过于绝对,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托拉斯和卡特尔数量的增加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垄断组织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各国产业竞争削弱,有可能竞争更加激烈,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巴黎公社中存在不同流派,但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这说明了当时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各种思想流派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理论体系,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分权制衡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分权制衡理念运用得当”的结
论,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的思想流派并不都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如新雅各宾主义者,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了巴黎公社中的不同流派,但未涉及到不同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亚非拉地区)。据材料“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拉丁美洲在19世纪就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但仍旧受到列强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所以甲是拉美,据材料“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及所学知识可知,领导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很多都是部落酋长等,而且非洲在取得民族独立后,经济长期徘徊,所以乙是非洲,据材料“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及所学知识可知,亚洲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不断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丙是亚洲,所以材料中甲、乙、丙分别为拉美、非洲、亚洲,C项正确;材料中甲、乙、丙分别为拉美、非洲、亚洲,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以来的拉丁美洲。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在拉丁美洲地区出现了许多传播科学等先进思想的报刊、组织等,结合时间18世纪,可知拉美地区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C项正确;1804年海地正式宣告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的说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科学传播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伐战争及当时的群众运动,迫使英国放弃了在汉口、九江的租界和相关特权,印度的“食盐进军,迫使英国改变了在印度的部分殖民政策,这表明两次世界大战 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列强在亚洲的殖民体系造成了冲击,D项正确;“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的说法与印度当时的状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一战后建立的和平秩序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北伐战争发生于世界经济危机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由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就只有全力实行高速现代化、工业化,而启动工业化、现代化的渠道单一,只有通过出口更多的粮食换取
外汇用以购买工业化所必备的工业设备,所以苏联模式在当时建立具有必然性,B项正确;苏联模式在当时社会条件的产物,而非斯大林个人一时的主观想法,排除A项;经过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排除C项;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且与材料表达的意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美国)。由材料“提醒美国人‘当我们看到在德园、意大利发生的一切,我们不能忽视。’”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指当时德意法西斯已掌握政权,美国也有猖獗的法西斯活动,此小说的畅销,说明美国民众警惕法西斯主义,D项正确;此时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并未兴起,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此时美国经济大萧条有所缓解,排除B项;小说的畅销体现了民众对法西斯主义的警惕,与罗斯福新政关联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英国)。根据材料“1945年,英国工党顺应民众‘人民战争’应该为人民创造出美好前景的期盼,提出‘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大不列颠共同体’竞选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大不列颠共同体”反映了当时民众对于战后重建和社会福利的期待,而建立“福利国家”是英国工党政府在战后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这与工党宣言中的“为人民创造出美好前景”相吻合,D项正确;英国成为了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发生在1973年,排除A项;“加强经济宏观调控”,这是战后许多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用以恢复战后的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然而,这并不是英国工党宣言中提到的“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大不列颠共同体”的核心内容,排除B项;在1945年之后的英国,尽管有一些行业的国有化,但这并不是材料中工党政府的主要政策方向,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4年(美国)。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挥动“关税大棒”及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应对中国新能源车来打压中国,意图削弱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保护本国工业产品的效益和发展,从而维护其经济霸权,C项正确;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不是打破国际贸易的壁垒,排除A项;美国抵制和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实质上是对绿色经济的破坏,排除B项;打压中国经济是其目的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7.(1)特征:多元发展;帝国兴起使文明区逐渐连接;史料:遗址(遗迹)器物、史诗、传说等,如有其他正确亦可;(任写3点)
(2)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简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第三世界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写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第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等关键词)
(3)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阐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综上,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由材料“ 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可得出多元发展;由材料“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可得出帝国兴起使文明区逐渐连接。第二小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依据遗址(遗迹)器物、史诗、传说等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
(2)本题是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及所学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由材料“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可得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第二小问简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殖民体系走向瓦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说明。
(3)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题,时空是当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
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及所学可得出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冷战结束后的时代特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等方面说明,例如: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8.(1)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实力出现衰退;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欧洲盟友出现了离心倾向;社会群体对国际环境的关注;环境问题关乎全球利益。
(2)新发展:环境外交主动性增强(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环境保护目标长期纳入外交政策(常态化发展);环境外交涉及全球范畴。
(3)认识:美国环境外交是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战略手段;加强了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客观上有助于改善全球环境,推进全球治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消极影响。
【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美国。由材料“在盟友和竞争对手中寻找或培育新的共同利益、开拓新的合作议程以获得国际合作的领导地位,成为尼克松上台后的重要任务”及所学可得出美国经济实力出现衰退;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由材料“1969年,尼克松开启了北约‘应对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的建立工怍,环境治理项目成为该委员会的核心项目”及所学可得出欧洲盟友出现了离心倾向;社会群体对国际环境的关注;结合所学可得出环境问题关乎全球利益。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由材料“1993年后,美国积极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并以此显示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表明其对国际社会的‘负责态度’”可得出环境外交主动性增强(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由材料“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并确定今后的环境外交工作重点”可得出环境保护目标长期纳入外交政策(常态化发展);由材料“而《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规定具体的减排要求,美国随即提出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做法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惰性”可得出环境外交涉及全球范畴。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美国。由材料“尼克松将环境议题纳入了对苏的‘缓和战略’中”及所学可得出美国环境外交是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战略手段;由材料“1993年后,美国积极增加了对外环境援助,并以此显示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表明其对国际社会的‘负责态度’”可得出加强了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由材料“而《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规定具体的减排要求,美国随即提出了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做法会加剧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惰性”及所学可得出客观上有助于改善全球环境,推进全球治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消极影响。
19.(1)近代殖民扩张中海洋作用凸显;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强争夺海权斗争加剧。
(2)对海洋争夺由军事目的为主转为经济利益为主;海洋问题冲突多以和平途径解决;从列强间掠夺竞争到国际社会合作开发利用;联合国组织在海洋利用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更加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3)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反对霸权主义;遵守联合国海洋利用的文件法规;海洋利用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9世纪末世界。关于美国学者马汉提出“海权”理论的历史背景,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列强争夺海权斗争加剧;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发展迅速,美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美国由此加快了对外扩张步伐,争夺海洋权益就是表现之一;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各国都想从中受益;近代列强主要通过海洋对外殖民扩张,海洋作用日益明显。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1世纪以来世界。关于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利用变化的特点,据材料“大国间对海洋的争夺和控制由过去的以军事目的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主。”可知,对海洋争夺由军事目的为主转为经济利益为主;据材料“海洋权益斗争,虽然依然可能引发冲突甚至战争,但更多却可以通过谈判协商等渠道和平解决。”可知,海洋问题冲突多以和平途径解决;据材料“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严重,正在危及世界部分海域,保护海洋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方向和目标。”可知,更加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据所学可知,近些年来,联合国相关组织强调海洋是人类共同的资源,人类应该在海洋问题上减少竞争,加强共同合作与开放,可见,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利用从列强间掠夺竞争到国际社会合作开发利用;联合国组织在海洋利用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1世纪以来世界。关于海洋利用的认识,据材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各国维护海洋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国际海洋安全法治的基础。”可知,遵守联合国海洋利用的文件法规;据所学可知,海洋资源属于全人类的,不专属于某些大国的,海洋利用要加强国际社
会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此外某些海洋资源也是非可再生的,因此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20.[示例]
国家:印度。
阐述:印度独立以前面临的革命任务首先是争取政治独立,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印度在甘地等人的领导下,通过非暴力的和平发展道路进行宪制改革,分阶段赢得了独立。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在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启蒙时期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族民主思想之后,再结合本国的传统进步思想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民族主义。所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非拉国家。首先,由材料及所学知识选择印度。其次,由材料“殖民地争取政治独立,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宗主国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及所学可知,印度独立以前面临的革命任务首先是争取政治独立,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由材料“通过非暴力的和平发展道路赢得独立”及所学可知,印度在甘地等人的领导下,通过非暴力的和平发展道路进行宪制改革,分阶段赢得了独立。由材料“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由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领导”及所学可知,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在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启蒙时期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族民主思想之后,再结合本国的传统进步思想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民族主义。由此可见,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以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高一下册历史期末模拟卷02【范围 纲要下全部内容】(统编版)(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