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期末备考】人教统编版历史七下 3.判断题、辨析题、改错题(32道)含答案解析

【期末备考】人教统编版历史七下 3.判断题、辨析题、改错题(30道)含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22-23七年级下·黑龙江绥化·期末)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2.(21-22七年级下·新疆乌鲁木齐·期末)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西天取经。十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他的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3.(21-22七年级下·湖南湘潭·期末)1069年,司马光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
4.(21-22七年级下·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涌现了陆秀夫、文天祥等抗金英雄。( )
5.(21-22七年级下·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元朝时,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
6.(21-22七年级下·湖南湘潭·期末)记录了毕昇活字印刷术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苏轼。( )
7.(21-22七年级下·新疆乌鲁木齐·期末)明朝时期,为防御北方蒙古族贵族南扰,修建了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长城。( )
8.(21-22七年级下·湖南湘潭·期末)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
9.(22-23七年级下·黑龙江绥化·期末)乾隆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 )
10.(21-22七年级下·湖南湘潭·期末)我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的文学作品是《西游记》。( )
二、辨析题
11.(22-23七年级下·重庆大渡口·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唐太宗继续实行唐高祖确定的各项基本政治制度。他总结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真切地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政比较谨慎。他鼓励臣下指摘君主过失。开怀纳谏,目的是避免政治上的过失。他懂得澄清吏治的重要性,注意精兵简政,重视刺史、县令等“亲民之官”的人选,使贞观时期的政治比较清明。农民也能在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下安心生产,度过了贞观初年的经济困难,他还对少数民族采取不歧视的开明政策,使胡汉各族平安共处。
唐太宗晚年的政治已经不如即位前期,显得有些刚愎自用、志得意满。贞观十八年到二十二年三征高丽,明明是劳师远征,却妄称以逸待劳,必胜在握。他认为太子李治仁弱,急于替儿子解决周边的安全问题。此外,还大兴土木营缮陵墓宫殿。长孙皇后和徐贤妃一再劝谏,他只是表面善其言实际不听。房玄龄为相22年,临终上表阻征高丽,他也不听。还对魏征起疑心,令人扑倒磨去自已为魏征作的刻石碑文。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贞观初年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采取谨慎的执政风格。( )
(2)唐太宗在早期以魏征为“镜子”虚怀纳谏。( )
(3)贞观初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谐。( )
(4)唐太宗晚年仍能维持贞观初年的治理风格。( )
(5)封建社会的“人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君主的个人能力和风格执政,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
12.(22-23七年级下·重庆·期末)阅读材料,判断回答。下列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未涉及”。
隋唐的都城长安,是中国建筑史上都城设计的杰作。隋建长安,由宇文恺负责规划。宇文恺(555至612年),字安乐,朔方夏州(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人,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建筑家。唐在隋代长安已有的规模上,又陆续有所建设。唐代长安城,面积约84平方公里,内有宫城,有皇城,有东西并列的14条大街和南北平行的11条大街,而这些街道把全城划分为108个里坊。城外东北有大明宫,位于龙首渠上,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城。龙首渠、黄渠、清明渠、永安渠等水,自南而北,流贯城中,可供全城用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为后世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唐朝的长安城已有完善的供水系统。( )
(2)唐代长安城是后世所有城市建设的典范。( )
(3)日本的千年古都——京都与长安颇有渊源,是模仿长安和洛阳修建的。( )
(4)结合所学简述两条唐代长安城能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会的原因。( )
13.(22-23七年级下·福建厦门·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议和表
1005年 辽宋订立盟约,约为兄弟之国,北宋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1042年 辽迫使北宋增加岁币20万,史称“庆历增币”。
1044年 北宋以岁赐成和,送辽岁币银、绢、茶、彩,共25万5千。
1044年 宋夏议和,北宋送西夏岁币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另有其它岁时赏赐,合计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
1141年 南宋向金称臣,送岁币银绢各25万两、匹。
1165年 宋主称金主为叔父,送岁币银绢各25万两、匹。
1208年 宋主称金主为伯父,送银绢各30万两、匹。
——整理自《吕思勉讲中国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辽宋订立的盟约名称。
(2)有学者认为“宋代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带来了不良影响,自太宗后期起,宋代对辽、西夏及后来女真的战争,屡屡遭到失败”。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加以说明理由。
14.(22-23七年级下·重庆大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社会生产有所发展。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1115年,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以上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涂“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填“正确”;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涂“不涉及”。
(1)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 )
(2)1115年,元昊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
(3)党项族和女真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 )
(4)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
(5)阿骨打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 )
15.(21-22七年级下·重庆开州·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有诗赞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络绎不绝,对外贸易港口有20多处,与宋朝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超过了60个。政府为了管理对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城市设立了市舶司。随着经济的繁荣,出现了像长安、开封、临安这样的大城市,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唐宋时期,文化兴盛。诗歌成为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文人士子多以唱和吟诵的方式抒发情怀。词作为一种新体诗歌,在唐朝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唐朝开元时期,粮食丰盈,国库充实。( )
(2)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3)宋代设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
(4)诗歌是唐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
(5)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源于宋朝。( )
16.(21-22七年级下·重庆忠县·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海陆交通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繁荣,中外交流频繁;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传播到欧洲,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发达的海陆交通也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桥梁。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包括: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下表述从上述材料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写“正确”;违背上述材料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写“错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写“不涉及”。
(1)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中外交流互鉴,隋唐时期成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
(2)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得益于民族交融的加强。( )
(3)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 )
(4)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基础。( )
(5)中华民族的族群认同逐渐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儿女。( )
17.(21-22七年级下·安徽滁州·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朝蒋祈所著《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 )
改正:
(2)元代科学家王祯在《梦溪笔谈》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
改正:
(3)明朝考生对考试题目的解释必须以《论语》为标准。( )
改正:
(4)《水浒传》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
改正:
18.(21-22七年级下·安徽合肥·期末)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据所学判断下列每个句子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685年和1686年,乾隆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元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顽强抵御外侮的崇高品德。( )
(3)1662年郑成功打败英国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 )
(4)《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
19.(21-22七年级下·安徽淮北·期末)我国古代商业繁荣。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都洛阳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业十分繁荣。
(2)随着商业的发展,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朝时,海外贸易繁荣,陆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清朝时期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1-22七年级下·重庆巴南·期末)阅读下表后判断:
朝代 措施 结果
明朝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明成祖设内阁;在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 皇帝直接控制军政大权;加强了思想统治和封建主义专制集权。
清朝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军机处权力进一步加大;在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军机处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加强了思想控制;强化了封建主义专制集权。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上表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上表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朱元璋设置内阁的目的是强化专制集权。( )
(2)明清两朝都在思想方面加强了控制。( )
(3)明清两朝封建主义专制集权都得到了空前强化。( )
(4)清朝的军机处设立于乾隆年间。( )
(5)明朝利用厂卫制度强化专制集权。( )
三、改错题
21.(22-23七年级下·安徽池州·期末)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 )
22.(21-22七年级下·黑龙江鸡西·期末)玄奘6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23.(21-22七年级下·黑龙江鸡西·期末)970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唐朝灭亡。
24.(21-22七年级下·安徽宣城·期末)宋太宗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
【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25.(21-22七年级下·安徽芜湖·期末)1115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
26.(21-22七年级下·安徽亳州·期末)宋时,开封和临安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并突破了时空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27.(21-22七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1206年,努尔哈赤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28.(22-23七年级下·安徽六安·期末)元朝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29.(22-23七年级下·安徽六安·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的( )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改正。)
(1)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 )
改正:
(2)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天竺,传播佛教。( )
改正:
(3)907年,黄巢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
改正:
(4)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北京。( )
改正:
30.(22-23七年级下·辽宁阜新·期末)改错辨析题
(1)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姚崇。
错误: 改正:
(2)张某在第一次武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中了进士,在大殿上见到唐太宗的龙颜。
错误: 改正:
(3)明朝为了强化皇权,明成祖时设锦衣卫监视臣民。
错误: 改正:
(4)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搜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错误: 改正:
31.(22-23七年级下·安徽·期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改正。
(1)杜甫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
(2)辛弃疾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
(3)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4)《三国演义》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
32.(22-23七年级下·安徽宿州·期末)中央集权制度在维护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 】
改正:
(2)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各州设置刺史,以分知州的权力。
【 】
改正:
(3)元朝在地方实行分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 】
改正:
(4)清朝乾隆年间,设立军机处,成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 】
改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本题正确。
2.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学习佛法。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故题干表述错误。
3.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是宋神宗,不是司马光。题干说法错误。
4.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涌现了岳飞、韩世忠等抗金英雄。陆秀夫、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故题干表述错误。
5.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内迁与汉人杂居相处;原迁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与汉人无异;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故题干表述正确。
6.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故答案是错误。
7.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明朝时期,为防御北方蒙古族贵族南扰,修建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的长城。因此,题干错误。
8.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题干说法错误。
9.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所以说法错误。
10.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的文学作品是《红楼梦》,题干说法错误。
11.(1)正确
(2)未涉及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详解】(1)根据材料,太宗继续实行唐高祖确定的各项基本政治制度,总结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真切地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政比较谨慎,故(1)可以在材料中得出。所以(1)应该填正确。
(2)根据材料,他鼓励臣下指陈君主过失,开怀纳谏。但是并没有说以魏征为“镜子”虚怀纳谏,故(2)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所以(2)应该填未涉及。
(3)根据材料,“度过了贞观初年的经济困难”可知,贞观初年并不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的,故(3)违背了材料所表达意思。所以(3)应该填错误。
(4)根据材料,唐太宗晚年的政治已经不如即位前期,显得有些刚愎自用、志得意满。故(4)违背了材料所表达意思。所以(4)应该填错误。
(5)根据材料,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在此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和谐。但是晚年刚愎自用、志得意满,劳师远征,不听劝诫。可见,“人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君主的个人能力和风格,具有不稳定性。所以(5)应该填正确。
12.(1)正确
(2)错误
(3)未涉及
(4)未涉及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龙首渠、黄渠、清明渠、永安渠等水,自南而北,流贯城中,可供全城用水”可知,唐朝的长安城已有完善的供水系统,所以表述正确。
(2)根据材料信息“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为后世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光辉的范例”可知,长安城为后世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借鉴,但不是所有的城市,说法过于绝对化,所以表述错误。
(3)根据材料“为后世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光辉的范例”可知,长安城为后世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借鉴,但在材料中没有具体涉及对外国城市建设的影响,所以表述在材料中未涉及。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要阐述了长安城的建筑特点和规模特点,没有具体涉及唐代长安城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会,所以表述在材料中未涉及。
13.(1)“澶渊之盟”
(2)认同。理由:宋代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造成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代在对辽、西夏、女真的战争中,屡屡遭到失败,岁币的支出大大增加了朝廷和百姓的财政负担。
不认同。理由:宋代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虽然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岁币的支出增加了朝廷和百姓的财政负担。但它扭转了五代十国以来尚武轻文的风气,极大发展了教育事业,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详解】(1)盟约:根据材料“辽宋订立盟约,约为兄弟之国,北宋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结合所学知识,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2)是否认同和理由:对“宋代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带来了不良影响,自太宗后期起,宋代对辽、西夏及后来女真的战争,屡屡遭到失败”的说法可以选择认同,也可以选择不认同,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理由即可。选择认同,理由是宋代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造成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代在对辽、西夏、女真的战争中,屡屡遭到失败,岁币的支出大大增加了朝廷和百姓的财政负担。选择不认同,理由是宋代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虽然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岁币的支出增加了朝廷和百姓的财政负担。但它扭转了五代十国以来尚武轻文的风气,极大发展了教育事业,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14.(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不涉及
(5)错误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可知,这是说,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正确。
(2)根据所学和材料“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1115年,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可知,这体现出,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错误,元昊改为阿骨打。
(3)根据所学和材料“元昊创制了西夏文字。金太祖颁行女真文字”可知,这体现出,党项族和女真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正确。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叙述了辽与金的情况,没有涉及蒙古族的情况。故没有涉及。
(5)根据所学和材料“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可知,这是说,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而不是阿骨打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错误,“阿骨打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改为“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15. 正确 未涉及 正确 正确 错误
【详解】(1)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唐朝开元时期,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的说法正确。
(2)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说法题干未涉及。
(3)根据材料“政府为了管理对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城市设立了市舶司。”可知,“宋代设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说法正确。
(4)根据材料“诗歌成为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文人士子多以唱和吟诵的方式抒发情怀。”可知,“诗歌是唐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的说法正确。
(5)根据材料“词作为一种新体诗歌,在唐朝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可知,“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源于宋朝。”的说法错误。
16.(1)错误
(2)正确
(3)不涉及
(4)正确
(5)不涉及
【解析】(1)
根据材料“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可知,“隋唐时期成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表述错误。
(2)
根据材料“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包括: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可知,民族交融的加强是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得益于民族交融的加强。”表述正确。
(3)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行省制度的内容,故“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在上述材料中不涉及。
(4)
根据材料“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基础。”表述正确。
(5)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的族群认同逐渐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儿女。”的内容,故不涉及。
17. 错误 唐朝改为南宋 错误 《梦溪笔谈》改为《农书》 错误 《论语》改为《四书集注》 正确 正确
【详解】(1)《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南宋时期蒋祈所著。故本题错误,应将唐朝改为南宋。
(2)《农书》元代王祯,完成于1313年。全书正文共计37集,371目,约13万字。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最后所附《杂录》包括了两篇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法制长生屋"和"造活字印书法",发明了转轮排字法,故本题错误,应将《梦溪笔谈》改为《农书》。
(3)明朝时期“八股取士”,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故本题错误,应将《论语》改为《四书集注》。
(4)水浒传》第一次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程度,文中人物性格刻画的生动传神,使它成为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故本题正确,无需修改。
18.(1)错误,“乾隆”改为“康熙”
(2)错误,“元朝”改为“明朝”
(3)错误,“英国”改为“荷兰”
(4)正确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应该将乾隆帝改为康熙帝。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顽强抵御外侮的崇高品德。应该将元朝改为明朝。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应该将英国改为荷兰。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题干说法正确。    
19.(1)错误;“洛阳”改为“长安”。
(2)错误;“南宋”改为“北宋”。
(3)错误;“陆上丝绸之路”改为“海上丝绸之路”。
(4)正确。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都城在长安,因此(1)错误;
(2)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2)错误;
(3)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海外贸易繁荣,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3)错误;
(4)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4)是正确的。
20. 错误,朱元璋改为明成祖。 正确。 正确。 错误,乾隆改为雍正。 未涉及。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明成祖设内阁”可知,朱元璋设置内阁的目的是强化专制集权的说法错误,明成祖改为明成祖。
(2)根据所学和材料“在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皇帝直接控制军政大权;加强了思想统治和封建主义专制集权——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加强了思想控制;强化了封建主义专制集权”可知,这说明明清两朝都在思想方面加强了控制。正确。
(3)根据所学和材料“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明成祖设内阁;在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皇帝直接控制军政大权;加强了思想统治和封建主义专制集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军机处权力进一步加大;在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军机处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加强了思想控制;强化了封建主义专制集权”可知,这说明,明清两朝封建主义专制集权都得到了空前强化。正确。
(4)根据所学和材料“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可知,清朝的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的说法错误,乾隆改为雍正。
(5)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没有提到明朝利用厂卫制度强化专制集权。未涉及。
21.错误,“开元盛世”改为“贞观之治”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错误,“开元盛世”改为“贞观之治”。
22.错误;玄奘改为鉴真。
【详解】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故判断为错误,将玄奘改为鉴真。
23.错误;970年改为907年。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原农民起义军将领,降唐后,被封为节度使,联合其他藩镇镇压了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朝政,兼并了北方大小格局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本题错误,970年改为907年。
24.【错误】“宋太宗”改为“宋太祖”
【详解】根据所学,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应该将宋太宗改为宋太祖。
25.错误,“耶律阿保机”改为“完颜阿骨打”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115年,女真族杰出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因此题干表述错误,“耶律阿保机”应改为“完颜阿骨打”。
26.正确;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街道和宅巷之内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故原题正确。
27.【错误】“努尔哈赤”改为“铁木真”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题干表述错误,“努尔哈赤”应改为“铁木真”。
28.错误 “北庭都护府”改为“澎湖巡检司”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故答案为“错误”,应将“北庭都护府”改为“澎湖巡检司”。
29.(1)错误
(2)错误 改正:“天竺”改为“日本”
(3)错误 改正:“黄巢”改为“朱温”
(4)错误 改正:“北京”改为“应天府”
【详解】(1)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正确。
(2)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故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天竺,传播佛教错误,将“天竺”改为“日本”。
(3)错误:根据所学知识,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故907年,黄巢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错误,将“黄巢”改为“朱温”。
(4)错误:根据所学知识,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故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北京错误,将“北京”改为“应天府”。
30.(1)错误:姚崇 改正:魏征
(2)错误:唐太宗 改正:武则天
(3)错误:锦衣卫 改正:东厂
(或错误:明成祖 改正:朱元璋或明太祖)
(4)错误:西班牙 改正:葡萄牙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故原题错误,将姚崇改为魏征。
(2)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故原题错误,将唐太宗改为武则天。
(3)根据所学可知,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故原题错误,将锦衣卫改为东厂;或将明成祖改为朱元璋。
(4)根据所学可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故原题错误,将西班牙改为葡萄牙。
31.(1)错误,“杜甫”改为“白居易”
(2)错误,“辛弃疾”改为“李清照”
(3)正确
(4)错误,“《三国演义》”改为“《水浒传》”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故原题错误,将杜甫改为白居易。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故原题错误,将辛弃疾改为李清照。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故原题正确。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故原题错误,将《三国演义》改为《水浒传》。
32.(1)判断:正确
(2)判断:错误 改正:“刺史”改为“通判”
(3)判断:错误 改正:“分封制度”改为“行省制度”
(4)判断:错误改正:“乾隆”改为“雍正”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正确。
(2)根据所学知识,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各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错误,“刺史”改为“通判”。
(3)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错误,“分封制度”改为“行省制度”。
(4)根据所学知识,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成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错误,“乾隆”改为“雍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期末备考】人教统编版历史七下 3.判断题、辨析题、改错题(32道)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