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2023-2024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下图是张敏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政治: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经济:闭关锁国 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边疆治理: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义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1851年,一场规模空前、震撼中外的农民起义爆发。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中英鸦片战争的进程 B. 火烧圆明园的影响
C.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D.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3. 下面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局部),参观①处遗址可以看到( )
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装饰人面鱼纹图案的彩陶盆 D.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4. 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重要的史料和研究资源。如下图是拍摄于1954年的一张照片,该会议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是( )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A.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C. 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D. 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5. 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 中国古代人民心态封闭保守 B. 中国古代农业有兼容并包传统
C.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6. 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 )
A. 完成了保障妇女权益使命 B. 适应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
C. 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 由世界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7. 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B. C. D.
8. 我国城市自产生迄明代几千年间,除唐代德宗时出现过商人“罢市”活动外,再也找不到市民运动的记录。而到了明代后期,仅万历一朝就多达五六十次,其中手工业工人、商贩、作坊主作为领导者有十四次,占比25%。这说明( )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经济发展威胁统治
C. 商业发展不受限制 D.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9. 8世纪,阿拉伯都城巴格达市场上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商品。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和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和染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织造品;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和毛皮。这表明( )
A.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阿拉伯帝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C.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D. 商业的发展是阿拉伯帝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10.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法律也基本不变。香港抵御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巩固了自身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这主要得益于( )
A. “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 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
C. “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1.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这反映了南宋( )
A. 坊市界限打破 B. 商品种类繁多 C. 海外贸易繁荣 D. 都市生活丰富
12. “欧洲国家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显示了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国内的进步与个人的完善;二是对外来影响的积极反映。”能为上述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A. 资本主义的萌芽、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四大发明的传入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
C.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 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发表,主要内容是集中各国全部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共同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直至最后胜利,绝不和敌国单独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据《<联合国家宣言〉:世界从孤立走向联合》
材料二:在过去25年里,世贸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机构、职能和规则等不断完善,成员共识日益大于分歧,包括一致同意对世贸组织规则实行重大改革,以完善全球贸易流动。迄今,世贸组织成员已增至164个,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98%以上。2015年,世贸组织成立20周年时,恰逢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受理第500个贸易争端案件。对此,世贸组织总干事表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深受成员信任,成员认为这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公平、高效机制。
——《风雨兼程期待改革——记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
材料三:全球生态问题。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宣言签署建立的组织的名称。为什么说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及其建立体现出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现在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4)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谈一谈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14.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人文精神】
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莎士比亚
(1)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上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
【革命精神】
材料二
(2)遗迹、遗址承载历史价值。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上面遗址反映的史实。
【开拓精神】
材料三
(3)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分别得益于两国哪些具体举措?
15.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流行“袴褶服”,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从此中华民族上衣下裤的服饰形制普遍推广开来。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各种文化传播也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摘编自江冰《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论略》
材料二 “ (女子)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旧唐书·舆服志》
(中宗后) “宫人从驾,皆胡冒乘马,海内效之,至露髻驰骋……”
——《新唐书·车服志》
材料三 2024央视春晚节目《年锦》,以纹样传统服饰来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穿着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女性服饰,其服饰纹样采用的具有敦煌风格,寓意吉祥和美如意的纹样,兼有中西合璧风尚,呈现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特点。为了让纹样呈现得更加生动、立体,技术团队运用虚拟技术对纹样进一步加工创作,将三十多种平面纹样,以AR形式,幻化成汉代的漆器、唐代的丝绸、宋代的玉、明代的珐琅彩,在与舞台、服装、音乐、表演的自然融合中。
——改编自《央视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女性服饰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特征。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服饰文化演变认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18世纪从印度和西印度群岛蔗糖殖民地所榨取的资金总量与1800年在英国工业上投入的资金总量差不多。利润丰厚的商业企业,与同时发生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一起,解释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这一问题。
——摘编自钱乘旦《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开始征服全世界。
——摘编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2024年3月21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榨取资金总量与1800年在英国工业上投入的资金总量差不多”这句话的理解。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制度变革”指的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你各举一例,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这些“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都起到了什么样的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综上,请你用一句话谈谈对科技创新的认识。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2023-2024年中考历史5月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下图是张敏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政治: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经济:闭关锁国 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边疆治理: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可知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清朝时期设置的军机处,“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是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是指清朝在台湾地区、西藏和新疆地区设立的机构,因此他学习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
2.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义势力对农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加剧了中国的社会危机。1851年,一场规模空前、震撼中外的农民起义爆发。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中英鸦片战争的进程 B. 火烧圆明园的影响
C.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D.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51年,规模空前、震撼中外的农民起义正式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规模空前、履撼中外的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材料意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C项正确;中英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排除A项;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面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局部),参观①处遗址可以看到( )
A. 北京人使用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装饰人面鱼纹图案的彩陶盆 D.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局部)”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处遗址为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故参观①处遗址可以看到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B项正确;北京人生活的时代与河姆渡遗址所处的时代不同,在河姆渡遗址看不到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排除A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出土的,与河姆渡遗址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在河姆渡遗址看不到,河姆渡遗址所处的时代还没有铁制农具,排除D项。故选B项。
4. 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重要的史料和研究资源。如下图是拍摄于1954年的一张照片,该会议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是( )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A.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C. 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D. 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排除B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5. 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 中国古代人民心态封闭保守 B. 中国古代农业有兼容并包的传统
C.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时期从不同地方引入各种植物,丰富了中国的物种,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能够容纳和融合来自不同地区的物种,具有兼容并包的传统,B项正确;“胡、海、番、洋”等字概括了引入植物的路径及年代,不能简单认为是心态封闭保守,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植物的引入,并非农业科技领先世界,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外经济交流,不是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6. 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 )
A. 完成了保障妇女权益使命 B. 适应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
C. 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 由世界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等信息可知,材料中多次出现“3月8日”和这一天妇女抗争事件,经过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斗争,最后终于将3月8日确定为妇女节,说明这一节日由世界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D项正确;保障妇女权益使命仍需要继续推进,排除A项;材料中也体现了欧洲多国妇女的抗争,适应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要求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世界各国革命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了妇女节日,不仅仅是社会主义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7. 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和结合所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骨耜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这可以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证据,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不属于原始社会,铁农具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能作为原始农业发展的证据,排除B项;耧车是出现在西汉时期的农具,不能证明原始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是成熟农业生产工具的体现,不能体现原始农业,排除D项。故选A项。
8. 我国城市自产生迄明代几千年间,除唐代德宗时出现过商人“罢市”活动外,再也找不到市民运动的记录。而到了明代后期,仅万历一朝就多达五六十次,其中手工业工人、商贩、作坊主作为领导者有十四次,占比25%。这说明( )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经济发展威胁统治
C. 商业发展不受限制 D.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城市自产生迄明代几千年间,除唐代德宗时出现过商人“罢市”活动外,再也找不到市民运动的记录。而到了明代后期,仅万历一朝就多达五六十次,其中手工业工人、商贩、作坊主作为领导者有十四次,占比25%。”,再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力量壮大,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而斗争,D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状态,排除A项;经济发展威胁统治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商业发展不受限制与史实不符,且在题干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
9. 8世纪,阿拉伯都城巴格达市场上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商品。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和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和染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织造品;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和毛皮。这表明( )
A.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阿拉伯帝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C.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D. 商业的发展是阿拉伯帝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巴格达城有来自当时四面八方的商品财富,反映出当时巴格达城商业贸易非常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C项正确;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应该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未把阿拉伯帝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地位作比较,无法得出“阿拉伯帝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材料只表明了阿拉伯商业的繁荣,并未直接表明阿拉伯帝国是个强大的帝国,也没有说明商业发展与阿拉伯帝国强大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0.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法律也基本不变。香港抵御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巩固了自身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这主要得益于( )
A. “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 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
C. “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A项正确;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是在中国大陆形成的,与香港无关,排除B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香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这反映了南宋( )
A. 坊市界限打破 B. 商品种类繁多 C. 海外贸易繁荣 D. 都市生活丰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市舶之利”可知,宋朝设立市舶司,这促进了海外贸易,增加了宋朝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设立市舶司体现的是重视海外贸易,不能体现坊市界限打破,排除A项;设立市舶司体现的是重视海外贸易,无法体现商品种类繁多的特征,排除B项;都市生活丰富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欧洲国家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显示了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国内的进步与个人的完善;二是对外来影响的积极反映。”能为上述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A. 资本主义的萌芽、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四大发明的传入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
C.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 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一是国内的进步与个人的完善;二是对外来影响的积极反映”可知,材料说明欧洲持续发展的原因,一方面在国内发展,一方面在接受外来文化,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体现了西方国内政治制度的发展,而接受中国的四大发明体现了其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符合题意,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都体现了欧洲自身发展,与外来影响无关,排除A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并不能直接推动欧洲的进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于欧洲内部,不体现外来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发表,主要内容是集中各国全部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共同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直至最后胜利,绝不和敌国单独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据《<联合国家宣言〉:世界从孤立走向联合》
材料二:在过去25年里,世贸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机构、职能和规则等不断完善,成员共识日益大于分歧,包括一致同意对世贸组织规则实行重大改革,以完善全球贸易流动。迄今,世贸组织成员已增至164个,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98%以上。2015年,世贸组织成立20周年时,恰逢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受理第500个贸易争端案件。对此,世贸组织总干事表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深受成员信任,成员认为这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公平、高效机制。
——《风雨兼程期待改革——记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
材料三:全球生态问题。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宣言签署建立的组织的名称。为什么说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及其建立体现出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现在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4)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谈一谈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答案】(1)名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原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壮大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2)作用: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解决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者世界和平与发展。
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3)共同问题:环境问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霸权主义等。
(4)做法: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反对战争;建立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大力发展经济,为解决出现的问题奠定物质基础;构建人类共同体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一“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发表,主要内容是集中各国全部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美、苏、中等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原因:根据材料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壮大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因此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
【小问2详解】
作用:根据材料二“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98%以上”可知作用是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二“2015年,世贸组织成立20周年时,恰逢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受理第500个贸易争端案件”可知作用是有利于解决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解决贸易壁垒;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者世界和平与发展。
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小问3详解】
共同问题:根据材料三“全球生态问题”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的共同问题是:环境问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霸权主义等。
【小问4详解】
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际关系、建立新秩序、发展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反对战争;建立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大力发展经济,为解决出现的问题奠定物质基础;构建人类共同体等。
14.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人文精神】
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莎士比亚
(1)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上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
【革命精神】
材料二
(2)遗迹、遗址承载历史价值。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上面遗址反映的史实。
【开拓精神】
材料三
(3)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分别得益于两国哪些具体举措?
【答案】(1)林则徐: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莎士比亚:提倡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启迪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2)图1:历史地位: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精神价值: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
图2:历史地位:发出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揭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序幕等。精神价值: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树立了榜样等。
(3)图3: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图4: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等。(每个国家写出一个举措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思想内涵: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并结合所学林则徐相关知识可知,林则徐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并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相关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提倡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启迪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小问2详解】
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因此,“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历史地位是: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共一大的召开,形成了红船精神,因此,“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精神价值可以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从“圣彼得堡涅瓦河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俄国十月革命相关。1917年11月7日晚,起义者包围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因此,“圣彼得堡涅瓦河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历史地位是:发出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揭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序幕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树立了榜样。因此,“圣彼得堡涅瓦河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精神价值可以是: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树立了榜样等。
【小问3详解】
举措:从材料三图3可知,1978—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均有大幅度的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材料三图4“1933—193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及失业率(%)情况表”可知,这一时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有所提升,失业率则有所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与罗斯福新政有关。罗斯福新政期间,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业率。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协调了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这些措施都使得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得到提升。
15.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流行“袴褶服”,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从此中华民族上衣下裤的服饰形制普遍推广开来。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各种文化传播也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摘编自江冰《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论略》
材料二 “ (女子)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旧唐书·舆服志》
(中宗后) “宫人从驾,皆胡冒乘马,海内效之,至露髻驰骋……”
——《新唐书·车服志》
材料三 2024央视春晚节目《年锦》,以纹样传统服饰来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穿着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女性服饰,其服饰纹样采用的具有敦煌风格,寓意吉祥和美如意的纹样,兼有中西合璧风尚,呈现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特点。为了让纹样呈现得更加生动、立体,技术团队运用虚拟技术对纹样进一步加工创作,将三十多种平面纹样,以AR形式,幻化成汉代的漆器、唐代的丝绸、宋代的玉、明代的珐琅彩,在与舞台、服装、音乐、表演的自然融合中。
——改编自《央视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女性服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特征。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服饰文化演变的认识。
【答案】(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民族交往影响;统治者改革政策的推动;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相互碰撞。
(2)特点:女着男装;受外来风格(或少数民族服饰等)影响;自由、自信等。
特征:文化包容、开放;民族交融加强。
(3)认识: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既有民族特色,又受到外来文化风格的影响,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特点;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
【解析】
【小问1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流行‘袴褶服’,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从此中华民族上衣下裤的服饰形制普遍推广开来”可知背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民族交往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可知背景是统治者改革政策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可知背景是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相互碰撞。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二“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可知特点是女着男装;根据材料二“宫人从驾,皆胡冒乘马,海内效之,至露髻驰骋”可知特点是受外来风格(或少数民族服饰等)影响;此外唐代女性服饰也追求个性,不同女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份地位选择不同的服饰,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因此也体现出自由、自信等。
特征:结合所学盛唐景象的相关知识,从当时的文化包容、民族交融等角度进行分析,反映了当时社会特征是文化包容、开放;民族交融加强等。
【小问3详解】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不同时期服饰的变迁和特点,结合唯物史观进行回答,例如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既有民族特色,又受到外来文化风格的影响,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特点;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18世纪从印度和西印度群岛蔗糖殖民地所榨取的资金总量与1800年在英国工业上投入的资金总量差不多。利润丰厚的商业企业,与同时发生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一起,解释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这一问题。
——摘编自钱乘旦《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开始征服全世界。
——摘编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2024年3月21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榨取的资金总量与1800年在英国工业上投入的资金总量差不多”这句话的理解。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制度变革”指的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你各举一例,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这些“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都起到了什么样的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综上,请你用一句话谈谈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答案】(1)理解:早期的殖民掠夺,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统治。
(2)举例: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性事件有美国的南北战争,资产阶级改革的代表性事件有日本的明治维新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共同作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推动这些国家的社会进步等。
(3)核心要素:科技创新。
认识:科技第一生产力,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理解:根据材料一“据估计,18世纪从印度和西印度群岛蔗糖殖民地所榨取的资金总量与1800年在英国工业上投入的资金总量差不多”并结合所学英国工业工业的知识可知,早期的殖民掠夺,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主要标志:结合所学英国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指的是:根据材料一“利润丰厚的商业企业,与同时发生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一起,解释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这一问题”并结合所学英国的政治制度可知,这里的“制度变革”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统治。
【小问2详解】
举例:根据材料二“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结合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可知,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性事件有美国的南北战争,资产阶级改革的代表性事件有日本的明治维新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共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些改革或革命事件,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推动这些国家的社会进步等。
【小问3详解】
核心要素:根据材料三“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可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
认识:上述材料涉及的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给我的认识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