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2024届九年级第四次质量调研暨中考全真模拟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灶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捉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沽;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1. 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既有宏伟的宫殿群,也有矮小破旧的房屋;墓葬规模也有很大区别,随葬品有的丰厚,有的则很少或几乎没有。这说明此时( )
A. 实现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分工 B. 确立了男子生产生活的主导地位
C. 具备了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D. 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阶层分化
2. 《“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材料表明( )
A. 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 B. 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
C. 宋瓷十分精美 D. 宋瓷代表了中国手工业最高成就
3. “1840年的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4. 下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
A. 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 B. 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C. 列强和军阀成为了革命对象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5. 下表是我国1950-1952年经济建设费和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年份 绝对数(亿元) 比重(%)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费 国防费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费 国防费
1950 68.1 1736 28.01 100 25.5 41.1
1951 122.5 35.11 52.64 100 28.7 43.0
1952 176 73.23 57.84 100 41.6 32.8
A. 国防费比重持续快速增长 B. 有计划地开始了经济建设
C. 财政支出受国际环境影响 D. 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
6. 1958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真正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
B. 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C.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 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
7. 历史学习小组在对中古时期某一文化进行研究时提取了如下关键词。据此,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关键词:兼收并蓄;基督教文化;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助力文艺复兴
A. 阿拉伯文化 B. 古巴比伦文化
C. 古罗马文化 D. 拜占庭文化
8. 下图是1754年刊登在北美《宾夕法尼亚公报》上的一幅政治漫画,描绘了一条被肢解成八段的蛇。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
图:《团结或死亡》
A. 呼吁北美各殖民地团结起来,反对英国殖民者
B. 支持北美和英国殖民者联合
C. 暗示地方州政府权力太大
D. 讽刺邦联政府软弱无力
9. 1831年,达尔文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随船进行环球航行,船长希望他能找到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但5年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一结论是( )
A. 神创论 B. 万有引力定律
C. 进化论 D. 相对论
10. 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签署,美国青年哈默获得了一个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 “一五”计划开展 D. 农业集体化开展
11. 下图文物是一种盛酒器,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院,被称为“稀世珍宝”。该文物是( )
A. 四羊方尊 B. 利簋 C. 司母戊鼎 D. 皿方罍
12. 湖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中央红军过境湖南,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最后在湖南境内转兵人黔,化险为夷。材料中的“转兵入黔”是因为( )
A. 芷江会谈 B. 通道转兵
C 遵义会议 D. 湘江血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0分,14题、15题、16题各14分,共5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的康乾盛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最大,它不仅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 图,而且确定了现代中国人口的基本格局,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衰落也肇始于出 时期……虽然从纵向看,康乾盛世在政治、经济上都是传统中国的最高峰,在旧有 的体制框架下,将传统制度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但横向比,在这关键的一个多世 纪里,却全方位落后于世界最先进的工业文明。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请根据材料,将下列观点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康乾盛世
14. 思想是时代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 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 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欧洲传教士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 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他们所推崇的实质上是高度理想化了的孔子思想,是根据资产阶级反封建需要而加工改造了的孔子思想。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 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 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 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的“诸子百家”各陈其说形成了怎样的文化高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学习孔子思想的主要目的。举一例说明启蒙思想在欧洲的实践。
(3)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材料三所说“中国的文艺复兴” 综合以上古今中外思想发展的历史,你有何启示
15.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艰苦创业。阅读 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
——王他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材料二 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材料三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公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附录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下)
——摘自八下部编版历史教材目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1年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有何变化 出席中共一大的湖南代表是谁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点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综上,分析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
16. 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形式的继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 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权力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转 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摘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告
(1)比较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2处有关国家的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形成不同信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世界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是指世界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三,指出大变革时期的中国方案是什么。综上,你认为现代国际 社会应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届九年级第四次质量调研暨中考全真模拟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灶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捉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沽;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1. 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既有宏伟的宫殿群,也有矮小破旧的房屋;墓葬规模也有很大区别,随葬品有的丰厚,有的则很少或几乎没有。这说明此时( )
A. 实现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分工 B. 确立了男子生产生活的主导地位
C. 具备了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D. 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阶层分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既有宏伟宫殿群,也有矮小破旧的房屋;墓葬规模也有很大区别,随葬品有的丰厚,有的则很少或几乎没有。”可知,说明此时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阶层分化,D项正确;实现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分工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随葬品的区别,没有出现原始农业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未出现确立了男子生产生活的主导地位的信息,反映的是随葬物品的情况,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具备了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 《“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材料表明( )
A. 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 B. 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
C. 宋瓷十分精美 D. 宋瓷代表了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 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 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可知,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B项正确;文明转型是指一种文明转向另一种文明,题干材料中未体现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的信息,排除A项;宋瓷十分精美与题干材料所要反映的饮食方式转变促进文明进步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出现宋瓷代表了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体现的是促进文明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3. “1840年的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主义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D项正确;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不是认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排除A项;《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排除C项。故选D项。
4. 下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
A. 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 B. 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C. 列强和军阀成为了革命对象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到倒阀”可知是北伐战争。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展开了争夺地盘的混战。因此“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迫切的要求。于是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共同打击列强和军阀,建立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项正确;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是国民大革命能蓬勃兴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处于从属地位,放弃了对革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排除B项;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不是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下表是我国1950-1952年经济建设费和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年份 绝对数(亿元) 比重(%)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费 国防费 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费 国防费
1950 68.1 17.36 28.01 100 25.5 41.1
1951 122.5 35.11 52.64 100 28.7 43.0
1952 176 73.23 57.84 100 41.6 32.8
A. 国防费比重持续快速增长 B. 有计划地开始了经济建设
C. 财政支出受国际环境影响 D. 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1950-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国防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高,说明财政支出受国际环境的影响,需要发展国防建设,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国防费所占比例由41.1%先升至43%又降到32.8%可知,国防费比重持续快速增长,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有计划地开始了经济建设是1953年,排除B项;该表是我国1950-1952年经济建设费和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统计表,无法体现出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6. 1958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
B. 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C.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 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不断的进行调整,这主要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外交方针,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出发点,排除A项;CD项反映的是国际形势的变化,这不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出发点,排除。故选B项。
7. 历史学习小组在对中古时期某一文化进行研究时提取了如下关键词。据此,他们研究主题是( )
关键词:兼收并蓄;基督教文化;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助力文艺复兴
A. 阿拉伯文化 B. 古巴比伦文化
C. 古罗马文化 D. 拜占庭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有浓厚的希腊文化传统,并承袭了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 ,文化也深受东方文明古国文化影响,并深深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其地理位置优越,沟通了东西方,保存的大量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文艺复兴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精神给养,D项正确;阿拉伯文化属于伊斯兰教文化,而非基督教文化,排除A项;古巴比伦文化产生时,基督教还未诞生,排除B项;古罗马文化并未起到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图是1754年刊登在北美《宾夕法尼亚公报》上的一幅政治漫画,描绘了一条被肢解成八段的蛇。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
图:《团结或死亡》
A. 呼吁北美各殖民地团结起来,反对英国殖民者
B. 支持北美和英国殖民者联合
C. 暗示地方州政府权力太大
D. 讽刺邦联政府软弱无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漫画的题目中文意思是《团结或者死亡》,再结合时间“1754年”可知,这一时期处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的经济的发展,富兰克林绘制此漫画的主要意图是呼吁北美各殖民地团结起来,反对英国殖民者,A项正确;支持北美和英国殖民者联合与题意不符,漫画反映的是呼吁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排除B项;暗示地方州政府权力太大与漫画题意不符,地方州政府权利过大的现象是美国建立后,排除C项;讽刺邦联政府软弱无力与史实不符,1754年联邦政府还没有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9. 1831年,达尔文受“小猎犬号”船长的邀请,随船进行环球航行,船长希望他能找到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但5年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一结论是( )
A. 神创论 B. 万有引力定律
C. 进化论 D. 相对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随船进行环球航行,船长希望他能找到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但5年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及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交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C项正确;神创论是基督教的观点,排除A项;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的成就,排除B项;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签署,美国青年哈默获得了一个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 “一五”计划开展 D. 农业集体化开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签署,美国青年哈默获得了一个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出现这种情景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3年艰苦斗争中,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宣布各项工作转入战时轨道,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与题意中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不符,排除B项;“一五”计划开展是苏联时期,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重工业,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开展是苏联时期,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发展农业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 下图文物是一种盛酒器,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院,被称为“稀世珍宝”。该文物是( )
A. 四羊方尊 B. 利簋 C. 司母戊鼎 D. 皿方罍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皿方罍是商代晚期铸造,属酒器中的盛酒器一类,D项正确;四羊方尊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件重要文物,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排除A项;利簋是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排除B项;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的大型青铜礼器,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
12. 湖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中央红军过境湖南,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最后在湖南境内转兵人黔,化险为夷。材料中的“转兵入黔”是因为( )
A. 芷江会谈 B. 通道转兵
C. 遵义会议 D. 湘江血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 “中央红军过境湖南,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最后在湖南境内转兵人黔,化险为夷”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通道境内,召开了“通道会议”,使红军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方针,该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前提条件,B项正确;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中日两国在湖南芷江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洽降会谈,这次会谈为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政府签字投降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转兵入黔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前提条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血战湘江使红军损失惨重,之后红军在通道转兵,转入贵州,该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0分,14题、15题、16题各14分,共5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的康乾盛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最大,它不仅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 图,而且确定了现代中国人口的基本格局,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衰落也肇始于出 时期……虽然从纵向看,康乾盛世在政治、经济上都是传统中国的最高峰,在旧有 的体制框架下,将传统制度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但横向比,在这关键的一个多世 纪里,却全方位落后于世界最先进的工业文明。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请根据材料,将下列观点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康乾盛世
【答案】观点: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
论述: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仅在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清朝官僚机构臃肿,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贪污,截留税款,大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
【解析】
【详解】观点:根据材料“清朝的康乾盛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最大,它不仅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 图,而且确定了现代中国人口的基本格局,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衰落也肇始于出 时期……虽然从纵向看,康乾盛世在政治、经济上都是传统中国的最高峰,在旧有 的体制框架下,将传统制度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但横向比,在这关键的一个多世纪里,却全方位落后于世界最先进的工业文明。”可以将观点补充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围绕观点,从思想、财政、对外政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论述: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仅在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清朝官僚机构臃肿,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贪污,截留税款,大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晖”。
14. 思想是时代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 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 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欧洲传教士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 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他们所推崇的实质上是高度理想化了的孔子思想,是根据资产阶级反封建需要而加工改造了的孔子思想。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 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 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 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的“诸子百家”各陈其说形成了怎样的文化高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学习孔子思想的主要目的。举一例说明启蒙思想在欧洲的实践。
(3)材料三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材料三所说“中国的文艺复兴” 综合以上古今中外思想发展的历史,你有何启示
【答案】(1)文化高峰:“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主要目的:反对封建的需要。
实践: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3)分别指:民主;科学。
理解: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因此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启示: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文化高峰:根据材料一“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并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可知,“诸子百家”各陈其说形成了“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小问2详解】
主要目的:根据材料二“们所推崇的实质上是高度理想化了的孔子思想,是根据资产阶级反封建需要而加工改造了的孔子思想”并结合所学当时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可知,学习孔子的目的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需要。
实践:结合所学启蒙思想在欧洲的实践可知,可举例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小问3详解】
分别指:根据材料三“‘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德先生”是指民主,“赛先生”是指科学。
理解: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因此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启示: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百家争鸣、启蒙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可知,给我的启示是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等。
15.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艰苦创业。阅读 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
——王他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材料二 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材料三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公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附录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下)
——摘自八下部编版历史教材目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1年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有何变化 出席中共一大的湖南代表是谁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点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综上,分析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
【答案】(1)变化:共产党人数在不断增加。
代表:毛泽东、何叔衡。
(2)观点:要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的理论。
说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伟大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原因: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可知共产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代表:结合所学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可知,其中出席中共一大的湖南代表是毛泽东、何叔衡。
【小问2详解】
观点:根据材料二“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可知观点是要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的理论。
说明:结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可知,例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小问3详解】
伟大成就:根据材料三“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可举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根据材料三“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可举例“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原因: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过程开创的道路和指导思想进行分析,例如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6. 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形式的继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 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权力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转 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摘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告
(1)比较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2处有关国家的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形成不同信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世界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是指世界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三,指出大变革时期的中国方案是什么。综上,你认为现代国际 社会应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1)信息:德国的崛起;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矛盾。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军事现代化的推进,德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尤其是与塞尔维亚的争端。
(2)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3)趋势: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做法: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信息:根据图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德国向英国发动挑战的漫画,显示了德国向英国发动挑战的情景,这反映了德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国际地位上升,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强国,对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构成了挑战。图二中的萨拉热窝事件涉及到了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这两个国家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地位相对较低,萨拉热窝事件却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过、德国领先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军事现代化的推进,德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迅速增强,这使得德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具有发言权,开始挑战原有的国际秩序和英法等老牌强国的地位。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尤其是与塞尔维亚的争端。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个偶发事件,但却被奥匈帝国和列强利用,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危机,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可知,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小问3详解】
趋势:根据材料“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权力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可知,权力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中国方案:根据材料“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可知,大变革时期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做法: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