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冲刺高考】2024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学生用卷+教师用卷


高三级年级模拟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份,共48分)
1.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将包括原夏、商统治区域在内的整个周诸侯分布之地统称为“区夏”。西周初期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该词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常以“中国”称“诸夏”。这些做法(  )
A.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 B.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2.秦汉以后,嫡长子继承原则被运用到皇位继承和一般地主家产分配之中,但没有西周宗法制严格;在东汉豪族地主的田庄内,庄主“振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垄断政权,“谱学”大兴。这反映了(  )
A.家国同构是古代政治结构的首要特征 B.宗法制度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C.宗法宗族观念在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D.宗法伦理道德维系封建社会长治久安
3.史学大师吕思勉在《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中指出:“两个民族的竞争,不单是政治上的事。虽然前代的竞争.不像现代要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然一国政治上的趋向,无形中总是受整个社会文化的指导的。”其意在说明宋朝在民族关系中处于被动源于(  )
A.宋儒理学的内修特点 B.八股取士的选拔标准
C.儒家统治地位的削弱 D.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4.据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这说明,明朝内阁(  )
A.有法定地位可以统率六部 B.是制约君权的宗室贵族议政会议
C.使宦官专政现象日益严重 D.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咨询机构
5.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取得较为显著成效 B.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总数有所减少
C.列强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一点一滴的改良”是不行的,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这场争论(  )
A.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社会共识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将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相结合
7.下面柱状图是1980~2006年中国市场指数部分年份测试结果,其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南方谈话促使中国市场经济起步 B.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市场经济成分
C.市场经济建立是改革深化的成果 D.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发生了质变
8.下表是四川省1952年和1957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表
时间 GDP(亿元) 人均GDP(元/人) 第三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一产业(亿元)
1952年 24.6 53 3.84 2.58 18.18
1957年 56.57 111 8.07 11.63 36.87
该数据表说明(  )
A.大跃进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圆满完成
C.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发展 D.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已经结束
9.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城市法规定,在建筑不能确保重建的前提下,禁止建筑所有人拆除建筑物;国家有权要求所有权人维护建筑物,若其无法承担建筑物修缮费用,建筑物则会被出让给他人。此法律意在(  )
A.捍卫公民政治权益 B.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C.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促进司法规则完善
10.有学者指出,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印度棉纺织品大量涌入英国,造成英国贵金属大量流失,英国只能诉诸进口禁令,然而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并未减少。这刺激了欧洲商人对印度棉织品进行仿制,在模仿印度手工棉纺织技术的过程中,英国技术革新获得巨大成功。该学者认为(  )
A.重商主义推动工业革命发生 B.殖民贸易损害本国长远利益
C.价格革命促进英国技术迭代 D.贸易保护阻碍世界市场成长
11.罗斯福新政发行的货币超过了当时美国商品交易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又减轻了物价的上涨给工商业生产者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印象,于是他们扩大生产,雇佣更多的工人。材料表明(  )
A.罗斯福的金融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 B.灵活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通货膨胀必然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D.新政促使资本家改善了工人的工资待遇
12.下图为1947年7月西方人绘制的漫画。画中苏联外长莫托诺夫化身为一名女教师,当看到学生们(比喻东欧国家)抵挡不住美国诱惑向右转时,大声呵斥:“鼻子向左转”。该漫画(  )
A.抨击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讽刺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C.体现了意识形态争斗的世界局势 D.揭示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在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与冲突中,逐渐产生了“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边疆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使用了“专辖之内洋”“公共海洋”“万国律例”等近代国际法术语。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海岸带、海岛上建立军事设施并派兵驻守。民国初年,政府每交涉边务时,中方必然“查察地势,会勘情形”。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边疆教育计划大纲,明确表述“国境之边界或边缘地带,谓之地理的边疆”。由此,在国人边疆观念之中,对边疆外围的认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空间想象,而是形成了一道稳定而明晰的边界线。
——据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不断向西扩张,把陆地边疆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受马汉海权扩张理论和特纳的“移动边疆”理论影响,19世纪末美国依次获取了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二战后,“战略边疆”被美国纳入边疆观念的体系中,并逐步向全世界乃至外太空扩张。1960年,肯尼迪政府提出“新边疆”政策,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以此阻止其向苏联靠拢。1981年,里根政府首次提出“高边疆”战略,后将其列入国家开发太空的军事、科学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利益边疆”概念,明确强调“商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
——李朝辉《中美两国边疆观形成与演进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观念的主要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观念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边疆安全的认识。(5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上是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数量变化柱形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自拟论题,结合国内外形势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阶段,论述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司马光在奏疏中指出“今国用不足,节省冗费,当自贵近为始……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古之王者,藏之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臣闻古之圣王,安民勿扰,养之有道,用之有节,何患财利之不丰哉……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侵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也”。同时进一步提出“君子之所尚者,义也:小人之所徇者,利也。为国者当以义褒君子,利悦小人”。
——摘编自《司马光奏议》等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资者之天下……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夫以当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犹知其难也”。
——摘编自《王安石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司马光、王安石的经济主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人的主张进行整体性评价。(7分)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与越南呈现出一种割裂感,当时熟练掌握越南语的官员仅有3人,影响了情报人员对于越南的认知印象。20世纪60年代中期,侵越战争的逐步升级使得美国对越南历史问题的研究更加迫切,但是历史学家却认为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对战争的现实意义不大,并且由于越南文字晦涩难懂、历史资料缺乏等原因增大了研究难度。此时,美国沉湎于骄傲自豪和过度自信之中,这种骄傲让意识形态化的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虚构越南民族性格特点——被边缘化的越南人民是贫穷、落后、懒惰、自大且具有强烈的猜疑心理的民族。美国严重低估了民族主义对越南人民所产生的鼓动作用,无法想象越南人民凝结与寄托在其中的必胜信念,“沉溺于一厢情愿的思维之中,对这场冲突的性质也缺乏真正的认识,他们主要将其视为一场军事斗争"。这些精神文化层次上的失误让美国在自以为是中输给了坚韧的越南人民。
——摘编自吕铮《文化情报视域下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情报失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情报失误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情报失误给现代战争的启示。(6分)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梁军(1930—2020)出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发生的一个贫苦家庭。1947年,17岁的梁军进入由黑龙江省政府在德都创办的萌芽乡村师范学校。194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北安举办拖拉机手培训班,梁军第一个报名。这年夏天,梁军等人驾驶3台拖拉机进了北大荒,当年开荒2000多公顷,收获粮食15000多公斤。1949年10月,梁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被选为亚洲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50年,上海、内蒙古、吉林等地10余名女青年赶来参加机械化垦荒,全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梁军女子拖拉机队”由此成立。同年9月,梁军被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和全国劳动模范。1951年10月,梁军被选送到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学习,由一名拖拉机手成长为一名农业机械工程师。
——摘编自绍时《巾帼英雄拓荒者,献身农机40载——记共和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1)根据材料,概述梁军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历史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梁军成长为“巾帼英雄”的社会条件。(9分)
第1页
高三级年级下载试题
答 题 卡
(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

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填涂样例 正确 [■] 错误 [--][√] [×]
)
一、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9.[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 12.[ A ] [ B ] [ C ] [ D ]
二、非选择题
13.(1) (2) (3)
14.
15.(一) (1) (2)
16.(1) (2)
17.(1) (2)
历史答题卡第1页(共2页)
高三级年级模拟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将包括原夏、商统治区域在内的整个周诸侯分布之地统称为“区夏”。西周初期将京师之地称为“中国”,后该词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常以“中国”称“诸夏”。这些做法(  )
A.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 B.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后该词的指称范围又扩大到整个诸夏”可知“诸夏”所指的区域面积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诸夏”地区民族认同,有利于促进华夏民族的形成,故选B项;西周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称谓变化不能促进边远地区的开发,排除C项;称谓变化不能扩大统治区域,排除D项。
2.秦汉以后,嫡长子继承原则被运用到皇位继承和一般地主家产分配之中,但没有西周宗法制严格;在东汉豪族地主的田庄内,庄主“振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垄断政权,“谱学”大兴。这反映了(  )
A.家国同构是古代政治结构的首要特征 B.宗法制度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C.宗法宗族观念在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D.宗法伦理道德维系封建社会长治久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垄断政权,‘谱学’大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后,宗法制里的某些内容依然被沿用,尤其是魏晋时期“谱学”大兴,强调宗族关系,这反映了虽然宗法制度瓦解了,但宗法观念影响深远,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国同构并不是古代政治结构的首要特征,只是特征之一,排除A项;“宗法制度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是针对宗法制度本身而言,而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宗族观念在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伦理道德具有局限性,并不能维系封建社会长治久安,排除D项。
3.史学大师吕思勉在《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中指出:“两个民族的竞争,不单是政治上的事。虽然前代的竞争.不像现代要动员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然一国政治上的趋向,无形中总是受整个社会文化的指导的。”其意在说明宋朝在民族关系中处于被动源于(  )
A.宋儒理学的内修特点 B.八股取士的选拔标准
C.儒家统治地位的削弱 D.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答案】A
【解析】由“两个民族的竞争,不单是政治上的事”、“无形中总是受整个社会文化的指导的”可知,吕思勉的观点是想说宋朝在民族关系中处于被动源于宋朝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理学出现,强调加强人的内心自我修养,强调儒家伦理道德和统治秩序,这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关注内部,而较少关注外部,等于归结于宋儒理学内修的特点,故选A项;八股取士发生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宋代理学出现,重建了儒家信仰,等于儒家地位得到了巩固,而不是削弱,排除C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4.据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这说明,明朝内阁(  )
A.有法定地位可以统率六部 B.是制约君权的宗室贵族议政会议
C.使宦官专政现象日益严重 D.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咨询机构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皆审署申覆……平允乃行之”可知,明初内阁主要负责对皇帝的诏书进行文辞美化,对官员的奏章等进行审查签收,上传下达,反映了当时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故选D项;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之后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并非内阁,且内阁不是法定的,排除A项;制约君权的宗室贵族议政会议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官员并非宗室贵族,排除B项;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但宦官专权主要出现于明中期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明初内阁职权与宦官专权关系不大,排除C项。
5.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取得较为显著成效 B.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总数有所减少
C.列强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是第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右图“重庆、沙市”等地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四个通商口岸,重庆和沙市处于中国内陆,表明列强经济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故选C项;材料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为侵略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反映了民族危机的加深,会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法看出得到显著发展,排除A项;“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点数有所減少只是表象,不能体现其变化的实质,实质是列D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排除B项;1901年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6.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一点一滴的改良”是不行的,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这场争论(  )
A.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社会共识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将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相结合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他指出社会主义是时代的旗帜,研究问题必须有主义作指导”结合所学可知,这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让人们更清楚的了解了社会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919年马克思主义尚在宣传阶段,无产阶级革命只被部分人认可,没有成为社会共识,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将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相结合的是五四运动,排除D项。
7.下面柱状图是1980~2006年中国市场指数部分年份测试结果,其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南方谈话促使中国市场经济起步 B.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市场经济成分
C.市场经济建立是改革深化的成果 D.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发生了质变
【答案】C
【解析】1980~2006年中国市场指数部分年份测试结果表明1992年之后指数明显上升,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市场经济开始起步,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已经在利用市场发展经济,但还是以计划管理为主,故B项错误;1992年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并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了改革,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故C项正确;1992年之后指数明显上升与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关,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并不能反映市场经济发生质变,故D项错误。
8.下表是四川省1952年和1957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表
时间 GDP(亿元) 人均GDP(元/人) 第三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一产业(亿元)
1952年 24.6 53 3.84 2.58 18.18
1957年 56.57 111 8.07 11.63 36.87
该数据表说明(  )
A.大跃进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圆满完成
C.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发展 D.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已经结束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四川省1952年和1957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表”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一系列成效,从表格中可见工农业包括第三产业都有一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GDP都有所提高,一五计划提高了新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故选C项;1958年掀起大跃进,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9—1952年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排除B项;1959—1961年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排除D项。
9.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城市法规定,在建筑不能确保重建的前提下,禁止建筑所有人拆除建筑物;国家有权要求所有权人维护建筑物,若其无法承担建筑物修缮费用,建筑物则会被出让给他人。此法律意在(  )
A.捍卫公民政治权益 B.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C.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促进司法规则完善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在建筑不能确保重建的前提下”“禁止建筑所有人拆除建筑物”“国家有权要求所有权人维护建筑物”“其无法承担……费用,……则会被出让”等可知,罗马城市法禁止建筑所有人拆除建筑物,并且国家有权要求所有人对建筑物进行修缮,若无力修缮,国家有权将建筑物转让他人,这些都体现了罗马城市法对城市建筑的保护,这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故选C项;材料体现罗马城市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城市建筑,不是对公民“政治权益”的捍卫,排除A项;若建筑所有者无法承担修缮费用,建筑物将会被出让给他人,不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只是城市法的相关规定,不是“司法”环节,并且材料只列举了若干规定,无法判断是否“完善”,排除D项。
10.有学者指出,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印度棉纺织品大量涌入英国,造成英国贵金属大量流失,英国只能诉诸进口禁令,然而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并未减少。这刺激了欧洲商人对印度棉织品进行仿制,在模仿印度手工棉纺织技术的过程中,英国技术革新获得巨大成功。该学者认为(  )
A.重商主义推动工业革命发生 B.殖民贸易损害本国长远利益
C.价格革命促进英国技术迭代 D.贸易保护阻碍世界市场成长
【答案】A
【解析】材料“这刺激了欧洲商人对印度棉织品进行仿制,在模仿印度手工棉纺织技术的过程中,英国技术革新获得巨大成功”可知在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英国人急于扭转贸易逆差,因而开始了对印度棉织品的学习,继而实现了技术革新,这个逻辑过程就是揭示了重商主义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故选A项;材料“技术革新获得巨大成功”可知英国的殖民活动并没有损害英国的长远利益,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价格革命指的是欧洲物价上涨,材料中没有提到物价变化,而是英国大量进口导致贵金属流失的商业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英国实施进口禁令的结果是促进了英国技术革新的成功,该选项中的结果是阻碍世界市场成长,因而选项与材料的逻辑不符,排除D项。
11.罗斯福新政发行的货币超过了当时美国商品交易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又减轻了物价的上涨给工商业生产者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印象,于是他们扩大生产,雇佣更多的工人。材料表明(  )
A.罗斯福的金融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 B.灵活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通货膨胀必然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D.新政促使资本家改善了工人的工资待遇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货币贬值又减轻了物价的上涨给工商业生产者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印象,于是他们扩大生产,雇佣更多的工人”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货币贬值缓解了经济危机,说明灵活的货币政策能够刺激经济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罗斯福的金融政策缓解了经济危机,排除A项;“必然会”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罗斯福新政时期的金融政策,并未提及社会福利方面改善工人工资待遇的信息,排除D项。
12.下图为1947年7月西方人绘制的漫画。画中苏联外长莫托诺夫化身为一名女教师,当看到学生们(比喻东欧国家)抵挡不住美国诱惑向右转时,大声呵斥:“鼻子向左转”。该漫画(  )
A.抨击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讽刺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C.体现了意识形态争斗的世界局势 D.揭示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矛盾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下图为1947年7月西方人绘制的漫画”、“画中苏联外长莫托诺夫……当看到学生们(比喻东欧国家)抵挡不住美国诱惑向右转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 6 月,马歇尔计划试图把苏联和东欧国家都纳入其援助范围,但此时美苏已开始冷战,苏联为自身安全要求东欧国家与其保持高度一致,故出现了漫画中的情境,体现了意识形态争斗的世界局势,故选C项;漫画是西方人创作,代表西方的价值取向,并没有抨击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出现在 20 世纪 60年代,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在 1955 年,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在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与冲突中,逐渐产生了“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边疆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使用了“专辖之内洋”“公共海洋”“万国律例”等近代国际法术语。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海岸带、海岛上建立军事设施并派兵驻守。民国初年,政府每交涉边务时,中方必然“查察地势,会勘情形”。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边疆教育计划大纲,明确表述“国境之边界或边缘地带,谓之地理的边疆”。由此,在国人边疆观念之中,对边疆外围的认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空间想象,而是形成了一道稳定而明晰的边界线。
——据周平《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不断向西扩张,把陆地边疆推进到太平洋沿岸。受马汉海权扩张理论和特纳的“移动边疆”理论影响,19世纪末美国依次获取了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二战后,“战略边疆”被美国纳入边疆观念的体系中,并逐步向全世界乃至外太空扩张。1960年,肯尼迪政府提出“新边疆”政策,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以此阻止其向苏联靠拢。1981年,里根政府首次提出“高边疆”战略,后将其列入国家开发太空的军事、科学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利益边疆”概念,明确强调“商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
——李朝辉《中美两国边疆观形成与演进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观念的主要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美国边疆观念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边疆安全的认识。(5分)
【答案】(25分)
(1)从传统王朝边疆观向近代国家边疆观转变(夷夏之防到中外之防;近代主权意识日益增强);接受了近代国际法观念;海疆和陆疆并重;边界意识日益强化。(每点2分,共8分)
(2)特点:具有强烈的扩张和霸权色彩;内涵不断丰富(从地理边疆到全方位利益边疆);边疆战略具有时代性(与国际局势紧密相关);始终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原因: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科技进步与产业革命的推动(国家实力的增强);美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美国国家利益的变化与国家战略的调整。(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3)边疆安全与国家战略密切关联;摒弃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边疆安全思维;深化边疆安全教育,强化边疆安全观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解析】
(1)据材料一“逐渐产生了‘守中治边’‘守在四夷’的边疆观”到“形成了一道稳定而明晰的边界线”可知从传统王朝边疆观向近代国家边疆观转变;据材料一“使用了‘专辖之内洋’‘公共海洋’‘万国律例’等近代国际法术语”可知接受了近代国际法观念;据材料一“清政府开始在沿海地区、海岸带、海岛上建立军事设施并派兵驻守”可知海疆和陆疆并重;据材料一“对边疆外围的认识不再是漫无边际的空间想象”可知边界意识日益强化。
(2)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据材料二“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可知具有强烈的扩张和霸权色彩;据材料二“19世纪末美国依次获取了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可知内涵不断丰富;据材料二“政府提出‘新边疆’政策”“提出‘高边疆‘战略”“又提出了’利益边疆‘概念”可知边疆战略具有时代性;据材料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不管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可知始终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对疆域的不断需求本身就是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根据所学可知当时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故可知科技进步与产业革命的推动;据材料二“美国人视开疆拓土为上帝赋予的使命”可知美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据材料二“我们的国家利益伸展到哪里,军队就应该跟到哪里”可知美国国家利益的变化与国家战略的调整。
(3)根据材料二中美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边疆观念,可知边疆安全与国家战略密切关联;根据我们国家和平崛起的发展原则,可知应当摒弃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边疆安全思维;根据材料一可知古代中国因边疆观念模糊,在近代丧失了主动权,故应当深化边疆安全教育,强化边疆安全观念;根据古今中外边疆管理的相关史实,可知应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上是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数量变化柱形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自拟论题,结合国内外形势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列出阶段,论述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答案】(12分)
示例一:
阶段:1949年和1949—1950年;
论题:中国外交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封锁、孤立、包围政策;新中国成立初,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中国实施“一边倒”外交政策,致力于寻求苏联支持,重点发展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总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对中国极为不利情况下,中国坚持独立自和平的外交政策,不断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生政权的巩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示例二:1960—1969年和1970—1979年;外交政策的调整和突破
6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继续遏制,中苏关系恶化,大批亚非拉国家纷纷摆脱殖民枷锁获得独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日本西欧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东欧国家对苏联的离心倾向加强。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和影响也进一步增强。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国际地位提升。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中日正式建交,新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
总之,中国政府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及时调整外交政策,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交环境。
示例三:1978年以后,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根据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赋分参考:阶段1分,论题1分,阐述8分,总结升华2分)
【解析】
材料柱状图主要述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8个时间段的新建交国数量变化。据题干要求,首先要明确所选时间段,如1949年和1949—1950年;结合所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以把论题定位为“中国外交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然后结合所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进行详细阐释该现象的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封锁、孤立、包围政策;新中国成立初,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中国实施“一边倒”外交政策,致力于寻求苏联支持,重点发展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最后,还要对上述阐释进行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对中国极为不利情况下,中国坚持独立自和平的外交政策,不断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生政权的巩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司马光在奏疏中指出“今国用不足,节省冗费,当自贵近为始……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古之王者,藏之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臣闻古之圣王,安民勿扰,养之有道,用之有节,何患财利之不丰哉……不加赋而上用足,不过设法侵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也”。同时进一步提出“君子之所尚者,义也:小人之所徇者,利也。为国者当以义褒君子,利悦小人”。
——摘编自《司马光奏议》等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资者之天下……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夫以当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犹知其难也”。
——摘编自《王安石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司马光、王安石的经济主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人的主张进行整体性评价。(7分)
【答案】(15分)
(1)司马光:宗亲贵族带头节俭开支;与民休息,藏富于民;效法先代圣王;树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王安石:政府重视理财找到生财之道;鼓励民众发展生产,不增加民众负担;因势而变调整先王之政;理财重利也符合传统义利观。(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2)评价:二人均在北宋中期,政府积贫的背景下对解决经济困难进行了思考和努力;都立足民生,从儒家推崇的先王圣贤和经典中为各自主张寻找依据;但二人的思想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都缺乏对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不提高生产力水平,节流或是开源都无法真正实现富国。(7分,每点2分,3点7分)
【解析】
(1)就司马光而言,据材料一“当自贵近为始”可知宗亲贵族带头节俭开支;据材料一“古之王者,藏之于民”“古之圣王,安民勿扰,养之有道,用之有节”可知与民休息,藏富于民;据材料一“为国者当以义褒君子,利悦小人”可知树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据材料一“古之王者”“古之圣王”可知效法先代圣王。就王安石而言,据材料二“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可知政府重视理财找到生财之道;据材料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可知鼓励民众发展生产,不增加民众负担;据材料二“当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犹知其难也”可知因势而变调整先王之政;据材料二“理财乃所谓义也”可知理财重利也符合传统义利观。
(2)据材料一“古之王者”“古之圣王”及材料二“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可知都立足民生,从儒家推崇的先王圣贤和经典中为各自主张寻找依据;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可知二人均在北宋中期,政府积贫的背景下对解决经济困难进行了思考和努力;结合所学可知二人的思想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都缺乏对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不提高生产力水平,节流或是开源都无法真正实现富国。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与越南呈现出一种割裂感,当时熟练掌握越南语的官员仅有3人,影响了情报人员对于越南的认知印象。20世纪60年代中期,侵越战争的逐步升级使得美国对越南历史问题的研究更加迫切,但是历史学家却认为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对战争的现实意义不大,并且由于越南文字晦涩难懂、历史资料缺乏等原因增大了研究难度。此时,美国沉湎于骄傲自豪和过度自信之中,这种骄傲让意识形态化的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去虚构越南民族性格特点——被边缘化的越南人民是贫穷、落后、懒惰、自大且具有强烈的猜疑心理的民族。美国严重低估了民族主义对越南人民所产生的鼓动作用,无法想象越南人民凝结与寄托在其中的必胜信念,“沉溺于一厢情愿的思维之中,对这场冲突的性质也缺乏真正的认识,他们主要将其视为一场军事斗争"。这些精神文化层次上的失误让美国在自以为是中输给了坚韧的越南人民。
——摘编自吕铮《文化情报视域下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情报失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情报失误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情报失误给现代战争的启示。(6分)
【答案】(15分)
(1)越南语人才匮乏导致无法获取准确详实的情报资料;历史空白导致缺乏认知基础;自负心理导致对越南民族形象、性格要素考察失误;“文化中心主义”导致未能正确认识越南民族主义与所奉行的战争理念。(9分)
(2)切实提高对文化情报的重视程度;构建支援联合作战情报的文化情报体系;避免固有思维误区与中心主义。(6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据材料可知,越南战争中,美国熟练掌握越南语的官员极少,越南语人才的匮乏导致无法获取准确详实的情报资料;一方面,历史学家低估了东南亚地区古代历史的研究对战争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越南文字晦涩难懂,由此造成的历史空白导致缺乏认知基础;此外,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沉湎于骄傲自豪和过度自信中,这种自负心理和“文化中心主义”导致美国对越南民族形象、性格要素考察失误,未能正确认识越南民族主义与所奉行的战争理念。
(2)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情报失误在战场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说明在现代战争中要切实提高对文化情报的重视程度,构建支援联合作战情报的文化情报体系;同时,由于“沉溺于一厢情愿的思维之中”“精神文化层次上的失误让美国在自以为是中输给了坚韧的越南人民”也说明在现代战争中还要避免思维误区与中心主义。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梁军(1930—2020)出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发生的一个贫苦家庭。1947年,17岁的梁军进入由黑龙江省政府在德都创办的萌芽乡村师范学校。194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北安举办拖拉机手培训班,梁军第一个报名。这年夏天,梁军等人驾驶3台拖拉机进了北大荒,当年开荒2000多公顷,收获粮食15000多公斤。1949年10月,梁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被选为亚洲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50年,上海、内蒙古、吉林等地10余名女青年赶来参加机械化垦荒,全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梁军女子拖拉机队”由此成立。同年9月,梁军被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和全国劳动模范。1951年10月,梁军被选送到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学习,由一名拖拉机手成长为一名农业机械工程师。
——摘编自绍时《巾帼英雄拓荒者,献身农机40载——记共和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1)根据材料,概述梁军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历史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梁军成长为“巾帼英雄”的社会条件。(9分)
【答案】(15分)
(1)历史贡献:开发北大荒,支援解放战争;参加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彰显新中国妇女风采;组建女子拖拉机队,推动机械化垦荒;激励全国人民奋斗精神,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社会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党和政府重视对工农群众的教育培养;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奋进的时代精神。(9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据材料“1948年,……梁军等人驾驶3台拖拉机进了北大荒,当年开荒2000多公顷,收获粮食15000多公斤”得出开发北大荒,支援解放战争;据材料“同年12月被选为亚洲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得出参加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彰显新中国妇女风采;据材料“1950年,上海、内蒙古、吉林等地10余名女青年赶来参加机械化垦荒,全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梁军女子拖拉机队’由此成立”得出组建女子拖拉机队,推动机械化垦荒;根据梁军事迹并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得出激励全国人民奋斗精神,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据材料内容所处时代背景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人民民主政权建立;据材料“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北安举办拖拉机手培训班”、“梁军被选送到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学习,由一名拖拉机手成长为一名农业机械工程师”得出党和政府重视对工农群众的教育培养;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人民当家作主,努力建设国家的史实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奋进的时代精神。
第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冲刺高考】2024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学生用卷+教师用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