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下学期5月核心素养评价八年级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5月核心素养评价
八年级历史
(满分: 100分 时间: 6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不包括(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B.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D.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正确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评价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以下内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B.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C.西部大开发,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D.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歌曲《天路》中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强调了青藏铁路(  )
A.推动了西藏的民主改革 B.消除了东西部经济差异
C.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D.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4.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回归的澳门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世界前列。澳门回归主要得益于(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香港回归的影响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九二共识”的达成
5.下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 D.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6.2024年 4月 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双方认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坚持的政治基础是(  )
A.九二共识 B.和平统一 C.合作共赢 D.独立自主
7.由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
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D.海峡两岸民众渴望祖国统一
8.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B.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D.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9.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这支“部队”与“战争”分别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辽沈战役 B.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渡江战役
C.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抗美援朝 D.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台儿庄战役
10.2022年4月22日,在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之际,海军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深蓝!深蓝!》,掀起了一股航母热。我国第一艘交接入列的航空母舰是(  )
A.“福建舰” B.“山东舰” C.“辽宁舰” D.“昆明舰”
11.以下两幅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国家主权 B.反对外来侵略 C.争取民族独立 D.反对霸权主义
12.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减少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100万,着力发展现代军事技术,适应现代化战争。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
A.实力增强,跨越重洋 B.敢打敢拼,战绩辉煌
C.鹰击长空,战略威慑 D.战略裁军,科技强军
13.2024年2月24日在俄乌冲突爆发两年之际,中国外交部发布了12条对俄乌冲突的国家立场。中国立场的第一条就是尊重各国主权。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A.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14.《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的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斗智斗勇” B.“分道扬镳”“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5.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此次会议
A.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署与各作
C.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D.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6.1971年11月,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联合国总部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源于(  )
A.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17. 从 1972年到1978年12月中旬,《人民日报》中涉及美国的报道共有590多条。其中,“美帝国主义”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与美国相关的讽刺漫画也彻底消失,对美国国内人民生活、科学技术的报道开始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出现
18.2023 年 3 月 10 日,在中国斡旋下,伊朗、沙特两国代表在北京发表“中伊沙三方联合声明”,断交 7 年的伊朗、沙特达成和解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并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这表明(
A.亚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
19.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意在强调这些科技成就(  )
A.提高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基础
C.证明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D.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20.202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21.《人民日报》历年高频词汇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20世纪90年代的高频词汇包括(  )
A.经济建设 联产承包 经济特区 精神文明
B.市场经济 祖国统一 世贸组织 信息时代
C.小康社会 生态文明 自主创新 科学发展观
D.一带一路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高质发展
2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恢复在联合国的法席位。取得以上成就的根本条件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C.美国放宽对中国的压制 D.中苏关系恶化使得中西方关系改善
23.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袁隆平对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收集了袁隆平培育釉型杂交水幽的记录、《人民日报》关于杂交水稻产量的报道、有关袁隆平的影视作品、相关论文、他人对袁隆平的口述回忆等资料。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研究历史需要多重史料互证 B.影视作品能客观还原历史
一手史料是最为可信的史料 D 他人的口述回忆没有价值
24.微信支付、刷脸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这反映出(  )
A.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 D.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25.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材料三: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历史意义。(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统一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结合所学分析该成就的历史地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海峡两岸关系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基础。(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青少年应当如何维护国家统一?(2分)
27.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诸多,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派出留学生学习。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了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国是当代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摘编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材料四: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了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面临怎样的“封锁”。并说明新中国是如何“突破封锁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人物和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公告”的名称及其发表的意义。(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特点。并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4分)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当今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4分)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4分)
28.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艰辛探索与伟大实践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 该装置在宇宙中奏响 《东方红》乐曲, 实现了让卫星“听得 见”的任务目标 2003年10月15日, 航天员杨利伟在该手册 中写下了飞行记录, 并在封底写下了这句 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 中国人来 到太空了。”
材料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烟雾报警器,原是为了检测太空站里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而研制;方便面调料包里的干菜,其雏形是航天食品……据统计,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2000余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当前,空间信息正加快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融合,“互联网+卫星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发展,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凝聚实现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航天技术对我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作用。(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下学期5月核心素养评价八年级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