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压轴题 历史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和大禹 B.炎帝和黄帝 C.炎帝和蚩尤 D.大禹和蚩尤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
2.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jī),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诸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 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实际是其他一些较强大的部落或方国的首领。诸侯对天子保持着臣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
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 B.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
C.保证兵源充足 D.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D项正确;
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说法错误,排除A项;
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说法错误,排除B项;
保证兵源充足不是分封制的真正的目的,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源于齐国和鲁国这两个重要的诸侯国。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鲁国是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功臣 B.宗亲和功臣
C.宗亲 D.前朝君王的后代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鲁国是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并结合所学可知,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分封的对象是宗亲和贵族,B项正确;
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宗亲和贵族,其他选项表述不完整,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分别在不同地域使用(的情况) 严重阻碍着各地商品的流通及统一国家的财政收支。为此,秦灭六国后,秦始皇( )
A.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B.颁行统一的文字小篆
C.在全国推行使用纸币“交子” D.推行圆形方孔五铢钱
【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A项正确;
“颁行统一的文字小篆”是统一文字的措施,排除B项;
“交子”出现在北宋,排除C项;
五铢钱是汉武帝推行的统一货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如钟氏小巧、胡氏豪放、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一发展得益于( )
A.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 B.竹简布帛的应用
C.国家一统局面的形成 D.纸张使用的推广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故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得益于纸张使用的推广。D项正确;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无关,排除A项;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得益于纸张使用的推广,与竹简布帛的应用无关,排除B项;
魏晋时期政权分立,没有形成统一局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得益于纸张使用的推广。
6.史诗互证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诗句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的是( )
A.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根据题干“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说的是少数民族的乐器和装扮传入中原地区,影响了汉族人民的生活,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D符合题意;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描绘的是隋朝灭亡,排除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排除B;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绘的是唐朝长安城的规划十分整齐,像一个棋盘,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难度适中,理解选项中诗句的含义,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归附唐朝者多达10余万人,先后人居长安者数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这一做法( )
A.促进了阶层流动 B.削弱了藩镇实力
C.加强了中外交往 D.推动了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根据题干“东突厥归附唐朝者多达10余万人,先后人居长安者数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可知,东突厥归附唐朝。先后人居长安,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有利于民族融合,D符合题意。
科举制促进了阶层流动,排除A;
题干体现不出削弱了藩镇实力,排除B;
题干反映的是民族交往,于中外交往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下表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时期 秦朝 汉朝 宋朝 元朝
典型措施 郡县制 “推恩令” 设通判、转运使 设路、府、州、县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选官制度的变迁
C.科举制度的发展 D.边远地区的开发
【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过程中,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有削弱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体现了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探索,反映的主题是中央集权的发展,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选官制度的变迁,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科举制度的发展,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边远地区的开发,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9.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由此可见,该机构设立的作用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强化君主专制 D.平衡权力部门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根据题干“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可知,军机处的设立后,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项正确;
“提高行政效率”与“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主旨不符,排除A项;
清朝实行的文字狱严密控制了知识分子,排除B项;
“平衡权力部门关系”与“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军机处设立影响的认识。
10.中国现代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在《游于山戚公祠》中写道:“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郁达夫歌颂的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是( )
A.平定倭患 B.争取民族独立
C.收复台湾 D.抗击沙俄侵略军
【答案】A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依据题干“戚公祠”“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可知歌颂的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创建戚家军,基本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是著名的民族英雄,A正确;
戚继光抗倭是为了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抵御外来侵略,但不是争取民族独立,B排除;
明清之际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回宝岛台湾,C排除;
清朝康熙年间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军,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的认识。
11.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C.打消了列强的侵华气焰 D.完全杜绝了鸦片贸易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根据提干“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B项正确;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
这场战争没有打消列强的侵华气焰,排除C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将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
12.《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班列清政府六部之首。这一规定有利于西方( )
A.干预清朝内政 B.推动清朝改革
C.打开中国国门 D.军事威胁中国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干涉了清朝内战,A项正确;
《辛丑条约》没有推动清朝改革,排除B项;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排除C项;
改设外务部主要是干涉中国内政,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
1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改变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B.扭转了不正确的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
C.抛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放弃了中央苏区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
【答案】B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扭转了他们错误的军事路线,B项正确;
遵义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一直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走的道路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AC两项;
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那时主力便已经从中央苏区转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认识。
14.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学旅行·红色记忆”考察活动中,拍摄的一件革命文物。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是在淮海战役期间的,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一,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主力的大决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北伐战争时期,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时期,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D.抗美援朝时期,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在淮海战役,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5.歌曲是用音符记录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歌曲反映当时的时代主题。聂耳于1935年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上述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英勇抗战 B.土地革命 C.近代探索 D.解放战争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恢宏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中华儿女英勇抗战。
A项英勇抗战是《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符合题意;
B项土地革命是1927到1937年,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不符合题意;
D项解放战争是1946-1949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文化艺术成就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聂耳和冼星海的知识。
16.电影《金刚川》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样“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上挥洒汗水,奉献生命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名称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和新四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根据题干“最可爱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D符合题意;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排除A;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排除B;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于1927年8月1日的昌起义,1946年第一次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下图漫画意在说明( )
A.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B.“大跃进”的伟大成就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信息,可以看出图片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的大跃进运动,图片中体现了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科学规律,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故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C符合题意;
图片没有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热情,排除A;
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题干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不是伟大成就,排除B;
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未在图片中找到相关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事实。准确识读图片,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8. 自蔡英文上台后,巴拿马、多米尼加等8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所谓的“邦交国”仅剩14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自2017年起连续六年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
A.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高
D.“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自蔡英文上台后,巴拿马、多米尼加等8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与台湾‘断交’”和所学可知,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得到国家社会广泛认可,于是出现材料中的“断交”等情况,B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广泛认可,题干中没有国家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相关信息,排除A项;
题干强调的是“一个中国”得到国家社会广泛认可,并没有直接体现国际地位提高,排除C项;
题干强调的是“一个中国”得到国家社会广泛认可,“一国两制”政策的相关信息未在题干中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19.俄乌战争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这是基于我国( )
A.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把握 B.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需要
C.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不对立。据“ 俄乌战争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说法错误,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史实。
20.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体现的是国防科技成就,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体现的是国防科技成就,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开启了中国航天新纪元,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体现的是国防科技成就,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为基础性知识测试,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的航天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21.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代埃及的军事基地
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代埃及祭祀的神庙
【答案】C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答题关键词“金字塔”,结合所学分析:
A: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不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排除A项。
B: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不是古代埃及的军事基地,排除B项。
C:古埃及国王拥有至高权力,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故选C项。
D: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不是古代埃及祭祀的神庙,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埃及金字塔。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B.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9至13世纪,封建庄园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遍布西欧各国,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封建庄园盛行农奴制度,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保守,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题干文字“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A项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封建庄园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封建庄园的相关知识。
23. 如表为威尼斯和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变化统计。这一变化反映了( )
时间 威尼斯 葡萄牙
1498-1501年 年均350万英镑 年均100万英镑
1502-1505年 年均22.4万英镑 年均230万英镑
A.葡萄牙奢靡之风盛行 B.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威尼斯商业贸易断绝 D.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根据题干题干“15世纪末16世纪初”,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502-1505年威尼斯香料进口总值在减少,葡萄牙的香料进口总值在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失去了贸易中心的优势,进口额减少,而葡萄牙是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进口额增长,B项正确;
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的增加,不能体现葡萄牙奢靡之风盛行,排除A项;
威尼斯香料进口总值锐减,但不能说明威尼斯商业贸易断绝,排除C项;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没有体现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4.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如右图所示《独立宣言》概述图)。这标志着( )
A.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B.美国的诞生
C.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转折点
D.联邦制确立 《独立宣言》概述图
【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以法律文献的形式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例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等,《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A项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的标志是列克星敦的枪声,不符合题意;
B项美国的诞生的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符合题意;
C项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转折点指的是萨拉托加大捷,不符合题意;
D项联邦制确立的标志是1787年宪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独立宣言》的意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
25.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上述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极大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C.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D.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A项极大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题干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题干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题干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和工人运动、无产阶级革命,要求具备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26.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 )
A.南北战争的爆发 B.《宅地法》的颁布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答案】D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根据题干“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和所学知识可知,黑人团队的增加说明黑人获得了自由,获得自由的原因是1862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言规定自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D项正确;
南北战争的爆发时间是1861年,不是黑人团队增加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
《宅地法》是美国政府于1862年颁布的土地法,由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签署的关于西部土地分配的法令,而题干所述现象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直接关系,排除B项;
启蒙思想强调自由、平等、民主等,有利于美国联邦部队中黑人团队的增加,但这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7.19世纪,欧洲小学教育大规模发展,基础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务。1870年到1900年,德国的文盲率从2%降低到0%,意大利的文盲率从59%降到33%。当时发展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培养国民的人权意识 D.推动科学事业的进步
【答案】A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据材料“19世纪,欧洲小学教育大规模发展,基础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务……”,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故选A项。
19世纪,欧洲各国发展基础教育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并不是为了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B项。
19世纪,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各国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培养国民的人权意识并非是其初初衷,排除C项。
发展基础教育主要是提供国民的素质,与推动科学事业的进步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欧洲基础教育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8.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相继提出要给法国一个占领区,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只有一个苏联称霸欧陆,它希望与法国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势力向西欧扩张,但斯大林坚决反对。据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
A.推动了二战的最终胜利 B.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C.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D.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相继提出要给法国一个占领区,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只有一个苏联称霸欧陆,它希望与法国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势力向西欧扩张,但斯大林坚决反对”可知,各国因国家利益不同产生分歧,这说明雅尔塔会议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雅尔塔会议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不是强调雅尔塔会议推动了二战的最终胜利、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排除AB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雅尔塔会议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雅尔塔会议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29.下表所示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暂和平时期的若干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反映出( )
时间 地点 概况
1919年 埃及 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印度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继出现两次高潮
1934年 墨西哥 卡德纳斯推动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抗争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D.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答案】B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继出现两次高潮”、“卡德纳斯推动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颇具特色,故表格反映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B项正确;
1919年的埃及不是殖民地,1934年的墨西哥不是殖民地,排除A项;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是在19世纪,排除C项;
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亚非拉殖民运动,识记亚非拉殖民运动相关知识。
30.20 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符合这一“时代潮流”的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不结盟运动的成立
C.苏联的解体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20 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紫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背坛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其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D选项正确;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A选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出现于冷战时期,B选项错误;
苏联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C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原始农业及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古代农具及灌溉工程图
材料三:《四民月令》是崔实晚年移居洛阳后所著,记录了东汉后期庄园的生产活动。书中反映的农事季节,也和洛阳及周边地区相符。
正月 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命女红趣(同趋,督促)织布。 可种春麦、豍豆,尽二月止。 命典馈酿春酒。
三月 是月也,杏华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 时雨降,可种觐稻。 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 可粜黍。买布。
九月 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摘编自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
(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请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说明。(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东汉时期地主庄园内的居民有哪些具体活动?概括这一时期庄园的主要特征。(5分)
【答案】(1)中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原始农业主要耕种粟、黍、水稻等作物。
(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推动农业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等地成为沃野之地。
(3)具体活动:孩童入学、妇女织布、耕种庄稼、修缮门户、买卖物品、练兵备寇、慰问救济等。主要特征:重视儒学教育;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经营形式多样);存在商品交换(与市场保持联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承担基层的社会救助职能。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光武中兴
【解析】(1)根据图1“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冬”可知,中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根据图2和图3可知,原始农主要耕和粟、黍、水稻等作物.
(2)根据图4“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并结合所学知识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推动农业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根据图5“都江堰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所学可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等地成为沃野之地。
(3)根据材料三“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命女红趣织布。可种春麦、豍豆,尽二月止。命典馈酿春酒。”可知孩童入学、妇女织布,根据材料三“是月也,杏华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时雨降,可种觐稻。”可知耕种庄稼,根据材料三“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可粜黍。买布。”可知修缮门户、买卖物品,根据材料三“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可知练兵备寇,根据材料三“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可知慰问救济等;这一时期庄园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三“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可知,重视儒学教育,根据材料三“命女红趣(同趋,督促)织布。时雨降,可种觐稻。”可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经营形式多样),根据材料三“可粜黍。买布。”可知,庄园存在商品交换(与市场保持联系),根据材料三“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可知,庄园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根据材料三“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可知,庄园承担基层的社会救助职能。
故答案为:
(1)中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广泛;原始农业主要耕种粟、黍、水稻等作物。
(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推动农业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等地成为沃野之地。
(3)具体活动:孩童入学、妇女织布、耕种庄稼、修缮门户、买卖物品、练兵备寇、慰问救济等。
主要特征:重视儒学教育;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经营形式多样);存在商品交换(与市场保持联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承担基层的社会救助职能。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业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东汉庄园的认识。
32.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着中西新旧交融,也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 创办马礼逊学堂 英国人温施娣和美国传教士布朗 近代来华传教士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1843 迁徙校英华学院 传教士马礼逊等 从马六甲迁至香港
1844 创办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外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校
1862 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 恭亲王奕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98 创办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3 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材料二: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1925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摘编自《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中国教育报)
(1) 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事件期间?(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北大如何“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教育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3分)
【答案】(1)特点: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创办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期间。
(2)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重要性: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有: 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 京师大学堂创办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加剧,内地高校被迫南迁,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依据材料三信息“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可以看出, 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 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 综合上述材料, 可以看出,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
故答案为:(1) 特点: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创办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期间
(2)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 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 重要性: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其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分析识记时代背景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概括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信息,细心分析理解,理解教育的作用回答。
33.高要区某校九年级(5)班同学以“西方文明中心的转移”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源地中海】
材料一 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的沿海城市。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摘编自吴于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转向大西洋】
材料二
据统计,1850年,英国在海外投资为2亿英镑,1875年增至14亿英镑,到1913年已达4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财富的1/4。1904年英国在殖民地开设的银行已达2279家,1910年增至5499家。
——王荣堂、姜德昌编《世界近代史》
【改造于北美】
材料三 “我们正濒临解散的边缘……尽管外界认为我们的意见极为一致,事实上我们正陷于千钧一发的关头。”……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
——根据《民主的奇迹》、《美国文明三部曲》等整理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一所述运动兴起的国家、原因和实质。(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4分)
(3)概括材料三中建国之父们解决中心问题的具体做法。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4分)
【答案】(1)国家:意大利。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阶层的兴起;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实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2)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然科学的发展等等。
(3)做法:建立联邦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实行三权分立,实现分权与制衡。
认识:政治文明是一定思想文化的产物;政治文明是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是经济基础的产物;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不同地区的历史传统确定了不同的政治文明等等。
【知识点】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根据材料一“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的沿海城市。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可知,材料一所述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阶层的兴起: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体现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2)本题考查英国近代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据统计,1850年,英国在海外投资为2亿英镑,1875年增至14亿英镑,到1913年已达4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财富的1/4。1904年英国在殖民地开设的银行已 达2279家,1910年增至5499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有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然科学的发展等等。
(3)本题考查美国的独立战争。根据材料二“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概括可知,材料三中建国之父们解决中心问题的具体做法是建立联邦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实行三权分立,实现分权与制衡。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文明是一定思想文化的产物;政治文明是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是经济基础的产物;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不同地区的历史传统确定了不同的政治文明等等。
故答案为:
(1)国家:意大利。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阶层的兴起;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实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2)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然科学的发展等等。
(3)做法:建立联邦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实行三权分立,实现分权与制衡。
认识:政治文明是一定思想文化的产物;政治文明是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是经济基础的产物;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不同地区的历史传统确定了不同的政治文明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英国近代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压轴题 历史试卷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和大禹 B.炎帝和黄帝 C.炎帝和蚩尤 D.大禹和蚩尤
2.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jī),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诸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 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实际是其他一些较强大的部落或方国的首领。诸侯对天子保持着臣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
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 B.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
C.保证兵源充足 D.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源于齐国和鲁国这两个重要的诸侯国。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鲁国是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功臣 B.宗亲和功臣
C.宗亲 D.前朝君王的后代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分别在不同地域使用(的情况) 严重阻碍着各地商品的流通及统一国家的财政收支。为此,秦灭六国后,秦始皇( )
A.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B.颁行统一的文字小篆
C.在全国推行使用纸币“交子” D.推行圆形方孔五铢钱
5.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如钟氏小巧、胡氏豪放、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一发展得益于( )
A.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 B.竹简布帛的应用
C.国家一统局面的形成 D.纸张使用的推广
6.史诗互证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诗句能反映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的是( )
A.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7.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归附唐朝者多达10余万人,先后人居长安者数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这一做法( )
A.促进了阶层流动 B.削弱了藩镇实力
C.加强了中外交往 D.推动了民族交融
8.下表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时期 秦朝 汉朝 宋朝 元朝
典型措施 郡县制 “推恩令” 设通判、转运使 设路、府、州、县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选官制度的变迁
C.科举制度的发展 D.边远地区的开发
9.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由此可见,该机构设立的作用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强化君主专制 D.平衡权力部门关系
10.中国现代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在《游于山戚公祠》中写道:“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郁达夫歌颂的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是( )
A.平定倭患 B.争取民族独立
C.收复台湾 D.抗击沙俄侵略军
11.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C.打消了列强的侵华气焰 D.完全杜绝了鸦片贸易
12.《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班列清政府六部之首。这一规定有利于西方( )
A.干预清朝内政 B.推动清朝改革
C.打开中国国门 D.军事威胁中国
1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改变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B.扭转了不正确的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
C.抛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放弃了中央苏区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
14.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学旅行·红色记忆”考察活动中,拍摄的一件革命文物。这一文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淮海战役中农民支援前线用的独轮车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15.歌曲是用音符记录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歌曲反映当时的时代主题。聂耳于1935年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上述两首歌曲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英勇抗战 B.土地革命 C.近代探索 D.解放战争
16.电影《金刚川》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样“最可爱的人”在朝鲜战场上挥洒汗水,奉献生命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名称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和新四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7.下图漫画意在说明( )
A.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B.“大跃进”的伟大成就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18. 自蔡英文上台后,巴拿马、多米尼加等8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所谓的“邦交国”仅剩14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自2017年起连续六年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
A.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高
D.“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19.俄乌战争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这是基于我国( )
A.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把握 B.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需要
C.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21.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代埃及的军事基地
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代埃及祭祀的神庙
2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B.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23. 如表为威尼斯和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变化统计。这一变化反映了( )
时间 威尼斯 葡萄牙
1498-1501年 年均350万英镑 年均100万英镑
1502-1505年 年均22.4万英镑 年均230万英镑
A.葡萄牙奢靡之风盛行 B.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威尼斯商业贸易断绝 D.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4.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如右图所示《独立宣言》概述图)。这标志着( )
A.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B.美国的诞生
C.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转折点
D.联邦制确立 《独立宣言》概述图
25.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上述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极大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C.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D.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26.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2.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 )
A.南北战争的爆发 B.《宅地法》的颁布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27.19世纪,欧洲小学教育大规模发展,基础教育成为强迫性的公民义务。1870年到1900年,德国的文盲率从2%降低到0%,意大利的文盲率从59%降到33%。当时发展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培养国民的人权意识 D.推动科学事业的进步
28.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相继提出要给法国一个占领区,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只有一个苏联称霸欧陆,它希望与法国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势力向西欧扩张,但斯大林坚决反对。据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
A.推动了二战的最终胜利 B.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C.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D.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29.下表所示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暂和平时期的若干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反映出( )
时间 地点 概况
1919年 埃及 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印度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继出现两次高潮
1934年 墨西哥 卡德纳斯推动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A.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抗争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D.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30.20 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剧,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符合这一“时代潮流”的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不结盟运动的成立
C.苏联的解体 D.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原始农业及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古代农具及灌溉工程图
材料三:《四民月令》是崔实晚年移居洛阳后所著,记录了东汉后期庄园的生产活动。书中反映的农事季节,也和洛阳及周边地区相符。
正月 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书篇章。命女红趣(同趋,督促)织布。 可种春麦、豍豆,尽二月止。 命典馈酿春酒。
三月 是月也,杏华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 时雨降,可种觐稻。 缮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 可粜黍。买布。
九月 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摘编自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4分)
(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请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说明。(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东汉时期地主庄园内的居民有哪些具体活动?概括这一时期庄园的主要特征。(5分)
32.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着中西新旧交融,也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 创办马礼逊学堂 英国人温施娣和美国传教士布朗 近代来华传教士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1843 迁徙校英华学院 传教士马礼逊等 从马六甲迁至香港
1844 创办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外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校
1862 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 恭亲王奕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98 创办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3 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材料二: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1925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摘编自《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中国教育报)
(1) 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事件期间?(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北大如何“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教育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3分)
33.高要区某校九年级(5)班同学以“西方文明中心的转移”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源地中海】
材料一 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的沿海城市。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摘编自吴于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转向大西洋】
材料二
据统计,1850年,英国在海外投资为2亿英镑,1875年增至14亿英镑,到1913年已达4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财富的1/4。1904年英国在殖民地开设的银行已达2279家,1910年增至5499家。
——王荣堂、姜德昌编《世界近代史》
【改造于北美】
材料三 “我们正濒临解散的边缘……尽管外界认为我们的意见极为一致,事实上我们正陷于千钧一发的关头。”……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
——根据《民主的奇迹》、《美国文明三部曲》等整理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一所述运动兴起的国家、原因和实质。(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4分)
(3)概括材料三中建国之父们解决中心问题的具体做法。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