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宜春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第一方阵。然而英国人开向大清帝国的那一炮,从事实上证明我们已经全方位地落后于西方。”材料中“英国人开向大清帝国的那一炮”指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有学者曾形象的解读∶“中国的版图原来像一张秋海棠叶,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啃,就变成了瘦鸡一只。”该学者所说的“北边的熊”是( )
A.沙俄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3.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含“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的内容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4.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 )
A.虎门销烟 B.维新变法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二次革命
5.“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描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一家日本企业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重庆开设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7.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
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8.长期以来,史学界因《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1895年)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南京大学茅海建教授详查清朝军机处等各类档案,证明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未送。由此可见( )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 B.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C.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探寻真相 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
9.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B.斗争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
C.义和团带有迷信色彩 D.义和团运动在外国的镇压下失败了
10.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士官长”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影响(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24年
创办兴中会 建立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创办黄埔军校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蒋介石
12.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3.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这是为了庆祝( )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袁世凯复辟
14.“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根除了社会陋习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5.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采取的反动举措有(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改组国民党
C.加强北洋军 D.加强南方革命军
16.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17.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认为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师夷长技以制夷”是第一道觉悟,推翻封建帝制是第二道觉悟,而最后的觉悟就是“要找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最后的觉悟”指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行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8.小历同学在检索报纸及相关资料后,笔记本上记录了“北京学生”“工人阶级”“山东问题”“巴黎和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等词语。由此判断他要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五四运动 D.南京大屠杀
19.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与军阀进行了针锋相对地斗争。他们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点燃了全国性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烈火。这场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
A.无产阶级政党从此光荣诞生 B.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彻底完成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唱道:“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歌词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D.革命有了新政党领导
二、材料题
21.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针对这个问题,某中学八(2)班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1)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代中国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完成下表。
战争 战后签定的条约 主要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请举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事例?
(3)从“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2.“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内部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为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四: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为“自强”提出了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表格内容,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23.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四:
对这场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 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1)材料一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孙中山阐发的“三大主义”是什么?
(2)图二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其中有一个是民众造的新字,请找出来并说明他的用意。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出自哪一历史文献?体现了什么原则?
(4)结合图四和所学知识,你对辛亥革命有怎样的评价?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盟会会员吴玉章回忆五四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一切反动腐朽的恶势力都显得那样猥琐渺小,摇摇欲坠。”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材料三 (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
(1)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一中的“反动腐朽的恶势力”主要是指哪些?并简要分析五四运动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的原因。
(2)材料二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
(3)材料三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证明。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坚持“红船精神”,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红船精神”的内涵。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关税自主权,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的里程碑。因此,材料中“那一炮’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故B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八个国家发动,不单指英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A
解析:
3.答案:D
解析:《天津条约》是1858年6月13日至6月27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总称。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等特权,D是正确的选项;《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排除A;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排除B;《北京条约》中增开天津为商埠,排除C。故选:D。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暴力革命,同时又具有反侵略的新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虎门销烟不是农民运动,也不是反对封建主义的运动,排除A项;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排除B项;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运动”是指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反抗清政府的统治,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CD。故选:B。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所以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最有可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选D。
7.答案:B
解析:《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排除A项;图片没有体现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排除C项;当时日本没有独霸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史学界因《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而南京大学海建教授详查清朝军机处等各类档案,证明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未送,由此证明历史真相需要通过多种史料、多种方式去探寻,C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义和团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因此D符合题意。义和团兴起过程中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A不合题意。“扶清灭洋的口号鲜明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识。因此B不合题意。义和团带有较明显的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因此C不合题意,综上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根据“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祥人,做一个,守官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指的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情况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之后,D项正确;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与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1924年创建黄埔军校,A项正确;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排除B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排除C项;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总统等职,排除D项。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非结束了封建制度,如封建土地私有制仍然存在,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与漫画中“总统万岁、共和万岁”相符;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维新变法开始。
1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说明辛亥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等级陋习,而且促进了民族平等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根除了社会陋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反动举措有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削弱南方革命军、加强北洋军等,因此C项正确;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孙中山有关,排除A项;改组国民党与宋教仁有关,排除B项;袁世凯削弱南方革命军,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A
解析: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7.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道觉悟“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指洋务运动的开展,第二道觉悟推翻封建帝制是指辛亥革命的爆发,最后的觉悟“要找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是指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8.答案:C
解析:据材料“北京学生”“工人阶级”“山东问题”“巴黎和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其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排除A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B项;1937年日本攻陷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9.答案:D
解析:由“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ABC项反映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革命有了新政党领导,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能体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
21.答案:(1)
战争 战后签定的条约 主要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英勇杀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等。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华民族是一个敢于反抗外来侵略,敢于斗争的民族)。
解析:(1)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主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本题以“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为切入点,考查近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事例.
(3)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及清政府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及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得到的启示.
22.答案: (1)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2)目的: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统治;
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企业管理混乱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
(3)变革封建官制。
(4)原因: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作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5)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以自强。
(2)根据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内部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统治。从材料二中的“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为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创办的企业管理混乱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这些都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中的“一切要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变革封建官制。
(4)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四可知,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和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出国留学或考察过程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是他们会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原因之一。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宣传了民主与科学,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5)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学技术,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学思想的变化,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特点规律。
23.答案: (1)同盟会;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2)中华民国的“国”字,意为国家主权在民。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4)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或成功,主要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说它又是失败了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解析:(1)名称:据材料一“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处的革命组织指的是同盟会;“三大主义”:根据材料“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阐发的“三大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2)根据材料二的宣传画联系所学可知,这个民众造的新字是民,他的用意是以这个字代替中华民国的“国”字,意为国家主权在民。
(3)文献:根据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联系所学可知,“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原则: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原则。
(4)根据材料四中对辛亥革命的评价“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联系所学分析可知,我对辛亥革命有怎样的评价是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或成功,主要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说它又是失败了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24.答案:(1)反动腐朽的恶势力: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北洋军阀政府)。
原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3)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4)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等。
解析:(1)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此时的中国对外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对内有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依据材料二信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就能很好证明,
(4)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红船精神”的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