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压轴好题练(七)(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压轴好题练(七)
1.1952年至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如图所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C.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效显著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如图为涂克1949年创作的木刻年画《民主选举》,画中旗帜上书“人民翻身做主人”“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该作品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D.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4.中国学习西方的共和政体而形成了独属于中国的“新一届政协”,它植根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突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材料表明(  )
A.政协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B.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符合国情
D.中共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5.“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是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的诗句,诗句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进行城市斗争 B.开展土地革命
C.发动秋收起义 D.带领工人起义
6.《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条款中出自该条约的是(  )
A.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给英国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给日本
7.如表为1919年《晨报》“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的头题文章(节选)。该文章(  )
人类在社会生活上有三基本权利。第一是生存权。第二是劳动权。第三是劳动全收权。……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能够保障这三种的权利,才算是完全的社会。……
A.旨在推动社会的进步
B.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C.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D.动员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8.五四运动时期,报刊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改革,主要包括: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实行百家争鸣;提倡白话文,确立了白话文在报刊中的主导地位:改革副刊,把副刊办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园地;等等。这些改革(  )
A.启发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
B.有利于民众觉醒与社会进步
C.使文学革命成为社会的共识
D.使报刊成为反袁斗争主阵地
9.毛泽东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盘旋打游击,并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段话旨在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A.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
10.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中,青海都兰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该遗址发现了土坯、红玉髓珠、海贝、彩陶、青铜器、漆器、大麦、粟、牛羊骨骼等众多遗存,它是青海作为早期丝绸之路关键路线的实证,也为探讨柴达木盆地早期农牧文化互动交流和古代多民族融合进程提供了新的考古学依据。这说明(  )
A.青海地区文明都是游牧文明的遗存
B.青海考古遗址规模居全国首位
C.青海地区文明呈现多元融合的特点
D.青海是早期丝绸之路的发源地
11.两汉中央政府规定:没有虎符,诸侯王不得擅自发兵,也不得擅自封官或赦免死罪,不得私自在王国内煮盐、冶铁;诸侯王还必须得定期入朝、定期返回封地。上述规定旨在(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对经济的管理
C.防止诸侯势力膨胀 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12.魏晋以来,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也逐渐接受了北方各族的食物、服装、用具、乐器、歌舞等。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各族隔阂彻底消除 B.民族交融得到加强
C.边境贸易活动频繁 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13.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他提倡的 ,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是学术平民化的造端,也是“布衣卿相”局面的引子。其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以德治国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亚运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杭州,《杭州发展报告》指出:“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实现了杭州与太湖流域、黄河流域乃至海外各国的沟通与交往……”由此可知,隋朝修建大运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促进文化融合 B.维护国家统一
C.加强南北交流 D.巩固中央集权
15.学习历史要在客观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该表空缺处应填的历史结论有(  )
史实 结论
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明朝营建北京城 维护统治,促进经济的发展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元朝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____
①完善古代地方治理制度
②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
③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推动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 伽马到达印度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麦哲伦环球航行
17.“欧洲之所以能实现华丽转身,这一运动功不可没。正是它,使欧洲人得以重视知识,重视现实,并把知识和文化用于自我改进、成长和扩张。”“这一运动”是(  )
A.城市自治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8.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正在打造自由贸易,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这些现象反映出(  )
A.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B.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
C.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19.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馈赠税等,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曾经达到70%~80%,而遗产税的税率在有些国家达到90%以上。上述税收政策反映了战后西方国家(  )
A.民众生活贫困 B.财政面临困难
C.加强经济干预 D.贫富分化严重
20.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图说历史——诺曼底登陆80周年”活动,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这一事件。他的解说词可能会包括(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2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弗兰兹 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参战各国的死亡人数超过3000万,但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旧的国际秩序结构被美、苏之间力量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所取代。同时,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体系迅速瓦解。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爆发的原因,并分析一战的性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秩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2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每一次的抉择,都影响着民族与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不是照搬照抄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乡村的历史性转变,是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1)材料一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条道路的开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2)材料二中的“分水岭事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它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的原因。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年份 农民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1983 310 228 73.5 58 18.7 24 7.7
1988 545 403 73.0 118 21.7 24 4.5
1993 921 678 73.6 195 21.2 48 5.2
1998 2160 1466 67.0 574 26.6 120 5.6
2003 2622 1541 58.8 918 35 163 6.2
(3)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变化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参考答案
1-10 BCACB BABAC
11-20 CBACA DBBCC
21.(1)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性质: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变化:帝国主义力量被削弱,美苏崛起成为超级大国。
(3)共同影响: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国际社会秩序;亚非拉国家得到新发展。
22.(1)道路: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影响:使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乡村);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
(2)事件:遵义会议。
原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呈现多元特征,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占比有所下降,工资性收入占比增加(农民收入呈现多元特征;家庭经营收入占比有所下降,工资性收入占比增加)。解释: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特征且占比有所变化(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压轴好题练(七)(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