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中,发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的有( )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①确定了国旗、代国歌和国徽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毛泽东说:“中国的命运已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这表明新中国的建立( )
A.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最后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C.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D.出于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
4.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它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它生动诠释了( )
A.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B.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艰苦创业奋斗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5.据如表“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可知土地改革( )
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万吨 14369万吨 16392万吨
棉花 50.2万吨 103.1万吨 130.4万吨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彻底消灭地主阶级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6.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的成果是(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
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 D.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成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该歌谣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三大改造完成
8.1959年—1961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严峻挑战,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尽快将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强国,全国人民热火朝天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李四光
10.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
11.邓小平曾指出“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这一观点( )
A.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B.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
C.表明党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D.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如图图片最恰当的主题是( )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3.2001年12月,中国为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
A.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南方谈话的共同作用是( )
A.解决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B.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指导思想
C.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D.明确了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
15.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举措有( )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③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加强民族团结 B.坚持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D.实行高度自治
1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 )
A.“改革开放”政策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中华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纳米比亚独立 C.九二共识达成 D.澳门回归祖国
19.两岸之间不只是“两岸一家亲”,更是“两岸一家人”。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强调的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B.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收复台湾
C.台湾人民都赞同“九二共识” D.台湾回归祖国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1.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舷号为“18”。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这表明我国( )
A.五大战区建设完成 B.军事实力世界领先
C.航母数量世界领先 D.海军建设日益强大
22.周恩来在某会议上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他的演讲化解了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二十大
23.新中国建立以来,下列科技成就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
④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24.如图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港澳繁荣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二、材料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如图反映了1957年比1952年部分工业品产量增长情况(%)。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摘编自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工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创举。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
(1)材料一图A中①处______,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______年,图B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入,1992年我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重大的原创性理论创新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编自齐卫平、樊士博《前提,过程和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回眸》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邢丽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1)指出材料一图片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重大的原创性理论创新成果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目前,我国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目标的具体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新中国外交”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主动破封锁: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缅甸、印度等有关国家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1957年11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黄惠康《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中毛泽东向全世界的宣告反映出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世界意义。
开创新局面: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斯德《当代国际关系》
(2)指出在材料二图片会议上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政策出现重大改变的原因。
全方位发展: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编自《新华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推进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列举一例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的事例。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不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二次会议上确定的。①确定了国旗、代国歌和国徽,国徽没有确定,不符合史实,错误。故选:D。
2.答案:A
解析:据“中国的命运已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可知,这表明新中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选项A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排除BC项;D项与新中国的建立无关,排除。故选:A。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最后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可知,这反映了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所以我国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A项符合题意;“称霸世界”说法错误,排除B项;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确决策,不是不明智之举,排除C项;出于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与材料内容“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不符,排除D项。故选:A。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上甘岭阵地”可知,这与抗美援朝有关,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抗美援朝精神不符,排除。故选:B。
5.答案:D
解析: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A。B.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不符合题意,排除B。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D.根据材料“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可知,1951年至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和棉花产量都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这说明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项正确;1950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1953年,新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排除B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C
解析: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B.土地改革运动主要任务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C.根据材料“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成合作社”分析得知题干所述反映了过渡时期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史事,即农业合作化运动,C项正确。D.反映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而三大改造的完成表述的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C。
8.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C项正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此背景下,人们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了诸多不切实际的口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排除AD项;1966年,“文化大革命”兴起,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等口号的引导下,社会生产停滞,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排除B项。故选:C。
9.答案:C
解析:A.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是解放军的好战士,排除。B.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仍顽强坚持工作,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排除。C.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被称为“铁人”的是王进喜。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符合题意。D.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创立了地质力学,但他并没有被誉为“铁人”,排除。故选:C。
10.答案:A
解析:据“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故A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与题干1978年时间不符,排除C;2013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A。
11.答案:B
解析: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启,不符合题意,排除A。B.根据材料“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及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B正确。C.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排除C。D.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D。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反对个人崇拜、纠正“左”的错误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思想解放,排除A。B.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主要涉及国有企业的改革,排除B。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D.根据材料“联产承包责任制好”“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情况”及所学可知,描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这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故D正确。故选:D。
13.答案:D
解析:2001年12月,中国为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项正确;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排除A项;1988年,我国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排除B项;2022年,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排除D项。故选:D。
1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思想,南方谈话则解决了人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思想束缚,故A项正确;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指导思想,排除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排除C;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的问题,排除D。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其具体措施有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③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无关,排除。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故选:C。
1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天才的创见”是“一国两制”构想,C项正确;“改革开放”政策与题干“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邓小平”内容无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C。
18.答案:D
解析:题目给出的“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中华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可知,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澳门回归。在题目给出的四个事件中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发生在1999年。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1951年,纳米比亚独立在1991年;九二共识达成发生在1992年,排除ABC。故选:D。
1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①胡锦涛会见连战于2005年,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于1979年,③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于2015年,④汪辜会谈于1993年。由此可知,图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应为②④①③,C项正确;ABD三项排序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
20.答案:A
解析:根据“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强调的是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两岸中国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A。
21.答案:D
解析:A.题干未涉及五大军区的信息,排除A项B.题干未进行比较,无法得出我国军事实力世界领先,排除B项。C.航母数量世界领先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D.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体现的是我国海军建设的成就。说明我国海军建设日益强大,D项正确。故选:D。
22.答案:B
解析:A.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排除。B.根据材料中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正确。C.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排除。D.中共二十大于2022年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除。故选:B。
23.答案:B
解析: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66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是在1970年;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24.答案:A
解析: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所以图片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A项正确;青藏铁路和港澳繁荣无关,B项不是共同作用,排除B项;两者不能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排除C项;两者和台湾海峡两岸的交往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
25.答案:(1)特点: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较慢。这一时期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
(2)创举:赎买政策;作用: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为发展工业和农业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1)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创举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1952—1957年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创举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等知识。
26.答案:(1)深圳;1990;沿海开放城市。
(2)弊端:这种“僵化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企业失去了生产活力;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1)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图A中①处深圳,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1990年,图B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此后逐步向内地扩展,从而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可知,这种“僵化模式”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企业失去了生产活力。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深入,1992年我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答案:(1)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坚定报国信念,扎实学习本领,把所学知识和才干贡献到祖国建设之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等。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史实。
28.答案:(1)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世界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重大胜利:恢复了中国合法席位。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
(3)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事例: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
(4)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等。
解析:(1)外交政策:根据材料“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世界意义: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重大胜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根据材料“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要点。
(3)外交布局:由材料“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推进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事例: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
(4)本题可以从制定外交政策的原因等角度去谈认识,如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