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9道题,满分70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说明: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 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 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题干图片表明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能从图片中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它提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祥地,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交通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 历史活动中,老师列出“官渡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0年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合称为“五胡”,他们所建立的十六个政权合称为十六国;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探究的主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此时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佛教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故B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4. 如表为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方及北方所占比例,表格信息说明( )
单位 总计 北方 南方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6%
A. 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 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C. 南方地区地位重要 D. 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所占比例高于北方,说明南方经济地位重要,C项正确;此时国家相对安定,排除A项;文化重心南移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北民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 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一组名画前,老师指着其中一幅对同学们说:“名画中有历史,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这幅画是( )
A 《洛神赋图》(局部) B. 《天王送子图》(局部)
C. 《清明上河图》(局部) D. 《耕织图》(局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C项正确;东晋的面家顾恺之,擅长人物面,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排除A项;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排除B项;《耕织图》 反映的是清代农业生产场景,排除D项。故选C项。
6.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A.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 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72年到1875年间,中国派遣幼童留美时,中国正在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是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由东南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所以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日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受日本的影响,中国在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探索在中国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其中公派留学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这一时期的革命产生的重大成果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所以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 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 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 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 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示意图信息1937—1940年“共产党员人数不断扩大”“中共领导的军队在扩大”“抗日根据地不断增加”“根据地人口在不断增长”分析可知,示意图反映了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抗日根据地得到发展和壮大,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示意图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 发生背景 B. 发展历程 C. 胜利原因 D. 历史意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体现的是解放区的土改为革命的胜利赢得了群众基础,揭示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背景、历程和意义与材料无关,ABD选项排除。
9. 40多年来,它“先行先试”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如今,它“先行示范”正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它”指( )
A. 深圳 B. 汕头 C. 厦门 D. 珠海
【答案】A
【解析】
【详解】1980年8月,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称作是对外开放的窗口,A项正确;汕头、厦门和珠海也属于经济特区,但影响力不如深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 创新
B. 开放
C. 协调
D. 共享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1. 列宁指出:“在民主共和国中参加选举的是全体,但仍然是奴隶主的全体,奴隶是除外的。”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 全体人民的民主 B. 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C. 妇女和外邦人的民主 D. 沦为暴民政治的民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民主共和国中参加选举的是全体,但仍然是奴隶主的全体,奴隶是除外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B项正确;雅典民主中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排除A项;妇女和外邦人没有民主权,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雅典民主的主体问题,未涉及沦为暴民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2. 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词的原意是“再生”,也就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以下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甲:文艺复兴完全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经过中世纪低潮以后的全西复兴。 乙: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古,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丙:文艺复兴是当时人们不满教会的精神控制,试图完全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场运动。 丁:文艺复兴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A. 乙和丙 B. 甲和乙 C. 甲和丁 D. 乙和丁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乙和丁的说法是正确的,D项正确;文艺复兴并不是为了复兴真正的希腊罗马文化,甲和丙的说法有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 下图是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出现图中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殖民战争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化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人口逐渐转化为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所以示意图中从1840年开始,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便快速下降,C项正确;英国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与荷兰、法国等发生了一系列殖民战争,不符题意,排除A项;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是1640—1688年,不符题意,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4. 下面年代尺上呈现的是“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
B. ②——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
C. ③——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
D. 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复存在。故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39——1945年是二战的时间,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故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45年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故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故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5. 下面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为他的快乐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直接原因是( )
A. 联合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 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C. 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区域化合作
D. 世贸组织有利于成员国贸易自由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的意思可以看出是德国加入了欧盟,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其他三个选项都不对。所以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0分)
16.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示意图,指出东晋至北宋时期政府官员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制度;
【科技领先】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水平。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宋代发明的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文化繁荣】
材料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 ——【元】关汉卿《窦娥冤》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清】曹雪芹《红楼梦》
甲 乙 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甲、乙、丙的文学形式,并任选一位文学家进行介绍
【答案】(1)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科举制。
(2)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末年中国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3)甲:词,乙:曲,丙:小说。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他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有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一生创作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三位文学家任选其一作答)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一图表中的数据观察可知,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与完善,有利于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平民也有机会从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导致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上升。
【小问2详解】
观点:根据材料二“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水平”可知,李约瑟高度赞誉宋代科技成就的领先地位,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史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末年中国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等,都说明了宋代科技成就的领先地位,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小问3详解】
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的文学形式属于词。
苏轼简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他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有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的文学形式属于曲。
关汉卿简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一生创作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丙的文学形式属于小说。
曹雪芹简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
17.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识读表格】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干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请从城市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
【分析材料】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前后中国出现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
【解读图表】
(3)观察图1,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结合图2总结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1)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抗战前后,中国工厂由沿海省份迁入内地省份/中国工业内迁;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保存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3)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上升;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工业布局要合理,各产业要均衡、协调发展,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等。(结合题干,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表格“1895- 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中的城市如上海、武汉、天津、广州等可知,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大城市。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 54.67 %,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可知,抗战前后,中国工厂由沿海省份迁入内地省份,亦可回答中国工业内迁。
影响:根据材料二“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大后方工业重建奠定基础;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物质条件;保存民族工业基本力量;有利于促进工业合理布局;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等。
【小问3详解】
特点:根据图1“1953—1957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期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趋势:根据图2数据变化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上升。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促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小问4详解】
启示:本问为开放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布局、产业分布、国民经济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工业布局要合理,各产业要均衡、协调发展,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等。
18. 近现代史就是一部现代化的发展史,而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通过努力逐渐解除各种束缚而获得自身解放的历史。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二 近代法国史学家薛纽伯曾说:“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 ——摘自【法】薛纽伯《现代文明史》 材料三 “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 ——摘自人民日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1)材料一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并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欧美国家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使人得到解放的?“机器人革命”对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指的是:文艺复兴。
意义:摆脱教会“神权至上”的思想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说明: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确立了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美国《独立宣言》规定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
(3)做法: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对人的体力解放。
影响:“机器人革命”实现了对人的脑力解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对人的知识和技能等提出更高要求。
【解析】
【小问1详解】
指的是:根据材料一“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并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内容,可判断是文艺复兴运动。
意义:根据材料一“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并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摆脱教会“神权至上”的思想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小问2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二“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可知,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说明:结合所学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通过的法律文献,可举例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确立了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美国《独立宣言》规定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
【小问3详解】
做法:根据材料三“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对人的体力解放。
影响:根据材料三“‘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机器人革命”实现了对人的脑力解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对人的知识和技能等提出更高要求。
19.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某校九年级同学以“创新改变世界”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开辟新道路】
(1)为了开辟和保障图一的路线,西汉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图二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范围产生了什么意义?
任务二 【确立新制度】
材料一 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 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谕吉(1885年)
(2)根据表格中的历史信息,材料一中的制度指的是?材料二中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任务三 【制定新政策】
俄国(苏俄、苏联)工农业生产情况表
生产情况/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39 19.70 44.24
工业产值(亿卢布) 102.51 14.0 77.39
(3)根据表格,简述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发展经济主要采取了哪一政策?
任务四 【彰显新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世界历史进程中,涌现出许多新的思想理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2个伟大思想理论,论证“思想创新引领时代进步”。
【答案】(1)开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保障: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
(3)新经济政策。 (4)观点:思想创新引领时代进步。
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年代里,预见了其剥削本质。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无产阶级斗争便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形势,将其不断地发展、创新。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之,只有不断进行思想理论的创新,国家才有强大的发展动力,才能引领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开辟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从而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保障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小问2详解】
制度:根据材料一中“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可知是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事件:根据材料二中“废旧制,立新政”“以图傲视亚洲诸国”可知事件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小问3详解】
政策:根据材料三表格可知1925年比1921年工农业生产均由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使得俄国经济得以在一战之后恢复和发展。
【小问4详解】
观点:思想创新引领时代进步。
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接着用历史事实进行阐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年代里,预见了其剥削本质。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无产阶级斗争便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形势,将其不断地发展、创新。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之,只有不断进行思想理论的创新,国家才有强大的发展动力,才能引领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9道题,满分70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考试时长共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说明: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 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 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3. 历史活动中,老师列出“官渡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主题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4. 如表为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方及北方所占比例,表格信息说明( )
单位 总计 北方 南方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6%
A 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 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C. 南方地区地位重要 D. 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5. 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在一组名画前,老师指着其中一幅对同学们说:“名画中有历史,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这幅画是( )
A 《洛神赋图》(局部) B. 《天王送子图》(局部)
C. 《清明上河图》(局部) D. 《耕织图》(局部)
6.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A.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 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7. 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是
A. 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B. 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 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 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8.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
A. 发生背景 B. 发展历程 C. 胜利原因 D. 历史意义
9. 40多年来,它“先行先试”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如今,它“先行示范”正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它”指( )
A. 深圳 B. 汕头 C. 厦门 D. 珠海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 创新
B. 开放
C. 协调
D. 共享
11. 列宁指出:“在民主共和国中参加选举的是全体,但仍然是奴隶主的全体,奴隶是除外的。”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A. 全体人民的民主 B. 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C. 妇女和外邦人的民主 D. 沦为暴民政治的民主
12. 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词的原意是“再生”,也就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以下对文艺复兴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甲:文艺复兴完全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经过中世纪低潮以后的全西复兴。 乙: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古,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丙:文艺复兴是当时的人们不满教会的精神控制,试图完全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场运动。 丁:文艺复兴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A. 乙和丙 B. 甲和乙 C. 甲和丁 D. 乙和丁
13. 下图是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出现图中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殖民战争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工业化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4. 下面年代尺上呈现的是“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
B. ②——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
C. ③——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
D. 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15. 下面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为他的快乐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直接原因是( )
A. 联合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 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C. 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区域化合作
D. 世贸组织有利于成员国贸易自由化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0分)
16.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示意图,指出东晋至北宋时期政府官员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制度;
【科技领先】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水平。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宋代发明的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文化繁荣】
材料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 ——【元】关汉卿《窦娥冤》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清】曹雪芹《红楼梦》
甲 乙 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甲、乙、丙的文学形式,并任选一位文学家进行介绍
17.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识读表格】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干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请从城市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
【分析材料】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前后中国出现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
【解读图表】
(3)观察图1,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结合图2总结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18. 近现代史就是一部现代化的发展史,而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通过努力逐渐解除各种束缚而获得自身解放的历史。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二 近代法国史学家薛纽伯曾说:“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 ——摘自【法】薛纽伯《现代文明史》 材料三 “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 ——摘自人民日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1)材料一中“古学复兴”指什么?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并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欧美国家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使人得到解放的?“机器人革命”对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19.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某校九年级同学以“创新改变世界”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开辟新道路】
(1)为了开辟和保障图一的路线,西汉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图二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范围产生了什么意义?
任务二 【确立新制度】
材料一 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 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谕吉(1885年)
(2)根据表格中的历史信息,材料一中的制度指的是?材料二中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任务三 【制定新政策】
俄国(苏俄、苏联)工农业生产情况表
生产情况/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39 19.70 44.24
工业产值(亿卢布) 102.51 14.0 77.39
(3)根据表格,简述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发展经济主要采取了哪一政策?
任务四 【彰显新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世界历史进程中,涌现出许多新的思想理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2个伟大思想理论,论证“思想创新引领时代进步”。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