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如图所示的甲骨文直接反映了当时的( )
A. 交通状况 B. 制度建设 C. 数学知识 D. 农业生产
2. 流行语和关键词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在一档文化节目中出了四组关键词,其中最符合秦朝时代特征的一组是( )
A. 诸侯井田制分封制青铜 B. 皇帝郡县制车同轨长城
C. 匈奴专卖权五铢钱儒家 D. 内阁锦衣卫青花瓷商帮
3. 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材料中的“民变”是指( )
A. B.
C. D.
4. 他算出的“π”值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他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材料反映了( )
A. 我国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B.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
C. 《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的历法 D. 古代世界数学体系已经成熟
5. 1980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苏仲翔作一首七律:“鲸波浴日飞帆远,蟾月流光鼓棹前。六犯畏途终过海,全凭宏愿证同天。盛唐文物随身赴,东土招提历劫传。成就胜缘增友好,鉴师功德信无边。”这首诗称赞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郑和下西洋
6. 如下图所示西汉至南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可以印证( )
A. 北民南迁的过程 B. 安史之乱的影响
C. 黄河流域的战乱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7. 为维护东南沿海的安宁,明朝政府于1394年在大鹏湾畔建立了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如下图)。与大鹏所城的建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修筑长城 B. 北击匈奴
C. 抗击倭寇 D. 收复台湾
8.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中强调: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的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这说明了( )
A.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目标是反抗外来侵略
B.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列强的侵略
C. 辛亥革命的主旨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重要推手
9.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如图两份书报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 )
A. 开启了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潮
B.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C. 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 《新民主主义论》中提道:“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起彼伏……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下列选项对“更新的时代烙印”理解正确的是( )
A.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 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C. 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性 D. 发起武装斗争的正义性
11. 如图漫画《搁浅》(依原图改绘)创作于1941年,画中一艘刻有“日本丸”船只因触礁而无法航行。该漫画认为中国能赢得抗战胜利最重要的法宝是( )
A. 坚信正义战胜邪恶 B. 争取世界人民支持
C. 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D. 等待日军弹尽粮绝
12. 国民党军人回忆某次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材料描述的这次战役( )
A.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 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13. 宋庆龄感叹:“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一人民。”这可以用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 )
A. 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 人民彻底摆脱了贫困
C. 全体人民拥有选举权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4. 下图为油画《1959——大庆石油会战》,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
《1959——大庆石油会战》
A. 表明民众对志愿军的支持 B. 展现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C. 强调人民公社的战略地位 D. 宣传一五计划的发展成就
15.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A.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 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C. 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D.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16.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年份/年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 465 114
1978 155.6 212.1
2014 11352.3 64369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B.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17.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近年来,针对全球迫切需要,我又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旨在推动各方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福祉。”这表明中国( )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拓展多边外交
C.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在全球性问题上提供了中国方案
18. 2024年新年伊始,哈尔滨火出了圈,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运送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93%。铁路方面在1月2日发送旅客达144.6万人次。这反映了( )
A. 交通运输发展丰富了人们生活
B. 民航运输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
C. 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D. 2024年“元旦”出行量是历史最高水平
19. 下表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的面积与人口表”,该数据可用于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雅典 2500 约30 斯巴达 8400 约40
A. 直接民主 B. 相互征战 C. 小国寡民 D. 文化繁荣
20. 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哈里发不仅广泛搜集、翻译古希腊、波斯、印度的文献典籍,将来自西方和中东的天文医学知识传向东方,还将中国和印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如造纸术、印度数字等传播至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 使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 B. 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C. 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 D. 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
21. 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 (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资本主义)、proletariat(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 王权与议会的对立 B.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C. “光荣革命”的发生 D. 工业革命的推进
22. 某学校开展“看电影 学历史”活动。同学们观看下列影片后,撰写的影评题目是( )
A. 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B. 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C. 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23. 下面是一幅反映巴黎和会的漫画,漫画中下方有一个火药桶,火药桶旁放着一个即将引爆的炸弹,上面写着“1938—1945”。作者意在用此漫画表明巴黎和会( )
A. 为新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B. 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C. 使美国达成了争霸意图 D. 是一场公正合理的会议
24. 斯大林说过,它能“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坏的方面,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极端的表现”,“稍微抑制一下个别最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所有这一切都是好的”。材料中的“它”应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罗斯福新政 C. 苏联模式 D. 马歇尔计划
25. “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哪一趋势?( )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社会信息化 D. 文化多样化
第II卷(共50分)
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8分,第27、28题各16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
材料三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四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在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孝文帝这次改革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民族交往交流对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作用。
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据材料一,指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中共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材料二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据材料二,指出使“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的原因。在走向新生中铸就的“伟大实践精神”被称为什么精神?
材料三 “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联蒋抗日”……
——摘自《求是》杂志《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联蒋抗日”初步实现的标志。
(4)综合上述材料,中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或调整政策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路线或原则是什么?
28. 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640年 议会重新召开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76年 《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7年 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
1789年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年 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1793年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事件。指出上述材料中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的国家政体。
(2)上述材料中“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中的“三权”是指什么?并写出该宪法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该性质的宪法是什么?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如图所示的甲骨文直接反映了当时的( )
A. 交通状况 B. 制度建设 C. 数学知识 D. 农业生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中“一、二、三、四、五”等信息可知甲骨文直接反映了当时的数学知识,C项正确;交通状况与题干所述甲骨文直接反映了数学知识不符,排除A项;商朝的制度建设为内外服制度,排除B项;农业生产与题干所述甲骨文直接反映了数学知识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流行语和关键词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在一档文化节目中出了四组关键词,其中最符合秦朝时代特征的一组是( )
A. 诸侯井田制分封制青铜 B. 皇帝郡县制车同轨长城
C. 匈奴专卖权五铢钱儒家 D. 内阁锦衣卫青花瓷商帮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统一后,建立皇帝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同时规定车同轨,修筑长城,B项正确;诸侯井田制分封制青铜反映西周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匈奴专卖权五铢钱儒家反映西汉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内阁锦衣卫青花瓷商帮反映明朝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3. 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材料中的“民变”是指(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184年,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高呼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C项正确;大泽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不是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争夺帝位的战争,不是农民起义,排除B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是统治集团内部叛乱,排除D项。故选C项。
4. 他算出的“π”值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他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材料反映了( )
A. 我国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B.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
C. 《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的历法 D. 古代世界数学体系已经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祖冲之算出的“π”值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他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这体现出,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B项正确;材料是为了体现中国当时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不是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数学成就,不是历法,排除C项;材料是说,当时中国数学领先世界,不是说世界数学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 1980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苏仲翔作一首七律:“鲸波浴日飞帆远,蟾月流光鼓棹前。六犯畏途终过海,全凭宏愿证同天。盛唐文物随身赴,东土招提历劫传。成就胜缘增友好,鉴师功德信无边。”这首诗称赞的是( )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鲸波浴日飞帆远”“鉴师功德信无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六次东渡口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故与材料中的主旨相符,因此这一人物是鉴真,A项正确;玄奘西行的是天竺,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体现的是民族交往,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 如下图所示西汉至南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可以印证( )
A. 北民南迁的过程 B. 安史之乱的影响
C. 黄河流域的战乱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表,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远少于北方,到两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已经超过北方,这反映出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印证经济重心的南移,D项符合题意;西汉至南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文化,不能印证黄河流域战乱、北民南迁的过程、安史之乱的影响,排除ABC项。故选D项。
7. 为维护东南沿海的安宁,明朝政府于1394年在大鹏湾畔建立了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如下图)。与大鹏所城的建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修筑长城 B. 北击匈奴
C. 抗击倭寇 D. 收复台湾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明朝政府于1394年在大鹏湾畔建立了大鹏所城是为了抗击倭寇,C项正确;明朝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蒙古贵族的侵扰,大鹏所城与修筑长城无关,排除A项;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北击匈奴,排除B项;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排除D项;故选C项。
8.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中强调: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的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这说明了( )
A.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目标是反抗外来侵略
B.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列强的侵略
C. 辛亥革命的主旨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重要推手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关键信息“1853”“起义”判断出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英国大炮”“鸦片”可知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是导致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外因,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排除A项;义和团和辛亥革命发生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主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9.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如图两份书报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 )
A. 开启了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潮
B.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C. 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时务报》《天演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份书报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京的《国闻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这也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B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与《时务报》等无关,排除A项;《时务报》《天演论》宣传的是变法维新思想,与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无关,且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这与《时务报》《天演论》产生的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新民主主义论》中提道:“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起彼伏……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下列选项对“更新的时代烙印”理解正确的是( )
A.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 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C. 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性 D. 发起武装斗争的正义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这是其带有的“更新的时代烙印”,A项正确;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最终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这与题干“‘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 如图漫画《搁浅》(依原图改绘)创作于1941年,画中一艘刻有“日本丸”的船只因触礁而无法航行。该漫画认为中国能赢得抗战胜利最重要的法宝是( )
A. 坚信正义战胜邪恶 B. 争取世界人民支持
C. 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D. 等待日军弹尽粮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漫画《搁浅》”中的信息可知,日本“刻有“日本丸”的船被写有“持久战”和“全面战”字样的两块巨大礁石高高撑起,离开水面搁浅,动弹不得。形象地表明在中国军民的“持久战”和“全面战”的沉重打击下,日寇就像那艘“搁浅”的军舰一样停止了前进,表达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材料中漫画《搁浅》没有体现正义战胜邪恶的信息,漫画体现的是全面抗战,排除A项;世界人民支持没有在漫画中体现,漫画体现的是全面抗战,排除B项;日军弹尽粮绝的信息没有在漫画中体现,漫画体现的是全面抗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国民党军人回忆某次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材料描述的这次战役( )
A.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B.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 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双堆集战斗”、“徐州撤退”、“陈官庄被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堆集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处于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在安徽省濉溪县双堆集镇歼灭了国民党嫡系精锐部队黄维兵团。故材料中所说的战役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宋庆龄感叹:“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一人民。”这可以用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 )
A. 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 人民彻底摆脱了贫困
C. 全体人民拥有选举权 D.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一人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没有涉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问题,无法得出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结论,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内容强调了新中国成立后逐渐解决了人们大家做主的问题,而人民拥有选举权只是材料部分内容,不是材料内容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14. 下图为油画《1959——大庆石油会战》,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
《1959——大庆石油会战》
A. 表明民众对志愿军的支持 B. 展现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C. 强调人民公社的战略地位 D. 宣传一五计划的发展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油画“《1959——大庆石油会战》”结合所学可知,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工作场景等,展现了当时人们为了实现石油会战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反映了大庆石油会战中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B项正确;画面主要描绘的是石油会战的场景,与志愿军无关,排除A项;人民公社是农村经济组织,石油会战是工业领域的事件,排除C项; 一五计划发生在1953—1957年,与题干油画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A.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 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C. 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D.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说明计划外经济成分得到了蓬勃发展,即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民间经济的发展,不是国企改革,排除A;当时中国还没有形成享誉世界的品牌,排除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1992年,排除D。故选C。
16.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了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年份/年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 465 11.4
1978 155.6 212.1
2014 11352.3 64369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B.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极大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与题干反映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与题干反映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香港、澳门推行,排除D项。故选C项。
17.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近年来,针对全球迫切需要,我又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旨在推动各方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福祉。”这表明中国( )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拓展多边外交
C.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在全球性问题上提供了中国方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近年来,针对全球迫切需要,我又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性问题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材料反映了中国在全球性问题上提供了中国方案,D项正确;霸权主义是指一些大国、强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不尊重他国的独立和主权,企图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谋求世界或地区霸权的政策,强权政治则是一种以强权关系维持国际秩序的资产阶级国际政治,材料没有涉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多边外交是一种涉及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材料没有涉及“多边外交”,排除B项;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材料没有涉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8. 2024年新年伊始,哈尔滨火出了圈,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运送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93%。铁路方面在1月2日发送旅客达144.6万人次。这反映了( )
A. 交通运输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 民航运输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
C. 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D. 2024年“元旦”出行量是历史最高水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运送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93%。铁路方面在1月2日发送旅客达144.6万人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的爆火少不了交通运输业的助力,这说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A项正确;民航运输服务是指航空公司通过飞机为乘客和货物提供运输服务,仅从题干信息不能说明民航运输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交通条件,不是居住条件,排除C项;题干题干中的出行人数只与去年相比较,不能体现2024年元旦假期出行人数达到历史新高,排除D项。故选A项。
19. 下表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的面积与人口表”,该数据可用于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雅典 2500 约30 斯巴达 8400 约40
A. 直接民主 B. 相互征战 C. 小国寡民 D. 文化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诸多城邦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城邦,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城邦都是面积狭小,人口较少,体现出“小国寡民”的特点,C项正确;雅典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的典型,斯巴达崇尚武力,排除A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战争,排除B项;城市的大小与人口的多少与文化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0. 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哈里发不仅广泛搜集、翻译古希腊、波斯、印度的文献典籍,将来自西方和中东的天文医学知识传向东方,还将中国和印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如造纸术、印度数字等传播至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 使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 B. 是沟通东西方文化桥梁
C. 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 D. 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将来自西方和中东的天文医学知识传向东方,还将中国和印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如造纸术、印度数字等传播至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可知,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B项正确;使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没有提及阿拉伯帝国创造的文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传播文化,而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
21. 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 (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资本主义)、proletariat(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 王权与议会的对立 B.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C. “光荣革命”的发生 D. 工业革命的推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industry(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capitalism(资本主义)、proletariat(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可知,工业革命的推进,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日益突出,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词汇,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没有体现王权与议会的对立,排除A项;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光荣革命”的发生于1688年,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22. 某学校开展“看电影 学历史”活动。同学们观看下列影片后,撰写的影评题目是( )
A. 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B. 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C. 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玻利瓦尔为南美洲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章西女王曾经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甘地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的倡导者,卡斯特罗是古巴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所以最适合的影评题目是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C项正确;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通常指的是那些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推动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革命的人物,如列宁、毛泽东,卡斯特罗等。玻利瓦尔、章西女王和甘地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排除A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通常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和甘地的主要贡献不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上,卡斯特罗是古巴共产党的缔造者,排除B项; “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则更具体地指的是那些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领导作用的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和甘地为民族解放运动做出来巨大贡献,未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23. 下面是一幅反映巴黎和会的漫画,漫画中下方有一个火药桶,火药桶旁放着一个即将引爆的炸弹,上面写着“1938—1945”。作者意在用此漫画表明巴黎和会( )
A. 为新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B. 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
C. 使美国达成了争霸意图 D. 是一场公正合理的会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下面是一幅反映巴黎和会的漫画,漫画中下方有一个火药桶,火药桶旁放着一个即将引爆的炸弹,上面写着‘1938—1945’”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巴黎和会隐藏着众多矛盾,并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和会下隐藏着众多矛盾“漫画中下方有一个火药桶,火药桶旁放着一个即将引爆的炸弹”,而不是国际秩序的建立,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并未达到美国的争霸意图,排除C项;巴黎和会下隐藏着众多矛盾,是因为巴黎和会并不公正合理,排除D项。故选A项。
24. 斯大林说过,它能“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坏的方面,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极端的表现”,“稍微抑制一下个别最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所有这一切都是好的”。材料中的“它”应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罗斯福新政 C. 苏联模式 D. 马歇尔计划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旧的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和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项正确;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市场发展经济,排除A项;苏联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是企图通过援助欧洲,来遏制苏联,排除D项。故选B项。
25. “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哪一趋势?( )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社会信息化 D. 文化多样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可知,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已无法左右联合国大会,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多极化趋势,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第II卷(共50分)
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8分,第27、28题各16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
材料三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四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在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孝文帝这次改革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民族交往交流对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作用。
【答案】(1)形成:华夏民族是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
(2)事件:张骞通西域。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机构:西域都护府。
(3)措施: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等。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作用:促进了民族团结、培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小问1详解】
形成:据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是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结合所学,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
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西域各国也认识了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机构:结合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可知,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各民族。
【小问3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结合所学,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可知,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有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等。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小问4详解】
作用:根据材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可知,民族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培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据材料一,指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中共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材料二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据材料二,指出使“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抉择”的原因。在走向新生中铸就的“伟大实践精神”被称为什么精神?
材料三 “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联蒋抗日”……
——摘自《求是》杂志《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联蒋抗日”初步实现的标志。
(4)综合上述材料,中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或调整政策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路线或原则是什么?
【答案】(1)前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原因: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精神:长征精神。
(3)变化:由“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 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思想路线或原则:坚持解放思想;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解析】
【小问1详解】
前提:根据材料一“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可知,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可知,“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的原因是: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精神:结合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经过两年多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铸就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主要表现为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小问3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三“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联蒋抗日’”可知,随着国内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
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小问4详解】
思想路线或原则: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红军长征和共产党政策的变化可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8. 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640年 议会重新召开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76年 《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7年 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
1789年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年 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1793年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事件。指出上述材料中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的国家政体。
(2)上述材料中“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中的“三权”是指什么?并写出该宪法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该性质的宪法是什么?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事件:议会重新召开;政体:君主立宪制。
(2)三权:立法、司法、行政。性质: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论述:1640-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诞生;通过八年的独立战争,美国实现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组成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使美国的政局一直保持稳定,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后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制定了宪法,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事件:根据题干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政权:结合所学可知,19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小问2详解】
三权: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性质: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世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宪法: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小问3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阅读以上材料,提取议会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可确定观点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史实论述为:1640-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诞生;通过八年的独立战争,美国实现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组成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使美国的政局一直保持稳定,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后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制定了宪法,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