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南京卷)02(原卷版+解析版)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北京人遗址发掘出土10万余件石器,主要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这表明北京人已学会( )
A. 用火和保存火种 B. 驯化和饲养家畜
C. 磨光和钻孔技术 D. 制作和使用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这表明北京人已学会制作和使用工具,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没有用火痕迹,不能说明北京人已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排除A项;北京人不会驯化和饲养家畜,驯化和饲养家畜最早是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排除B项;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是山顶洞人,排除C项。故选D项。
2. “平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B. 早期国家的产生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平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从而得出这段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项正确;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逐步遭到瓦解,与“大一统局面”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3.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材料描述的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开元盛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可知与汉文帝、汉景帝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A项正确;光武中兴与东汉光武帝相关,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与北魏孝文帝相关,排除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4. 三国时期的王蕃把圆周率推算到3.1556,刘徽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为3.1416,南朝时,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这体现了( )
A. 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B. 文化的多源与交融 C. 科技的继承与创新 D. 制度的变革与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三国时期的王蕃把圆周率推算到3.1556,刘徽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为3.1416,南朝时,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圆周率的推算,体现了科技的继承与创新,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数学方面的发展,与经济和制度无关,排除AD项;“多源与交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故选C项。
5. 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你给下面四幅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
C. 政权分立与民族间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赖金印”反映了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金奔巴瓶”是用来确定大活佛转世人选的,《平定准格尔图卷》反映了清朝平定准格尔叛乱的史实,伊犁将军府反映了清朝对新疆的管辖,据此可知,它们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秦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属于辽宋夏金元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材料中“合作”的具体表现是 ( )
A. 建立同盟会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C项正确;建立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事件,与国共合作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抗日战争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事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独特的道路”是( )
A. 实业救国道路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C. 占领中心城市 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由于城市里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毛泽东等领导人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项正确;实业救国出现于19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的三大政策,不符合题干表述,排除B项;占领中心城市是原有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8. 毛泽东说:“1947年的这个行动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
A. 重庆谈判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47年的这个行动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47年发生的事件使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开始走向灭亡。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也相继转入进攻,国民党统治逐渐走向死亡,B项正确;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20日 至 1949年6月2日,排除D项。故选B项。
9. 1882年,“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国人总理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引进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B.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依赖西方技术
C. 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一切作纸之具皆引进火轮机器’”可知,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依赖西方技术,B项正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中的时间“1882年”不符,排除A项;根据“‘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可知,这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洋务企业,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49年,毛泽东宣告:“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里的“站起来”意味着 ( )
A. 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 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 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49年、站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D项正确;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如图所示为我国主要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了我国( )
A.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初步摆脱工业落后面貌
C.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 国家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可分析得出1956年较1952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比较大,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6年底进行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正确;一五计划使中国初步摆脱工业落后面貌,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是通过1959——1961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实现的,排除C项;国家工作重心实现转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下列现象中,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机遇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和战略布局,D项正确;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排除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排除B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
13. 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2008年,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再添动力的是( )
A.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C. “三不”政策的被迫调整 D. “三通”协议达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再添动力,D项正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题干中“2008年”不符,排除A项;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时,与题干中“2008年”不符,排除B项;“三不”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与题干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 “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希腊时期)社会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详尽得多,这应归功于希腊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宝贵遗产”主要指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荷马史诗》 C. 《掷铁饼者》 D. 《十二铜表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希腊时期)社会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详尽得多,这应归功于希腊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由此可知,题干所述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荷马史诗》,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律成就,与“‘希腊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不符,排除A项;《掷铁饼者》是古希腊的雕塑成就,但不能从中了解希腊的历史,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排除D项。故选B项。
15. 7世纪中叶,日本曾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实行改革。下列对这一改革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B. 推动了奴隶制经济发展
C.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D. 公民无偿获得了土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646年,日本孝德天皇效仿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项正确;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不是大化改新的影响,排除A项;“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排除B项;大化改新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排除D项。故选C项。
16. “这是近代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材料评述的是 ( )
A. 古希腊对“人”的关注 B. 罗马教廷的统治 C. 文艺复兴 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是近代唯一真正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可知,符合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C项正确;古希腊对“人”的关注,与题干信息“近代”不符,排除A项;罗马教廷的统治在当时压制人性,与题干“个人的解放”不符,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7. 在世界近代史上,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的法律文献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文件,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不涉及限制国王权力,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与题干“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8. “早先,英国的工厂依靠水力作动力,厂房只能选择在江河湖畔,这极大地限制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局面的改变得益于( )
A.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 进口大量的棉花
C. 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 D. 蒸汽机车的发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早先,英国的工厂依靠水力作动力,厂房只能选择在江河湖畔,这极大地限制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厂最初只能依靠水力作动力,这一情况的改变始于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成为工厂的新动力,从而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C项正确;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殖民扩张的结果,和材料中局面的改变无关,排除A项;英国进口大量棉花和动力的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蒸汽机车的发明是指交通领域的革新,与题干局面的改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9. 下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了国内矛盾 B. 都避免沦为半殖民地命运
C. 都使本国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 都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次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解放了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共同点都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项正确;美国南北战争是通过战争方式,不是和平方式,排除A项;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结果废除了农奴制,与沦为半殖民地无关,排除B项;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前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20. 下图是对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资料来源:D·B·格里格:《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变化》
A. 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 B. 对外殖民掠夺的加强
C.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工厂数量增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得很多人口流向城市;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促进了工厂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C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城市化进程,无法得出城市环境状况,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与对外殖民掠夺的加强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电气时代”的到来,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但是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1. “1921年,苏俄政府提出允许把国家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织和协作社。”这表明当时政府正在( )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推行斯大林模式 C. 发动垦荒运动 D. 倡导“政治多元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921年、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织和协作社”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A项正确;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排除B项;1953年赫鲁晓夫发动垦荒运动,排除C项;“1921年、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织和协作社”反映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政治多元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2. 观察下图,导致出现1933-1937年失业率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
A. 经济大危机爆发 B. 罗斯福新政实施
C. 太平洋战争爆发 D. 美苏冷战的开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33-1937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经济大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主要措施包括对工业、金融业、农业的调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新政使美国的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这也是1933-1937年失业率迅速下降的原因,B项正确;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时间是192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41年,排除C项;美苏冷战始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D项。故选B项。
23. 下列属于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和振兴洪流中取得的成果是( )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万隆会议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一战后,是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②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这是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③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④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与题干亚非国家不符。因此叙述正确的是②③,B项正确;叙述错误的是①④,ACD都包含①或④,排除ACD项。故选B项。
24. 观察下图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德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最快 B. 美国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C. 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 英国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表可以看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增长率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有的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是正确的,C项正确;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是9.6%远高于其他国家,所以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排除A项;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虽然不是最高的,但美国的经济总量是最大的,它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英国的经济增长率是2.9%,在图表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低,但是也属于增长,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25.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是( )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
C.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 互联网的全球普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D项正确;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它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排除A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排除B项;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朝统一前,连年的战乱产生了大量流民和荒废土地……当隋朝进入一个稳定阶段后,……隋朝的农业获得长足发展,人口迅速增加。
——《中国通史(叁)》
材料二 贞观时期,……生产不断发展。……贞观三年,关中丰熟,逐食外地的人民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白寿彝史学十二讲》
材料三 宋朝取代后周时,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民心的政策……对开封的发展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东京城内店铺林立,显然已无商业区与非商业区的界限,许多餐饮、娱乐场所通宵营业,亦无时间的限制……这是唐代以前所未有的。
——《中国通史(叁)》
请回答:
(1)隋的统一结束了哪一时期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统一前后经济发展的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治世局面?据材料二,归纳“生产不断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列举宋代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4)综上所述,隋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前提是什么?
【答案】(1)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变化:由土地荒废到农业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
(2)局面:贞观之治。作用: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流民减少),米价下降。
(3)新现象:城市取消了坊市界限,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
(4)共同前提: 政府实行重农政策,重视农业发展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
变化:根据材料一“隋朝统一前,连年的战乱产生了大量流民和荒废土地……当隋朝进入一个稳定阶段后,……隋朝的农业获得长足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可知,隋朝统一前后经济发展的变化是从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到农业获得长足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由土地荒废到农业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
【小问2详解】
局面:根据材料二“贞观时期、贞观三年”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作用:根据材料二“贞观时期,……生产不断发展。……贞观三年,关中丰熟,逐食外地的人民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可知,“生产不断发展”的作用有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流民减少),米价下降。
【小问3详解】
新现象:根据材料三“东京城内店铺林立,显然已无商业区与非商业区的界限,许多餐饮、娱乐场所通宵营业,亦无时间的限制……这是唐代以前所未有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有城市取消了坊市界限,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
【小问4详解】
共同前提:综上所述可知,隋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前提是政府实行重农政策,重视农业发展,社会安定等。
27.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42年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①》。
1865年 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95年 ③全军覆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 清政府颁布“④”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901年 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912年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⑤政府成立。
1915年 陈独秀创办《⑥》并发表《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兴起。
(1)填写大事年表中序号处内容。
(2)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①南京条约②洋务 ③北洋舰队④明定国是 ⑤中华民国临时(南京临时) ⑥青年杂志
(2)示例:观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
选取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论述: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但甲午战败说明单凭学习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先后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但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混乱局面说明仅有制度变革不足以救中国,新文化运动则从思想文化领域进行革新。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和结合所学可知,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①处是南京条约。
②:根据材料“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结合所学可知,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民用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之一,②处是洋务。
③:根据材料“全军覆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和结合所学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③处是北洋舰队。
④:根据材料“1898年、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和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④处是明定国是。
⑤:根据材料“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和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⑤处中华民国临时(南京临时)。
⑥:根据材料“陈独秀、《敬告青年》”和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⑥处是青年杂志。
【小问2详解】
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史论结合。根据材料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破产后,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的思想,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可见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确定观点后,根据观点,运用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背景、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1世纪中期之后,西欧随着封君封臣关系的发展,各地庄园化程度加强。……庄园生产经营之目的是满足领主生活所需和服役所需,而非为了市场生产。为确保劳动效果,领主往往使用庄园官员来监督农奴生产过程,领主还以庄园法庭权威和地方习惯法来规范和约束农奴,对农民形成某种威慑。
——《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
材料二 随着农业、工商业的发展,大约从9世纪末开始,西欧城市得到恢复和发展。城市最初坐落于封建领地内,思想方面仍受教会控制,封建领主对城市居民征收市场税,享有某些商品的独占权和专卖权。11世纪前后,欧洲城市开始了争取自治的斗争,其内部生发出新的社会元素。……随着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基础。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维系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材料一中“庄园生产经营之目的”反映出庄园经济具有什么特点?据材料一,归纳领主“为确保劳动效果”采取的管理方式。
(2)据材料二,列举城市工商业发展的主要阻碍。结合所学,“新的社会元素”指的是哪一阶层?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哪一教育机构的兴起?并指出其兴起的历史地位。
(3)综上所述,选择两个角度解释这一时期西欧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1)纽带:土地的封赐。特点:自给自足。管理方式:使用庄园官员监督农奴生产;利用庄园法庭及地方习惯法约束农奴。
(2)主要阻碍:封建领主的剥削、教会的思想控制。阶层:市民阶层。教育机构:大学。历史地位: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关系:封君封臣制的确立为庄园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封建领主的剥削阻碍了庄园经济和城市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工商业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纽带:结合所学可知,维系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庄园生产经营之目的是满足领主生活所需和服役所需,而非为了市场生产。”反映出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管理方式:根据材料一“为确保劳动效果,领主往往使用庄园官员来监督农奴生产过程,领主还以庄园法庭权威和地方习惯法来规范和约束农奴,对农民形成某种威慑”可知,领主“为确保劳动效果”采取的管理方式有使用庄园官员来监督农奴生产过程,以庄园法庭权威和地方习惯法来规范和约束农奴,对农民形成某种威慑。
【小问2详解】
主要阻碍:根据材料二“城市最初坐落于封建领地内,思想方面仍受教会控制,封建领主对城市居民征收市场税,享有某些商品的独占权和专卖权可知,城市工商业发展的主要阻碍是封建领主对城市居民征收市场税,享有某些商品的独占权和专卖权。阶层:结合所学可知,“新的社会元素指的是市民阶层。教育机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大学的兴起,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小问3详解】
关系:综上所述可知,这一时期西欧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自由与自治是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自治权(特许状)的取得推动城市经济、大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大学的发展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北京人遗址发掘出土10万余件石器,主要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这表明北京人已学会( )
A. 用火和保存火种 B. 驯化和饲养家畜
C. 磨光和钻孔技术 D. 制作和使用工具
2. “平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B. 早期国家的产生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3.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材料描述的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开元盛世
4. 三国时期的王蕃把圆周率推算到3.1556,刘徽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为3.1416,南朝时,祖冲之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这体现了( )
A. 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B. 文化的多源与交融 C. 科技的继承与创新 D. 制度的变革与进步
5. 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你给下面四幅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
C. 政权分立与民族间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6.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材料中“合作”的具体表现是 ( )
A. 建立同盟会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7.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独特的道路”是( )
A. 实业救国道路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C. 占领中心城市 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8. 毛泽东说:“1947年的这个行动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
A. 重庆谈判 B. 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渡江战役
9. 1882年,“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国人总理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引进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B.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依赖西方技术
C. 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 1949年,毛泽东宣告:“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里的“站起来”意味着 ( )
A. 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 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 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如图所示为我国主要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了我国( )
A.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初步摆脱工业落后面貌
C.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 国家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12. 下列现象中,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13. 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2008年,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再添动力的是( )
A.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C. “三不”政策被迫调整 D. “三通”协议达成
14. “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希腊时期)社会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详尽得多,这应归功于希腊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宝贵遗产”主要指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荷马史诗》 C. 《掷铁饼者》 D. 《十二铜表法》
15. 7世纪中叶,日本曾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实行改革。下列对这一改革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B. 推动了奴隶制经济发展
C.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D. 公民无偿获得了土地
16. “这是近代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材料评述的是 ( )
A. 古希腊对“人”的关注 B. 罗马教廷的统治 C. 文艺复兴 D.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7. 在世界近代史上,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的法律文献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8. “早先,英国的工厂依靠水力作动力,厂房只能选择在江河湖畔,这极大地限制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局面的改变得益于( )
A.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 进口大量的棉花
C. 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 D. 蒸汽机车的发明
19. 下列关于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了国内矛盾 B. 都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C. 都使本国开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 都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20. 下图是对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资料来源:D·B·格里格:《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变化》
A. 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 B. 对外殖民掠夺的加强
C.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21. “1921年,苏俄政府提出允许把国家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织和协作社。”这表明当时政府正在( )
A. 实行新经济政策 B. 推行斯大林模式 C. 发动垦荒运动 D. 倡导“政治多元化”
22. 观察下图,导致出现1933-1937年失业率变化趋势的原因是( )
A. 经济大危机爆发 B. 罗斯福新政实施
C. 太平洋战争爆发 D. 美苏冷战的开始
23. 下列属于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和振兴洪流中取得的成果是( )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万隆会议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观察下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德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最快 B. 美国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C. 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 英国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
25.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是( )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
C.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 互联网的全球普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朝统一前,连年的战乱产生了大量流民和荒废土地……当隋朝进入一个稳定阶段后,……隋朝的农业获得长足发展,人口迅速增加。
——《中国通史(叁)》
材料二 贞观时期,……生产不断发展。……贞观三年,关中丰熟,逐食外地的人民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白寿彝史学十二讲》
材料三 宋朝取代后周时,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民心的政策……对开封的发展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东京城内店铺林立,显然已无商业区与非商业区的界限,许多餐饮、娱乐场所通宵营业,亦无时间的限制……这是唐代以前所未有的。
——《中国通史(叁)》
请回答:
(1)隋的统一结束了哪一时期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统一前后经济发展的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治世局面?据材料二,归纳“生产不断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列举宋代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4)综上所述,隋唐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共同前提是什么?
27.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42年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①》。
1865年 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95年 ③全军覆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 清政府颁布“④”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901年 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912年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⑤政府成立。
1915年 陈独秀创办《⑥》并发表《敬告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兴起。
(1)填写大事年表中序号处内容。
(2)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1世纪中期之后,西欧随着封君封臣关系的发展,各地庄园化程度加强。……庄园生产经营之目的是满足领主生活所需和服役所需,而非为了市场生产。为确保劳动效果,领主往往使用庄园官员来监督农奴生产过程,领主还以庄园法庭权威和地方习惯法来规范和约束农奴,对农民形成某种威慑。
——《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
材料二 随着农业、工商业的发展,大约从9世纪末开始,西欧城市得到恢复和发展。城市最初坐落于封建领地内,思想方面仍受教会控制,封建领主对城市居民征收市场税,享有某些商品的独占权和专卖权。11世纪前后,欧洲城市开始了争取自治的斗争,其内部生发出新的社会元素。……随着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基础。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维系封君与封臣关系纽带是什么?材料一中“庄园生产经营之目的”反映出庄园经济具有什么特点?据材料一,归纳领主“为确保劳动效果”采取的管理方式。
(2)据材料二,列举城市工商业发展的主要阻碍。结合所学,“新的社会元素”指的是哪一阶层?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哪一教育机构的兴起?并指出其兴起的历史地位。
(3)综上所述,选择两个角度解释这一时期西欧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中考历史六月信息押题卷(南京卷)02(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