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纲要下17课 第二次世界在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限训(含解析)

出题人 历史组
审核人 历史组
一、单选题
第一部分----基础夯实
1.西班牙内战期间,由英、法牵头,苏联、德国、意大利等27个欧洲国家于1936年成立了“国际不干涉委员会”,但德、意仍然给予了佛朗哥叛军大量军事援助,英、法坚持不干涉原则,苏联则支持“国际纵队”进行抵抗,最终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被法西斯势力推翻。这可用于说明( )
A.国际联盟被英法实际控制 B.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绥靖政策有一定现实基础 D.新的国际协调机制急需建立
2.1932年起,美国对苏联展开经济战,试图把经济危机的责任推到苏联身上。正如10月16日胡佛在克利夫兰的发言所说“苏联在全世界的倾销是引起世界危机的原因之一”。美国此举意在( )
A.采用冷战的方式遏制苏联 B.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C.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视线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3.美国在柯立芝和胡佛两位总统任职期间,明确拒绝了苏联提出的建交建议,但1933年美苏却在短暂的10天时间里,就困扰双边关系的主要问题很快达成一致并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转变( )
A.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反映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C.遏制了德日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D.源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淡化
4.下图“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联”,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但“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分明是在冲向战争,“和平”马儿虽然竭尽全力,却寸步难行。二战后吸取这一历史教训所采取的最有力举措是( )
A.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共处合作 B.对战败国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
C.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和军国主义 D.赋予安理会制裁侵略的有效权力
5.据统计,即使不算短期投资,1924—1930年外来投资仍占德国经济全部投资的4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1925—1929年在德国所得来自国外的长期贷款里,美国占70%;德国占美国贷给外国的长期贷款总额的20%。这一状况( )
A.导致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B.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扩张
C.促进了德国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D.制约了美国政府对外政策
6.1938年3月12日,德国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4月初,英法美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苏联政府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制止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合理要求,但遭到英法政府的拒绝。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性质决定外交关系 B.社会主义制度更具优势
C.绥靖政策到达历史顶峰 D.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7.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美西战争爆发,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②“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型之情形而区别之”
③重新确立欧亚国家的版图……将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给中国
④“由于这次危机发生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而且又涉及凡尔赛和约,英法当然不能再用不干涉政策来推卸责任,因此就宣布实行绥靖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
8.如表所示为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宣传语。由此推知,德意日法西斯主义( )
国家 宣传语
德国 重振古罗马帝国的霸业,恢复“古罗马的光荣”
意大利 雅利安种族是对人类作出显著贡献的唯—民族,理应统治世界
日本 日本国体“万世一系”“万国无比”日本应“国兼六合”
A.意图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 B.具有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
C.已经具备统治本国的实力 D.其宣传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9.1931年9月,英国宣布停止英镑自由兑换黄金的政策,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因此大幅度贬值;同年,日本也放弃了金本位制:不久后,德美等国也纷纷宣布放弃金本位制,使本币大幅贬值。这些举动( )
A.导致英国失去金融霸权 B.旨在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C.使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的地位 D.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10.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除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保证优先发展黑色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业外,还决定在苏联东部地区大规模扩建军事基地,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建立强大的石油基地,即第二巴库”。此举旨在( )
A.加强国防建设应对战争危险 B.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全力支持反法西斯的战争
11.1923年,英国驻德大使阿贝农在日记中写道:“1914年英国对德国作战,为的是要抵抗德国对欧洲的军事统治,经过着干年的时间,英国可能就要因同样的理由同法国作战了。问题在于英国是单独作战呢?还是有一个同盟国同它一道作战。”由此说明英国( )
A.积极建立英德同盟 B.摆脱扶德抑法政策
C.努力争取欧洲和平 D.力图保持欧洲均势
12.1923年,有人调查了美国城市的123个工人家庭,发现其中60个家庭有汽车,而这60个家庭中,26个家庭的住房非常简陋,甚至有21户连洗澡盆都没有。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当时美国( )
A.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B.存在生产过剩的经济风险
C.贫富分化日益明显 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衡
13.1937年,罗斯福提出“填塞法院计划”,试图通过增加支持新政的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该“计划”在宣布之初便遭到美国社会各界的猛烈抨击,最终在五个月后被参议院否决而宣告失败。该“计划”破产是由于( )
A.罗斯福滥用了总统职权 B.新政未得到参议院支持
C.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D.违背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14.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转变为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1941年5—6月间,苏联报刊上保家卫国的宣传重现报端,苏联对德国的宣传态度又开始发生了转变,纳粹德国的“敌人”形象又重新回归。上述转变表明( )
A.英法绥靖政策破产 B.国家利益影响政治宣传
C.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意识形态制约外交政策
15.1939年3月底,英国政府宣布“对波兰进行保护”,许多学者称之为“外交革命”。对此丘吉尔曾经说过:“英国在执行了五六年绥靖政策之后,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几乎在一夜之间转化为决心介入一场显然迫在眉睫的战争,而这场战争条件之差、规模之大是绝无仅有的。”实际上,所谓的“外交革命”( )
A.助长了慕尼黑阴谋的出笼 B.表明张伯伦放弃了绥靖政策
C.无法保护波兰的国家安全 D.有效阻止了法西斯侵略扩张
16.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其主要内容是:废除治外法权;废除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交还北平使馆区和租界等。日本和意大利、法国维希政府等轴心国也宣布了类似的废约决定。这表明( )
A.抗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轴心国力图迅速结束战争 D.中华民族的抗战成效显著
17.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共同宣言,宣称“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他们意在( )
A.力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维护《联合国宪章》精神
C.占据反法西斯的舆论优势 D.强化美英间战时同盟关系
18.1943年8月,美英在原子能研究领域进行全面合作达成协议,明确规定没有双方同意,不得与第三方交流任何有关原子能的情报。1944年6月,美英就控制钍和铀矿资源达成协议,双方成立“联合开发托拉斯”,到1945年已控制全世界97%的铀矿石和65%的钍矿。美英这一系列举措( )
A.彻底摧毁了法西斯国家的武器发展 B.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关键
C.隐含战后遏制苏联实力发展的企图 D.使得垄断资本主义扩展到军事领域
19.1945年,一名尼日利亚士兵西奥·阿约拉在从印度寄回国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们所有在海外服役的士兵即将带着新思想返回家园。” “我们已得知我们是在为什么而战,是为‘自由’而战。除了自由,别无他求。”材料表明( )
A.殖民扩张激发了非洲抗争意识 B.一战推动了非洲的独立
C.反法西斯战争推动了思想解放 D.二战催生了亚洲的觉醒
20.1940年,苏联女性就业者占就业总人数比重为38.4%,1944年提高至57.4%,1943年,18周岁以下少年在各工业部门的职工比重达到40%-60%。这些现象( )
A.得益于苏联提倡社会平等 B.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C.加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D.适应了轻重工业比例调整的需要
21.1940年5月26日晚至6月4日上午,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6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只要英语这门语言不消亡,‘敦刻尔克’一词就包含着崇敬……这是民主的伟大传统,是未来,是胜利。”6月5日,德国一杂志说:“对于我们德国人来说,‘敦刻尔克’这个词语代表的是这次伟大的战争将名留青史。”对此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新闻报道服务政治需要 B.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
C.评价角度影响战争性质 D.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22.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实行“全体一致”原则。1928 年《非战公约》提出“(缔约各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成立于二战后的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这反映出( )
A.国际安全机制渐趋合理 B.反对战争成为各国普遍共识
C.西方国家主导国际安全 D.国际法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23.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议会演讲中强调:苏联的威胁,意味着西欧团结的时机成熟了,“与英联邦和欧洲的海外领地进行紧密合作……这些海外领地是初级产品的出产地,他们拥有原料,食品和资源,将为殖民地自身、欧洲和世界带来好处。”这一观点表明英国( )
A.试图利用西欧维护自身国际地位 B.致力于开辟世界殖民市场
C.积极参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D.拉拢欧洲反对美国的霸权
24.1943年,在各国商讨分区占领德国事宜时,美国提议奥地利应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加上德国南部,受美国占领。苏联对此坚决反对,认为德奥应划分为二,奥地利也应由几个大国分区占领。1944年10月丘吉尔和斯大林密谈,对巴尔干半岛有关国家按百分比进行了势力范围的划分,这就是所谓的“百分比协定”。由此可见( )
A.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B.雅尔塔体系利于战后欧洲自主发展
C.苏、美、英自觉遵循“大国一致”原则 D.划分势力范围利于巴尔干半岛稳定
25.下面是《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关于各自决议形成的相关规定对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条约 内容
《国际联盟盟约》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联合国宪章》 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的决定应由九个理事国(原先为七个)的可决票作出,关于一切其他事项的决定则由九个理事国的可决票表决之,其中包括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作出
A.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更具可操作性 B.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展遭遇阻碍
C.二者均有明显的帝国主义强权色彩 D.冲击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合法权益
26.下图为 1940年丘吉尔发表的演说内容 (部分)。丘吉尔意在( )
我们绝不会认输, 绝不会失败, 我们一定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我们一定会在法国开辟战场: 我们一定会在大海上、大洋上开辟战场: 我们一定会在空中开辟战场。 我们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英伦。我们一定会在旷野里战斗、在街巷里战斗、在大山深处战斗; 我们一定会伴着新世界的能量和能力推进, 拯救和解放旧世界。
A.鼓舞民众坚定反法西斯的信心 B.建立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
C.构建陆海空三维军事防御体系 D.号召全世界组建反法西斯同盟
27.20世纪30年代,许多美国制片人试图拍摄有关苏联经济建设的电影,但因无法预料美国观众会不会接受,最终未能成型;而1941年底以后,在政府授意下,展示苏联良好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景象的影片《光荣的日子》《斯大林格勒男孩》等陆续上映。这说明( )
A.苏联模式影响世界经济 B.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确立
C.影视作品服务国家利益 D.美国意图建立文化霸权
28.二战爆发后,面对德国入侵波兰,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但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当时英法的首要幻想是( )
A.转嫁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
B.缓和与德国法西斯间的矛盾
C.重塑英法的世界大国形象
D.纵容德国继续向东侵略苏联
29.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德国闪击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③《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④日军偷袭珍珠港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30.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相同点是( )
A.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体现了大小国家的共同意志
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D.解决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联具备了一个实行集体安全原则的国际权力机构的性质,但是,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一个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筹建国联的过程中,战败的德国、革命的苏俄一直被排斥在外,除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外,广大中、小国家对于国联的一切重大事务都极少有发言权。国联盟约公布后……由于威尔逊拒绝妥协,美国这个国联的主要发起国竟没有成为国际联盟的正式成员,这无疑是对国联的普遍性与广泛性的又一重大打击。国联盟约虽然做出了对侵略国家实行制裁的一般规定,却并没有对“侵略”、“侵略者”做出明确的阐释,也没有就采取制裁行动的程序与步骤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规定。两次大战期间,在涉及战争与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国联似乎无处不在,却又无所作为。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接受它没能阻止一次次的局部冲突、没能阻止又一场世界大战的发生这一客观的事实。
——杨和平《国际联盟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在“国际不干涉委员会”的框架下,德、意法西斯绕过既定规则援助佛朗哥叛军,英、法名义上推崇不干涉政策,实则纵容德、意,苏联支持“国际纵队”抵抗,由此可见,原有的国际协调机制已经失灵,新的国际协调机制急需建立,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国际联盟的实际控制者问题,排除A项;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标志是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排除B项;绥靖政策的现实基础取决于英、法等国民众对战争的认识,材料没有涉及英、法绥靖政策制定的国内背景,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美国)。据材料可知1932年美国深受经济危机影响,胡佛的言论意在将经济危机的责任推到苏联身上,以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视线并推卸责任,C项正确;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遏制苏联,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组织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缓解了经济危机,而苏联在1928-1937年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经济实力大增,所以美苏两国由拒绝建交到很快达成一致并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转变缘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B项正确;美苏建交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美苏建交并没有遏制德日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排除C项;美苏两国一直有意识形态的分歧,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国联”“冲向战争,‘和平’……寸步难行”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幅漫画揭示了国际联盟虽然标榜和平,但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无法阻挡战争的爆发,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D项正确。“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共处合作”不是吸取一战后国联的历史教训,排除A项;一战后对战败国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排除B项;“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是针对德意日等国家,没有涉及国际组织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2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外投资主要在德国。在德国未直接威胁美国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美国在德国的巨额投资和债权,美国不愿轻易冒犯德国,故经济因素制约了美国政府对外政策,D项正确;美国卷入二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排除A项;德国法西斯上台是在1933年,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垄断资本主义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世界。材料“苏联政府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制止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合理要求,但遭到英法政府的拒绝”体现的是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采取的是绥靖政策,说明的是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健全,D项正确;A项错在决定说法绝对化,国家性质是影响外交的因素之一,排除A项;当时是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优势,排除B项;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②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规定“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型之情形而区别之”;③1943年《开罗宣言》重新确立欧亚国家的版图……将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给中国;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英法宣布实行绥靖政策。由此可见,时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②④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材料“古罗马的光荣”“雅利安种族是对人类作出显著贡献的唯—民族”“万世一系”“万国无比”可知,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突出强调自身民族的优越性,说明其具有明显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意图,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德意日法西斯为发动侵略战争所作的思想宣传,“已经具备统治本国的实力”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支持法西斯主义思想宣传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让本国货币贬值,这破坏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不利于国际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英国失去金融霸权,源于其经济实力的衰落,并不是英镑贬值导致的,排除A项;本币贬值旨在向外国转嫁危机,并非争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市场,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黄金仍是世界货币,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第三个五年计划这个时间节点,即1938年,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完全爆发,但苏联处于被德国法西斯进攻的危险之中,因此才会加强国防和军事建设,A项正确;苏联此举是为了应对德国的威胁,防范战争危险,并不是在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排除BC项;此时苏德尚未开展,苏联并没有权力支持反法西斯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为的是要抵抗德国对欧洲的军事统治”可知,英国之所以参与欧洲大陆的战争是为了防止欧洲大陆出现占有统治地位的军事强国,英国既防止德国一家独大,同时也会防止法国一家独大。所以英国是要力图保持欧洲均势,D项正确;英国与德国进行了战争,并没有建立英德同盟,排除A项;英国是要保持欧洲大陆的军事,所以要抑制德国的崛起,并没有采取扶德的政策,排除B项;英国是为了保持欧洲均势,而不是为了争取欧洲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3年美国。材料显示,1923年的美国,很多经济不富裕的家庭也购买了汽车,这些汽车应该是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的。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国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商家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刺激超前消费,为后来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本题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材料主旨不是美国工人生活贫困和阶级矛盾激化,而是经济不富裕的家庭通过分期付款购买汽车的超前消费现象,排除A项、C项;材料未提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重和发展速度,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总统“填塞”联邦最高法院的计划将会干扰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权对总统行政权的制约,这将破坏美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传统,也是罗斯福的计划遭到普遍反对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提名大法官属于总统的合法职权,材料未体现总统职权滥用,排除A项;罗斯福提出的“填塞法院计划”被参议院否决而宣告失败,并不代表新政未得到参议院支持,排除B项;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兴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遭遇危机,但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秋天到1941年5—6月间(苏联)。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必然结果,条约的签署为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这一时期苏联媒体上德国的形象发生了变化;1941年5—6月间是苏德战争的前夕,德国在西线战事顺利进行,横扫西欧,德国下一步即将入侵苏联的危险日益临近,苏联加强了保家卫国,防范纳粹德国的“敌人”的宣传,这些变化都体现国家利益影响政治宣传,B项正确。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排除A项;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排除C项;苏联和纳粹德国意识形始终对立,无法解释上述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世界)。据本题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并没有保护波兰的国家安全,C项正确;慕尼黑阴谋出笼是在1938年,排除A项;张伯伦并没有放弃绥靖政策,排除B项;英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废除治外法权;废除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交还北平使馆区和租界等”及所学可知,当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由于中国坚持抗战,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废除了英美在华的不平等条约、治外法权、其它特权和租界,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体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显著成效,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抗战形势发生根本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表述夸大了废约条款的作用,排除B项;“轴心国力图迅速结束战争”的表述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8月(英国和美国)。根据题干时间1941年可知,其所述史实出现在二战期间,再结合“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可知,在法西斯侵略之下,许多弱小国家被吞并,基于此,美国和英国为占据反法西斯的舆论优势,宣称尊重世界各国自由选择其政权模式、恢复各国民族自治的权利,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排除A项;《联合国宪章》是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结束时在旧金山签字的,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之后,美英成为战时同盟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20世纪40年代的美英。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在研究原子弹出于打击法西斯势力以赢取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在为战后布局,特别是针对苏联发展核武器,美英达成了保密协议,因此,隐含着遏制苏联的企图,C项正确;“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关键应该是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非使用原子弹的结果,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垄断资本主义,更未提及垄断资本主义扩展到军事领域,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日利亚士兵之所以出现在印度就是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根据“我们已得知我们是在为什么而战,是为‘自由’而战。除了自由,别无他求。”可知,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名士兵明了了战争的目的和意义,所以体现了二战推动了非洲人民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二战,而非殖民扩张和一战对非洲的影响,排除A、B项;亚洲觉醒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1940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女性和儿童大量参与工厂生产,适应了当时战争的需要,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B项正确;苏联提倡社会平等与材料中使用18岁以下少年参与工厂生产情况不符,排除A项;苏联于1927—1937年用两个五年计划加速了工业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无法推出轻重工业比例的调整,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40年(英法德美)。据材料“‘敦刻尔克’......民主......名留青史”可知,美国最有权威的报刊对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的军事撤退进行了正面的报道和肯定,籍此宣传民主制度必然战胜法西斯的信念,德国的报道则极力渲染法西斯的军事胜利,说明新闻报道服务政治需要,故选A项;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形成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事件可以形成共同的认识,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的说法太绝对了,排除B项;战争的性质取决于战争的政治目的,评价角度不能影响战争的性质,排除C项;一国权威性的报刊杂志是政府的宣传工具,美德两国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分别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法西斯国家的政治需要,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到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国际联盟实行“全体一致”原则,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一战后制裁侵略成为空谈,而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在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下使制裁侵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成为可能,体现了国际安全机制渐趋合理,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国际安全机制渐趋合理,“普遍共识”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联合国安理会包括中国,中国不属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主导国际安全”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国际安全机制渐趋合理,未体现国际法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的英国。由材料可知,英国主张利用自身英联邦和欧洲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地的优势,加强经济合作,提升欧洲的实力和影响力,以维护自身已经趋于衰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走向崩溃,B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英国与欧洲的经济合作,并非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英国对美国霸权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
2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的世界。材料体现的是英美苏三国划分势力范围,肆意践踏他国主权,说明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A项正确;英美苏对战败国的占领以及势力范围的划分,践踏了他国主权,不利于战后欧洲自主发展,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苏、美、英自觉遵循“大国一致”原则,排除C项;英美苏三国在巴尔干半岛划分势力范围,进行争夺,践踏他国主权,不利于巴尔干半岛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2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决议形成上,国联恪守“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则实施“大国一致”原则,后者对国际事务的处理上更具可操作性,A项正确;从“全体一致”到“大国一致”是吸取历史教训的结果,这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无关,排除B项;联合国并不具备帝国主义色彩,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二者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2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根据材料“我们绝不会认输, 绝不会失败……我们一定会伴着新世界的能量和能力推进, 拯救和解放旧世界”看出二战时期丘吉尔发表演说是要鼓舞民众坚定反法西斯的信心,A项正确;当时是二战时期,要集中力量对抗法西斯,而不是建立国际秩序,排除B项;材料和军事防御体系无关,主要涉及提振信心,排除C项;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材料主要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美国电影产业对苏联的描绘变化,从最初的不确定是否拍摄关于苏联的电影,到后来在政府授意下,制作并上映展示苏联良好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景象的电影。这种变化反映了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国家利益,C项正确;苏联模式影响世界经济主要发生在二战之后,排除A项;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确立的说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但是题目中的描述更多地强调了美国政府如何通过电影产业来塑造公众对苏联的认知,而不是强调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确立,排除B项;美国意图建立文化霸权发生于冷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方。根据材料“他们(英法)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及所学可知,题干中所指的是英法两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在法西斯势力蔓延的早期,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弱小国家利益。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对德宣战后,并未在西线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导致华沙于9月底沦陷。这实际上是英法绥靖政策的延续,说明英法等国的绥靖主义者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法转嫁经济危机的相关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缓和与德国法西斯间的矛盾”并不是英法的首要幻想,排除B项;绥靖政策不利于重塑英法的世界大国形象,排除C项。故选D项。
29.D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前及二战中的世界。根据所学可知,①德国闪击波兰,发生于1939年9月,此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②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发生于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而进行的战役;③《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④日军偷袭珍珠港,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所以时间排序是③①④②,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英法等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国际秩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国际秩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由此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相同点是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C项正确;“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与雅尔塔体系不符,排除A项;“体现了大小国家的共同意志”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符,排除B项;“解决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1.(1)①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②美国未参加,德国、俄国等国被排斥在外,缺乏权威性和普遍性;③国联对于集体安全和制裁侵略者问题举措不力;④未对“侵略”含义阐释;⑤“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⑥成为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2)积极影响: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据材料“广大中、小国家对于国联的一切重大事务都极少有发言权”可知,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点;据材料“战败的德国、革命的苏俄一直被排斥在外”“美国这个国联的主要发起国竟没有成为国际联盟的正式成员”可知,美国未加入,德国、俄国被排斥在外;据材料“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一个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侵略’、‘侵略者’做出明确的阐释,也没有就采取制裁行动的程序与步骤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可知,国联对于集体安全和制裁侵略者问题举措不力;未对“侵略”含义阐释;国联创立与巴黎和会同时进行,国联盟约酝酿匆忙,起草仓促,将国联盟约与战胜国处置战败国媾和会议及媾和条约结合在一起,一开始就使国联的政治理想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联为一体,在这种背景下,国联只能沦为维护凡尔赛体系和战后帝国主义新秩序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成为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可以从对世界和平、对社会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对国际关系等角度分析作答。具体来说,对世界和平来说,据材料“和平安排”“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可得出,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结合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与扩大的史实可得,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亚非拉国家来说,据材料“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可得出,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对国际关系来说,据材料“大国一致原则”、“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和所学多极化发展的史实可得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32.(1)答: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答: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
【详解】第(1)问,“措施”,根据材料信息“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概括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等。
第(2)问,“作用”,依据材料信息“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战略资源供点、消灭了部分海军力量等角度分析。
点睛:本题以英法对德国的经济封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二战初期历史的认识。从能力上看,本题考查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素养上看,本题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纲要下17课 第二次世界在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限训(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