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高二年级五校联考试题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将河南省洛阳市苏羊遗址出土的遗物按照器形、纹饰、质地等特征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仰韶文化;第二期属于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第三期属于龙山文化。据此可知
A. 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B. 中华文明起源多元而统一
C. 南北文化间存在交流与碰撞 D. 中国社会已进入文明时代
2.唐蕃古道上的丽江古城,分布着诸多宗教遗迹。如汉传佛教的普贤寺、大佛寺,藏传佛教的福国寺、文峰寺,道教的玄天阁、文昌宫,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的教堂,还有本地宗教的三多阁。这些宗教遗迹
A. 得益于边疆地区农业的发展 B. 表明商路便利了文化交流
C. 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文化政策 D. 说明主流文化受到了冲击
3.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表1)。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
表1
历史时期 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 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公元4世纪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 (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中原 西晋灭亡, 东晋偏安(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公元5—6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 南北朝对峙 (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A. 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 B. 民族迁徙决定东西历史走向
C. 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D.历史发展存在相似性和特殊性
4.唐律规定:一般人斗殴,所处的刑罚为“笞四十”;“诸殴兄姊者”,要处以“徒二年半”;“殴祖父母、父母者”,要处以斩刑。上述规定体现了唐代法律的特点是
A. 维护纲常 B. 礼法结合 C. 亲疏量刑 D. 轻罪重刑
5.表1为两宋时期部分地区可考小说家分布变化情况(单位:人)。这一变化
表1 两宋时期部分地区可考小说家分布变化情况(单位:人)
地区 时间 河南 河北 山东 浙江 江苏 江西
北宋 24 4 14 19 11 21
南宋 14 1 3 28 18 21
A. 与政治局势相关联 B. 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促进南北文化交流 D. 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6.清前期,因官户或生员享有赋税减免特权,常有农民将田产挂靠于同姓官户、生员名下,每到纳税之时,将应缴钱粮交予官户、生员,交给官户、生员的钱粮往往多于应缴总额。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以为己粮。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 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 B. 土地兼并问题愈加严重
C. 政府赋税征收模式需要调整 D. 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7.在近代学术转型中,孔子被“去圣化”,呈现出“宗教家”“学术家”“教育家”等不同形象; 墨子则摆脱“异端”, 以“实行家”“宗教家”“思想家”的面目出现; 老子则去掉“清谈家”和“神仙家”的形象,转变为“民主思想家”“权术家”“革命家”。诸子多元化形象
A. 是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重估的产物 B. 传统文化受到国人普遍重视
C. 学术研究方向引导晚清政体改革 D. 真实还原了诸子百家的形象
8.1941年初,《解放》周刊发表社论,明确提出“我们欢迎他地的资本家到抗日根据地开办实业,并切实保护他们的营业”。根据地在发展公营经济的同时也注重保护私人工商业。这说明当时的根据地
A. 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 B. 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
C. 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 D. 打破了日伪经济封锁
9.1956年,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并提出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中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又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思想。这表明毛泽东在
A.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B.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C. 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强调工作重心的转移
10.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58年以前的自由迁徙阶段;1958年—1978年严格控制人口流动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人口流动逐步松动阶段。这些变化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 B.社会管理与发展战略相适应
C.国民经济结构逐渐得到了调整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11.公元前3—4世纪,埃及的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托勒密王朝的这些措施
A. 推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B. 导致了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
C. 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 加快了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
12.1327年,当英格兰贵族罢黜国王爱德华二世并将其子推上王位时,引用了“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这句格言。两个世纪以后,意大利一位著名的教皇党人曾表达了如下观点:“废黜不信守义务的国王并非叛乱,因为国王本人即是一个人民有权推翻的叛乱者。”这反映出14—16世纪的西欧
A. 有限王权观念得到了承认 B. 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激化
C. 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 D. 人民主权原则深入人心
13.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 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 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14.1851年,英国举办大博览会,水晶宫展览厅进门处是一块巨大的重24吨的整体煤块。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表明煤资源的重要性 B.展览工业革命的成果
C.树立先进的国家形象 D.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
15.美国在柯立芝和胡佛两位总统任职期间,明确拒绝了苏联提出的建交建议,但1933年美苏却在短暂的10天时间里,就困扰双边关系的主要问题很快达成一致并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转变
A. 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 反映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C. 遏制了德日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D. 源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淡化
16. 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国际移民在1970年只有8200万人,2000年增至1. 75亿, 1980—2000年,发达国家接纳移民从4800万增至1. 1亿,发展中国家接纳移民从5200万增至6500万。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当代难民群体在持续扩大 B. 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
C. 移民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 D. 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对唐朝中央而言,各羁縻府州的都督、刺史须经中央册命,给予“玄鱼金符”或“印章袍带”才能取得统治本族的合法权力,并以其为征发信符。都督、刺史死亡,或年迈体衰不能视事,其后嗣亦须经唐中央“下诏册立”。各羁縻府州问发生纷争,唐中央直接干预,而府州则须听命处置。对不同族间的诉讼,要按国家法律审理。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反叛和谋逆活动,更是依国家法律严厉处置。朝廷制有专玺“天子信宝”, 以征发“蕃国”之兵。各羁縻府州也有义务助兵中央。平高昌的唐兵中,有突厥、契苾数万骑。讨伐安史叛乱,回纥兵更是功不可没。各羁縻府州须定期奉献“贡赋”。
——摘编自彭建英《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政府“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场,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太平兴国四年,宋出兵攻辽,互市“罢不与通”。雍熙三年(986年),宋再次主动出击失败,端拱元年(988年),宋辽双方通好,宋廷诏“许边疆互相市易”。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子谅祚扰边,宋示谕“要以违约则罢和市, 自此始定”。金灭辽后,宋方虽于盱眙军、光州、安丰军、随州、寰阳府、天水军等地置榷场与之互市,但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互市时断时续。
——摘编自林文勋《宋代以“互市”为内容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及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间设立互市的原因及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在视察期间,他几次询问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广东提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构想。他指出:“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 ‘四小龙’, 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广东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正式制定了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即“追龙”战略,并于1993年广东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为广东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中对于“追龙”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世纪90年代,广东主要以经济追赶为主,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整顿社会治安等。在经济领域,“追龙”战略经历了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外源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困境,经济增长放缓。在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先后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等,强调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追龙”战略从经济追赶走向全面追赶。1991~2010年, 广东GDP年均增速14.0%。但就人均GDP 而言, 至2020年,广东乃至珠三角与亚洲“四小龙”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臧艳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以“追龙”战略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广东提出“追龙”战略构想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追龙”战略的主要特点,并谈谈其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启示。(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西方传教士利玛窦送给明万历皇帝的礼物———《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材料二 :1584年,当利玛窦第一次在广东肇庆向中国人展示世界地图时,一些士大夫对于地图不是将中国放在中央而是推到东方一角上,提出愤怒抗议。为迎合中国人的观念,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各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中央", 以此为基础绘制成《坤舆万国全图》。即使如此,明清时期的典籍大多仍然怀疑利玛窦等人宣传的近代世界观念,视之为“邪说惑众”。当利玛窦、李之藻、徐光启等人过世后,世界地理知识很快被人所遗忘。直至鸦片战争爆发后的1842年,作为最高决策者的道光皇帝还曾向将军奕经询问:英吉利国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余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 克什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通 该国与英吉利有无往来
——摘编自王艳娟《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坤舆万国全图》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坤舆万国全图》在鸦片战争前不受重视的原因,并谈谈你的启示。(8分)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刘祚昌先生)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使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其概要如下:
表6
教材编写方法 教材的内容
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 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 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 改变了以往世界史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 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
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
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
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等。
——摘编自陈海宏、吴倩《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请对刘祚昌先生关于世界近代史教材编写的观点进行评析。(说明:可以在“教材编写方法”或“教材的内容”中任选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出发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4 年 5 月高二年级五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1.C【解析】据题干可知,苏羊遗址不仅有仰韶文化元素,还有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元素以及龙山文化
元素,据此可知,南北文化之间存在交流与碰撞的现象,故选 C项;题干仅是述及苏羊遗址包含不同
地区的文化元素,但是并没有将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也就无法得出“中华文明中心”的结论,排除
A项;题干述及的是不同文化在苏羊遗址的体现,突出其交流,而不是“多元一体”,排除 B项;题干
强调的是文化交流,而不是“进入文明时代”,并且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有以下三个标志:金属工具
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国家的形成,排除 D项。
2.B【解析】根据“唐蕃古道上的丽江古城,分布着诸多宗教遗迹”及所学可知,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
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它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和印度等国的必经之
路。这条古道上分布着诸多的宗教遗迹,既有内地宗教,也有外国宗教,说明商路便利了文化交流,故
选 B项;这些宗教遗迹是因为唐蕃古道这条交通要道而发展,这条道路促进了中外之间和民族之间的
友好交流,并不是得益于边疆地区农业的发展,排除 A;这些宗教遗迹分布在一条商路上并不能反映唐
朝文化政策是否开明,排除 C;不同的宗教遗迹分布在同一条商路上并不能说明主流文化受到冲击,排
除 D。
3.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古罗马和古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相似之处,如都有外族入侵、国家分裂
和统一等,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如罗马帝国首都东迁、东西分裂,这些在中国都没有对应的事件,这
说明中西历史发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故选 D;治乱循环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出治乱循环,
排除 A项;“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排除 B项;材料强调中西对比,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不能概
括中国的国情,排除 C。
4.B【解析】一般人斗殴的处罚相对较轻,而“诸殴兄姊者”、“殴祖父母、父母者”则处罚极为严厉,这
说明唐代法律渗透了儒家思想,注重对亲情和家庭伦理关系的维护,特点是礼法结合,故选 B项;题
干维护的是亲情和家庭伦理,未涉及维护具体纲常,排除 A项;材料主旨不是亲疏的量刑原则,排除
C项;题干有关殴打亲人的法律处罚远远重于殴打其他人,这并不能体现轻罪重刑,而是儒家伦理思想
影响了定罪量刑,排除 D项。
5.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宋时期可考小说家位于北方的呈现下降趋势,可考小说家位于南方
的呈现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从北宋到南宋因战争原因,宋朝丧失北方大片国土,影响到对小说家的
考证,因此对小说家的考证关于北方的呈现下降趋势,故选 A项;可考小说家分布情况与社会阶层流
动不相关,两宋时期科举制选官制度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排除 B项;可考小说家分布情况与南北文化
交流不构成因果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 D项。
6.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一第 16 课所学清朝赋税制度可知,清代前期的赋税征收模式下,农民的
赋税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比“应缴(给国家)总额”还多,“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以为己粮”,政府的
田赋收入得不到有效征收,说明了清前期政府赋税征收模式需要调整,故选 C 项;“国家对百姓的人身
束缚减弱”不合题意,与农户“将田产挂靠于同姓官户、生员名下”以期减免赋税相悖,排除 A 项;“土
地兼并问题”概念不明,与材料提及的是农民仅将田产挂靠于“同姓官户、生员名下”相悖,排除 B
项;“阶级矛盾”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农户主动挂靠到“同姓官户、生员”相悖,排除 D项。
7.A【解析】据题干可知,在近代中国,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可知,
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社会转型的需要,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发生了变化,这与社会转型中社会
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故选 A项;题干述及的是对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形象的重塑,而不是
“重视”,排除 B项;题干所述属于学术研究范畴,但是该现象主要是适应社会转型,其并不能“引导”
晚清政体改革,排除 C项;“还原”说法错误,排除 D项。
8.B【解析】据材料“欢迎他地的资本家到抗日根据地开办实业”“切实保护他们的营业”结合所学可知
抗日根据地既发展公营经济,又注重保护私人工商业,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
征,故选 B项;抗日根据地的首要任务是抵抗日本侵略,而不是发展经济,排除 A项;1924年国民党
第 1 页 共 4 页
{#{QQABRYSQogAoAJAAARgCQw3gCAMQkBECAKoOAFAEMAAACBFABAA=}#}
一大的召开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时间不符,排除 C项;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
于突破经济封锁,但是材料并无结果性的陈述,排除 D项。
9.A【解析】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类矛盾、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及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思想,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故选 A项;“坚持以
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了“左”倾错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
期,排除 B项;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表述
错误,排除 C项;材料只涉及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各类矛盾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没
有关于工作重心转移的描述,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项。
10.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58 年以前的自由迁徙阶段;1958 年—1978 年严格控制人口流动
阶段;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人口流动逐步松动阶段”可知,不同时期我国户籍制度进行了调
整,而中国户籍政策是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逐
步展开的,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 A项;经济结构的改变材料无从体现,排除 C 项;公有制取代私有
制是三大改造的意义,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C【解析】据题干可知,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
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
和复制文献,诸多措施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发生转移,故选 C项;题干所述托勒密王朝诸多统治者将
“希腊化世界”的文化传播到埃及,并没有述及世界文化“多样性”特点,排除 A;据所学可知,托勒
密王朝诸多统治者的行为使得希腊文化与本地文化实现很好地融合,并没有导致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
断”,排除 B;据所学可知,促进世界早期文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与题干之意无关,
排除 D。
12.A【解析】据材料“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因为国王本人即是一个人民有权推翻的叛乱者”可
知,14—16 世纪的西欧,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升了人的地位,王权受到限制,有限王权观念得到
了承认,故选 A 项;材料主要是王权受到民权的限制,没有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排除 B 项;14—16 世
纪的西欧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建立,排除 C 项;人民主权原则深入人心在启蒙运动后,排除 D 项。
13.C【解析】据材料“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大众化商品”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
流逐渐扩大,使可可豆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可可
豆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不断改进,扩大了巧克力的市场供应,所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巧克力
普及的根本原因,故选 C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只是扩大了可可豆的种植范围,无法大幅度提
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的供应量,排除 A项;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世界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
东岸转向大西洋沿岸,材料并未具体体现可可豆种植范围的变化,排除 B项;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只
是强化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掠夺,与可可豆的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改进无关,排除 D项。
14.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英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水晶宫展览厅进门处是一块巨大的重 24吨的整体
煤块,象征着国家巨大的力量和工业革命后先进的国家形象,C项正确;煤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成为
蒸汽机的主要燃料,依然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先进国家的形成,排除 A项;煤炭不是工业成果,
排除 B项;材料未涉及对公众的审美情趣的改善,排除 D项。故选 C项。
15.B【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美国爆发世界性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
行新政;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和扩张,使得苏联和美国都意识
到了相互合作的紧迫性,所以美苏建立了外交关系,故选 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 1942年元旦,
且美苏建交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A项;美苏建交并没有遏制德日法西斯势
力的扩张,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C项;美苏两国一直有意识形态的分歧,“淡化”说法错误,排除 D
项。
第 2 页 共 4 页
{#{QQABRYSQogAoAJAAARgCQw3gCAMQkBECAKoOAFAEMAAACBFABAA=}#}
16.B【解析】材料论及 1970—2000年,国际移民人数从“8200万人”增长至“1.75亿”人,且 1980—2000
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接纳移民数都在增长,其中发达国家移民增长数更多,说明人口在全球范围
流通,结合经济全球化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
故选 B项;材料中更多的人流向发达国家,结合所学,这是由于人们向往发达国家能够提供更多更好
的工作机会等,属于主动移民,而非难民,排除 A;材料论及全球移民和移民方向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并非移民社会多元化,排除 C;多极化指多个政治力量形成的国际格局,材料论及的是国际移民,排除
D。
17.【答案】(14分)
(1)政策:设置羁縻府州;册封少数民族首领。(2分,任答一点即可)
特点:加强中央集权;因俗而治;出现内地边疆一体化治理趋势。(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胜少负多;维护边疆安全的需要;满足宋朝军事物资和经
济上的需要;宋朝利用互市作为政治或军事上制约少数民族的辅助手段;少数民族地区经
济与汉族经济的互补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
族向心力的增强;丰富了边疆地区和内地人们的生活。(4分,任答两点或言之成理即可)
18.【答案】(12分)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国内改革
开放急需深入开展;广东改革开放初见成效;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及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对于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克服了西方现代化路径的局限性;体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
济的有机统一。(4分,任答两点即可)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
至上;立足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
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实事求是与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
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19.【答案】(14分)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联系日益加强;西方传教士传播了西方技术(西学东渐);中国传统
观念的影响;传教士出于传教的需要。(答出任意三点得 6分)
(2)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君主专制
制度的强化;传统观念的保守固化。(答出任意两点得 4分)
启示:借鉴他国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认识自己和外
部世界。(答出任意两点得 4)
20.【答案】(12分)
示例一
观点:选择“教材编写方法”,刘先生认为世界近代史教材的编写应采取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对世
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阐述:从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新航路的开辟及早
期殖民扩张,为欧洲带来了价格革命与商业革命,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
主义社会的过渡。工业革命的发生,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推动资本主义
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另一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使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人类从农业
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
从横向来看,近代以来,人类历史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
海外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封闭状
态被打破,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人类历史真正成为一部世界历史。
综上,世界近代史是在横向与纵向两条线索相互推动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世界近代史教材的编写应
第 3 页 共 4 页
{#{QQABRYSQogAoAJAAARgCQw3gCAMQkBECAKoOAFAEMAAACBFABAA=}#}
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以形成对世界近代史的整体认知。
示例二
观点:选择“教材的内容”,刘先生认为世界近代史教材的编写应改变过去只注重政治、经济史的做法,
并增加
社会史的内容,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如玉米、甘薯、马铃
薯等食物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提高了抗饥荒的能力。同时,新航
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也促进了疫病的传播,使美洲、大洋洲的原住居民大量死亡,加速了原有社会的解体。
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同样也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工业革
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
乡村的改变等。工业革命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如工人成为了工厂制度中的零件或螺丝钉、
工业生产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的污染、人伦关系受到破坏等,这些问题同样应引起关注。
综上,人类历史应该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世界近代史教材的编写在关注人类政治经
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在社会生活方面加以叙述,以呈现一部丰富立体的世界历史。
示例三
观点:选择“教材的内容”,刘先生认为世界近代史教材的编写应加强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
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阐述:15至 20世纪初期,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变革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改变了世界的
政治经济格局。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欧洲封建制度
濒于解体,为欧洲思想和政治的变革奠定了经济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
解放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其中,启蒙思想家们高举理性主义的大旗,
提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追求政治平等的主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的依据,成为欧洲社会变革的
思想先导。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
内的确立,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及资本主义弊端的进一步凸显,工人运动及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其中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使无产阶级革命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综上,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加强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
会思潮的研究力度,才能对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等问题形成
全面系统的认知。
示例四
观点:选择“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具体评析略)
评分标准: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谈到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如认识到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演
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认识到工业革命对国内阶级关系和社会变化造成的影响,认识到工业革命的世界
性影响,认识到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等等。
评分说明:
论题:3分 ;阐述:8分(必须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没有论题,有阐述,
酌情给分。论证 6分,逻辑 2分);
结论:1分(围绕论题、阐述进行提升,才可得 1分;照抄论题不给分)(“示例”只作评卷参考,
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RYSQogAoAJAAARgCQw3gCAMQkBECAKoOAFAEMAAACB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玉林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5月五校联考试题 历史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