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一)(教师版 学生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标志着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 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B. 标志着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不符合题意;
C.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是要准确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曾担任开国大典礼炮队总指挥的赵大满说:“……毛主席告诉唐永健同志,28响代表了革命28年……”这一设计意在(  )
A.彰显民族实现大团结 B.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
C.纪念我党的奋斗历程 D.纪念抗美援朝的胜利
【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燃放28响礼炮,代表我国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取得胜利的奋斗历程,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彰显民族实现大团结 ,54门礼炮代表54个民族, 彰显民族实现大团结 ,不符合题意;
B. 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结束于1949年,共30年,不符合题意;
D. 纪念抗美援朝的胜利 ,开国大典时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爆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
3.“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最可爱的人”的是(  )
A.邱少云 B.雷锋 C.钱学森 D.焦裕禄
【答案】A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雷锋,雷锋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不符合题意;
C.钱学森,钱学森是科学家,不符合题意;
D.焦裕禄,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材料讲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过程 C.依据 D.意义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 ,这说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表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的变化表。下列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时间 钢/万吨 原油/万吨 煤/亿吨 粮/亿吨
1953年 134 44 0.67 1.67
1957年 535 146 1.3 1.95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文化大革命”的促进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7年和1953年相比,钢、原油、煤产量大幅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因此这一时期重工业产量大幅提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不符合题意;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 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是从1958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
D.“文化大革命”的促进,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再结合时间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6.有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本题注意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纪宪”即纪念宪法出台。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7.邓小平曾说:“我们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剥夺的政策。所以中国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顺利,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受任何影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举措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股份制合营
C.实行赎买政策 D.廉价收购统管
【答案】C
【知识点】公私合营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建立生产合作社,建立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式,不符合题意;
B.实行股份制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没有实行股份制合营,不符合题意;
D.廉价收购统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没有实行廉价收购统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8.与图4中①处相对应的史实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B.三年困难时期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一五”计划开始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到1961年,由于天灾人祸,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了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不符合题意;
B.三年困难时期,三年困难时期即1959年到1961年,不符合题意;
D.“一五”计划开始,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示意图的含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是要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
9.这次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顺利完成。材料中的“全会”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1年,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 正顺利完成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不符合题意;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不符合题意;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10.《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对城市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党和国家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题干中没有提及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不符合题意;
C. 对城市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题干中没有提及 对城市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不符合题意;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题干中没有提及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在40多年农村改革发展实践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和“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沈浩精神”经过不断丰富,逐渐沉淀和凝练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材料中的“小岗精神”首先是在我国哪一地区出现的(  )
A.深圳龙岗 B.江西婺源 C.上海浦东 D.安徽凤阳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了包干到户,开启了中国的农民改革,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首创精神被概括为小岗精神,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开始了四个经济特区,开启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之后的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城市,1985年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到了内地,这样我国就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不属于对外开放,不符合题意;
C.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不属于对外开放,不符合题意;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属于对外开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出这是我国对外开放。
1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下列哪位领导人说的 (  )
A.温家宝 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答案】D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1月,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指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ABC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极大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的利用外资和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足,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强国富民的必经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和影响同学们要重点识记和理解。
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材料中“中国梦”归根到底(  )
A.是世界人民的梦,终有一天必将会实现
B.是国家发展梦,将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C.是自由的梦,人人都可实现的任何梦想
D.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是世界人民的梦 , 终有一天必将会实现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不符合题意;
B. 是国家发展梦 , 将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不符合题意;
C. 是自由的梦 , 人人都可实现的任何梦想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理解识记。
15.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这条铁路全线通车于(  )
A.1999年 B.2001年 C.2006年 D.2012年
【答案】C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故C符合题意;
A、B和D时间与青藏铁路通车时间不符合,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铁路通车的时间,考查识记知识的能力。
16.“……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一国两制”方针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 民族自治 ”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A:“一国两制”方针,排除;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排除;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17.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C.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答案】C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可知,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是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排除;
B: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排除;
C: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符合题意;
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香港的回归,只需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
18. 某历史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 ”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国共合作 B.“ 一 国两制”
C.共同富裕 D.统一大业
【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答题关键围绕题干“祖国统一”分析理解: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合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
B项:根据图片材料信息“祖国统一”“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关系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他的成功实践是香港、澳门的回归,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由此B项正确;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即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不合题意,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大业与祖国统一是相似概念,都是指实现国家统一,不是具体的统一方针,故D项错误;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图片材料解读试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与图片材料分析解读能力,解题关键要牢记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以此理解分析图片信息。
19. 下图部队主要承担的任务是(  )
A.战略核反击 B.发射人造卫星
C.火箭炮攻击 D.战略核进攻
【答案】A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解题关键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箭军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以陆基战略核导弹和常规导弹为基本装备,主要遂行战略威慑、核反击和常规导弹打击任务的军种,故A项正确;
B项:根据火箭军的历史解释可知,火箭军不从事发射人造卫星任务,排除B项;
C项:根据火箭军的历史解释可知,火箭军不从事火箭炮攻击任务,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箭军的主要任务是战略威慑、核反击和常规导弹打击任务不是战略核进攻任务,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性测试,主要知识考点是火箭军的作战任务,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识记能力,解题关键要牢记中国人民火箭军的相关知识信息。
20.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隆重庆祝人民解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十周年,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
A.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B.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C.提高我国人民的民族自信 D.保障国家安全稳定会主义思想
【答案】C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隆重庆祝人民解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十周年,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此活动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民自信心增强,不能反映全面提高综合国力,排除A;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民自信心增强,没有体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排除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民自信心增强,不能反映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排除D;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解读分析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增强,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解读能力,解题关键要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分析理解题干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这反映出,中国(  )
A.得到欧美国家普遍认可 B.国防科技领域取得开创性突破
C.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A项: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帝国主义为首对新中国采取敌视遏制政策,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所以得到欧美国家普遍认可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A项。
B项:根据题干信息,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未说明国防科技领域的内容,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D项:根据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历史知识。
22.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当今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外交理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外交理念”指的是(  )
A.实现世界科学发展观 B.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建立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答案】C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打造各国相互依存、 休戚与共的外交理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习近平外交理念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实现世界科学发展观 , 实现世界科学发展观不是习近平提出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B. 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 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是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不符合题意;
D. 建立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习近平外交理念是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是外交理念。
23.以下是小晓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横线处应填(  )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 1967年,____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图5
A.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破坏,但是虽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 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是在1957年,不符合题意;
B.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1964年,不符合题意;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以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4.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材料说明我国(  )
A.载人飞船技术世界第一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D.从此开始了飞天之旅
【答案】C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可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这说明了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C项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我国载人飞船技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无法体现“世界第一”,排除A项;
载人飞船技术与科学技术有关,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符,排除B项;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相关史实。
25.如表内容反映了(  )
时间 民用汽车拥有量(万辆) 私人汽车拥有量((万辆) 汽车进口数量(辆)
2018年 23231.22 20574.93 1130000
2019年 25387.2 22513.4 1050000
A.城乡居民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B.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城乡居民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D.我国对外贸易有所下降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在2018、2019年连续两年呈上涨趋势,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A项正确;
汽车消费不属于文化生活,排除B项;
材料只提到汽车一种交通工具,不能说明出行方式的多样化,排除C项;
2019年这一年,汽车进口量减少,不能说明我国整体对外贸易有所下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材料二: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
(1)材料一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哪支部队?
(2分)
(2)材料一中彭德怀为何这样说?
(3分)
(3)材料二中"土地还家"与哪一文献有关?请结合课文说说"土地还家"后的意义?(3分)
(4)综合以上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3分)
【答案】(1)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等。
(4)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措施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依据材料一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意义。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 彭德怀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10月,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这是我国1950进行土地改革的文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本题考查归纳、总结的能力。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体现的是新中国巩固政权的内容,因此概括一个主题应该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故答案为:(1)中国人民志愿军。
(2)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等。
(4)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措施。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土地革命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学会归纳、总结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7.(12分)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走进新时代】
材料一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人民日报》社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的工作中心的变化。(3分)
(2)【农村新变化】
材料二表41949—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
时间 1949年 1957年 1960年 1979年 1985年
粮食总产量 2264亿斤 3900亿斤 2877亿斤 6642亿斤 7580亿斤
根据表4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1985年粮食总产量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3分)
(3)【城市新举措】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借鉴农村改革中扩大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经验的基础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1979年5月,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8家大型企业开始进行改革试点。到1980年6月,参与改革的企业增至6600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左框所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说说右框所示图片四个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写出两个方面即可)(3分)
(4)【实现新目标】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摘编自《时事报告》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哪些努力?(3分)
【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战略转变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战略转变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推广。
(3)增强企业活力。临近港澳台地区,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4)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梦”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后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198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从1979年开始,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增强企业活力 ;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个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临近港澳台地区,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故答案为:(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战略转变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战略转变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推广
(3)增强企业活力。临近港澳台地区,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4)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这一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它们的地位位置优势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8.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外交成就年表
时间 重大外交成就
1949年 与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10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1953年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①
1956年-1962年 与埃及、柬埔寨、阿尔及利亚等亚非国家建交
1971年 ②
1972年 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1972年 与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建交
1979年 ③
2003年 中国赴刚果(金)利比亚维和
2014年 北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9年 召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材料三: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四: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补充材料二年表中①②③处的外交成就。
(3分)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3分)
(4)综合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3分)
【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①参加万隆会议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方针:“一国两制”。经济现象: 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4)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等等。
【知识点】“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1)依据材料一“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依据所学可知,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 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材料三“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知是“一国两制”的构想;依据材料四“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可知是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4)依据材料三和四以及所学可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做法有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以及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等等。
【点评】(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我国的外交政策。(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50-70年代的外交成就。(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一国两制”方针的应用。(4)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29.70多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牢基石】
材料一:“1951年农历四月十三日,我的大妹妹出生了,爸爸正在耘田,所以就取名为笑耘,是体现农民翻身分得了田地的象征。”
——罗雪昌《见证:一位农民的新中国七十年》
【深刻变革】
材料二:1956年底全国农民、手工业者入社户和工商业者公私合营数比例如表:
项目 农民入社户 手工业者入社户 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公私合营数
比例 96.3% 90.49% 100%
【伟大创举】
材料三: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1988年10月24日
【历史转折】
材料四: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物介绍(部分)
家庭 成员
孙玉厚一家 老祖母,多年卧病在床;孙玉厚夫妻;长女孙兰花嫁到临村罐子村,女婿王满银不务农事,土地承包后,无工作;长子孙少安,小学毕业,一队队长,文革结束后改行为砖窑老板,妻贺秀莲;次子孙少平(小说主人公),高中毕业;小女孙兰香,1981年考入北方工业大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位农民见证的历史事件和他感受到的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 (3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材料二中数据比例极高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3分)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 (3分)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哪些社会变革?(3分)
(5)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取得的成就的认识。(3分)
【答案】(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5)中国共产党使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两弹一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农民见证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他感受到的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生材料二中数据比例极高的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其历史意义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据材料四“土地承包后……”可知,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是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文革结束后改行为砖窑老板”及所学知识可得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取得的成就的认识有中国共产党使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弹一星等相关史实。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标志着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曾担任开国大典礼炮队总指挥的赵大满说:“……毛主席告诉唐永健同志,28响代表了革命28年……”这一设计意在(  )
A.彰显民族实现大团结 B.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
C.纪念我党的奋斗历程 D.纪念抗美援朝的胜利
3.“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最可爱的人”的是(  )
A.邱少云 B.雷锋 C.钱学森 D.焦裕禄
4.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材料讲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过程 C.依据 D.意义
5.表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的变化表。下列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时间 钢/万吨 原油/万吨 煤/亿吨 粮/亿吨
1953年 134 44 0.67 1.67
1957年 535 146 1.3 1.95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文化大革命”的促进
6.有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7.邓小平曾说:“我们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是剥夺的政策。所以中国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顺利,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受任何影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举措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股份制合营
C.实行赎买政策 D.廉价收购统管
8.与图4中①处相对应的史实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B.三年困难时期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一五”计划开始
9.这次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顺利完成。材料中的“全会”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0.《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对城市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在40多年农村改革发展实践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和“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沈浩精神”经过不断丰富,逐渐沉淀和凝练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材料中的“小岗精神”首先是在我国哪一地区出现的(  )
A.深圳龙岗 B.江西婺源 C.上海浦东 D.安徽凤阳
12.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下列哪位领导人说的 (  )
A.温家宝 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材料中“中国梦”归根到底(  )
A.是世界人民的梦,终有一天必将会实现
B.是国家发展梦,将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C.是自由的梦,人人都可实现的任何梦想
D.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15.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这条铁路全线通车于(  )
A.1999年 B.2001年 C.2006年 D.2012年
16.“……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一国两制”方针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C.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18. 某历史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 ”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国共合作 B.“ 一 国两制”
C.共同富裕 D.统一大业
19. 下图部队主要承担的任务是(  )
A.战略核反击 B.发射人造卫星
C.火箭炮攻击 D.战略核进攻
20.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隆重庆祝人民解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十周年,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
A.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B.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C.提高我国人民的民族自信 D.保障国家安全稳定会主义思想
2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这反映出,中国(  )
A.得到欧美国家普遍认可 B.国防科技领域取得开创性突破
C.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当今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外交理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外交理念”指的是(  )
A.实现世界科学发展观 B.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建立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23.以下是小晓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横线处应填(  )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 1967年,____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图5
A.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24.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材料说明我国(  )
A.载人飞船技术世界第一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D.从此开始了飞天之旅
25.如表内容反映了(  )
时间 民用汽车拥有量(万辆) 私人汽车拥有量((万辆) 汽车进口数量(辆)
2018年 23231.22 20574.93 1130000
2019年 25387.2 22513.4 1050000
A.城乡居民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B.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城乡居民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D.我国对外贸易有所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材料二: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
(1)材料一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哪支部队?(2分)
(2)材料一中彭德怀为何这样说?
(3分)
(3)材料二中"土地还家"与哪一文献有关?请结合课文说说"土地还家"后的意义?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3分)
27.(12分)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走进新时代】
材料一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人民日报》社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的工作中心的变化。(3分)
(2)【农村新变化】
材料二表41949—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
时间 1949年 1957年 1960年 1979年 1985年
粮食总产量 2264亿斤 3900亿斤 2877亿斤 6642亿斤 7580亿斤
根据表4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1985年粮食总产量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3分)
(3)【城市新举措】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借鉴农村改革中扩大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经验的基础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1979年5月,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8家大型企业开始进行改革试点。到1980年6月,参与改革的企业增至6600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左框所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说说右框所示图片四个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写出两个方面即可)(3分)
(4)【实现新目标】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摘编自《时事报告》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哪些努力?(3分)
28.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外交成就年表
时间 重大外交成就
1949年 与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10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1953年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①
1956年-1962年 与埃及、柬埔寨、阿尔及利亚等亚非国家建交
1971年 ②
1972年 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1972年 与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建交
1979年 ③
2003年 中国赴刚果(金)利比亚维和
2014年 北京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9年 召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材料三: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四: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补充材料二年表中①②③处的外交成就。(3分)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3分)
(4)综合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3分)
29.70多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牢基石】
材料一:“1951年农历四月十三日,我的大妹妹出生了,爸爸正在耘田,所以就取名为笑耘,是体现农民翻身分得了田地的象征。”
——罗雪昌《见证:一位农民的新中国七十年》
【深刻变革】
材料二:1956年底全国农民、手工业者入社户和工商业者公私合营数比例如表:
项目 农民入社户 手工业者入社户 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公私合营数
比例 96.3% 90.49% 100%
【伟大创举】
材料三: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1988年10月24日
【历史转折】
材料四: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物介绍(部分)
家庭 成员
孙玉厚一家 老祖母,多年卧病在床;孙玉厚夫妻;长女孙兰花嫁到临村罐子村,女婿王满银不务农事,土地承包后,无工作;长子孙少安,小学毕业,一队队长,文革结束后改行为砖窑老板,妻贺秀莲;次子孙少平(小说主人公),高中毕业;小女孙兰香,1981年考入北方工业大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位农民见证的历史事件和他感受到的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 (3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材料二中数据比例极高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3分)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3分)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哪些社会变革?(3分)
(5)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取得的成就的认识。(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一)(教师版 学生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