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重庆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一)(教师版 学生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事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根据“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国”,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民主党派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筹备成立新中国,故选C;
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1949年新中国已经建立,A项不符合“共商建国”,排除A项;
1945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不符合“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排除B项;
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项不符合“共商建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 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认识。
2.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依据此法律,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无数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房屋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不符合史实;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3.某班的课堂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四种理由,你最赞同的一项是(  )
理由一 “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理由二 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理由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理由四 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A.理由一 B.理由二 C.理由三 D.理由四出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由三正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4.读下图,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可知,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下降,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在1960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5.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依据题干“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说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建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因此此后经济建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D项正确;
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的提出,排除A项;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是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之后,排除B项;
经济特区最早建立是在1980年年,排除C项;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是在1990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6.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下面哪一方面是相同的?(  )
A.生产的积极性方面 B.生产的自主性方面
C.家庭的收入方面 D.土地的所有制方面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土地的所有制方面是相同的,都是土地公有制,D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生产的积极性方面,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生产的自主性方面,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家庭的收入方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考查比较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7.制作知识卡片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所示卡片中“内容”一栏应该填写(  )
A.作出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C.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内容,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内容,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项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许多重大会议,引领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航向。下列会议与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会议 内容
A 十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B 十三大 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十八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对应错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
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A项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项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9.“自1965年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高楼逐渐增多,升学率渐渐提高,铁路(公路)开通……”西藏发生巨变的制度保障是(  )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西藏发生了巨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D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朝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是秦朝到清朝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C项是我国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0.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C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题干的“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说明“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故C符合题意;
“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排除A项;
“一国两制”是伟大的构想,具有创新精神,排除B项;
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11.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民
【答案】A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辽宁号航母、运20大飞机、核潜艇、战略导弹都属于国防科技领域的军事装备,它们反映了“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A项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最恰当,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片切入考查国防建设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最先提出来的,这些原则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并成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是在 (  )
A.1950年访问苏联时  B.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1954年访问印度时  D.1954年访问缅甸时
【答案】B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则提出时间的准确掌握,联系教材知识可知,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是在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而后,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此原则作为处理他们之间关系的准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深远,此题答案为B。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则提出时间的准确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13.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0年3月在北京同时召开。历史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都是在9月召开的,但“两会”的召开间隔了(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答案】C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一子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的内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1954年9月召开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两会”的召开间隔了5年,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性质和意义。
14.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50多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来没有停止太空探索的脚步。右图展现的是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图中实现太空行走的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刘洋 D.景海鹏
【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2008年,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被升入太空,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B项正确;
杨利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刘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景海鹏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15.“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
④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不符合史实,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的变迁。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变迁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回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人民政协自成立以来,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三:
图一 土地改革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请你谈谈“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有何深刻寓意?(3分)
(3)请写出材料三图二的方框内该地点发生的战役名称。并谈谈你对这场战争的正义性的理解?(3分)
(4)请为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史料归纳一个共同的主题。并分别说明理由。(3分)
【答案】(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首都、国歌国旗等。
(2)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象征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3)上甘岭战役。
(4)理由: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政权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抗美援朝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人民政协
【解析】(1)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 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国家政权属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 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政协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2)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 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的方框内该地点发生的战役是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 美国侵略军发动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是五圣山的主要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整个战役历时40多天,志愿军坚守阵地,付出巨大牺牲后,最终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4)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的巩固措施。主题:由材料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都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理由: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政权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抗美援朝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故答案为:(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首都、国歌国旗等。
(2)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象征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3)上甘岭战役。
(4)主题:人民政权的巩固。理由: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政权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抗美援朝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7.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图反映了五六十年代农村两种组织形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分)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当时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3分)
【答案】(1)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 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 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生产合作;人民公社;生产资料公有制。
(3)问题:粮食短缺,贫穷落后。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尊重市场价值规律;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加入农业合作社”等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两种组织形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它们共同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3)据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可知,说明当时安徽农村存在粮食短缺,贫穷落后。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尊重市场价值规律;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18.中美关系是一对异常复杂而又异常重要的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时代》(TIMES)周刊是美国最知名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常年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以下为《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内容:
时间 封面
1950年12月11日 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在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龙
1979年1月1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 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材料三:目前全世界面临的所有挑战中,只要中美两国走到一起,几乎都可以得到解决,不管是气候变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问题,以及治疗一些可怕的疾病、世界各地的饥荒等,所有这些问题全世界都在寻找美国和中国的领导力。
——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
材料四: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2014年6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发表演讲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世界的影响。 (3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战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
(3)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 (2分)
①美国和中国在关键问题上都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②中美合作对世界而言利大于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国际环境。(3分)
【答案】(1)变化:结束了对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对世界:打破了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有利于亚太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变化:提出“中国威胁论”,战略重点重返亚太地区。原因:中国的崛起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称霸世界是美国始终不变的对外战略;亚太地区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
(3)×;√
(4)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
【解析】(1)根据材料一“1954年5月10日,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在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龙”“1979年1月1日,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可知,70年代美国结束了对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变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打破了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有利于亚太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可知,美国提出“中国威胁论”,战略重点重返亚太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中国的崛起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称霸世界是美国始终不变的对外战略;亚太地区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
(3)①美国和中国在关键问题上都能达成一致的意见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②由材料“目前全世界面临的所有挑战中,只要中美两国走到一起,几乎都可以得到解决”可知,中美合作对世界而言利大于弊,故正确。
(4)根据材料四“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应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等知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事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
3.某班的课堂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四种理由,你最赞同的一项是(  )
理由一 “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理由二 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理由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理由四 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A.理由一 B.理由二 C.理由三 D.理由四出
4.读下图,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5.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6.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下面哪一方面是相同的?(  )
A.生产的积极性方面 B.生产的自主性方面
C.家庭的收入方面 D.土地的所有制方面
7.制作知识卡片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所示卡片中“内容”一栏应该填写(  )
A.作出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C.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8.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许多重大会议,引领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航向。下列会议与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会议 内容
A 十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B 十三大 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十八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A B.B C.C D.D
9.“自1965年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高楼逐渐增多,升学率渐渐提高,铁路(公路)开通……”西藏发生巨变的制度保障是(  )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10.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11.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民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最先提出来的,这些原则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并成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则是在 (  )
A.1950年访问苏联时  B.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1954年访问印度时  D.1954年访问缅甸时
13.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10年3月在北京同时召开。历史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都是在9月召开的,但“两会”的召开间隔了(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14.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50多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来没有停止太空探索的脚步。右图展现的是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图中实现太空行走的是(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刘洋 D.景海鹏
15.“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回首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人民政协自成立以来,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三:
图一 土地改革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请你谈谈“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有何深刻寓意?(3分)
(3)请写出材料三图二的方框内该地点发生的战役名称。并谈谈你对这场战争的正义性的理解?(3分)
(4)请为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史料归纳一个共同的主题。并分别说明理由。(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图反映了五六十年代农村两种组织形式,在所有制形式上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分)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当时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3分)
18.中美关系是一对异常复杂而又异常重要的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时代》(TIMES)周刊是美国最知名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常年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以下为《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内容:
时间 封面
1950年12月11日 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在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龙
1979年1月1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 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材料三:目前全世界面临的所有挑战中,只要中美两国走到一起,几乎都可以得到解决,不管是气候变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问题,以及治疗一些可怕的疾病、世界各地的饥荒等,所有这些问题全世界都在寻找美国和中国的领导力。
——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
材料四: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2014年6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发表演讲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世界的影响。 (3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战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
(3)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
(2分)
①美国和中国在关键问题上都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②中美合作对世界而言利大于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国际环境。(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版 八年级下学期 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 历史试题(一)(教师版 学生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