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九年级
中考五模文综试题-初中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3个小题,1-19小题每题2分,20-23小题每题3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对应的历史事件( )
第16章 16.1事件的背景 16.2拳民的缘起 163朝廷庇护拳民 16.4东南互保 16.5媾和 16.6俄国占领满洲 16.7事件的影响
A.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甲午中日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某学者认为,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对这一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辛亥革命导致了社会动荡
B. 共和体制不足以革新国家
C. 民国建立加剧了帝国主义侵略
D. 主张解放思想以促进国民觉醒
3. 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被迫采取军事行动。下列图片符合这一行动的是( )
A. B.
C. D.
4.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美国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于是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就有了“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可见,“一五”计划的实施( )
A. 是受苏联工业模式影响的产物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 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考量
5. 下面是1977-200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图。序号②段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在大三巴牌坊举行的2024年“欢乐春节”启动仪式暨“欢乐春节春满濠江”音乐会上表示,回归祖国二十多年以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经济繁荣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多元文化更加精彩纷呈。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B.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一国两制”充满生机和活力
D. 澳门和祖国大陆同胞的努力
7. 这一时期,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肯定人权,反对神权……这一时期是(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8. 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材料可以用来探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 历史条件 B. 目的 C. 时间 D. 影响
9. 有学者指出,一战后,各个阶层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来描述战争惨状,但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中东欧国家相继独立,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英国女性获得了普选权。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 )
A. 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B. 拓展了文明发展的道路
C. 改变了世界格局
D.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0. 下列表格能共同佐证美国( )
1933-1936年美国失业率数据 1933-193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1933年 25.2 1933年 656
1934年 22 1934年 728
1935年 20.3 1935年 831
1936年 17 1936年 913
A.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出口军备物资,刺激工业发展
B.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缓解了经济大危机
C. 推行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 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1.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非洲国家的经济获得较好的发展。1960—1970年非洲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3.8%。这主要得益于( )
A. 新中国的援助
B.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C. 非洲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D 二战后世界局势比较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24题9分,25题10分,26题9分,27题12分,28题30分,共70分)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试图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独占殖民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而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无法充分调动地主参与抗战的积极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使广大地主和农民都参与到抗日中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提出了的土地政策。实践证明,这一土地政策,对战争的胜利有着重大的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内容补充完整。
(2)据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实施上述土地政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土地政策的实施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的影响。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安理会成立于1945年,当时二战的战胜国美、英、法、俄、中“由于在创立联合国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获得了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席位,简称“五常”。他们得以代表联合国的所有会员国,承担“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并且拥有特殊表决权,即所谓的“一票否决权”,只要“五常”之中有任何一个投了反对票,决议或决定就不能通过。从1945年到现在,五大常任理事国发生过两次变化。
——摘编自《安理会改革:日本、印度、德国和巴西继续倡议同时增加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
(1)据材料,指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职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大常任理事国发生的两次变化及其相关史实。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变化共同影响了二战后哪一政治力量的发展历程?
14.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870—1900年铁路里程数对比表(单位:千米)
年份 1870 1880 1890 1900
世界 210000 373000 617000 790000
欧洲 105000 169000 224000 284000
美国 85277 144000 269000 320133
中国 0 14.5 422 1771
材料二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我国哪一领域的发展状况?
(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并据材料一概括其发展特点。
(3)据材料二,概括当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九年级
中考五模文综试题-初中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3个小题,1-19小题每题2分,20-23小题每题3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对应的历史事件( )
第16章 16.1事件的背景 16.2拳民的缘起 16.3朝廷庇护拳民 16.4东南互保 16.5媾和 16.6俄国占领满洲 16.7事件的影响
A.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甲午中日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拳民的缘起”“3朝廷庇护拳民”和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义和拳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法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清政府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8月,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由此可知,D项正确;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在先,鸦片战争在后,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遭到了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2. 某学者认为,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对这一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辛亥革命导致了社会动荡
B. 共和体制不足以革新国家
C. 民国建立加剧了帝国主义侵略
D. 主张解放思想以促进国民觉醒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并不是辛亥革命导致了社会动荡,该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通过思想变革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并不是强调共和体制不足以革新国家,排除B项;材料并未表明民国的建立加剧了帝国主义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3. 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被迫采取军事行动。下列图片符合这一行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C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北伐战争的示意图,排除A项;B项反映的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议的示意图,排除B项;D项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的示意图,排除D项。故选C项。
4.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美国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于是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就有了“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可见,“一五”计划的实施( )
A. 是受苏联工业模式影响的产物
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 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考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朝鲜内战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因朝鲜内战爆发,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出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最终制定了“一五”计划,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考量,D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及苏联的工业模式,无法表明“一五”计划是受苏联工业模式影响的产物,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影响,排除B项;“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下面是1977-200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图。序号②段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77-200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图”观察可知,②处于1992年至2001年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并不是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6.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在大三巴牌坊举行的2024年“欢乐春节”启动仪式暨“欢乐春节春满濠江”音乐会上表示,回归祖国二十多年以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经济繁荣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多元文化更加精彩纷呈。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B.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一国两制”充满生机和活力
D. 澳门和祖国大陆同胞的努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政策,澳门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一国两制”,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澳门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一国两制”为澳门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澳门和祖国大陆同胞的努力也是重要因素,包括澳门人民自身的奋斗以及与内地在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了澳门的进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7. 这一时期,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肯定人权,反对神权……这一时期是(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 启蒙运动时期 D. 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A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标志着事件开始,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排除B项;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工业革命是一次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8. 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材料可以用来探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 历史条件 B. 目的 C. 时间 D. 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影响。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其历史条件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思想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目的是提升公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与材料时间“19世纪下半叶”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 有学者指出,一战后,各个阶层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来描述战争惨状,但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中东欧国家相继独立,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英国女性获得了普选权。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 )
A. 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B. 拓展了文明发展道路
C. 改变了世界格局
D.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中东欧国家相继独立,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英国女性获得了普选权”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势力被大大削弱,中东欧国家相继独立,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些都拓展了文明发展的道路,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排除A项;根据知识可知,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格局,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列表格能共同佐证美国( )
1933-1936年美国失业率数据 1933-193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1933年 25.2 1933年 656
1934年 22 1934年 728
1935年 20.3 1935年 831
1936年 17 1936年 913
A.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出口军备物资,刺激工业发展
B.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缓解了经济大危机
C. 推行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D. 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1933—1936年美国失业率数据”可知,1933—1936年,美国失业率逐渐下降。根据表格“1933—193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可知,1933—1936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逐步增长。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失业率下降和国民生产总值逐步提升得益于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二战前的史实,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推行马歇尔计划在二战之后,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1.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非洲国家的经济获得较好的发展。1960—1970年非洲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3.8%。这主要得益于( )
A. 新中国的援助
B.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C. 非洲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D. 二战后世界局势比较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非洲国家的经济获得较好的发展。1960—1970年非洲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3.8%”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先后获得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此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发展,B项正确;1960—1970年,非洲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新中国的援助无关,排除A项;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排除C项;二战后世界局势比较稳定不是1960—1970年,非洲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24题9分,25题10分,26题9分,27题12分,28题30分,共70分)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试图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独占殖民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而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无法充分调动地主参与抗战的积极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使广大地主和农民都参与到抗日中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提出了的土地政策。实践证明,这一土地政策,对战争的胜利有着重大的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内容补充完整。
(2)据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实施上述土地政策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土地政策的实施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的影响。
【答案】(1)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原因:随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团结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现全民族抗战。
(3)影响: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解析】
【小问1详解】
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小问2详解】
原因:依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试图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独占殖民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而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无法充分调动地主参与抗战的积极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使广大地主和农民都参与到抗日中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提出了的土地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土地政策。
【小问3详解】
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安理会成立于1945年,当时二战的战胜国美、英、法、俄、中“由于在创立联合国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获得了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席位,简称“五常”。他们得以代表联合国的所有会员国,承担“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并且拥有特殊表决权,即所谓的“一票否决权”,只要“五常”之中有任何一个投了反对票,决议或决定就不能通过。从1945年到现在,五大常任理事国发生过两次变化。
——摘编自《安理会改革:日本、印度、德国和巴西继续倡议同时增加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
(1)据材料,指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职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大常任理事国发生的两次变化及其相关史实。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变化共同影响了二战后哪一政治力量的发展历程?
【答案】(1)主要职责: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2)变化及史实: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把台湾国民党当局从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俄罗斯联邦所继承。
(3)政治力量:社会主义力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职责:根据材料“他们得以代表联合国的所有会员国,承担‘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可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职责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小问2详解】
变化及史实:根据材料“从1945年到现在,五大常任理事国发生过两次变化。”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把台湾国民党当局从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俄罗斯联邦所继承。
【小问3详解】
政治力量: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俄罗斯继承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联合国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而随着苏联解体,联合国中的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性质的俄罗斯所取代。
14.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870—1900年铁路里程数对比表(单位:千米)
年份 1870 1880 1890 1900
世界 210000 373000 617000 790000
欧洲 105000 169000 224000 284000
美国 85277 144000 269000 320133
中国 0 14.5 422 1771
材料二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我国哪一领域的发展状况?
(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并据材料一概括其发展特点。
(3)据材料二,概括当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答案】(1)领域:交通运输。
(2)时期:晚清。特点:铁路从无到有,发展缓慢。
(3)发展状况:中国高铁发展迅速,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需要;等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领域:根据“材料一1870—1900年铁路里程数对比表”“材料二2023年和2020年中、美、日、法、英五国高铁里程数对比图”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状况。
【小问2详解】
时期:根据“材料一1870—1900年铁路里程数对比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晚清时期在交通领域发展状况。
特点:根据“材料一1870—1900年铁路里程数对比表数据:中国铁路里程从0到14.5到422到1771”得出,中国铁路发展特点是:铁路从无到有,发展缓慢。
【小问3详解】
发展状况:根据“材料二2023年和2020年中、美、日、法、英五国高铁里程数对比图”概括得出,当今我国在高铁领域的发展状况是:中国高铁发展迅速,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高铁发展迅速的原因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需要;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九年级中考五模文综试题-初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