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4-2025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选择题
1.元代位于东北边疆的辽阳行省多种宗教并立,其中汉族和高丽族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大部分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大部分色目人信仰伊斯兰教,还有部分蒙古族和色目人信仰基督教。这说明元代(  )
A.对边疆的成功统治 B.推行民族压迫政策
C.民族杂居文化多元 D.商品经济繁荣兴盛
2.[202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下表是关于西夏铸币的部分信息。据此可知(  )
名称 年号 年代 文字和书体
人庆宝钱 人庆 1144~1148 西夏文
天盛元宝 天盛 1149~1169 汉文(楷书)
乾祐元宝 乾祐 1170~1193 汉文(楷书、篆书、隶书)
乾祐宝钱 乾祐 1170~1193 西夏文
A.契丹民族历史发展的状况
B.西夏政权拒用宋朝钱币
C.辽夏金元时期楷书盛行
D.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交融
3.[2023·甘肃金昌高一联考]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变革为地方行政组织。这表明猛安谋克制(  )
A.推动了金朝的建立与发展
B.模仿汉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
D.加强与汉族间的交往交融
4.[2023·山西忻州高一检测]元代的文书驿传机构发达,其驿站网以大都为中心,东到高丽,西南到缅甸,遍布全中国。此外,元朝还建立了以阿力麻里(今伊犁)为中心,由和林到阿力麻里,再由阿力麻里到波斯,最后由阿力麻里到钦察汗国的都萨的国际邮路。据此可知,元代致力于(  )
A.维持地方治安 B.抑制武将势力
C.巩固帝国统一 D.转运地方资财
5.[2023·辽宁本溪高一期末]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但受中央节制。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根本上杜绝了割据存在的隐患
B.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C.州郡财赋由中央掌握加强集权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2023·云南昆明高一联考]公元1279年,伴随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蒙古铁骑正式入主中原统一全国。蒙古统治者继承了女真统治者将金朝统治范围内的人民分为女真、渤海、契丹、汉儿的做法,在中国全境实施“四等人制”的民族政策。关于“四等人制”(  )
A.民族分化有效巩固了统治
B.矛盾激化加速王朝灭亡
C.制度传承推动了社会进步
D.民族交融加速华夏发展
7.元朝的行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酒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反映了元朝的行省制(  )
A.因地方权力过大而致分裂割据
B.继承和发展辽朝南北面官制度
C.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辽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辽朝的职官设置为南、北面官,金朝基本沿袭了唐宋制度,同时还实行猛安谋克的管理系统。这些制度的实施(  )
A.完全受中原制度影响
B.巩固了国家疆域的统一
C.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D.体现其因俗而治的特点
9.公元1038年,元昊在建立大夏政权后,在中央机构采用汉式官称,同时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这反映西夏在职官设置上的特点是(  )
A.由汉返胡 B.模仿北宋
C.专制集权 D.因俗而治
10.“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诗歌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11.下表反映了辽、金、宋政权建都情况:
朝代 建都情况
辽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东京(今辽宁辽阳)、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
金 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河南开封)、北京(今内蒙古宁城)、中都(今北京)
宋 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县),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
由上表可推知,当时(  )
A.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 B.北方仍具有较大经济优势
C.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 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迁移
1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陕西行省为例,其辖区与中书省直辖区相连,其治所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地理位置、生活习俗与四川更接近的汉中、安康被划入陕西行省。可见行省制度设立的出发点是(  )
A.依据山川走势及风俗习惯  B.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追求地方政府的高度自治  D.加强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菏泽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元朝,全体百姓被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是“国族”,色目人是其主要助手。蒙古人、色目人因从政、驻防、屯田、谪戍、流亡、经商等原因大量涌入内地,与汉族杂居。例如在元朝后期镇江路所辖一司三县,即住有非汉族的外来侨寓人口170余户,其中包括蒙古29户、畏兀儿14户、回回59户、也里可温(指外来的基督教徒)23户、河西(党项)3户,其他地方的情况亦可想见。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受到汉族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一些驻军“初至犹以射猎为俗,后渐知耕垦播植如华人”。一部分人渐受汉族礼俗影响,开始遵行守节、丁忧之制。在雅文化层面的儒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亦渐受熏染,且不少人研习颇有成就。——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元代的民族关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选择题
1.元代位于东北边疆的辽阳行省多种宗教并立,其中汉族和高丽族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大部分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大部分色目人信仰伊斯兰教,还有部分蒙古族和色目人信仰基督教。这说明元代(  )
A.对边疆的成功统治 B.推行民族压迫政策
C.民族杂居文化多元 D.商品经济繁荣兴盛
解析:根据“辽阳行省多种宗教并立”,结合所学可知,元代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杂居相处,“多种宗教并立”说明文化多元,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元代对边疆统治的效果,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元代推行民族压迫政策,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商品经济繁荣兴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广东汕头高一期末]下表是关于西夏铸币的部分信息。据此可知(  )
名称 年号 年代 文字和书体
人庆宝钱 人庆 1144~1148 西夏文
天盛元宝 天盛 1149~1169 汉文(楷书)
乾祐元宝 乾祐 1170~1193 汉文(楷书、篆书、隶书)
乾祐宝钱 乾祐 1170~1193 西夏文
A.契丹民族历史发展的状况
B.西夏政权拒用宋朝钱币
C.辽夏金元时期楷书盛行
D.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交融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夏钱币上或铸西夏文,或铸汉文,体现了汉文化对西夏的影响,体现民族文化交融,D项正确;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西夏政权拒用宋朝钱币,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楷书是否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甘肃金昌高一联考]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变革为地方行政组织。这表明猛安谋克制(  )
A.推动了金朝的建立与发展
B.模仿汉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
D.加强与汉族间的交往交融
解析:根据材料“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猛安谋克制具有兵民合一的特点,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建立后,为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太宗模仿汉族的地方管理制度建立了南北面官制,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未涉及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山西忻州高一检测]元代的文书驿传机构发达,其驿站网以大都为中心,东到高丽,西南到缅甸,遍布全中国。此外,元朝还建立了以阿力麻里(今伊犁)为中心,由和林到阿力麻里,再由阿力麻里到波斯,最后由阿力麻里到钦察汗国的都萨的国际邮路。据此可知,元代致力于(  )
A.维持地方治安 B.抑制武将势力
C.巩固帝国统一 D.转运地方资财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代文书驿传机构发达,还建立了覆盖元朝统治范围的邮路,驿传机构和邮路的修筑有利于巩固帝国统一,这表明当时元代注重巩固帝国统一,C项正确;文书驿传机构不能维持地方治安,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武将信息,排除B项;文书驿传机构不是转运地方资财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辽宁本溪高一期末]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但受中央节制。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根本上杜绝了割据存在的隐患
B.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C.州郡财赋由中央掌握加强集权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根据材料“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但受中央节制。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可知,元朝的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同时将地方的财富聚集,以供中央的需要,说明行省制的推行对元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根本上杜绝了割据存在的隐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说法错误,行省开始是中央派出机构,后逐渐演变为地方一级管理机构,排除B项;元朝行政机构有行省、路、府、州、县、军和安抚司等,没有州郡,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云南昆明高一联考]公元1279年,伴随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蒙古铁骑正式入主中原统一全国。蒙古统治者继承了女真统治者将金朝统治范围内的人民分为女真、渤海、契丹、汉儿的做法,在中国全境实施“四等人制”的民族政策。关于“四等人制”(  )
A.民族分化有效巩固了统治
B.矛盾激化加速王朝灭亡
C.制度传承推动了社会进步
D.民族交融加速华夏发展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元代蒙古族统治者为保障自己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四等人制”。这一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是元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B项正确;“四等人制”是一种民族分化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不利于巩固统治,也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排除A、C两项;“四等人制”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不利于民族交融,也不利于华夏族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7.元朝的行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酒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反映了元朝的行省制(  )
A.因地方权力过大而致分裂割据
B.继承和发展辽朝南北面官制度
C.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根据材料“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以省官(中书省官员)出领其事”可知,行省与中央的中书省互为表里,管理地方的军政大事,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行省制度与南北面官制无关,排除B项;秦朝的郡县制度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
8.辽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辽朝的职官设置为南、北面官,金朝基本沿袭了唐宋制度,同时还实行猛安谋克的管理系统。这些制度的实施(  )
A.完全受中原制度影响
B.巩固了国家疆域的统一
C.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D.体现其因俗而治的特点
解析:据题意可知,辽朝根据本国情况设置了南北面官制度,金朝则在沿袭唐宋制度的同时还实行本民族的猛安谋克制,说明这些制度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D项正确;辽和金都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制度,并不是完全受中原制度影响,排除A项;这些制度是为进行国家的统治和治理,并不是为了巩固疆域统一,排除B项;辽和金实际上都没有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9.公元1038年,元昊在建立大夏政权后,在中央机构采用汉式官称,同时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这反映西夏在职官设置上的特点是(  )
A.由汉返胡 B.模仿北宋
C.专制集权 D.因俗而治
解析:根据材料“在中央机构采用汉式官称,同时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对中央机构采用汉式和本民族传统的两套不同官称,体现了“因俗而治”,D项正确;西夏采用汉式官称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汉化,而非由汉返胡,排除A项;材料“在中央机构采用汉式官称,同时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强调的是西夏模仿北宋的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夏中央机构采用两套不同的官称,不能体现专制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0.“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诗歌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解析】材料中的“恩德”是指蒙古族首领铁木真,通过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周围各部,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故选B项。
11.下表反映了辽、金、宋政权建都情况:
朝代 建都情况
辽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东京(今辽宁辽阳)、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
金 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河南开封)、北京(今内蒙古宁城)、中都(今北京)
宋 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县),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
由上表可推知,当时(  )
A.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 B.北方仍具有较大经济优势
C.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 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迁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辽、金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也有自己的京城,其中,今天河南的开封、山西的大同以及北京,还有辽宁的辽阳曾是几个政权的都城。由此可以判断,当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故选A项。
1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陕西行省为例,其辖区与中书省直辖区相连,其治所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地理位置、生活习俗与四川更接近的汉中、安康被划入陕西行省。可见行省制度设立的出发点是(  )
A.依据山川走势及风俗习惯  B.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追求地方政府的高度自治  D.加强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3.[2023·山东菏泽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元朝,全体百姓被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蒙古人是“国族”,色目人是其主要助手。蒙古人、色目人因从政、驻防、屯田、谪戍、流亡、经商等原因大量涌入内地,与汉族杂居。例如在元朝后期镇江路所辖一司三县,即住有非汉族的外来侨寓人口170余户,其中包括蒙古29户、畏兀儿14户、回回59户、也里可温(指外来的基督教徒)23户、河西(党项)3户,其他地方的情况亦可想见。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受到汉族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一些驻军“初至犹以射猎为俗,后渐知耕垦播植如华人”。一部分人渐受汉族礼俗影响,开始遵行守节、丁忧之制。在雅文化层面的儒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亦渐受熏染,且不少人研习颇有成就。——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元代的民族关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元朝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的措施,存在民族矛盾。但在大一统局面下,民族间的接触交往频繁,各民族之间相互杂居、交融,周边民族与内地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且较为持久稳定,民族认同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材料“在元朝,全体百姓被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反映的是元朝存在民族歧视问题,民族矛盾突出;材料“入居汉地的蒙古、色目人受到汉族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体现的是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因此关于评述需要围绕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化及在大一统局面下出现民族融合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4-2025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