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时训练(答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选择题
1.(2023·四川宜宾)1950年,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条约的这一规定,有助于当时我国( )
A.实现“赶英超美”
B.推进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C.加快“三线建设”
D.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20世纪80年代体现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1世纪初的外交理念为“和谐世界”;2012年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逐渐摆脱意识形态干扰
B.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C.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D.致力于打破国际旧秩序
3.(2023·河南模拟)1954年2月,中国政府收到一份邀请:美、苏、英、法四国准备于(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邀请中国一同参加。西方三大国同意邀请新中国参加这次会议主要是基于( )
A.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
B.同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需要
C.新中国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D.新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4.(2023·河南模拟)过渡时期,刘少奇提出农村党组织通过合作社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合作社“成为一个广大的共产主义的学校”。现阶段合作社任务是“与投机资本作斗争,与旧资本主义成分斗争并组织小生产,以提高小生产的生产力;在将来则在极大的范围内改造小生产为大生产”。这表明刘少奇主张( )
A.逐步转变基层组织职能
B.渐次推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C.借鉴苏俄经济建设经验
D.维护社会市场环境公平正义
5.(2023·吉林模拟)1950年6月,中央重工业部计划司在《国营工业经济计划工作的组织与方法》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整的工业经济计划;政务院先后成立了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等工业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设立( )
A.体现了对官僚资本的改造
B.反映了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
C.为工业集中管理奠定基础
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6.(2023·北京怀柔)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即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相结合;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
A.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
B.表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C.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借鉴
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7.(2023·河北模拟)1950年初,政务院先后发出关于老解放区市郊农业土地问题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问题的指示,要求新老解放区均要按期完成土改,对罪大恶极的恶霸分子予以惩处,但必须经过法律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这体现出( )
A.废除土地私有制迫在眉睫
B.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C.人民政府依法巩固新政权
D.社会主义改造有法可依
8.(2023·新疆期中)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
A.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国家统一
B.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
C.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
D.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投机商人扰乱金融秩序,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毛泽东称这次斗争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这次斗争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B.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三反”运动
C.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
D.没收官僚资本和镇压反革命
10.“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赫鲁晓夫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11.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这说明《共同纲领》(  )
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
B.仅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
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
1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方针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建设步骤——首先恢复农业及一切可能恢复的工业,其次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少数必要的重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然后倚靠已经建立起来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1951年7月)
材料二 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道路问题。毛泽东以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为前提,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因此,选择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构想一直为全党所认同,直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和党中央才真正放弃了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设想。
材料三 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而苏联在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的1928年已分别达到45.2%和39.5%。1952年我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千克,印度为4千克,美国为538.3千克;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最初选择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工业化道路上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选择题
1.(2023·四川宜宾)1950年,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条约的这一规定,有助于当时我国( )
A.实现“赶英超美”
B.推进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C.加快“三线建设”
D.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解析] 根据“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利于新中国放手进行国内建设,B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运动提出“赶英超美”,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三线建设”,排除C项;中苏“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什么所有制经济形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20世纪80年代体现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1世纪初的外交理念为“和谐世界”;2012年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逐渐摆脱意识形态干扰
B.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C.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D.致力于打破国际旧秩序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1世纪,我国的外交理念始终倡导和平,这体现了我国外交始终奉行和平外交的政策,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外交政策摆脱意识形态干扰,走向成熟,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国际社会对我国外交的评价,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
3.(2023·河南模拟)1954年2月,中国政府收到一份邀请:美、苏、英、法四国准备于(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邀请中国一同参加。西方三大国同意邀请新中国参加这次会议主要是基于( )
A.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
B.同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需要
C.新中国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D.新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解析] 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西方三大国邀请中国说明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中国,即新中国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C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不涉及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国家,排除A项;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排除B项;当时新中国被排挤出联合国,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河南模拟)过渡时期,刘少奇提出农村党组织通过合作社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合作社“成为一个广大的共产主义的学校”。现阶段合作社任务是“与投机资本作斗争,与旧资本主义成分斗争并组织小生产,以提高小生产的生产力;在将来则在极大的范围内改造小生产为大生产”。这表明刘少奇主张( )
A.逐步转变基层组织职能
B.渐次推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C.借鉴苏俄经济建设经验
D.维护社会市场环境公平正义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刘少奇提出在思想层面上通过合作社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逐步宣传推广共产主义理论思想,在经济层面上,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组织发展小生产,并适时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其主张渐次推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基层组织职能发生转变,排除A项;苏俄新经济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商品经济,逐渐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排除C项;材料重在说明变革社会生产关系过程呈现渐进性,并非维护社会市场环境公平正义,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吉林模拟)1950年6月,中央重工业部计划司在《国营工业经济计划工作的组织与方法》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整的工业经济计划;政务院先后成立了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等工业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设立( )
A.体现了对官僚资本的改造
B.反映了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
C.为工业集中管理奠定基础
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中央重工业部计划司制定完整的工业经济计划,成立一批工业管理部门,为工业集中管理奠定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对官僚资本的改造,排除A项;制定计划,成立工业管理部门不等于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北京怀柔)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即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相结合;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
A.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
B.表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C.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借鉴
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文字改革中都充分听取和接受各个阶级和团体党派的意见,由此可知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D项正确;近代政党政治在此之前就早已产生,排除A项;这些立体协商模式不仅仅包括与其他党派的协商,因此不能表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性,排除B项;文字改革和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河北模拟)1950年初,政务院先后发出关于老解放区市郊农业土地问题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问题的指示,要求新老解放区均要按期完成土改,对罪大恶极的恶霸分子予以惩处,但必须经过法律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这体现出( )
A.废除土地私有制迫在眉睫
B.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C.人民政府依法巩固新政权
D.社会主义改造有法可依
[解析] 根据材料“老解放区……土地改革问题的指示”“但必须经过法律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可知,新中国依法巩固新生的政权,C项正确;废除土地私有制指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中“土地改革”不符,排除A项;国民经济的基本恢复是在1952年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为1950年,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新疆期中)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
A.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国家统一
B.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
C.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
D.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
[解析] 依据材料“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行政体制的变化,无法体现国家统一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重塑新的国家体制,并非完善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排除B项;1956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项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项。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投机商人扰乱金融秩序,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毛泽东称这次斗争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这次斗争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B.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三反”运动
C.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
D.没收官僚资本和镇压反革命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兴风作浪,导致物价暴涨。人民政府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平抑了物价,稳定了市场,安定了人心,使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因此,毛泽东称这次斗争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故选A项。
10.“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赫鲁晓夫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答案:C
11.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这说明《共同纲领》(  )
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
B.仅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
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可知题干材料强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其颁布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故B项正确。
1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方针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析: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故B项正确;A、D两项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故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方针,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建设步骤——首先恢复农业及一切可能恢复的工业,其次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少数必要的重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然后倚靠已经建立起来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1951年7月)
材料二 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道路问题。毛泽东以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为前提,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因此,选择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构想一直为全党所认同,直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和党中央才真正放弃了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设想。
材料三 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而苏联在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的1928年已分别达到45.2%和39.5%。1952年我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千克,印度为4千克,美国为538.3千克;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最初选择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工业化道路上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参考答案:(1)原因:中国经济落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是保证工业化完成的政治条件;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状况,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变化:由选择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到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原因: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3)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工业落后,基础薄弱;巩固国防的需要;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突出成就,中国借鉴苏联建设经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包围封锁、武力威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时训练(答案)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