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卷——阶段检测卷五(世界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由古埃及人民运用一系列器械将巨石由低至高一块块砌上去的。这反映了( )
A.埃及文明适应环境发展 B.埃及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C.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D.统治者的陵墓规模巨大
2.《汉谟拉比法典》废止了执法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根据形势、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的弊端;摒弃从重从快,法外开恩的陋习。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B.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使定罪量刑有了依据
3.在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标的浮雕。上述材料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都位于大河流域 B.都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都发展农业经济 D.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4.(2023·沈阳三模)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设立公民大会和津贴制度。材料反映出( )
A.雅典民主政治有局限性 B.雅典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C.雅典的执政官独断专行 D.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5.公元前457年后,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取得担任执政官的资格。于是,雅典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不受财产限制,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这样做是为了( )
A.鼓励公民参政议政 B.扩大雅典妇女权利
C.调动外邦人积极性 D.缓和城邦阶级矛盾
6.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 )
A.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7.大学作为中世纪经济复兴的产物,摒弃了基督教禁欲主义教育目的,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极力主张培养合格的律师、医师、祭师以及带有一定专门知识素质的公职人员。据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传播了科学和创新思想
C.加强了教会的精神控制 D.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学科
8.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领主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领主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9.王海涛在《日本改变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孝德天皇的权力受到限制
C.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出现幕府将军掌握实权的局面
10.阿拉伯化学家加比尔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后,成为西欧炼金术和化学的基础。今天通用的一些化学药品名称,像酒精、樟脑、苏打等,都是从阿拉伯语中来的。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传承了古希腊文明 B.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C.架起了文化的桥梁 D.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11.下面作品为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所作,他以卓越的技巧使冰冷的石头显现生命的活力。该作品体现了( )
被缚的奴隶
A.严谨科学的哲学研究方法 B.崇尚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
C.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理念 D.赞美人性之美的人文主义
12.(2023九下·东台期中)有学者研究发现,15、16世纪前往北美的欧洲船只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时,大多选择靠南的路线,而在返航时则选择靠北的路线,这样更符合洋流和季风的活动规律,顺风顺水让航行变得更加顺畅。这表明早期的航海活动( )
A.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 B.得到了封建王室的支持
C.具有持久的经济动力 D.受益于地理知识的进步
13.下面为1789年海地独立前人口结构示意图,该图体现了( )
A.“三角贸易”对美洲的影响 B.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正式瓦解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
14.下面是近代某一国家权力更替的示意图,据此推断这个国家确立了( )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主专制
15.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由此可见,1787年美国宪法( )
A.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B.违背分权制衡基本原则
C.着眼于美国整体利益 D.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16.比利时于1840年左右,建立了根特的棉纺织业中心,大力发展冶铁业,在塞兰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大的铁工厂,并开始兴建铁路。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蒸汽机的推广 B.石油化工的发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信息技术的应用
17.(2023·巧家一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德国采取这些措施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 B.顺应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 D.适应工业时代发展的需要
18.(2023·顺德三模)下图是19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游览巴西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这一历史图像能印证( )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B.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D.马克思主义在美洲的传播
19.在俄国历史上,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一强化一废除,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这说明( )
A.俄国政权的更替频繁 B.俄国的社会矛盾消失
C.治国策略需顺应时代 D.战争推动了社会变革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19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独立战争的胜利增加了动力F1 B.南北战争的胜利增加了动力F1
C.南方种植园经济减少了阻力F2 D.工业革命的开展增加了阻力F2
21.1873年,明治政府进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持有土地执照者向政府缴税。地税是政府进行新式企业投资、支持私人资本的主要资金来源。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 )
A.“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 B.强化明治政府中央集权
C.加速农业资本主义化 D.学习西方工业发展模式
22.到1914年,美国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已有365个,拥有近万名科技人员。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表现出惊人的效率。该现象表明( )
A.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电力推动生产力发展 D.科技发明基本来源于实践经验
23.(2023·广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水面横行的“巨舰大炮”彻底过时。这表明( )
A.战场形势变幻莫测 B.科技改变战争形态
C.海洋战争成为关键 D.战术战法灵活多变
24.下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真实目的,那就是( )
A.复苏德国经济 B.分赃与反苏
C.建立国际联盟 D.挑起美苏冷战
25.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长了两倍。据此可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
A.避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推进了国家工业化进程
C.满足百姓日常生活所需 D.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26.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共损失约150万人,占其当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人数的1/4。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该战役(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成功地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7.他们从各自意识形态出发,广泛争夺势力范围,但他们之间从来没有派出军队进行直接战斗,相反他们会通过武装自己的代理国家进行局部的战争。材料描述的是( )
A.美苏“冷战”对峙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殖民体系的瓦解 D.多极化发展趋势
28.下图是1955年苏联宣传画《为玉米让路!》(路标:通往农场),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在稳步推进 B.赫鲁晓夫实行经济改革
C.开始农业集体化 D.面临经济大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的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而到中世纪衰落湮灭了,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写出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小历认为,文艺复兴的主要目的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因此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有限。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对海外进行殖民掠夺,获得巨额财富。经过1688年“光荣革命”,王室的各种专制特权被剥夺和削弱,英国逐步走向自由贸易,英国经济走向快车道。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一;英国的商品涌向世界各地,出口贸易的总值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0%。
——摘编自张椿年《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海洋霸权大国的兴衰交替》
材料二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示意图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经济发展不同于英国的原因。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反映美苏两国关系的漫画
材料二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应该何向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1)指出材料一中漫画反映出的世界政治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多极化趋势带来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百年变局,中国作出的“明智选择”。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
1921年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39年 德军突袭波兰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
1967年 欧共体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5年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金字塔作为古埃及的象征之一,是由古埃及人民,运用一系列器械将巨石由低至高一块块砌上去的”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人民的作用,即反映了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
题目中没有涉及古埃及的环境问题,排除A项;
题目中没有涉及古埃及法老权力如何,排除B项;
统治者的陵墓规模巨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和金字塔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2.【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汉谟拉比法典》废止了执法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根据形势、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的弊端;摒弃从重从快,法外开恩的陋习。”可知,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使执法者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随机量刑执法,使量刑定罪有了依据,D项正确;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这体现了古埃及法老与汉谟拉比都宣扬自己的权力是从神那里获得的,说明古代亚非文明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D项正确;
材料说明了法老与汉谟拉比的权利与地位,没有体现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都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
材料叙述的是政治角度,没有涉及农业经济角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等知识。
4.【答案】D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公元前594年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雅典民主政治有局限性 ,不符合题意;
B. 雅典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不符合题意;
C. 雅典的执政官独断专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公元前457年后,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取得担任执政官的资格。于是,雅典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不受财产限制,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鼓励公民参政议政,A项正确;
雅典民主政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权利,广大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有民主政治的权利,排除BC项;
题干信息与缓和城邦阶级矛盾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及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C项正确;
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与神权统治的关系,排除B项;
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神庙遭到破坏,19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学作为中世纪经济复兴的产物,摒弃了基督教禁欲主义教育目的,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极力主张培养合格的律师、医师、祭师以及带有一定专门知识素质的公职人员。”可知,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
题干不能体现中世纪大学传播了科学和创新思想,排除B项;
中世纪大学没有加强教会的精神控制,排除C项;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除了自然科学之外还有医学、法学和神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中世纪大学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8.【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领主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领主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可知,材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D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庄园法庭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
庄园法庭设立在庄园内部,位于农村,与城市、市民无关,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庄园法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9.【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可知,材料中的“革新”是指7世纪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
孝德天皇的政治权利受到限制说法错误,排除B项;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排除C项;
12世纪晚期出现幕府将军掌握实权的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阿拉伯化学家加比尔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后,成为西欧炼金术和化学的基础。今天通用的一些化学药品名称,像酒精、樟脑、苏打等,都是从阿拉伯语中来的。”可知,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架起了文化的桥梁。阿拉伯人搭起了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传承了古希腊文明,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沟通了东西方贸易,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阿拉伯人的贡献。
11.【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叛的奴隶》又名《被缚的奴隶》,塑造一位强健有力的裸体青年奴隶侧转着身体,胸腰间被一条象征性的绳索缚住,突出的肩肌和隆起的胸肌蕴蓄着极大的力量,雕像具有运动的节奏,他那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他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相比之下,身上的绳索则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似乎仅仅成了装饰品。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之一,其作品体现了赞美人性之美的人文主义,D项正确;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严谨科学的哲学研究方法”无关,排除A项;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排除B项;
启蒙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等政治思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有学者研究发现,15、16世纪前往北美的欧洲船只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时,大多选择靠南的路线,而在返航时则选择靠北的路线,这样更符合洋流和季风的活动规律,顺风顺水让航行变得更加顺畅。这表明早期的航海活动受益于地理知识的进步,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使航行更加顺畅,D项正确;
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得到了封建王室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具有持久的经济动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海地的黑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三角贸易的结果,A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种植园经济,排除B项;
世界殖民体系正式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图片不能体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体现了三角贸易对美洲的影响。
14.【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中的信息,权力从君主手中下移到上议院手中,君主依然存在,所以这种政体应该是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
法国大革命后实行民主共和制没有君主,排除B项;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制没有君主,排除C项;
君主专制与材料的权力更替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理解分析能力,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
15.【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以看出,为了维护统一的联邦,着眼于美国的整体利益,1787年宪法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C项正确;
1787年宪法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A项;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
1787年宪法不能长久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1787年宪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比利时于1840年左右,建立了根特的棉纺织业中心,大力发展了冶铁业,在塞兰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大的铁工厂,并开始兴建铁路”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厂规模扩大,A项正确;
石油化工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B项;
世界市场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C项;
信息技术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以及影响。
17.【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可知,德国做出这些改革主要是因为是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A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理解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顺应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理解错误,题干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是顺应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适应工业时代发展的需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化国家的变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巴西游览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及题干图片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占领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葡萄牙占领巴西,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因此,题干图像能印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C项正确;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8世纪后期,排除A项;
“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B项;
1848年(19世纪40年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及相关史实。
19.【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俄国历史上,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一强化一废除,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可知,从彼得一世到亚历山大二世,统治者在不同的时代运用不同的治国策略,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故治国策略需顺应时代,才能推动社会进步,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只是俄国的改革,俄国政权并没有更替,俄国政权一直未变,排除A项;
两次改革都没有使社会矛盾消失,只是有所缓和,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两次改革的背景,并未提到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俄国历史上的两次改革的异同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4月,美国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南北战争的胜利增加了动力F1,B项正确;
1775年4月19日凌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由此可知,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时间是在18世纪后期,与题干所给时间“19世纪”不符,排除A项;
美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奴隶制的存在,成为制约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排除C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美国的资本主义获得巨大的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1.【答案】A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明治政府进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持有土地执照者向政府缴税。地税是政府进行新式企业投资、支持私人资本的主要资金来源。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A项正确;
题干材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不能表明日本地税改革强化明治政府中央集权,排除B项;
题干材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不能表明日本地税改革加速农业资本主义化,排除C项;
题干材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不能表明日本地税改革学习西方工业发展模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
2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14年,美国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已有365个,拥有近万名科技人员。当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研究成功,会立即在生产中应用,表现出惊人的效率。该现象表明科学研究同工业发展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促进了经济发展。B项正确;
题干现象不能说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排除A项;
题干现象不能说明电力推动生产力发展,排除C项;
题干现象不能说明科技发明基本来源于实践经验,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表明科学研究同工业发展紧密结合。
23.【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更多的新式武器,说明科技与战争关联密切,故B项正确;
材料信息主旨是科技进步与战争关系,并没有反映战场形势变化,故排除A;
材料信息主旨是科技进步与战争关系,不能说明海洋战争成为关键,排除C;
材料信息主旨是科技进步与战争关系,没有反映战术战法信息,排除D;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能力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和材料理解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战争武器与科技发展,解题关键要掌握第二世界大战出现的新武器与科技关系,就此分析理解材料,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4.【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英国反对,美国扶持德国,这说明巴黎和会的真实目的是分赃;在对待苏俄的问题上,美、英、法一致主张对苏俄进行经济封锁与武装干涉,这说明巴黎和会的真实目的是反苏。B项正确;
复苏德国经济不是巴黎和会召开的真实目的,排除A项;
图片与建立国际联盟无关,排除C项;
美苏冷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和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巴黎和会召开的真实目的是分赃与反苏。
25.【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轻工业、重工业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强盛的工业国,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工业化进程,B项正确;
材料强调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未体现避免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A项;
材料强调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未体现满足了百姓日常生活所需,排除C项;
材料强调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未体现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6.【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在此期间,苏军发动了冬季反攻。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项正确;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莫斯科保卫战,排除A项;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排除B项;
成功的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是诺曼底登陆,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7.【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对峙的表现包括:1.军备竞赛: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军备竞赛,致使两国的武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双方都试图通过增加自己的核武器威慑力来牵制对方。2.军事干涉:美国和苏联在许多国家进行了间接的或直接的军事干涉,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3.情报战: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情报战,包括对双方政府、军事机构和各种组织进行间谍活动,试图在对方国家内获取情报和影响政治局势。4.意识形态斗争:美国和苏联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双方都试图通过宣传、文化和教育等手段推广自己的价值观。5.外交压力:美国和苏联之间不断进行外交斗争,通过使用联合国、北约和华沙公约等组织来增加它们的外交影响力,A项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排除B项;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排除C项;
在冷战格局下,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8.【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为玉米让路!》”“路标:通往农场”可知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有关。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农业政策,主要涉及种植玉米运动,材料表明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扩大,而且从宣传画来看,呈现跃进式,由此可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出现了“左”的冒进倾向,B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开始,排除A项;
农业集体化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排除C项;
经济大危机在20世纪30年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9.【答案】(1)古代希腊
(2)判断:不同意。理由: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神权至上”而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得到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进行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因此,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在他们的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可知,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罗马。
(2)对于小历的观点“文艺复兴的主要目的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因此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有限”,可以选择同意,也可以选择不同意;理由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回答即可。选择同意,理由是中世纪基督教会成了西欧社会的精神支柱,文学艺术死气沉沉,而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成就很高,当时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它和中世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许多西欧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因此,文艺复兴的主要目的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以文学创作、绘画、雕塑等见长,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有限。如选择不同意,理由是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而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得到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进行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因此,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希腊与罗马的文明、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
30.【答案】(1)殖民掠夺;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自由贸易的推行。
(2)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地区的开展到推广全国;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者国家性质不同,经济发展的道路不同。英国从殖民掠夺中积累财富,发展经济;中国是在解决完外敌入侵和国内纷争之后,恢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对海外进行殖民掠夺,获得巨额财富”可知,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英国通过殖民掠夺积累了财富;通过“经过1688年革命,王室的各种专制特权被剥夺和削弱,英国逐步走向自由贸易,英国经济走向快车道”可知,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得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通过“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一”可知,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使英国经济位于当时世界第一。
(2)根据材料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在农村普遍实行,是从局部地区逐渐推广到全国;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完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3)本题是开放题,结合材料和所学,从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背景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如: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二者国家性质不同,经济发展的道路不同。英国从殖民掠夺和国内制度革命中积累财富,发展经济;中国是在解决完外敌入侵和国内纷争之后,恢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中国不同于英国的经济发展原因等知识。
31.【答案】(1)格局:两极格局。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中国、欧盟等力量的崛起。积极作用: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仪;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出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根据材料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可知,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极化趋势带来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百年变局,中国作出的“明智选择”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一带一路”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发挥联合国协调国际事务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
32.【答案】【示例】
观点: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该条约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苛,导致德国复仇情绪蔓延,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盛行,最终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同世界各国合作击败了法西斯主义。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结论:国际格局的走向受到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表格中所提供的历史事件,任选几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进行论述即可。如选择的史事:巴黎和会召开、华盛顿会议召开、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杜鲁门主义出台。可以确立的观点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合约,与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构成了一战后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该体系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苛,德国复仇情绪蔓延,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盛行,最终没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同世界各国合作击败了法西斯主义。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关系不复存在,因为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结论:国际格局的走向受到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也可以确立观点为:国家间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选择的史事有欧共体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掌握巴黎和会、二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知识点。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卷——阶段检测卷五(世界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由古埃及人民运用一系列器械将巨石由低至高一块块砌上去的。这反映了( )
A.埃及文明适应环境发展 B.埃及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C.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D.统治者的陵墓规模巨大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金字塔作为古埃及的象征之一,是由古埃及人民,运用一系列器械将巨石由低至高一块块砌上去的”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人民的作用,即反映了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C项正确;
题目中没有涉及古埃及的环境问题,排除A项;
题目中没有涉及古埃及法老权力如何,排除B项;
统治者的陵墓规模巨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和金字塔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2.《汉谟拉比法典》废止了执法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根据形势、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的弊端;摒弃从重从快,法外开恩的陋习。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B.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使定罪量刑有了依据
【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汉谟拉比法典》废止了执法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根据形势、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的弊端;摒弃从重从快,法外开恩的陋习。”可知,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使执法者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随机量刑执法,使量刑定罪有了依据,D项正确;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在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标的浮雕。上述材料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都位于大河流域 B.都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都发展农业经济 D.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这体现了古埃及法老与汉谟拉比都宣扬自己的权力是从神那里获得的,说明古代亚非文明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D项正确;
材料说明了法老与汉谟拉比的权利与地位,没有体现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都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
材料叙述的是政治角度,没有涉及农业经济角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等知识。
4.(2023·沈阳三模)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设立公民大会和津贴制度。材料反映出( )
A.雅典民主政治有局限性 B.雅典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C.雅典的执政官独断专行 D.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答案】D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公元前594年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雅典民主政治有局限性 ,不符合题意;
B. 雅典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不符合题意;
C. 雅典的执政官独断专行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5.公元前457年后,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取得担任执政官的资格。于是,雅典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不受财产限制,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这样做是为了( )
A.鼓励公民参政议政 B.扩大雅典妇女权利
C.调动外邦人积极性 D.缓和城邦阶级矛盾
【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公元前457年后,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取得担任执政官的资格。于是,雅典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不受财产限制,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鼓励公民参政议政,A项正确;
雅典民主政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权利,广大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有民主政治的权利,排除BC项;
题干信息与缓和城邦阶级矛盾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6.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 )
A.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及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C项正确;
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与神权统治的关系,排除B项;
1687年威尼斯人与土耳其人作战时,神庙遭到破坏,19世纪下半叶,曾对神庙进行过部分修复,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大学作为中世纪经济复兴的产物,摒弃了基督教禁欲主义教育目的,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极力主张培养合格的律师、医师、祭师以及带有一定专门知识素质的公职人员。据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传播了科学和创新思想
C.加强了教会的精神控制 D.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学科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学作为中世纪经济复兴的产物,摒弃了基督教禁欲主义教育目的,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极力主张培养合格的律师、医师、祭师以及带有一定专门知识素质的公职人员。”可知,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
题干不能体现中世纪大学传播了科学和创新思想,排除B项;
中世纪大学没有加强教会的精神控制,排除C项;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除了自然科学之外还有医学、法学和神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中世纪大学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8.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领主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领主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领主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领主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可知,材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D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庄园法庭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
庄园法庭设立在庄园内部,位于农村,与城市、市民无关,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庄园法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9.王海涛在《日本改变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孝德天皇的权力受到限制
C.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出现幕府将军掌握实权的局面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可知,材料中的“革新”是指7世纪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
孝德天皇的政治权利受到限制说法错误,排除B项;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排除C项;
12世纪晚期出现幕府将军掌握实权的局面,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10.阿拉伯化学家加比尔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后,成为西欧炼金术和化学的基础。今天通用的一些化学药品名称,像酒精、樟脑、苏打等,都是从阿拉伯语中来的。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传承了古希腊文明 B.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C.架起了文化的桥梁 D.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阿拉伯化学家加比尔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后,成为西欧炼金术和化学的基础。今天通用的一些化学药品名称,像酒精、樟脑、苏打等,都是从阿拉伯语中来的。”可知,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架起了文化的桥梁。阿拉伯人搭起了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传承了古希腊文明,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沟通了东西方贸易,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阿拉伯人的贡献。
11.下面作品为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所作,他以卓越的技巧使冰冷的石头显现生命的活力。该作品体现了( )
被缚的奴隶
A.严谨科学的哲学研究方法 B.崇尚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
C.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理念 D.赞美人性之美的人文主义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叛的奴隶》又名《被缚的奴隶》,塑造一位强健有力的裸体青年奴隶侧转着身体,胸腰间被一条象征性的绳索缚住,突出的肩肌和隆起的胸肌蕴蓄着极大的力量,雕像具有运动的节奏,他那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他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相比之下,身上的绳索则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似乎仅仅成了装饰品。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之一,其作品体现了赞美人性之美的人文主义,D项正确;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严谨科学的哲学研究方法”无关,排除A项;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排除B项;
启蒙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等政治思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3九下·东台期中)有学者研究发现,15、16世纪前往北美的欧洲船只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时,大多选择靠南的路线,而在返航时则选择靠北的路线,这样更符合洋流和季风的活动规律,顺风顺水让航行变得更加顺畅。这表明早期的航海活动( )
A.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 B.得到了封建王室的支持
C.具有持久的经济动力 D.受益于地理知识的进步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有学者研究发现,15、16世纪前往北美的欧洲船只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时,大多选择靠南的路线,而在返航时则选择靠北的路线,这样更符合洋流和季风的活动规律,顺风顺水让航行变得更加顺畅。这表明早期的航海活动受益于地理知识的进步,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使航行更加顺畅,D项正确;
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得到了封建王室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具有持久的经济动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下面为1789年海地独立前人口结构示意图,该图体现了( )
A.“三角贸易”对美洲的影响 B.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正式瓦解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
【答案】A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海地的黑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三角贸易的结果,A项正确;
材料没有提及种植园经济,排除B项;
世界殖民体系正式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图片不能体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体现了三角贸易对美洲的影响。
14.下面是近代某一国家权力更替的示意图,据此推断这个国家确立了( )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主专制
【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中的信息,权力从君主手中下移到上议院手中,君主依然存在,所以这种政体应该是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
法国大革命后实行民主共和制没有君主,排除B项;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制没有君主,排除C项;
君主专制与材料的权力更替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理解分析能力,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
15.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由此可见,1787年美国宪法( )
A.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 B.违背分权制衡基本原则
C.着眼于美国整体利益 D.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以看出,为了维护统一的联邦,着眼于美国的整体利益,1787年宪法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C项正确;
1787年宪法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A项;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
1787年宪法不能长久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1787年宪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比利时于1840年左右,建立了根特的棉纺织业中心,大力发展冶铁业,在塞兰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大的铁工厂,并开始兴建铁路。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蒸汽机的推广 B.石油化工的发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信息技术的应用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比利时于1840年左右,建立了根特的棉纺织业中心,大力发展了冶铁业,在塞兰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大的铁工厂,并开始兴建铁路”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厂规模扩大,A项正确;
石油化工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B项;
世界市场形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C项;
信息技术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以及影响。
17.(2023·巧家一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德国采取这些措施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 B.顺应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 D.适应工业时代发展的需要
【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可知,德国做出这些改革主要是因为是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A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理解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顺应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理解错误,题干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是顺应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适应工业时代发展的需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化国家的变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2023·顺德三模)下图是19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游览巴西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这一历史图像能印证( )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B.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D.马克思主义在美洲的传播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巴西游览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及题干图片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占领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葡萄牙占领巴西,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因此,题干图像能印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C项正确;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8世纪后期,排除A项;
“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B项;
1848年(19世纪40年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及相关史实。
19.在俄国历史上,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一强化一废除,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这说明( )
A.俄国政权的更替频繁 B.俄国的社会矛盾消失
C.治国策略需顺应时代 D.战争推动了社会变革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俄国历史上,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一强化一废除,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可知,从彼得一世到亚历山大二世,统治者在不同的时代运用不同的治国策略,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故治国策略需顺应时代,才能推动社会进步,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只是俄国的改革,俄国政权并没有更替,俄国政权一直未变,排除A项;
两次改革都没有使社会矛盾消失,只是有所缓和,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两次改革的背景,并未提到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俄国历史上的两次改革的异同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19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独立战争的胜利增加了动力F1 B.南北战争的胜利增加了动力F1
C.南方种植园经济减少了阻力F2 D.工业革命的开展增加了阻力F2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4月,美国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南北战争的胜利增加了动力F1,B项正确;
1775年4月19日凌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由此可知,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时间是在18世纪后期,与题干所给时间“19世纪”不符,排除A项;
美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奴隶制的存在,成为制约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排除C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美国的资本主义获得巨大的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1.1873年,明治政府进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持有土地执照者向政府缴税。地税是政府进行新式企业投资、支持私人资本的主要资金来源。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 )
A.“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 B.强化明治政府中央集权
C.加速农业资本主义化 D.学习西方工业发展模式
【答案】A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明治政府进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持有土地执照者向政府缴税。地税是政府进行新式企业投资、支持私人资本的主要资金来源。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A项正确;
题干材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不能表明日本地税改革强化明治政府中央集权,排除B项;
题干材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不能表明日本地税改革加速农业资本主义化,排除C项;
题干材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不能表明日本地税改革学习西方工业发展模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日本地税改革为殖产兴业提供条件。
22.到1914年,美国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已有365个,拥有近万名科技人员。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表现出惊人的效率。该现象表明( )
A.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电力推动生产力发展 D.科技发明基本来源于实践经验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14年,美国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已有365个,拥有近万名科技人员。当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研究成功,会立即在生产中应用,表现出惊人的效率。该现象表明科学研究同工业发展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促进了经济发展。B项正确;
题干现象不能说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排除A项;
题干现象不能说明电力推动生产力发展,排除C项;
题干现象不能说明科技发明基本来源于实践经验,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表明科学研究同工业发展紧密结合。
23.(2023·广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等: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水面横行的“巨舰大炮”彻底过时。这表明( )
A.战场形势变幻莫测 B.科技改变战争形态
C.海洋战争成为关键 D.战术战法灵活多变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了很多新式武器,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有空中火力支持的航空母舰”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出现更多的新式武器,说明科技与战争关联密切,故B项正确;
材料信息主旨是科技进步与战争关系,并没有反映战场形势变化,故排除A;
材料信息主旨是科技进步与战争关系,不能说明海洋战争成为关键,排除C;
材料信息主旨是科技进步与战争关系,没有反映战术战法信息,排除D;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能力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和材料理解能力,主要知识考点是战争武器与科技发展,解题关键要掌握第二世界大战出现的新武器与科技关系,就此分析理解材料,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4.下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真实目的,那就是( )
A.复苏德国经济 B.分赃与反苏
C.建立国际联盟 D.挑起美苏冷战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英国反对,美国扶持德国,这说明巴黎和会的真实目的是分赃;在对待苏俄的问题上,美、英、法一致主张对苏俄进行经济封锁与武装干涉,这说明巴黎和会的真实目的是反苏。B项正确;
复苏德国经济不是巴黎和会召开的真实目的,排除A项;
图片与建立国际联盟无关,排除C项;
美苏冷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和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巴黎和会召开的真实目的是分赃与反苏。
25.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长了两倍。据此可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
A.避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推进了国家工业化进程
C.满足百姓日常生活所需 D.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轻工业、重工业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强盛的工业国,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工业化进程,B项正确;
材料强调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未体现避免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A项;
材料强调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未体现满足了百姓日常生活所需,排除C项;
材料强调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未体现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26.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共损失约150万人,占其当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人数的1/4。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该战役(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成功地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在此期间,苏军发动了冬季反攻。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项正确;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莫斯科保卫战,排除A项;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排除B项;
成功的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是诺曼底登陆,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7.他们从各自意识形态出发,广泛争夺势力范围,但他们之间从来没有派出军队进行直接战斗,相反他们会通过武装自己的代理国家进行局部的战争。材料描述的是( )
A.美苏“冷战”对峙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殖民体系的瓦解 D.多极化发展趋势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冷战对峙的表现包括:1.军备竞赛: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军备竞赛,致使两国的武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双方都试图通过增加自己的核武器威慑力来牵制对方。2.军事干涉:美国和苏联在许多国家进行了间接的或直接的军事干涉,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3.情报战: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情报战,包括对双方政府、军事机构和各种组织进行间谍活动,试图在对方国家内获取情报和影响政治局势。4.意识形态斗争:美国和苏联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双方都试图通过宣传、文化和教育等手段推广自己的价值观。5.外交压力:美国和苏联之间不断进行外交斗争,通过使用联合国、北约和华沙公约等组织来增加它们的外交影响力,A项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排除B项;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排除C项;
在冷战格局下,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8.下图是1955年苏联宣传画《为玉米让路!》(路标:通往农场),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在稳步推进 B.赫鲁晓夫实行经济改革
C.开始农业集体化 D.面临经济大危机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为玉米让路!》”“路标:通往农场”可知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有关。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农业政策,主要涉及种植玉米运动,材料表明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扩大,而且从宣传画来看,呈现跃进式,由此可知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出现了“左”的冒进倾向,B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从1921年开始,排除A项;
农业集体化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排除C项;
经济大危机在20世纪30年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的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而到中世纪衰落湮灭了,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写出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小历认为,文艺复兴的主要目的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因此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有限。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古代希腊
(2)判断:不同意。理由: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神权至上”而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得到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进行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因此,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在他们的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可知,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罗马。
(2)对于小历的观点“文艺复兴的主要目的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因此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有限”,可以选择同意,也可以选择不同意;理由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回答即可。选择同意,理由是中世纪基督教会成了西欧社会的精神支柱,文学艺术死气沉沉,而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成就很高,当时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它和中世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许多西欧学者要求恢复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因此,文艺复兴的主要目的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以文学创作、绘画、雕塑等见长,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有限。如选择不同意,理由是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而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得到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进行反封建、反教会斗争。因此,它对欧洲近代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希腊与罗马的文明、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对海外进行殖民掠夺,获得巨额财富。经过1688年“光荣革命”,王室的各种专制特权被剥夺和削弱,英国逐步走向自由贸易,英国经济走向快车道。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一;英国的商品涌向世界各地,出口贸易的总值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0%。
——摘编自张椿年《地理大发现后西方海洋霸权大国的兴衰交替》
材料二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示意图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经济发展不同于英国的原因。
【答案】(1)殖民掠夺;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自由贸易的推行。
(2)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地区的开展到推广全国;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者国家性质不同,经济发展的道路不同。英国从殖民掠夺中积累财富,发展经济;中国是在解决完外敌入侵和国内纷争之后,恢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对海外进行殖民掠夺,获得巨额财富”可知,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英国通过殖民掠夺积累了财富;通过“经过1688年革命,王室的各种专制特权被剥夺和削弱,英国逐步走向自由贸易,英国经济走向快车道”可知,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得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通过“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一”可知,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使英国经济位于当时世界第一。
(2)根据材料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在农村普遍实行,是从局部地区逐渐推广到全国;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完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3)本题是开放题,结合材料和所学,从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背景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如: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道路,二者国家性质不同,经济发展的道路不同。英国从殖民掠夺和国内制度革命中积累财富,发展经济;中国是在解决完外敌入侵和国内纷争之后,恢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中国不同于英国的经济发展原因等知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反映美苏两国关系的漫画
材料二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应该何向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1)指出材料一中漫画反映出的世界政治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多极化趋势带来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百年变局,中国作出的“明智选择”。
【答案】(1)格局:两极格局。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中国、欧盟等力量的崛起。积极作用: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仪;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出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根据材料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可知,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极化趋势带来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百年变局,中国作出的“明智选择”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一带一路”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发挥联合国协调国际事务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
1921年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39年 德军突袭波兰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
1967年 欧共体成立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15年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
观点: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该条约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苛,导致德国复仇情绪蔓延,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盛行,最终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同世界各国合作击败了法西斯主义。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结论:国际格局的走向受到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表格中所提供的历史事件,任选几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进行论述即可。如选择的史事:巴黎和会召开、华盛顿会议召开、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杜鲁门主义出台。可以确立的观点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合约,与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构成了一战后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该体系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苛,德国复仇情绪蔓延,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盛行,最终没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同世界各国合作击败了法西斯主义。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关系不复存在,因为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结论:国际格局的走向受到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也可以确立观点为:国家间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选择的史事有欧共体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掌握巴黎和会、二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