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1.《漫长的20世纪》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采取的措施是( )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2.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沙尘暴问题十分严重。1934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联邦土地放牧控制法案《泰勒放牧法》,结束了美国长期以来对公共草地无限制掠夺式利用的状态,草场的利用从此由法律进行监督管理。这反映了( )
A.政府全面干预社会运行 B.法制建设助推可持续发展
C.中央政府职能得到强化 D.政府立法缓解了社会矛盾
3.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各国在经济方面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为此,世界上多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建立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签署关贸总协定
4.1949年12月,毛泽东特别指出,不仅要与苏联进行贸易,“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也表示:“今后必须下定决心,搞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这说明新中国( )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政策 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
C.国民经济恢复需要外贸支持 D.积极开展与各国的平等贸易
5.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的福利支出为20.74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8%;到80年代初时,英国的福利支出增加到685.1亿英镑,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6%。这种变化说明英国( )
A.国内各阶层贫富差距缩小 B.失去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 D.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6.1989年3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宣布党的目标是建设符合匈牙利民族特点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由此可知,匈牙利改革( )
A.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 B.开始了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
C.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 D.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
7.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下表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中“行业价格指数涨跌幅”。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美 日
涨幅前五 跌幅前五 涨幅前五 跌幅前五
食品饮料烟草 工业工程 银行 汽车及零部件
医疗服务 建筑 金融服务 个人商品
医药卫生 汽车及零部件 金融业 休闲商品
金融服务 建筑材料 工业运输 电子电力设备
休闲商品 基础材料 建筑 制造业
A.经济“滞胀”阻碍制造业发展 B.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
C.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 D.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
8.有成员国指出,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将成员国分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两种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近2/3的成员都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国家的分类一直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这表明( )
A.世界贸易规则违背国际需要 B.经济全球化发展成就突出
C.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适时变革 D.霸权主义阻碍世界多极化
9.1995年1月31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正式成立,并规定了其职责和办事规则。2月,争端解决机构设立常设上诉机构,该机构成员必须在法律和国际贸易领域中有公认的权威,并且是对各有关协议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这些机构的成立( )
A.有利于规范国际贸易 B.扩张了贸易保护主义
C.减少了国际贸易纠纷 D.加大了市场开放力度
10.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方式有待提升 B.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化 D.全球经济环境日趋恶化
11.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南非的120家重点企业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企业大幅裁员。这些企业涉及建筑业、矿业、工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林木业、造纸业、汽车业及物流业等多个行业。这说明( )
A.发展中国家须重视经济安全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两面性 D.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贸易壁垒的放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商品贸易。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7.7%,比2001年增长了近4倍。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势头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中国外贸总体依然复苏向好,2021年中国出口额飙升,远高于2008年前的峰值。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B.发展中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C.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已经瓦解 D.区域集团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镑对全球经济、金融和货币的支配地位,正是大英帝国全盛时期令人惊叹的强大国力的反映。1860年,大英帝国领地面积达到2470万平方公里,到1909年,总面积增加到330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5%。不仅如此,大英帝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投资。到1914年,海外投资占世界境外投资总资产的40%~50%。在为世界贸易确立规则的同时,大英帝国还为国际货币体系确立了标准。1868年,只有英国和它的一些经济依附国实行金本位制,但到1908年,除中国、普鲁士和少数中美洲国家继续实行银本位制之外,金本位制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标志,实际上就是英镑本位制。
——摘编自向松祚《新资本论》
材料二 1969年6月,一份题为“国际货币事务的基本选择”的报告正式提交尼克松总统,这就是著名的“沃尔克报告”。其主要内容是:(1)美国应首先会同有关国家就汇率重新安排问题展开磋商,并以此促使德国等有关国家实现货币升值。(2)在无法实现汇率重新安排的情况下,美国应单方面宣布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以期减少美国的黄金流失,刺激汇率机制的重新调整,同时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该报告很快得到尼克松的批准和采纳。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正式公布了美国的“新经济政策”。在国际经济政策方面,美国将征收进口附加税、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削减对外援助等。此后,尼克松致电有关国家领导人,声称“新经济政策”的目标就是重振美元的国际地位,同时寻求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摘编自舒建中《试论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调整货币政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国际金融体系构建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这期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摘编自环球网《在20年节点,回顾中国加入WTO历史性时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体现了世界经济的混乱、无序状态,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了关贸总协定,故C项正确;发展“混合经济”是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颁布法律,对草场的利用进行监督管理,改善了公共草地的利用状态,这有利于保护环境,客观上推动可持续发展,B项正确。本题时空信息是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此时美国正发生经济大危机,总统罗斯福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方式缓和危机。材料描述的是政府对草场利用的指导,“全面干预社会运行”说法夸大,排除A项;材料中政府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不能体现职能强化,排除C项;当时美国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就业问题,与材料中环境问题不符,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与关贸总协定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是苏联应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而成立的经济组织,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施冷战的经济措施,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与材料“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不符,C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主张在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贸易,也准备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D项正确;材料中毛泽东和叶季壮都强调要准备和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并没有体现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政策,排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新中国才真正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国民经济的恢复主要是内在建设,与外贸无关,排除C项。故选:D。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英国的福利支出和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逐渐增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贫富差距,故排除A项;一战后英国开始失去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的国家财政状况,故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实行自由选举,建立多党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所有制改革”可以看出匈牙利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C项正确。匈牙利改革不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排除A项;波兰是东欧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因此“开启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匈牙利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并不是“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以及涨幅中都出现了“金融服务”,而银行、金融业、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都属于第三产业,可知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经济滞胀)的罕见现象,80年代西方国家逐渐走出经济滞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新兴国家的发展或工业建设,无从比较,不能得出美、日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排除C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的说法夸张,材料也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材料“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将成员国分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两种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近2/3的成员都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体现的是部分国家认为世界贸易组织对成员国的划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应该与时俱进,说明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适时变革,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国际需要,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成就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霸权主义,排除D项。故选:C。
9.答案:A
解析:材料“1995年1月31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正式成立,并规定了其职责和办事规则。2月,争端解决机构设立常设上诉机构,该机构成员必须在法律和国际贸易领域中有公认的权威,并且是对各有关协议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机构有利于规范国际贸易,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据本题材料“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材料反映出全球治理方式有待提升,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材料显示国际经济秩序存在的问题较多,不合理,排除C项;全球经济环境并未日益恶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非重点企业中的多个领域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大幅裁员的现象,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应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经济安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信息,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两面性指: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因素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也受到严重挑战,而题干强调的是南非经济受到冲击,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信息,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贸易壁垒的放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商品贸易。”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商品贸易,中国出口额飙升,说明经济全球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没有体现主导经济全球化信息,排除B项;苏联解体,标志着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瓦解,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此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非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1)原因: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拥有广阔领地的“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提高了英国的综合国力;庞大的海外投资收益与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黄金储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密切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
(2)影响:放弃固定汇率制,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有助于解除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有助于削弱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继续维护美元霸权:为自由选择货币汇率政策创造了空间,增强了美国利用经济手段影响国际金融秩序的权力;促进美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应对日益扩大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货币多元化体系的形成,为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3)认识: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工程,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各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构建,创建新的多边货币金融机制;重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利益,构建更为稳定、平等的国际金融体系。
解析:(1)据材料一“1860年,大英帝国领地面积达到2470万平方公里,到1909年,总面积增加到330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5%。”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拥有广阔领地的“日不落帝国”;据材料时间“19世纪”“1860”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工业革命提高了英国的综合国力;据材料一“大英帝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投资”“在为世界贸易确立规则的同时”可以得出庞大的海外投资收益与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黄金储备;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密切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
(2)据材料二“美国应首先会同有关国家就汇率重新安排问题展开磋商”可以得出放弃固定汇率制,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据材料二“美国应单方面宣布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以期减少美国的黄金流失”可以得出有助于解除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有助于削弱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继续维护美元霸权,据材料“刺激汇率机制的重新调整,同时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可以得出为自由选择货币汇率政策创造了空间,增强了美国利用经济手段影响国际金融秩序的权力;据材料二“促使德国等有关国家实现货币升值”“美国将征收进口附加税,”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应对日益扩大的国际收支失衡;结合所学可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货币多元化体系的形成,为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3)据材料一“从19世纪”到“1908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工程,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据材料二“美国应首先会同有关国家就汇率重新安排问题展开磋商,并以此促使德国等有关国家实现货币升值”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要维护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构建,创建新的多边货币金融机制;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重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利益,构建更为稳定、平等的国际金融体系。
14.答案:(1)新变化:制度化、组织化增强;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利益。原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原有机制难以适应;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增强。
(2)意义:有利于扩大进出口;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推进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新变化: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可得出制度化、组织化增强;根据材料“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可得出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利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可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并结合所学可知原有机制难以适应:结合所学知识,90年代联解体,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增强。
(2)意义:根据材料“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可得出有利于扩大进出口;根据材料“这期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可得出优化贸易结构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根据材料“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可得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和推进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时强化练(答案)—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