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3.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 )
A.交通运输业 B.农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4.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6.为战胜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协调与苏联政府的关系
D.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7.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
A.是否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B.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是否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8.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9.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
外出6个月以上农民工人数变化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0.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指的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D.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12.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____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
A.从严治党 B.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建成小康社会
13.1985年,我国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不包括( )
A.珠江三角洲 B.上海浦东区 C.长江三角洲 D.闽南三角地区
14.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做贡献。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袁隆平
15.诺贝尔奖作为世界上地位最高的奖项而备受关注,2012年中国获此殊荣的作家是( )
A.鲁迅 B.老舍 C.莫言 D.茅盾
16.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
A.氢弹 B.原子弹 C.洲际导弹 D.近程导弹
17.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的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思想自由
C.各抒己见 D.兼容并包
18.他专注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就是( )
A.聂荣臻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19.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天宫一号 C.神舟一号 D.嫦娥一号
20.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二、材料题
21.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请跟随以下图片的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部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2)图三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图一和图三分别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图四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一次重要会议的精神?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随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5)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根据所学回答:哪个城市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第一批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
22.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据新华社2018年1月24日报道,西藏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1310.6亿元,同比增长10%,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671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30元,增长13.6%。
材料二:长期在中国考察研究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普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
材料三:“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很大的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材料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1)1951年,西藏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解放?有何意义?
(2)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
(3)早在筹建新中国时,为了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共提出了哪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什么?
(5)材料三中提到的“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个战略通常被称为什么战略?
(6)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亚非国家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材料三: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火星上来的
——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材料四:1972年2月,美国总统的专机在北京机场徐徐降落。当他走下舷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就向前来欢迎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他们紧紧握手,足有一分钟。他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五: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重大外交事件年表(部分)
时间 外交事件
2014年5月 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
2014年11月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
2015年 由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
2017年9月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
材料六: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这些原则”是指什么?
(2)材料二是中国领导人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
(4)材料四中的美国总统是谁?中美两国于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6)根据材料五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武器装备日益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回答:我国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哪一支?2012年交接入列的“辽宁舰”在我国海军史上有何地位?目前,哪一支部队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24.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立政权】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紧要历史关头……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道路探索】
材料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2)“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
材料三: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坚决跟着共产党,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一定来到!
——歌曲《社会主义好》
(3)“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是在哪一次会议之后?为了早日让“共产主义社会”到来,我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特色中国】
材料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材料五: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材料六: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6)“一个梦”就是中国梦,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7)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25.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经典之音】
材料一: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材料一中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哪个地方?之前一直被哪个国家占领?
(2)“MACAU”是指什么地方?2024年是她回到“母亲”怀抱多少周年?
【两岸之情】
(3)图一两人所代表的两个组织曾经达成了共识,该共识促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该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4)图二是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晤,这次会晤地点在哪里?这次会晤有何意义?
(5)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启迪之声】
(6)从本题的探究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填空题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抗美援朝时,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是____________。
(2)河南兰考人民颂扬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_。
(3)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____________实现太空行走。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1)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2)2001年中国成为____________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4)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__。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D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主要讨论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与题干“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无关,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题干“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民族威望,中国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美国,维护了中朝两国的民族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D
解析:从题文中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刚刚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飞机、汽车等重工业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工业水平低,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项正确,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于1979年,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于198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反映“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才会有今天“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D符合题意,ABC均不能从材料中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我们开始走上了“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开始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有效的不改变了这种现状,扭转了不利的局面,所以答案选D。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时的口号,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排除A项;材料体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未涉及“文化大革命”的评价,排除B项;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但材料未涉及冤假错案的平反,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着三个经济特区都在广东省,符合题意,故选A。
9.答案:C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到从1980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到2015年,我国外出6个月以上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城市所需劳动力不断上升的结果。A项图片内容没有反映出来;B项农民工是以进城务工为主,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C。
1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十五大有关知识的识记。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会议上江泽民作了重要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故B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大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七大上,故ACD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B。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可将其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项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基本点,排除B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排除C项;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点,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A项正确;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B项;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排除C项;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B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1985年我国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此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步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为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做贡献”,再结合所学可知,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C项正确;铁人王进喜贡献在石油大会战中艰苦创业,排除A项;党的好战士雷锋为人民服务,排除B项;袁隆平发明籼型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C项正确;鲁迅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但是鲁迅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排除A项;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但是老舍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排除B项;茅盾是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但是茅盾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研究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仅加强了我国国防实力,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B项正确;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排除A项;1980年5月18日上午10时,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在酒泉成功发射,排除C项;1960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要实行的方针是“双百”方针,即在文艺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在科技领域实行百家争鸣,A项正确;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要实行的方针是“双百”方针,排除B项;各抒己见不是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提出实行的方针,排除C项;兼容并包不是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提出实行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
18.答案:C
解析:据题干“他专注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和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C项正确;聂荣臻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A项正确;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发射升空,排除B项;神舟一号是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于1999年发射升空,排除C项;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发射升空,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1)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关系:土地改革的完成,为“一五”计划准备了条件(或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方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变化: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或由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人物:邓小平;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城市:厦门;城市:深圳。
解析:(1)法律文献:根据图一“土改纪念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关系:根据图1“土改纪念章”可知,图一反映的事件是土地改革,根据图二“‘一五’计划纪念邮票”可知,图二反映的事件是一五计划,土地改革的完成,为“一五”计划准备了条件(或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方式:根据图三“新社员入社大会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变化:根据图一“土改纪念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图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是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根据图三“新社员入社大会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图三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是由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或由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会议:根据图四“小岗村农民共按手印群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图四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农村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中规定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厦门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第一批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
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其中,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22.答案:(1)方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
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5)战略:西部大开发。
(6)理解: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强调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命运。
解析:(1)方式和意义:结合所学西藏和平解放的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
(2)公路: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3)基本国策:结合所学中共的民族政策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自治区: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区域自治区可知,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5)战略:根据材料三“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并结合所学西部大开发的知识可知,“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国家正式开始进行“西部大开发”。
(6)理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从中国的组成、民族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强调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命运。
23.答案:(1)两国总理: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
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外交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总统:尼克松。
时间:1979年。
(5)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7)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地位:“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部队:火箭军。
解析:(1)两国总理: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这些原则:结合所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2)地点:根据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并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外交成就:根据材料“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4)总统:根据材料“1972年2月,美国总统的专机在北京机场徐徐降落”并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6)外交布局: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7)第一支海军:结合所学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核心力量:结合所学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24.答案:(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武汉长江大桥
(3)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4)中共十二大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7)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出来的;适合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方向;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解析:(1)事件:根据题干“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深受奴役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纪元。
(2)成就:根据题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成就。这一表述出自毛泽东1956年的诗篇, 形容的是通过建设长江大桥来实现南北交通的畅通无阻。
(3)会议: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可知,中共八大后,“掀起建设建设高潮”。
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早日让“共产主义社会”到来,我们掀“大跃进”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4)会议:根据所学和材料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成果:根据所学和材料五“……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基本内涵: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就是“实现伟大,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所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7)认识:综合上述材料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是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出来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适合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方向;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25.答案:(1)地方:香港。
国家:英国。
(2)地方:澳门。
周年:25周年。
(3)内容: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4)地点:新加坡。
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启示:中国共产党是统一大业的推动者;国家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等。
解析:(1)地方:结合所学香港回归的知识可知,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标志着祖国在完成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国家:结合所学香港回归的知识可知,香港近代以来一直被英国占领,始于1842年《南京条约》。
(2)地方:根据材料二“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并结合所学澳门回归的知识可知,1999年,中国恢复对澳门的主权。
周年:结合所学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24-1999=25年,因此2024年是她回到“母亲”怀抱是25周年。
(3)内容:根据“图一汪辜会谈”可知,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4)地点和意义:根据图二人物信息可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基本方针:结合所学“一国两制”的内容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6)启示: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从党的领导、国家统一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中国共产党是统一大业的推动者;国家统一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等。
26.答案:(1)黄继光
(2)焦裕禄
(3)翟志刚
解析:(1)根据抗美援朝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时,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是黄继光
(2)根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涌现出的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可知,河南兰考人民颂扬的党的好干部是焦裕禄。
(3)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知识可知,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
27.答案:(1)三大改造完成
(2)世界贸易组织
(3)粉碎“四人帮”
(4)青蒿素
(5)增强企业活力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9月,毛泽东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无限悲痛。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