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1.中古时期的西欧,随着国王权力的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这些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当时,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国王的仆从。这表明此时西欧国家( )
A.实行君主专制 B.国王权力至上
C.官员服务国王 D.学习中国选官制度
2.西方各国有关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升降、奖惩、福利、待遇、培训、退休、退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都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除有概括文官制度的基本法外,一般还制定各种专门法。这反映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 )
A.依法管理 B.政治中立 C.职务常任 D.素质优良
3.有学者把英国大臣与文官关系比喻成“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大臣像丈夫,虽然由他们做出决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和经验,使他们在一些具体事务面前无能为力。这时,像家庭主妇一样,文官参与决策并处理具体事务就顺理成章。据材料可知( )
A.文官群体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B.英国君主立宪制走向成熟
C.文官群体对大臣形成了制衡 D.大臣和文官党派利益一致
4.英国首相张伯伦曾对高级文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高级文官权力较大,不支持首相工作 B.文官政治独立,充当“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
C.首相张伯伦认为文官制度不适合英国 D.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运转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5.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6.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83年,美国通过了《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7.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考试必须“具有专业与实用性”,强调“应用科学和专业知识”。这一规定( )
A.确保了政府官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C.有助于消除政府腐败现象的出现 D.适应了当时社会对政府工作的要求
8.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行政官员通过竞争考试进入政府,并被划入“职位分类”系统中,成为终身任职的官员,不与总统共进退。这( )
A.大大提高了文官的素质 B.有利于政府行政效能提高
C.践行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消除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9.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为政党或政治目的谋求或接受捐款及其他利益;不得成为公选公职的候选人;不得担任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的干事、顾问等;不得参与选举活动。这些规定( )
A.确保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B.体现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C.消除了各党派间的矛盾 D.维护了文官系统的稳定性
10.拿破仑规定进入高级文官阶层的人必须通过考试进入国立行政学院学习,被其录取即进入了文官系统,学生学习期间享受法律给予文官的一切待遇,并领取薪金津贴。毕业后,各部门一律不得拒绝任用。由此可见,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文官制度( )
A.适应工业革命开展需要 B.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C.体现了竞争择优的理念 D.保证了政府工作的持续性
11.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对于党派、政治活动等保持中立,似乎文官是超阶级超政治的,其实不然,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政治中立,只是在垄断资本集团及其政党中间这一特定范围内保持中立。材料意在说明( )
A.政治中立原则的丧失 B.文官制度的阶级实质
C.政党之间斗争的激烈 D.政府权威的不断削弱
12.西方现代文官作为常任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忠于国家,为国家的总体利益服务。因此,各国文官制度几乎都规定要“政治中立”,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依法办事,廉洁奉公,遵守纪律。材料说明,西方的文官制度( )
A.有效防止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B.和本国政党相互牵制利于民主
C.有利于保持政府政策的稳定性 D.保证了政府各项工作的高效性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明治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官员考核和任用制度。1882年3月,伊藤博文受日本政府派遣,率领“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宪政状况与官制。1893年,明治政府颁布《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强调文官任用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后来,日本政府又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前者从法律上保证了文官的相关权利,而后者规定了对文官犯错的惩罚办法。在《文官任用令》等公布实施后,平民在政府官员中的人数和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实际能力与学问进入政府担任官职,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官员。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模仿日本文官制度实行了官制改革,其官制把文官分为特任、简任、荐任、委任等类别,其中特任、简任为高等文官,这与日本的亲任、敕任文官很相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春海《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国王往往挑选自己的亲信处理这些事务,并赐予他们官职。当时,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国王的仆从”可知材料强调了官员与国王的关系。根据“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国王的仆从”可知,当时西欧国家的官员服务于国王,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官员服务于国王,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一系列管理制度,都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依法管理,故答案为A项,排除 B.C、D三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臣“像丈夫”,掌握决定权,但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和经验,因此需要文官来处理具体事务,因此二者相互之间形成了制约,C正确;文官不是权力中心,排除A;材料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文官,排除B;文官保持中立,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
4.答案:B
解析:A项中“不支持首相工作”是对题干信息的错误解读,故不选A。结合所学可知,文官政治独立,充当“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会出现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上述议论,故B正确。从题干信息看不出首相张伯伦认为文官制度不适合英国,故不选C。D项表述题干信息未体现,故不选D。
5.答案:C
解析:“文官任用采取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并未违背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故A项错误;“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与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同,故B项错误;“文官任用采取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的措施有利于科学管理,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文官制度改革并未体现出对执政党领导能力的削弱,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文官牵扯政治纷争,从而保障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故B正确;A中“改变了”说法错误;C中“削弱”明显不符合题意;该政策主要是针对政府官员的管理,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883年”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具有专业与实用性”“应用科学和专业知识”反映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美国《彭德尔顿法》的规定适应了当时社会对政府工作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确保政府官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排除A项;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而事务官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排除B项;“消除政府腐败”表述太过绝对,排除C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文官不因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党”“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行政官员不随总统共进退”等信息可知,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参与政党政治,不随总统共进退,这有利于保证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彭德尔顿法》对文官的规定,没有涉及文官素质的提高,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彭德尔顿法》对文官的规定,没有涉及分权制衡的原则,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彭德尔顿法》对文官的规定,没有涉及文官的地位,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文官政治中立,并不一定能够确保政府的工作效率,排除A;根据题意可知,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或者拥有政治倾向,因此体现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B项正确;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文官政治中立,更不可能消除各党派间的矛盾,排除C项;这些规定并不是为了维护文官系统的稳定性,排除D项。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规定进入高级文官阶层的人必须通过考试进入国立行政学院学习,且享有法律给予文官的一切待遇,体现了竞争择优的理念,故选C项。材料描述的是法国文官的选拔规定,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国大革命成果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官员的择优录用,与“持续性”无关,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政治中立”原则是指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这有利于调节政党之间的矛盾及维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文官制度的“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所以文官制度的阶级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根据“‘政治中立’,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依法办事”可知,文官可以不受执政党变动影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C项正确。故选C项。
13.答案:背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两党制形成,政治斗争激烈;旧文官制度弊端导致腐败滋生。特点:公开考试和平等择优;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严格考核,赏罚分明;统一管理,科学分类;官纪严明,待遇优厚;走向专业,注重培训。影响:提高了文官系统中官员的文化素质;增强了政府的执政水平;协调了内部的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其他国家治理腐败提供了经验借鉴。
解析: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两党制形成、政治斗争激烈、旧文官制度弊端导致腐败滋生等角度分析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特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公开考试和平等择优、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严格考核、赏罚分明、统一管理、科学分类、官纪严明、待遇优厚、走向专业、注重培训等角度回答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提高了文官系统中官员的文化素质、增强了政府的执政水平、协调了内部的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其他国家治理腐败提供了经验借鉴等方面回答其影响。
14.答案:(1)特点:立足国情,仿效西方;立法保障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强调将考试选拔作为文官任用的重要前提。
(2)影响: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形成了能力为上的用人机制;实现了官吏任用的制度化、规范化;为近代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官制改革提供了范例。
解析:(1)由材料“882年3月,伊藤博文受日本政府派遣,率领‘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宪政状况与官制”,可得出立足国情,仿效西方;由材料“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前者从法律上保证了文官的相关权利,而后者规定了对文官犯错的惩罚办法”,可得出立法保障和制度建设相结合;由材料“强调文官任用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可得出强调将考试选拔作为文官任用的重要前提。
(2)文官制度有利于选拔相当文化素养的官员,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由材料“平民在政府官员中的人数和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可得出日本文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日本政治民主化进程;由材料“在新官员的录用上,世袭主义被能力大小所代替”,可得出形成了能力为上的用人机制;由材料“严格的考试检测和考核,经历严格的挑选和培训,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官员”,可得出实现了官吏任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由材料“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模仿日本文官制度实行了官制改革”,可得出为近代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官制改革提供了范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