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商的妇好墓出土了几千件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此外还出土了6800多枚海贝,同期的一些中小型墓,虽然没有青铜器随葬,却有海贝随葬,有的墓随葬的海贝也有数百枚。这些海贝可以印证,商朝时( )
A.贝是普遍使用的装饰品 B.海产品消费量比较大
C.贝是体现社会等级差别的象征 D.贝可能是流通货币或个人财富的象征
2.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种类有刀币、布币和蚁鼻钱。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齐国铸币业发达 B.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
C.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 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
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货币,将秦半两钱定为统一货币,从而结束了先秦时期货币形制、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但目前考古发现的秦半两钱在形制、重量上并不统一,在陕西凤翔秦墓中甚至曾发现半两钱大小相差达百倍者。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秦朝官营手工业的铸造技术比较落后
B.秦朝没有发布统一的半两钱铸造规格
C.秦半两钱主要由各地而非由中央铸造
D.存世的秦半两钱并不都是秦朝俦造的
4.“开元通宝”钱的发行,标志着五铢钱的结束和通宝钱制的开始。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而在于钱名。自此以后,钱币改称“××”通宝、元宝、重宝等,这也成为唐后各代钱币的标准。这表明,唐初货币的铸行( )
A.改变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 B.改变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C.使钱币材质与铸造更为精良 D.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
5.会子是两宋时期发行量最大的纸币,因主要用于东南地区,又称“东南会子”。南宋朝廷创立“钱会中半”制度,规定百姓向政府缴纳赋税时,采用铜钱与会子搭配的办法。这一制度的实施( )
A.有利于会子的有效流通 B.增加南宋政府财政收入
C.导致通货膨胀会子贬值 D.解决了铜钱短缺的问题
6.明朝初年,在商品交易时,“百文以上用钞(纸币),百文以下用钱(铜钱),法至善也”,但行之未久,“钞法日废”;宣德年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至嘉靖年间,“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这表明( )
A.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B.出现更广泛流通的纸币
C.宣德年间纸币已经消失 D.铜钱逐渐取代纸币与金银
7.针对官银钱号滥发无度的状况,1915年北洋政府财政部成立平市官钱局,备基本金100万两,发行铜元票,公私款用一律通行。据报道,“铜元票市面畅行,昨有人往前门大街隆茂号兑换此项铜元票,竟已报罄矣”。铜元票的发行( )
A.体现了北洋政府专制独裁 B.有利于当时金融秩序的稳定
C.便利了官僚资本变相敛财 D.抑制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8.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中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这一举措( )
A.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 B.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说明政府为抗战作了充分准备
9.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以1:300万的比率回收法币。按《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发行最高限额为20亿元,而当时的法币发行额折合金圆券才2亿元。国民政府的做法( )
A.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加剧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
C.使国统区财政经济开始崩溃 D.力图扰乱解放区的金融秩序
10.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
A.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的局面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11.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英国的企业也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推向了世界。材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重商主义政策成就英镑的国际地位
C.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国际货币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12.下图所列为学者对某金融秩序的评价。据内容推测该学者评价的是( )
美国通过发行巨额国债来增加美元的发行额度,但这导致美国政府赤字越来越高。其他国家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各国不断将美元兑换为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将越来越少。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浮动汇率制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I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铜钱要铸造,而银子不用铸造。这两种货币金属的兑换率随着供应情况很容易波动,对所有百姓有直接的影响。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清朝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行纸币。
——摘编自(美)韩书瑞等著,陈仲丹译《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迫于财政与经济压力,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尝试,但除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外,在货币制度方面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金银比价发生很大变化。这不仅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而且直接影响到清政府的对外借款与还本付息问题。在甲午战争后的对日赔款与义和团运动后的庚子赔款中,清政府遇到了严重的“镑亏”问题,从而引发了关于货币改革与本位问题的激烈争论。
——摘编自燕红忠《本位与信用: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及其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货币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货币改革的背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纪念工业革命的成就,英格兰银行将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以及帮助他完成商业化的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印制在最新版的5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1860—1914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和结算。1913年末,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超过50%是英镑。英镑成为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二 从1931年7月开始,英镑兑换黄金达到了高潮,而外贸赤字也迫使英国不得不向外支付更多的黄金。黄金储备的锐减反过来又动摇了人们对英镑的信心。1931年9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不再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并且禁止黄金出口。
——摘编自曹家和《大萧条:起因何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世界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故选D;贝是当时的货币,并非装饰品,排除A;贝作为货币,不是消费品,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妇好墓和一些中小型墓都有海贝随葬,体现不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差别,只能体现社会财富的差别,排除C。
2.答案:C
解析:由考古发现战国时期齐国的货币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流通,说明各国经济交往频繁,所以C项正确:货币流通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铸币业的发达,A项错误;征服燕、赵等地的是秦国,B项与史实不符;比起其他货币,刀币流通广,主要原因不是易于携带,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从材料“秦半两钱在形制、重量上并不统一”可以分析出,由于秦朝时期秦半两钱不是由中央统一铸造,从而造成了“秦半两钱在形制、重量上并不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秦朝的手工业铸造技术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将秦半两钱定为统一货币”说明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4.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五铢”是重量,“开元”是年号。题干情境表明,唐初开始的这种“××”通宝、元宝、重宝的钱币范式,改变了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A项符合。据材料“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事实上唐以后铸行的钱币依然是圆形方孔的形制),B项排除;C、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答案为A。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南宋朝廷创立‘钱会中半’制度,规定百姓向政府缴纳赋税时,采用铜钱与会子搭配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政府推行“钱会中半”制度,采用铜钱与会子搭配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子在市场的有效流通,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市场金属货币数量不足的问题,A项正确;铜钱与会子搭配的办法,对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减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数量增多,将会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材料中没有描述货币量的增加信息,排除C项;解决了铜钱短缺的问题,“解决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A
解析:从明朝初年至嘉靖年间,经济交易中先是纸币不再盛行,而后铜钱的地位也开始下降,在交易中白银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并逐渐成为商品贸易中的主要货币,A项正确。B项与材料“钞法日废”“钞滞不行”“钞久不行”等内容矛盾,排除。“钞滞不行”说明明朝纸币在市场上流通性变差,但并未彻底消失,C项排除。D项与材料“钱亦大壅”矛盾,排除。
7.答案:B
解析:北洋政府为了解决官银钱号滥发无度的情形,成立平市官钱局,发行通用的铜元票,得到了民众的认可,这说明铜元票的发行有助于当时金融秩序的稳定,B项正确;北洋政府发行铜元票是为了稳定金融秩序,不是专制独裁的体现,排除A项;当时官僚资本尚未兴起,排除C项;铜元票并不能抑制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可知货币改革的举措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货币改革推动了国家市场的统一而非政治的统一,排除A项;统一货币的举措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由金圆券的最高限额高达20亿,可知这样的货币发行势必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进而加剧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错误在“开始”二字上;这是在国统区进行的币制改革,故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2月,解放战争正在进行并不断取得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革命胜利在望,解放区经济建设提上日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D项正确;战略进攻的时间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结束物价连年暴涨的局面”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B项错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经济封锁出现在国共十年对立期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
11.答案:D
解析:材料“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各类金融业务,英国的企业也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推向了世界”反映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双挂钩一固定,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关系体系,C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国际收支调节,排除A项;材料与金本位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浮动汇率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1)状况:采用双金属通货制;白银成为主要通用货币:纸币几经发行但最终被废止。原因:铜钱和白银自身的特点: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纸币容易发生贬值。
(2)背景:晚清政府财政危机影响;工业化国家采取金本位制的冲击:民族危机的加剧。
解析:(1)“状况”,根据材料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可知,采用双金属通货制:根据材料一“1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可知,白银成为主要通用货币:根据材料一“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潮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清朝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行纸币”可知,纸币几经发行但最终被废止。“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铜钱和白银自身的特点: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纸币容易发生贬值等角度进行分析。
(2)“背景”,根据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迫于财政与经济压力,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尝试”可知,晚清政府财政危机影响:根据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金银比价发生很大变化。这不仅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而且直接影响到清政府的对外借款与还本付息问题”可知,工业化国家采取金本位制的冲击;根据材料二“在甲午战争后的对日赔款与义和团运动后的庚子赔款中,清政府遇到了严重的‘傍亏’问题,从而引发了关于货币改革与本位问题的激烈争论”可知,民族危机的加剧。
14.答案:(1)地位:世界货币。
原因: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对英国:短期看,有利于维持英镑币值的稳定;长远看,英镑逐渐丧失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对世界:诱发资本主义世界普遍放弃金本位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解析:(1)地位根据“英镑成为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可知是世界货币。原因: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同时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根据“,英镑兑换黄金达到了高潮,而外贸赤字也迫使英国不得不向外支付更多的黄金。黄金储备的锐减反过来又动摇了人们对英镑的信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放弃金本位对英国来说,短期内有利于维持英镑币值的稳定;但从长远看,使英镑逐渐丧失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对世界来说则是诱发资本主义世界普遍放弃金本位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