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1.下图是美国总统林肯(右一)早年当律师时在法庭上辩护的情景。他可能在( )
A.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宣布被告无罪 B.根据遵循先例原则帮助事主辩护
C.据1787年宪法为经济纠纷案辩护 D.创造先例并对先例作出精彩解释
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
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③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④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3.有观点指出,在美国,假如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该观点主要强调美国( )
A.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 B.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最高司法权由陪审团掌握 D.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4.时至公元前三至前二世纪,罗马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要求平衡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与此同时,由于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原有的城邦的狭隘的公民观念在逐渐遭到破坏,而罗马公民本身也正被改造为有世界观念的“世界公民”。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 )
A.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C.罗马法律体系比较完善 D.罗马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14世纪,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古时期城市法的结合。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
A.法学已经摆脱神学束缚 B.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
C.罗马法与教会法相融合 D.人文主义淡化宗教信仰
6.中古时期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法学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 )
A.教会权威面临着挑战 B.罗马法取代了《圣经》
C.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D.《圣经》遭到普遍抛弃
7.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 )
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
C.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
8.《法国民法典》规定的“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的法律原则,正是罗马自然法思想与万民法追求的平等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这充分反映了( )
A.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立法、司法产生重大影响
B.法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充分的民事权利
C.《法国民法典》不断继承和发展罗马法的原则
D.《法国民法典》是当今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9.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
A.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 B.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
C.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 D.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10.宗教改革后,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获利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伦理( )
A.有利于因信称义的形成 B.反映了资本扩张阶段的罪恶
C.推动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禁欲主张
11.下图为1475—1600年欧洲修道院平均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时期修道院平均数量的变化( )
A.受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B.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C.体现出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D.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12.如图是17世纪30年代荷兰画作《阅读的老妪》,图中老妪阅读的是荷兰语版本的圣经。这一现象( )
A.弱化了荷兰人民对上帝的信仰 B.展现了荷兰人安逸的世俗生活
C.表明新教理论在荷兰得到传播 D.推动理性主义思潮兴起于荷兰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361年,爱德华三世颁布法令,明确规定治安法官有权“根据(王国的)法律与习惯审理并裁决本郡发生的在国王之诉范围内的各种重罪和侵害之诉”。治安法官在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审判权。除此之外,该法令还赋予了治安法官调查权、逮捕权等一系列辅助性的司法权力。1362年,他又颁布法令规定治安委员会每年要召开四次法庭,法庭召开时间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时间大致相符,因此被称为季审法庭或四季法庭。1461年,爱德华四世颁布法令,要求郡长及其统领的下层官员要将收到的诉讼全部转交给治安法官办理。
一个正式的季审法庭的参加者要包括治安法官及他们的随从或工作人员、陪审团成员、地方各级官员、监狱里的囚犯、诉讼的当事人以及他们带来的证人等等,治安法官在季审法庭上收到相关案件之后并不会立即进行审理,而是先将这些案件提交给一个大陪审团,由该陪审团决定是否将这些诉讼正式提交法庭进行审理。季审法庭难以裁决的疑难案件都可以提交给王座法庭,对季审法庭的判决表示不服的嫌疑人也可以向王座法庭提出上诉。季审法庭中,不论是大小陪审团还是普通的治安法官都更倾向于根据自身的意志发起或裁决诉讼,他们的审理结果也许并不严格符合传统普通法和制定法的规定,但是却能更加灵活地贴近社会现实。
——摘编自张质雍《中世纪晚期英国治安法官司法治理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晚期英国治安法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晚期英国治安法官司法实践的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二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三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法律文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什么?并指出“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D两项是法官的权力,律师的职责是辩护,故排除;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故B项正确;1787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性质、权力结构、人民的权利等,不能解决经济纠纷等具体问题,故C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①正确: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②正确;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③正确;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④正确。故选A。
3.答案:D
解析:由材料“在美国,假如总统犯了叛国大罪…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并结合所学可知,遵照民主制度和司法制度,美国注重严格的政治审判程序,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说法错误,排除。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罗马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原有的城邦的狭隘的公民观念在逐渐遭到破坏”“罗马公民本身也正被改造为有世界观念的世界公民”等信息说明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故B项正确。材料中“罗马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不能说明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罗马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律体系比较完善。故C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材料“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古时期城市法的结合”,说明在14世纪,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的法律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极不适应,所以当时意大利的法学家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力图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学家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罗马法在中古时期初期处于衰落状态,从12世纪开始,罗马法逐步被重新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西欧的法律现状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不适应,罗马法逐渐被重视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教会权威面临着挑战,A项正确;罗马法取代了《圣经》材料体现不出,B排除;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不符合材料特点,C排除;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A。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法系与罗马法有较大差异,说明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于罗马法,所以答案选B,排除A;地理环境只是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C说法有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所以排除D。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正是罗马自然法思想与万民法追求的平等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等分析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法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充分的民事权利”材料无法体现;C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D项“《法国民法典》是当今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材料无从体现,且不符合史实。综上所述,本题选A。
9.答案:A
解析:材料“……有革命思想……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不允许有违背基督教的思想出现,体现了基督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如果有革命思想……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体现了革命思想受到压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建势力的内容,不能得知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世俗法庭,不能得知宗教法庭是否取代世俗法庭,排除D项。故选:A。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宗教改革后,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获利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可知,新教伦理鼓励人们通过劳动获得财富,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推动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C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后不管是天主教控制区还是新教控制区,修道院平均数量都有所减少,尤其是在新教区更明显。其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要求对教会进行改革,传统教会代表的修道院数量受到冲击而下降,故选A项;宗教改革兴起的时间是1517年,图中修道院平均数量的明显变化是在此之后,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国家形成,排除C项;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并不否定宗教信仰,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荷兰人能阅读用本民族语言书写的《圣经》是在欧洲宗教改革以后,说明新教理论在荷兰得到传播,故选C项;新教没有弱化对上帝的信仰状况,否定的是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A项;图片体现的是宗教生活而不是“世俗生活”,排除B项;理性主义思潮即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排除D项。
13.答案:(1)体现王权强化;治安法官权力明确;法律明确规定;审判程序明确;审理灵活贴近现实。
(2)意义:有利于加强王权,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规范司法,促进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为后世司法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1361年,爱德华三世颁布法令,明确规定治安法官有权……治安法官在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审判权。除此之外,该法令还赋予了治安法官调查权、逮捕权等一系列辅助性的司法权力。”可得出体现王权强化;治安法官权力明确;根据材料“1362年,他又颁布法令规定治安委员会每年要召开四次法庭,法庭召开时间与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时间大致相符,因此被称为季审法庭或四季法庭。”可得出法律明确规定;审判程序明确;根据材料“但是却能更加灵活地贴近社会现实”可得出审理灵活贴近现实。
(2)意义:可根据治安法官的特点加以阐述,如体现王权可以有利于加强王权,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程序明确可以有利于规范司法,促进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另外对后世而言,为后世司法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14.答案:(1)《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或者《民法大全》)。
(2)体制:君主立宪制。转移: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3)评价:积极:是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其他国家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局限: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种族歧视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标志;《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2)根据材料二“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体制是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二“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转移是权力中心是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3)根据材料三中“它最先承认了人权”,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与局限等角度分析1787年宪法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可知,从积极角度看,是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并且为其他国家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从消极角度看,根据材料三“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种族歧视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