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2.本试题分为卷Ⅰ卷Ⅱ两部分,共 6 页,共 24 小题。
3.本试题为开卷考试,考生可参考教材。
卷Ⅰ(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要求接送在
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共有 119 位民主人士参加了该会议。这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团结各族人民以及各民主阶级 D.与港澳同胞共商政权建立
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左图)、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右图)两图内
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3.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C.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4.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的占比情况统计。由此推断,比值变化
的原因是( )
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时间 1949 1953 1956
文科学生占比 33.10% 14.90% 9%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工业化起步的需要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拨乱反正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6.关于中共八大的有关情况,以下内容不应该选择的是(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C.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D.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出现
这一严重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B.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C.人民急于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
D.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
8.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与荣誉称号搭配不
正确的是( )
A.“铁人”——雷锋 B.“两弹元勋”——邓稼先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9.《人民日报》反映时代风潮。1976 年“阶级斗争”一词重复出现两百余次,1979 年其子报
《市场报》正式创刊,1980 年又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
由此可见( )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C.农村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D.对外开放助推思想转变
10.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 20 世纪 50 年代,1984 年 7 月,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
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多种经济成分入股集资的商业联合企业。据
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此可知( )
A.公私合营事业取得重大成果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探索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对外开放取得重大阶段成果
11.“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 20 世纪最后
20 年间的历史大跨越。”这里的“它”指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特别行政区
C.设立浦东开发区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2.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全党全国人民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3.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
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这说明(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人民不断努力 B.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C.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D.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14.“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裁、超越零和博弈,
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
的伟大创造。”这种“新的可能”是指(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秉承全球治理观
C.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D.走和平发展道路
15.云南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少数民族皆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管
理要适应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这样的措施有利于( )
A.促进民族繁荣 B.增强民族自治 C.维护民族团结 D.开展西部大开发
16.“过去一个时期,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
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这个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
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这个制度是( )
A.四项基本原则 B.“一国两制”
试卷第 3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C.“五位一体” D.“四个全面”
17.“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
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18.某班学生在学习某主题时,查找相关的内容“1956 年仿制成功歼 5 型歼击机,” “1966
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74 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2012 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交付海军”……他们研究的主题为
A.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B.人民空军建设
C.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D.国防建设
19.下图中飞船的成功发射
A.实现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梦想
B.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了飞船发射技术
C.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
D.使我国成为第一个送人上太空的国家
20.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电信事业发展迅速 B.饮食讲究营养均衡科学
C.服饰变得丰富多彩 D.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卷Ⅱ(非选择题,共 60 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试卷第 4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材料一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战争中涌现出 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
6000个功臣集体,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
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
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
为“最可爱的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
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
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1)从材料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抗美援朝精神”?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
胜利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
“最高利益”进行了哪一成功探索?
22.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毛泽东与中国农业现代化》一书的部分目录
第一章 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依据和条件
一、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基本依据
二、新中国成立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三、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
第二章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体制选择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不成功的探索
三、“四清”、“文化大革命”和农业学大寨运动,使中国农业现代化在曲折中前进
试卷第 5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
第八章 毛泽东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
二、毛泽东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奠定了新时期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基础
材料二:1978年,做出改革开放决策后,邓小平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
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农业
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等”。邓小平还从经营体制的维度前瞻
性地提出了“两个飞跃”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
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
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
济。”这个时期,党已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拓展到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方面。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发展和实践探索》
(1)依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在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并概括他获得该地位的主要理由
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邓小平做出的有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策略。
(3)依据材料一、二和问题,归纳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23.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_________”新时期。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
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
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的讲话
试卷第 6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材料三 外国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改革开放 40多年,无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
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讨论,起到了解放思想、为改革培育土壤的作用;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
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不像俄罗斯照搬西方经济教条;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循
序渐进”的做法,正是这种渐进性改革保证了理论上的全面性和实践的实验性能够结合在一
起;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美国学者齐迈克:中国共产党的决
策客观上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仅凭这一点,“我
就要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
——《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载《北京日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相
比,中国的对内改革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一中“开启了 新时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将划线
部分补充完整。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这一新时期开启的时间。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段讲话的重要意义。
(4)据材料三,概括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
24.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最重要的一项,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
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政府自己解决。国家不应该分大小,不论大国小国,互
相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友好的和互助互利的关系,而不是不平等的和互相损害的
关系……
——《毛泽东外交文选》
材料二
时间 内容
20世 我国的外交战略是“联苏反美”,即“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政策。
试卷第 7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纪 50 据此,我国同苏联、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印度、缅甸等亚非民族独立
年代 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我国的外交政策战略是“联美遏苏”,即“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由于美
20世 苏力量对比中出现有利于苏联的变化,苏联加快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并与中国发生
纪 70 大规模武装冲突。而美国则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谋求改善中美关系以联合遏制
年代 苏联。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加强了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并与
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的外交战略是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即“全方位”外交的新战略。此时,根
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了很大的调整:第一,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
20世
新观念……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纪 80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二,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
年代
的内容……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第三,
至今
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外交是面向全世界的,我国的外交不受社
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限制。
——摘编自《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9)》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在此政策下,周恩来提出的哪一原则被世界
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两次变化。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第二次外交政策变化的实践活动。并分析这一变化的
国内外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试卷第 8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1.A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 9
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议筹建新中国的相关
事宜,再根据题干“共有 119 位民主人士参加了该会议”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民
主人士筹建新中国,A 项正确;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与题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不符,排除 B 项;从题干“共
有 119 位民主人士参加了该会议”可知,材料突出的是民主人士而非单指各族人民,排除 C
项;从题干“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可知,材料是指在民主人士而非单指港澳同胞,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1951 年西
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A 项正确;要准确揭示两个图片之间的联系,B 项没有
揭示这种联系,排除 B 项;材料说的是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没有涉及西藏走上了社
会主义道路、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
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 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1952 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 多
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选项 B 符合题意;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A 排除;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
种,不符合史实,C 排除;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D 排除。故选 B。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 年到 1957 年,我国进行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就
需要培养大批理科生,因此,文科学生占比下降,B 项正确;土地改革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和文科生占比下降没有关系,排除 A 项;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而材料说的是 1953 年文科占比就已经下降,因此,两者无关,排除 C 项;1966 年文化大革
命发动,而材料说的是 1953 年文科占比就已经下降,因此,两者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 年到 1956 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
答案第 1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行赎买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A 项正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拨乱反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两个不同行业的改
造,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6.D
【详解】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克服三年自然灾害,实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它和八大没有关系,D 项符合题意,选 D 项;1956 年,中共八大召
开,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
次重要探索,ABC 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 年,我国
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
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缺少经验,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
错误严重泛滥,所以答案选 B。
8.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有“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铁人”王进喜,A 项搭配错误,故此
题选 A。
9.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市场、经济简讯”可知,从阶级斗争到市场、经济的出现,体现出
工作重点的转变,这说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了,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A 项正确;
《市场报》体现出对经济的重视,不能体现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排除 B 项;1979 年农
村改革刚开始,还没有取得卓越成效,排除 C 项;1980 年设立经济特区,这是开放的第一
步,《市场报》、《经济简讯》不能体现对外开放,材料也没有涉及思想转变,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1984 年发行的股票,结合所学可知,1984
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 项正确;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的事情,时间是
1953-1956 年,排除 A 项;1992 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对外开放取得重大阶段成果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答案第 2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11.A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对外开放、20 世纪最后 20 年间的历史大跨越”可知,此内容与
设立经济特区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1980 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
管理体制、允许外资企业、华侨、港澳同胞来深圳投资、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
条件。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人才,
增加就业,积累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故 A 符合题意;
设立特别行政区、设立浦东开发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题干无关,故 BCD 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 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对外开放、20 世纪最后 20 年间的历史大跨越”是解题的关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 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
珠海等地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12.C
【详解】据所学可知,2012 年习近平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
民最伟大的梦想”,2017 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
思想,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
性意义。可见,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 项正确;1997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非“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排除 A 项;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排除 B 项;2012 年
中共十八大,把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行动指南,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
绩。”可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中国一代一代人民不断努力,即实现中国梦,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道路,排除 B 项;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与材
料无关,排除 C 项;材料中的“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并不是真的健身,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4.A
答案第 3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详解】从“‘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裁、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
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种“新的可能”是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的世界”,这与题干“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相符,A 项正确;全
球治理观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参与全球治理时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全球治理观并非是中国所创,
这与题干“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不符,排除 B 项;可持续发
展的新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15.C
【详解】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要适应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样的措施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 正确;促进民族繁荣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与题干不符,
A 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我国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重点
不是突出增强民族自治,也没有体现与西部大开发的关联,BD 排除。故选 C。
1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82 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在它的指导下,香港顺利回
归并保持了长期稳定,B 项正确;邓小平 1979 年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不是针对香港问题,
排除 A 项;“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均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指的是 1992 年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
则”达成共识,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8.D
【详解】题目给出的内容“1956 年仿制成功歼 5 型歼击机,”“1966 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74
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2012 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它们都属于国
防军事领域,最符合研究主题的是国防建设,D 符合题意。“1966 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不
属于海军发展,A 不符合题意。“2012 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不属于人民空军
建设,B 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建国初期外交方面的信息,C 不符合题意。所以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
确定主题。
答案第 4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19.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舟五号载人飞
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实现了我国成功发
射载人飞船的梦想,选项 A 符合题意;而选项 B 不正确,这是第五艘;选项 C 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就有实战的导弹;选项 D 是苏联;因此只有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
20.A
【详解】根据题意中的关键词电信、通信网络、电话用户、5G 等可知,题意反映电信事业
发展迅速,A 项正确;题意中没有提及饮食讲究营养均衡科学,排除 B 项;同理题意中没
有提及服饰变得丰富多彩,排除 C 项;题意中也没有提及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1.(1)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意义:抵御了帝国主
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
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
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
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成功探索:一五年计划的实施
【详解】(1)精神: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
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跃
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可知,这体现的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
人民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
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最高利益: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
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可知,这体现的是,实现工业化;
成功探索: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可知,
为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年计划。
答案第 5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22.(1)地位:毛泽东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
依据:新中国成立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中国农业现代化
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2)改革开放;废除人民公社;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等。(任意三点即可)
(3)领袖人物的推动。
【详解】(1)地位:根据材料“毛泽东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得出泽东是中国农业
现代化事业的奠基者。
依据: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得出新中国成立为中国农业
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条件;根据材料“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上社会主义的道
路”得出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2)策略:根据材料“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得
出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根据材料“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
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得出发展乡镇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中
对内改革等内容有利益农业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也促进农业现代化。
(任意三点即可)
(3)重要力量:根据两则材料都是在阐述历史人物的作用,因此重要力量是领袖人物的推
动。
23.(1)变化: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
对内改革的新局面。
(2)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时间:20 世纪 70 年代。
(3)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经验:解放思想(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依据中国特殊国情制定政策;“循
序渐进”推广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中共的正确决策。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
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得出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
答案第 6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对内改革的新局面。
(2)新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开启了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 1,十位数不变,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召开时间是 1978 年,因此是 20 世纪 70 年代。
(3)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
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可知这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结合所学可知,南方谈话进
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经验:根据材料“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得出解
放思想(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根据材料“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
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得出依据中国特殊国情制定政策;根据材料“政府推
广政策时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得出“循序渐进”推广政策;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
导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客
观上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得出中共的正确决策。
24.(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变化:从“一边倒”(或“联苏反美”)到“一条线,一大片”(或“联美遏苏”)的外交战略;
从“一条线,一大片”(或“联美遏苏”)的外交战略到“全方位”(或全面发展对外关系)外交
(3)实践活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原因:国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或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主题等
(4)国家利益
【详解】(1)外交政策、准则: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最重要的一项,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
国干涉中国内政”可知,这体现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变化: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外交政策——一条线、一
大片的外交战略”可知,这体现的变化是,从“一边倒”到“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根
据所学和材料二“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全方位外交的新战略”可知,这体现的变化是,
从“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到“全方位”外交。
答案第 7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3)实践、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全方位外交的实践活动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等;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从国内讲,改革开放
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从国际讲,经济全球化发
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必须走向世界。
(4)出发点: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我国是根据国家利益来转变外交政策的。
答案第 8 页,共 8 页
{#{QQABZ8Qwkmg4pAzwiJAaQQn4i2gR8AYSZI5OF0aYeU3PvwtADAA=}#}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