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题
1.(2024·青海)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当时,突厥、西域各族及回纥、吐蕃、南诏、靺等,都曾在边疆地区建立过地方民族政权,推动了祖国历史的发展。唐朝与这些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族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之间也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清朝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定型的重要时期,统治者秉承“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理念,对边疆和多族群聚集地区进行了有效治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潘岳主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材料四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民族政策,并概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港澳成功回归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2024·黑龙江) 纵观1840年至今的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多次变化。中国共产党以敢为人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新局面。
(1)【屈辱史】
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探索史】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该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场运动
(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独立史】
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什么?
(5)【建设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写出一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
(6)作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哪一次会议?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了什么制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7)【强国史】
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国家对经济特区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物美价廉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对比上述A、B两段文字,请回答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8)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2024·陕西)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一
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代表人物
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变法救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以上两种救国方案主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综合所学分析这两个历史事件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走向民族独立】
材料二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
图A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图A的①处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①处是?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致力民族富强】
材料三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4 133.6
1990年 1510.2 6863
2000年 6255.7 2282.1
2017年 36396.2 13432.4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
材料三表格中1978年到2017年两组数据变化的共同趋势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从你的衣、食、住、用、行中任意一方面,列举一项体现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例子。
(4)【奋斗民族复兴】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突出的独特性、创新性和超越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共同体理论……做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提供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共建共赢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编自陈茂林《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国采取了哪些举措?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4.(2024·齐齐哈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进取,从饱受欺凌到坚定自信,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逐渐走向伟大复兴。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以“时代之光”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任务一:【梳理知识——聚焦重要史实】
根据任务一中的知识结构图请回答:鸦片战争使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四次列强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是哪一条约?在抗争中,邓世昌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任务二:【理清时序——纵览发展历程】
年代尺上“开天辟地”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1927年“惊天动地”所指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1949年“改天换地”指的是什么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怎样的历史性决策使我国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任务三:【研读史料——寻找史事联系】
材料一: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土地改革法令。该法令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国土地革命发展历史》
材料一中“志愿军”被誉为什么?材料二中“该法令”指的是什么法律文件?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作用是什么?
(4)任务四:【释读图片——见证历史变迁】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安徽凤阳农民丰收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哪一政策逐步在全国推开?图二事件发生于1997年,洗雪了百年国耻。它指的是哪一事件?图三是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我国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谁?
(5)任务五:【感悟历史——碰撞智慧火花】
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5.(2024·绥化)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推毁敌人交通线两倒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这次战役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祖国统一开辟了途径。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这次战役”史称什么 该战役的总指挥是谁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哪里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 “改革”是先从安徽农村的哪个地方开始的
(4)材料四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谁 在“一国两制”构想下,哪两个地方回归了祖国
6.(2024·眉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兼程,奋斗不息,取得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无非有两条: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从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
——摘编自《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作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国内生产总值1%,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我国先后与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科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摘编自《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
材料三:1978—2021年中国经济变化简表
年份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7年 2021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0.1 832035.9 1143669.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510.32 6255.7 36396.2 47411.9
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3.6 686.3 2282.1 13432.4 18930.9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建国初期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总体规划。该规划在实施中选择了材料一中陈云所说“三条路”中的哪条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2021年取得的经济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7.(2024·河北)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色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下面两幅图片所示的文物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建立新社会制度两大成就的见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新道路”和“新社会制度”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取得上述两大成就的共同原因。
(3)展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你最想实现的愿景是什么?(提示:请从科技、环境、交通三个方面任选一个作答)
8.(2024·江西)光是人类生存之源,是人类前行的向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生命之光】
材料一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9是半坡人建造过程中“烧烤地面,做防潮处理”的想象图。
图9
——张礼智《被唤醒的史前村庄——半坡寻遗》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2)【理性之光】
材料二 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庶民之光】
材料三
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民主政治制度。
(4)【命运之光】
材料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洞察世界大势、汲取历史教训的重大创见。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
——摘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光”内涵的认识。
9.(2024·遂宁)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中国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替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2)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农业方面的具体措施,这一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摘自《人民日报——习近平的新质生产力“公开课”》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合理化建议。
10.(2024·凉山)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产生和曲折发展线索表
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阶段五
阶段特点 产生 初步发展 “____” 衰落与困境 新生与改造
时间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27年—1949年 1949年—1956年
代表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大生纱厂 福新面粉公司
代表人物 李鸿章 ____ 荣氏兄弟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
(1)根据表中各阶段的内容判断,阶段一是在 运动时期;
阶段二的代表人物是 ;
阶段三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
(2)结合所学,根据阶段二、三的代表企业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部门分布有什么特点?结合阶段五的特点和时间分析、到这一阶段结束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所有制形式最终实现什么转变?
11.(2024·烟台) 经济政策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灵活的经济政策调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视角一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经济政策探微】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间接过渡”代表的经济政策的名称,并分析其“两允许”的成效。
(2)【视角二 大萧条时期美国反危机实践探析】
材料二
危机表现 反危机实践
证券市场的崩溃,引发了连镇反应,从此以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长达4年的大萧条时期……银行、工厂、企业和投资者接二连三的破产使美国陷入了大萧条的深渊之中,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杨林《中外经济史》 实施《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保护劳工权利。实施《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魏绪乐《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危机表现”和“反危机实践”二者的特点。
(3)【视角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探寻】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要符合国情”这一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其中两次“调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12.(2024·白银)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教育领域
措施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 实行党对学校的领导,解决教育向广大工农群众打开大门的问题。确定了“教育必须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工农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整理
材料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的重点为着力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超过1.4亿家庭、4亿人构成的中等收入群体,其规模和增速均为世界之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民生建设:历史逻辑、现实启示及未来路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民生的主要做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民生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
13.(2024·云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征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企盼已久的新中国成立了,中华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同时,在党和人民面前,新中国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面临着外部侵略的威胁;祖国大陆尚未完全解放;全国还有约2/3地区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示例 图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党和国家为应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考验”所采取的措施。
(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某班级将举办“新中国重大成就”历史图片展。材料二是同学们为展板设计搜集到的图片。请你从图1—5中任选两幅,参照示例,分别为其撰写解说词
14.(2024·宜宾) 从第一次仰望跟空开始,中国人就不断突破认识宇宙的边界。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材料一
①甲骨文中的天象记录 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彗星图 ③嫦娥奔月传说
研究古人对宇宙探索的实践、图中哪些可作为直接证据?(写数字序号)
(2)材料二 祖冲之(429-500)是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他在东晋天文学家虞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天文观测,并将数学方法运用到天文学领域、第一次将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结果只相差50秒,并创制出当时联先进的历法《大明历》。510年,南朝刘宋政府正式颁行《大明历》。20世纪、因其杰出的成就,相关国际组织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3)材料三 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部分)
时间 事件 意义
1956年 组建0038部队,钱学森担任院长 筹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 自制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开启了自行设计研制导弹的历程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4年 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奔月计划”启动 为人类和平利用月球作出新的贡献
2024年 嫦娥六号登月装置发射成功 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合作完成月球采样,和平开发太空资源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特点。
(4)结合“嫦娥”千年奔月历程,谈谈你从中国人探索宇宙过程中感悟到的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影响:促进了民族团结;推动了祖国历史的发展;促进了汉族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措施: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4)港澳成功回归的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外交人员的智慧;中英两国的共同努力。
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本领;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答出一条,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1)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4)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科技成就: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6)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变化:经济特区建立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的提出重在“输出”,(坚持“引进来”到“走出去”)
(8)感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材料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该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用一句话评价这场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因此,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4)根据材料“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因此,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20世纪70年代我国农业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就是: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6)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因此,作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变化:根据材料“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国家对经济特区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物美价廉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可知,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变化是:经济特区建立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的提出重在“输出”,(坚持“引进来”到“走出去”)。
(8)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洋务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的史实和影响,可以得到感悟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故答案为:(1)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4)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科技成就: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6)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变化:经济特区建立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的提出重在“输出”,(坚持“引进来”到“走出去”)。
(8)感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洋务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袁隆平,改革开放等知识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洋务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袁隆平,改革开放等知识。
3.【答案】(1)历史事件:方案一 进行了戊戌变法
方案二 进行了辛亥革命
原因:①救国方案不符合中国国情:领导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帝返封建革命纲领
②领导戊戌变法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封建势力和帝国注意势力的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井冈山革命根据他
方法:需要革命阵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人民群众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需要进行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
(3)趋势:大幅增长
原因:实施了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注意道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等。
例子: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等。
(4)举措: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主题:示例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注意道路
示例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变法救国”以及方案一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与梁启超联系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方案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这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代表人物孙中山后来将他发展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方案二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①救国方案不符合中国国情;领导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帝返封建革命纲领。②领导戊戌变法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封建势力和帝国注意势力的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地点: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①处是井冈山。方法:根据材料“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以及所学可知,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需要革命阵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人民群众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需要进行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
(3)根据材料三表格内容可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大幅增长。
原因:根据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以及所学可知,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实施了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注意道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等。例子:从衣、食、住、用、行中任意一方面着手回答即可。如: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等。
(4)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突出的独特性、创新性和超越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共同体理……做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提供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共建共赢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联系所学可知,现如今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创新性和超越性主要体现在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主题:分析可知,本题主要探讨的是不同时期人们所选择的不同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现如今我们依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所以,主题名称可以确立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注意道路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故答案为:(1)历史事件:方案一 进行了戊戌变法;
方案二 进行了辛亥革命;
原因:①救国方案不符合中国国情:领导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帝返封建革命纲领;
②领导戊戌变法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封建势力和帝国注意势力的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方法:需要革命阵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人民群众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需要进行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
(3)趋势:大幅增长。
原因:实施了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注意道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等。
例子: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等。
(4)举措: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主题:示例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注意道路
示例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等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等知识。
4.【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爱国主义(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等)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最可爱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巩固新中国政权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香港回归;翟志刚
(5)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不畏强暴、勇于抗争;
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改革创新;
⑤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
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⑧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⑨加强国防建设,科技强军;维护祖国统一等
【解析】【分析】(1)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赔款4.5亿两,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民族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所以,在抗争中,邓世昌的壮举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他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值得永远学习。
(2)重要会议:根据任务二“1921年开天辟地”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体现了“改天换地”。历史性决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被誉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法律文件:根据任务三“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土地改革法令”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共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抗美援朝,材料二土地改革。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4)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要一步。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5)本题为开放性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从任务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任务二中共一大、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任务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任务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香港回归、神舟七号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①落后就要挨打;②不畏强暴、勇于抗争;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改革创新;⑤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⑧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⑨加强国防建设,科技强军;维护祖国统一等。
故答案为:(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爱国主义(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等)。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最可爱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巩固新中国政权。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香港回归;翟志刚。
(5)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不畏强暴、勇于抗争;
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改革创新;
⑤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
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⑧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⑨加强国防建设,科技强军;维护祖国统一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辛丑条约》,邓世昌,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港澳回归,航天事业的发展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辛丑条约》,邓世昌,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港澳回归,航天事业的发展等知识。
5.【答案】(1)百团大战
彭德怀
延安(陕西延安、陕北延安)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十一届三中全会)
凤阳小岗村
(4)邓小平
香港、澳门(澳门、香港)
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40年8月至次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可知“这次战役”史称百团大战;该战役的总指挥是彭德怀。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当时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延安。
(2)根据材料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可知反映的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率先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由此可知,“改革’ 是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
(4)根据材料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祖国统一开辟了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邓小平;在“一国两制”构想下,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
故答案为:(1)百团大战;彭德怀 ;延安(陕西延安、陕北延安) 。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凤阳小岗村 。
(4)邓小平;香港、澳门(澳门、香港);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相关史实。
6.【答案】(1)第一个五年计划。先重后轻(或优先发展重工业),
(2)特点:政府重视:发展快;研究队伍大:研发投入多:国际合作密切:成果显著。
(3)建设成就: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等。
取得成就的原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的实施;科技的进步;加入WTO,国际市场扩大的影响;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1957年,国家有计划地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根据材料一“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走哪一条路,要看我们的国情”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陈云所说“三条路”中的道路是先重后轻(或优先发展重工业)。
(2)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是1991年的6倍,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国内生产总值1%,2017年提升至2.13%。”“我国先后与法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科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可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是政府重视:发展快;研究队伍大;研发投入多;国际合作密切;成果显著。
(3)根据材料三“1978—2021年中国经济变化简表”可知,1978—2021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等。结合所学可知,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的实施;科技的进步;加入WTO,国际市场扩大的影响;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故答案为:
(1)总体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道路:先重后轻(或优先发展重工业)。
(2)特点:政府重视:发展快;研究队伍大;研发投入多;国际合作密切;成果显著。
(3)建设成就: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大提高,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等。原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先进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的实施;科技的进步;加入WTO,国际市场扩大的影响;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一五计划、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1978—2021年取得的经济成就,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结合所学可知结合回答。
7.【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人民群众的支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3)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性国家前列。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交通: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更加便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和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7年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1956年的公私合营股票凭证”和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革命新道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社会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2)结合所学可知,取得上述两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人民群众的支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性国家前列。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交通: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更加便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
故答案为:
(1)“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人民群众的支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3)愿景: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性国家前列。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交通: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更加便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
【点评】本题以二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社会主义制度,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结合所学可知结合回答。
8.【答案】(1)意义: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建立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认识: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向导,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命之光”——火的使用,促使人类不断演变和进化;“理性之光”——人类独立思考,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庶民之光”——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彰显庶民的胜利;“命运之光”——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世界大势,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火的使用 ,可以令原始人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 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建立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向导,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命之光”——火的使用,促使人类不断演变和进化;“理性之光”——人类独立思考,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庶民之光”——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彰显庶民的胜利;“命运之光”——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世界大势,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故答案为:(1) 意义: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
(2) 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倡导文学革命;建立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3)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认识: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向导,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命之光”——火的使用,促使人类不断演变和进化;“理性之光”——人类独立思考,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庶民之光”——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彰显庶民的胜利;“命运之光”——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世界大势,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分析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2)本题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特别是这些法律文献的部分内容,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分析识记回答;
(4)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上述材料,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谈谈认识,注意要结合材料信息去谈。
9.【答案】(1)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及使用。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建议: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铁农具和牛耕的知识。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2)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二出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地区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本题考查对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如: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等。
故答案为:
(1)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及使用。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建议: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等。
【点评】本题考查铁制农具和牛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教材插图,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0.【答案】(1)①:洋务运动;②:张謇;③:短暂春天
(2)特点:集中在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
转变:实现了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弈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阶段一:洋务运动;阶段二:张謇;阶段三:短暂春天。
(2)根据材料“大生纱厂”“福新面粉公司”和结合所学可知,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部门分布集中在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根据材料“新生与改造”“1949年—1956年”和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故答案为:
(1)阶段一:洋务运动;阶段二:张謇;阶段三:短暂春天。
(2)特点:集中在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转变:实现了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点评】本题以一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产生和曲折发展,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结合所学可知结合回答。
11.【答案】(1)名称:新经济政策;成效: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特点:“危机表现”:时间长;领域广泛;范围广;破坏性强。“反危机实践”:颁布相应法令;国家干预等。
(3)论题: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立足于本国国情
阐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为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为适应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现实需求,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成,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几次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国国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的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一“适应战时需要”“最大限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为了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二“证券市场的崩溃,引发了连镇反应,从此以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长达4年的大萧条时期……”可知,时间长;根据材料二“银行、工厂、企业和投资者接二连三的破产使美国陷入了大萧条的深渊之中,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可知,领域广泛;范围广;根据材料二“对千百万人而言,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满足。”可知,破坏性强。根据材料二“实施《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颁布了相应法令;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等。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知识。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信息拟定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逻辑清楚,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拟定主题为: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立足于本国国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为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为适应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现实需求,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成,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几次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国国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故答案为:
(1)名称:新经济政策;成效: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特点:“危机表现”:时间长;领域广泛;范围广;破坏性强。“反危机实践”:颁布相应法令;国家干预等。
(3)论题: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立足于本国国情
阐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为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为适应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现实需求,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成,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几次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国国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点评】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新中国的土地政策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2.【答案】(1)做法: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农业发展;颁布法律保障人民权利;进行教育改革,保障人民的教育权利;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发展。
(2)成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着重解决了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和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进行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农业发展。根据材料一“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和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通过颁布法律保障了人民权利。根据材料一“实行党对学校的领导,解决教育向广大工农群众打开大门的问题”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进行教育改革,保障人民的教育权利;根据材料一“确定了‘教育必须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工农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发展。
(2)根据材料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建设的重点为着力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可知,着重解决了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问题;材料二“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可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根据材料二“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89元。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超过1.4亿家庭、4亿人构成的中等收入群体,其规模和增速均为世界之最。”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
故答案为:
(1)做法: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农业发展;颁布法律保障人民权利;进行教育改革,保障人民的教育权利;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发展。
(2)成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着重解决了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养老、托幼、住房等问题。
【点评】本题以二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保障民生的主要做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民生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3.【答案】(1)措施: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
(2)图2: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效牌汽车。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图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交接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要一步。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民企盼已久的新中国成立了,中华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同时,在党和人民面前,新中国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 ,为此,党和国家为应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考验”,对外进行抗美援朝,对内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这些措施巩固了新生政权;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按照要求回答即可,如:图2: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效牌汽车。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图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交接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要一步。
故答案为:(1) 措施: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
(2)图2: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效牌汽车。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图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交接仪式上,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要一步。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自己的掌握情况,选取两幅图片,参照示例,撰写解说词回答,这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14.【答案】(1)证据:① ②。
(2)成就:测算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创制历法《大明历》。原因:治学严谨,从不盲从;祖冲之出生在对天文历法都有研究的家庭,勤奋好学,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实践验证等。
(3)特点: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稳步提高,走向世界;大力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
(4)精神:勇于探索;治学严谨,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攻坚、无私奉献、追逐梦想、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证据最好是原始史料,即第一手史料,这里的 ①甲骨文中的天象记录 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彗星图都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而传说带有很多的虚假信息,不能直接作为证据;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祖冲之在天文学领域测算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创制历法《大明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取得成就的原因:治学严谨,从不盲从;祖冲之出生在对天文历法都有研究的家庭,勤奋好学,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实践验证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特点是: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稳步提高,走向世界;大力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勇于探索;治学严谨,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攻坚、无私奉献、追逐梦想、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等;
故答案为:(1)证据:①②。
(2) 成就:测算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创制历法《大明历》。原因:治学严谨,从不盲从;祖冲之出生在对天文历法都有研究的家庭,勤奋好学,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实践验证等。
(3)特点: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稳步提高,走向世界;大力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
(4) 精神:勇于探索;治学严谨,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攻坚、无私奉献、追逐梦想、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直接证据的理解来分析材料图片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史料的价值;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回答尽可能全面;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中国现代史】材料分析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备考2025】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