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4-2025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二十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3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里“丢失的省份”指  (  )
A.辽东半岛 B.台湾
C.山东 D.青岛
2.(3分)(2024·昆明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一直朝着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向发展”,但“这一运动发生后,中国现代化开始转变为社会主义方向”。该学者所指的“运动”是 (  )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3.(3分)(2024·苏州高一检测)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 这是《每周评论》对近代某一运动的评价。该运动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补偿训练】
“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这句话中“ 新的革命力量” 是指(  )
A.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
C.资产阶级 D.青年学生
4.(3分)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写道:“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这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 (  )
A.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B.广泛动员的工农革命运动
C.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5.(3分)1919年2月至5月,李大钊连续发表多篇文章来分析中国社会问题,如“劳工”“分配”“解放”等问题。据此可推知,这些文章 (  )
A.旨在推动五四运动爆发
B.宣扬了西方的民权学说
C.揭露了北洋政府的腐败
D.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6.(3分)(2024·合肥高一检测)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对中西文化做了比较,要求批判地对待中西文化,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强调研究国情和改造,逐步形成了步子踏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突出特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 (  )
A.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基础
B.使其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
7.(3分)(2024·北京高一检测)下表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5月陈独秀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D.近代的开眼看世界
【补偿训练】
1919年,李大钊在某文中写到,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里的“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是指 (  )
A.进化论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经验
8.(3分)下图为1919—1921年中国报刊译文主要来源国家一览,据此判断 (  )
A.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B.苏俄革命受到国人的关注
C.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
D.反帝反封建成为国民共识
9.(3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3分)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提出了工厂卫生及劳动条件以法律规定;制定强迫的劳工保险法(灾病死伤的抚恤等),工人有参与办理保险事项之权;救济失业之工人等。这一草案的通过 (  )
A.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
B.源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强调城市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D.推动了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出现
11.(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上海等地妇女协会创办了40余种刊物,宣传国共两党的妇女运动决议,报道妇女团体的活动和鼓励妇女投身革命。这类妇女刊物的创办主要得益于 (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B.工业近代化完成
C.国民教育事业的普及   D.男女平等的实现
【补偿训练】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420人;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994人;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57 967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国民革命的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土地革命的兴起 12.(3分)(2024·昆明高一检测)到1926年5月,随着工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全国有组织的工人有124.1万人。截至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已遍及粤、湘、鄂、赣等省,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3.(3分)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这表明,五四运动 (  )
A.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补偿训练】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爱国的大罢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们的待遇,而是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反映了当时 (  )
A.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B.中共中央凝聚人民力量
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4.(3分)(2024·承德高一检测)五四运动前,社会主义理论传入中国。而1920年至1922年间,国内翻译出版的4本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有3本是直接由西文翻译的,1本是以日文本为主、参照英文本翻译的。从1919年到1923年年底,国内报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300余篇文章中,有40余篇译自俄文,这说明当时 (  )
A.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得到拓展 
B.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得到了丰富
C.走苏俄式革命道路被普遍接受 
D.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补偿训练】
1920年初,在李大钊的支持下,邓中夏等人组织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深入北京郊区的卢沟桥、长辛店等地的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演活动。由此可推知 (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党的成立
B.农民和工人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广泛传播
D.知识分子在思想传播中起辅助作用
15.(3分)(2024·怀化高一检测)1921年8月20日,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劳动周刊》问世,其刊载章十分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并冠之以口语化的标题,如《我们工人就活该死么》《反是工人倒霉》等。该报刊旨在 (  )
A.激发民族抗争意识觉醒
B.鼓舞工人阶级参与革命
C.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
【补偿训练】
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调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
A.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依据国情制定革命纲领
C.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D.积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深化点拨】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说明党对当时中国的国情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6.(3分)1926年8月26日,美国在汉口驻守的军舰增至9艘,兵力居各国之首,美国士兵与驻汉口国民革命军发生多起武装冲突;与此同时,美国军舰在宜昌、九江、长沙等地也进行了军事骚扰。美国发起军事挑衅的主要原因是 (  )
A.列强通过条约获得了内河航运权
B.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在华代理人
C.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D.武汉国民政府高举三民主义旗帜  【拓展延伸】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 原因 (1)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剿杀中国革命,尤其是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寻找其代理人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主观 原因 (1)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2)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活动一再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6分)二十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0分钟 60分)
1.(3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里“丢失的省份”指  (  )
A.辽东半岛 B.台湾
C.山东 D.青岛
【解析】选C。材料“当凡尔赛的调停人……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映巴黎和会没有将中国山东主权归还中国直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故选C;辽东半岛、台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青岛属于山东的一部分,排除D。
2.(3分)(2024·昆明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一直朝着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向发展”,但“这一运动发生后,中国现代化开始转变为社会主义方向”。该学者所指的“运动”是 (  )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解析】选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使得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民主革命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五四爱国运动使得中国现代化开始转变为社会主义方向,故选D;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与现代化背道而驰,排除A;维新变法运动倡导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未转变为社会主义方向,排除B;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并未转变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方向,排除C。
3.(3分)(2024·苏州高一检测)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 这是《每周评论》对近代某一运动的评价。该运动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选B。据材料“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结合所学可知,该运动是学生参与的爱国运动,可知其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故选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逐渐广泛传播,排除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北伐战争,排除C;据所学可知,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
【补偿训练】
“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这句话中“ 新的革命力量” 是指(  )
A.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
C.资产阶级 D.青年学生
【解析】选B。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故选B;农民阶级是传统革命力量,排除A;资产阶级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排除C;青年学生是革命的主力军,排除D。
4.(3分)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写道:“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这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 (  )
A.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B.广泛动员的工农革命运动
C.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解析】选C。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选C;材料未涉及思想启蒙,排除A;五四运动未动员农民参与,排除B;五四运动不是共产党领导的,排除D。
5.(3分)1919年2月至5月,李大钊连续发表多篇文章来分析中国社会问题,如“劳工”“分配”“解放”等问题。据此可推知,这些文章 (  )
A.旨在推动五四运动爆发
B.宣扬了西方的民权学说
C.揭露了北洋政府的腐败
D.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解析】选D。李大钊是在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其发表的文章分析中国社会问题,关注到了“劳工”“分配”“解放”等问题,说明其关注无产阶级的解放,关注社会分配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故选D;李大钊的文章出发点并非为了推动五四运动爆发,排除A;材料所列文章中未提到西方民权学说,排除B;材料所列文章没有提到对北洋政府的批判,排除C。
6.(3分)(2024·合肥高一检测)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对中西文化做了比较,要求批判地对待中西文化,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强调研究国情和改造,逐步形成了步子踏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突出特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 (  )
A.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基础
B.使其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
【解析】选D。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用唯物史观分析中西文化,强调研究国情和社会改造,其注重实事求是的文化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文化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排除A;材料没有列举文化观与毛泽东成为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关系,排除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等不符,排除C。
7.(3分)(2024·北京高一检测)下表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5月陈独秀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D.近代的开眼看世界
【解析】选A。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5月陈独秀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A;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排除D。
【补偿训练】
1919年,李大钊在某文中写到,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里的“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是指 (  )
A.进化论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经验
【解析】选C。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既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开山之作,也标志着李大钊已经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以这里的“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是指马克思主义,故选C;此时期李大钊在中国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进化论,排除A;三民主义正式提出于1906年,不是“零碎的资料”,李大钊也没有宣传三民主义,排除B;十月革命经验不是“学说”,排除D。
8.(3分)下图为1919—1921年中国报刊译文主要来源国家一览,据此判断 (  )
A.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B.苏俄革命受到国人的关注
C.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
D.反帝反封建成为国民共识
【解析】选B。1919—1921年中国报刊译文主要来源于俄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苏俄革命受到国人关注,因此中国报刊译文主要来源国家是俄国,故选B;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排除A;中国共产党成立需要诸多要素,图表信息无法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否具备条件,排除C;D错在“国民共识”,排除。
9.(3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解析】选B。中共一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故选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排除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学生运动的口号,排除C;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共二大提出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的内容,排除D。
10.(3分)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提出了工厂卫生及劳动条件以法律规定;制定强迫的劳工保险法(灾病死伤的抚恤等),工人有参与办理保险事项之权;救济失业之工人等。这一草案的通过 (  )
A.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
B.源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强调城市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D.推动了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出现
【解析】选B。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共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提出了以法律规定劳动条件、制定劳工保险法、工人参与保险等规定,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成果,所以这一草案的通过源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选B;国民革命发生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体现了对工人利益的保护,没有体现中国革命的中心,排除C;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在1922年,排除D。
11.(3分)(2024·厦门高一检测)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上海等地妇女协会创办了40余种刊物,宣传国共两党的妇女运动决议,报道妇女团体的活动和鼓励妇女投身革命。这类妇女刊物的创办主要得益于 (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B.工业近代化完成
C.国民教育事业的普及   D.男女平等的实现
【解析】选A。据材料“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上海等地妇女协会创办了40余种刊物,宣传国共两党的妇女运动决议,报道妇女团体的活动和鼓励妇女投身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国民革命运动正在开展,因此女权运动不断发展,故选A;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中,没有完成工业近代化,排除B;当时没有实现国民教育事业的普及,排除C;当时男女平等没有实现,排除D。
【补偿训练】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420人;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994人;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57 967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国民革命的发展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土地革命的兴起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急剧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壮大,故选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五四运动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不符,排除C;土地革命兴起于1927年以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
12.(3分)(2024·昆明高一检测)到1926年5月,随着工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全国有组织的工人有124.1万人。截至1927年3月底,农会组织已遍及粤、湘、鄂、赣等省,有组织的农民达800万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C.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解析】选A。题干所述时间正值国民革命迅猛发展的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发动,工人组织和农会组织不断发展,工农被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和支持国民革命,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群众基础,故选A;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27—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社会主要矛盾在国民革命时期表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与之前相比并未发生变化,所以D并不是其原因,排除。
13.(3分)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这表明,五四运动 (  )
A.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解析】选C。据材料“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可知,五四运动后新思潮和新出版品盛行,新的思想和信息能够打破旧的观念和束缚,让民众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适应变化,有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的解放,故选C;据所学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启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排除A;新出版品只是新思想的载体,其数量的增加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程度,排除B;材料主旨是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思潮的发展,没有涉及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且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D。
【补偿训练】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中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工人罢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于政治和爱国的大罢工,工人的目的不是要求加薪或改善他们的待遇,而是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反映了当时 (  )
A.无产阶级的力量弱小
B.中共中央凝聚人民力量
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选C。据题干中“基于政治和爱国”“向中国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等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通过罢工的形式来支持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这反映出当时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故选C;随着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而不是“弱小”,排除A;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而题干所述及的时间是1919年,排除B;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排除D。
14.(3分)(2024·承德高一检测)五四运动前,社会主义理论传入中国。而1920年至1922年间,国内翻译出版的4本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有3本是直接由西文翻译的,1本是以日文本为主、参照英文本翻译的。从1919年到1923年年底,国内报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300余篇文章中,有40余篇译自俄文,这说明当时 (  )
A.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得到拓展 
B.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得到了丰富
C.走苏俄式革命道路被普遍接受 
D.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解析】选A。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的数量增加,且大量作品是由俄文翻译的,而五四运动之前则数量较少且以西文为主,说明在五四运动之后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更甚,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扩大,故选A;20世纪初还未形成毛泽东思想,排除B;“普遍”接受的说法错误,排除C;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被引入中国,因此成为主流思想的说法不成立,排除D。
【补偿训练】
1920年初,在李大钊的支持下,邓中夏等人组织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始深入北京郊区的卢沟桥、长辛店等地的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演活动。由此可推知 (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党的成立
B.农民和工人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广泛传播
D.知识分子在思想传播中起辅助作用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1920年初,李大钊开始深入北京郊区的卢沟桥、长辛店等地的农村、工厂,向农民、工人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演活动,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广泛传播,故选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材料时间为1920年,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党的成立,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农民和工人是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排除B;材料只是体现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给农民、工人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演活动,不涉及知识分子在思想传播中起辅助作用,排除D。
15.(3分)(2024·怀化高一检测)1921年8月20日,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劳动周刊》问世,其刊载章十分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并冠之以口语化的标题,如《我们工人就活该死么》《反是工人倒霉》等。该报刊旨在 (  )
A.激发民族抗争意识觉醒
B.鼓舞工人阶级参与革命
C.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D.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
【解析】选B。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工人阶级参与革命,所以报刊主要是鼓舞工人阶级参与革命,故选B;材料主旨在于强调阶级矛盾,并不属于民族矛盾,排除A;材料所显现的是发动工人阶级与资本家进行斗争,争取工人自身的权益,并不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排除C;材料所述报刊内容的主体是工人,而不是青少年,排除D。
【补偿训练】
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调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
A.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依据国情制定革命纲领
C.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D.积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选B。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并未结合中国国情,因为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并未掌权,中共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这结合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而最高纲领则是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可见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依据国情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故选B;题干仅是对党的奋斗目标和革命对象的探讨,而并未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排除A;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开始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而不是中共二大才开始领导,排除C;中共三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题干时间和主旨均不符,排除D。
【深化点拨】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说明党对当时中国的国情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6.(3分)1926年8月26日,美国在汉口驻守的军舰增至9艘,兵力居各国之首,美国士兵与驻汉口国民革命军发生多起武装冲突;与此同时,美国军舰在宜昌、九江、长沙等地也进行了军事骚扰。美国发起军事挑衅的主要原因是 (  )
A.列强通过条约获得了内河航运权
B.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在华代理人
C.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D.武汉国民政府高举三民主义旗帜
【解析】选B。北伐战争矛头直指作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人——北洋军阀,在找到新的傀儡之前,美国为保护自己在华特权,采取了直接武装干涉的行为,故选B;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就获得了内河航运权,排除A;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与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有关,排除C;美国并未公开反对三民主义,排除D。
 【拓展延伸】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 原因 (1)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剿杀中国革命,尤其是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寻找其代理人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主观 原因 (1)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2)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活动一再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6分)
【解析】第(1)题特点:依据材料“……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概括为爱国阶层主动抗争;依据材料“所有中国人中间”“国民整体”得出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根据材料“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得出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背景: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和巴黎和会角度思考回答。
第(2)题第一问,关于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由材料“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可知,群众基础广泛(各阶层广泛参与);由材料“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可知,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国共合作)。
第二问,关于“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据所学可知,北伐战争的重大成果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
(2)原因:群众基础广泛(各阶层广泛参与);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国共合作)。重大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1926年攻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年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重大成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4-2025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