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4-2025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3.《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4.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 )
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 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5.右图所示出土文物可用于印证,秦朝( )
A.商品经济繁荣 B.疆域空前辽阔
C.中央集权加强 D.郡县制度建立
6.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宋、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
②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③ 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
④ 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7.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掌谷货”(管理全国以农业为主的财政经济)的治粟内史,制定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田律》《厩苑律》《仓律》《司空律》《徭律》等经济法规,要求各地方官吏直接过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经济模式的扩展 B.民众赋税负担的沉重
C.法治对农业的重要性 D.重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8.嬴政统一六国后,曾先后五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诸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 )
A.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 B.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
C.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D.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王朝的仇视
9.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10.项羽击败秦军,成为天下共主后,没有沿袭秦代的郡县制,而是分封天下诸侯。项羽分封诸侯的依据,是在秦末战争中所获取的战功大小及掌控军队的多寡。这反映了( )
A.先秦旧贵族势力复辟 B.秦朝政治制度被全盘否定
C.新旧交替的时代特点 D.西周制度仍有较强生命力
11.秦朝灭亡后,项羽在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取得咸阳后没有称帝,而是分封诸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他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遂率部东归。这主要反映了项羽( )
A.目光远大 B.观念传统 C.审时度势 D.优柔寡断
1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属于( )
A. 秦末反封建农民战争的再继续 B. 刘邦反抗项羽残酷统治的正义斗争
C. 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 D. 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
13.“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像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在中华儿女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长期奋斗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形成了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大一统”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中华民族追求疆域领土统一、推崇中央政府权威、注重文化共识凝聚,反对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各自为政、价值观虚无混乱。尽管一些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分裂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主流。不论分裂的时间有多长、分裂的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会重新走向统一。历史一再证明,只要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就能够强盛、安宁、稳定,人民就会幸福安康。
——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材料三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国家统一。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进行管理,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治理。
四是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的主要制度。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效果。
(2)参考材料二、三,自选一个特点为角度,运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相关史实,围绕“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泰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150多万军队,领土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一的事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制政治体制,推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①位于临洮是秦长城的西起点,故A项正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位于西南地区,②位于关中地区,与灵渠位置不符,排除B项;郑国渠是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③位于成都地区,与郑国渠位置不符,排除C项;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④位于湘江流域,与都江堰位置不符,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内容“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可知军国大事最终是由皇帝裁决的,而不是由朝臣决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群臣议政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作出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D项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上计制度中,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这样有助于中央掌握地方情况,加强对地方的掌控,A正确;上计制度并不能保障秦朝的长治久安,排除B;上计制度涵盖的范围较广,而且主要是对行政机构的考核,与地方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C;上计制度更多的是督查,不能起到增收的作用,排除D。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朝时期的中国。材料反映的是秦朝时期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这主要和当时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关,C项正确;秦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并不繁荣,这主要受当时生产力的限制,排除A项;材料与疆域范围和郡县制度的建立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①里藩院是清朝时处理外藩事务的部门,始创于清朝皇太极年间,班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明臣兼职充任,水师提督是清朝地方的高级军事长官,①为清明:②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都尉、监御史等职高,②为秦朝:③明成祖设内卫: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专有特务机构,锦衣卫指挥使,为锦衣卫首领,③为明朝;④宜政院是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初名总制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管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④为元朝;故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③,选择B项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设立治粟内史,制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经济法规及要求各地方官吏直接过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等举措,有利于重农政策的有效落实,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秦朝的重农政策及管理,没有涉及传统经济模式(小农经济)的扩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赋税负担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法治对农业发展的效果,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根据材料“在东巡过程中……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可知,这些文化活动表达秦始皇对中原华夏地区的民族文化认同,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故选B项;材料中的活动与推行文化专制无关,故排除A项;秦朝暴政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王朝的灭亡,与材料中的东巡活动无关,故排除C项;“消除了”说法绝对化,故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秦兵马俑。材料“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说明了秦兵马俑从个体上来说注重写实,从总体上看,体现的是秦统一天下的磅礴气势,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实用性的特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民本意识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未(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项羽虽然重新分封了诸侯,但他并非按旧贵族的血统来分封诸候,也没有大封自己的子弟,他是按照军功和实力来封诸侯,显然受到了秦的军功爵位制的影响,既有制度上的复古,也有受时代影响而做出的变化,C项正确;项羽是按照军功和实力来封诸侯,不是分封的旧贵族,排除A项;项羽并没有全盘否定秦的制度,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项羽的分封是不同与西周的分封制度的,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项羽的目光短浅,故A错误。B.根据材料“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可知,项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故B正确。C.材料反映的是项羽没有审时度势,故C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项羽优柔寡断,故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也就是说“楚汉之争”是一场争夺全国最高封建政权的斗争,故选C项;A.说的只是表面现象,而不是实质问题,故排除;B.战争双方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争,故排除B;D.二人均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故排除D。故选:C。
13.答案:(1)变化:决策部门出现一体化的趋势;政事堂工作重心由辅助决策向分理行政倾斜;皇帝近臣参与机务决策。
特点:集体议政、集体决策。
(2)作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有利于集思广益,保障了决策的合理性;分割了相权,强化了皇权;有利于保障国家政局的稳定。
解析:本题以唐朝的中央决策机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提炼材料信息,并迁移所学知识,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合理阐释、说明的能力。
(1)“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的发生的变化”,主要根据材料中“先由中书省
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选任擅长文学的亲信充任翰林学士”、“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等信息进行归纳。“唐初至盛唐中央决策机制的特点”,主要从材料中“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等信息得出。
(2)“简析唐初至盛唐的中央决策机制调整的作用”,主要从材料中“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包括皇帝诏命在内的一切政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方能生效颁行。”、“选任擅长文学的亲信充任翰林学士”、“承担起了参与决策机务的工作”等信息并结合我们日常对三省六部制的评价、以及唐朝前期的基本情况得出答案。
14.答案:(1)原因:生产力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统一成为各阶层民众的共同愿望;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积极推动国家统一;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力日益强盛,军力强大。
(2)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可知,生产力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根据材料“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可知,统一成为各阶层民众的共同愿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积极推动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秦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可知,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カ日益强盛,军力强大。
(2)组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4-2025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