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评价人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赵匡胤评价准确的有 ( )
①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机制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典故与宋太祖赵匡胤有直接关系的是 ( )
①“黄袍加身” ②“载舟覆舟” ③“福手福足” ④“杯酒释兵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此外,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 )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权和行政权
4.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代 (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6.京剧《澶渊之盟》这一出历史故事剧,描写的双方是( )
A. 北宋与辽 B. 北宋与西夏
C. 南宋与西夏 D. 南宋与金
7.“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皇权的是( )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辽太祖 D. 元昊
8.下列对澶洲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9.南宋著名的名将岳飞在郾城大战中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贵族政权作战?( )
A. 辽 B. 西夏
C. 北宋 D. 金
10.10世纪初,契丹改国号为( )
辽 B. 北宋
南宋 D. 西夏
1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哪位南宋抗元将领的崇高气节( )
A.文天祥 B.岳飞 C.寇准 D.李纲
12. 下列不属于元朝的进步性表现的一项是(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D.推行四等人制
13.《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材料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14.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地方势力
C.抵御外来入侵
D.维护国家统一
15.我国有很多省份,如四川省、云南省等,这些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 )
A.中央集权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16、 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17、“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
A.清明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18、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之世”耀目于文坛的文学形式是( )
A.赋 B.诗 C.词 D.小说
19、 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
A.诗、杂剧 B.乐府、散曲 C.词、散曲 D.杂剧、散曲
20、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A.重阳节 B.元旦 C.元宵节 D.中秋
21、右图反映的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说明我国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2、北宋时期,开创一代词风,词风豪迈奔放,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境界的是( )
A.苏轼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23、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各国举行了纪念他戏剧创作700周年的活动。他的代表作是( )
A.《西厢记》 B.《青天歌》
C.《窦娥冤》 D.《满江红》
24、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回族形成③编写《农桑辑要》④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句话中的“此城”指的是今天的
A.西安 B.北京
C.杭州 D.开封
二、非选择题
26、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和他的后继者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混战局面,并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袍加身】
材料一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
(1)材料一中的“这场兵变”发生在何时何地 兵变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加强君权】
材料二 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 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2)宋太祖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重文轻武】
材料三 宋太祖黄袍加身后制定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这一政策也为后世的宋朝皇帝所奉行,影响并贯穿了整个宋朝。
阅读材料三,指出北宋实行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实行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28、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三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四 马可 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 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摘自川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读图1、读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3反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3)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的繁华,请举出一个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5)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以上材料属于何种文学体裁?它有什么特点?
(2)这是哪位文学家哪部作品中的名句?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3)南宋哪位词人和他的词风类似?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
(2)材料二说明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5DCDAD 6-10AADDA 11-15ADBDD 16-20ACCDB 21-25DACDB
26、.(1)960年;陈桥驿。赵匡胤作为后周禁军统帅,手中掌握军权;谋划水平高,有政治见识。
(2)①政治: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②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③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3)政策:重文轻武。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这一政策也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27、(1)契丹族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宋真宗。
28、.(1)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重农抑商。
(2)唐太宗;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原产于北方的作物如小麦、大豆在南方大量栽培;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经济作物如棉花大量栽培等。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4)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推广棉花种植;治理黄河水患等。
(5)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耕作技术等的提高,国家政策的促进,统治者 的重视等。
29、(1)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2)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3)辛弃疾
30、1)辽、西夏。
(2)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要想统治稳定、长久,必须实行汉族的统治制度。
(3)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练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