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综合素养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古代文字。下图中的文字应该是( )
古埃及书记员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拉丁字母 D.梵文
2.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古代印度创立了(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3.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亚非文明的是( )
A.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C.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忍耐顺从”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 )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5.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宝贵文化遗产的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甲骨文和司母戊鼎 D.佛教和阿拉伯数字
6.九年级某班第一小组搜集了古代亚非国家的部分文明成果。从中反映了早期人类文明的( )
A.开放性 B.交互性 C.平衡性 D.多元性
7.古代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其中商人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8.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
地区 成果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等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等
A.世界文明以交流为发展前提 B.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
C.文明的优劣取决于技术水平 D.海洋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9.下列古文明中,与中华文明兴起的地理环境一样,产生于大河流域适宜农耕的是(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伊朗
10.最近,去印度的旅游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达利特(英文名叫untouchable,不可触碰的)一般都是干着清理厕所、扫大街等社会最底层的工作,除此之外,达利特不能触碰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否则高等级的人会觉得“自己的灵魂被玷污了,要用恒河水不断清洗自己才行”。这表明现在的印度( )
A.法制很不健全 B.种族歧视严重
C.仍受种姓制度影响 D.各个阶层等级森严
11.处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列大河流域简图与之相对应的文明,正确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十二铜表法》
12.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作为神灵的后代和神的化身,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这说明法老( )
A.推行了种姓制度 B.受到希腊哲学影响
C.建立了幕府统治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13.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 ▲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14.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理论。雅斯贝尔斯认为,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形成了希腊哲学思想、中国儒道思想,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5.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等。以下建筑与佛教有关的是( )
A.金字塔 B.摩诃菩提寺 C.雅典卫城 D.罗马万神庙
16.如图为约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的壁画,描绘了当时各种食物。这可用于说明( )
A.两河流域农业发达 B.尼罗河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C.古埃及畜牧业繁荣 D.土地国有制度促进生产技术进步
17.下图是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上面用三种文字记录了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令。最上一层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间是埃及草书,最下一层是古希腊文。罗塞塔石碑上同时出现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希腊文,该文物( )
A.体现了古希腊文字的自然演变 B.证实了埃及和希腊同根同源
C.提供了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可能 D.为埃及征服希腊提供了有力依据
18.《汉谟拉比法典》前言:“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但正文却道:“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兔于赔款,无需赔偿:……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由此可见,法典的特点是( )
A.契约性 B.等级性 C.广泛性 D.正义性
19.“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交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上述材料可能出自( )
A.《汉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20.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21.下列是四位同学扮演“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的对话。甲同学:我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乙同学:我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我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丙同学:我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必须以纳税形式供养第一、二等级。丁同学:我是被征服者,因贫困破产失去土地,从事低贱的职业。据此判断,哪位扮演者属于刹帝利等级(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22.该法典制定的目的是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高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这描述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23.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大河文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B.海洋文明——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
C.文明冲撞——区域文明冲突——亚历山大东征
D.世界宗教——佛教——种姓制度
24.巨石是古埃及的“永恒之石”,古埃及人用这种“永恒之石”创造“来世的艺术”。“来世的艺术”指的文明成果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佛教 D.甲骨文
25.下面是依据《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设计的可能出现的场景:
第一幕: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把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记剃掉。
第二幕:奴隶的主人看到后非常生气,怒斥理发师,并依法要砍掉理发师的手。
该场景体现了( )
A.《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不准理发
C.理发师在古巴比伦王国的地位很低
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利的象征。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中的“国王”与金字塔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二中汉谟拉比宣传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个国家?材料中的“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定?
27.四大文明古国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老的四大文明的出现,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进程,中华文明更是世界文明史上最灿烂的那一颗星。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搜集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一起利用这些资料开展探究活动。
【走近文明】
材料一 万物终将消逝,金字塔永存。——阿拉伯谚语
万里长城永不倒,不到长城非好汉。——中国谚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和图2的雄伟建筑,都被誉为古代世界奇迹,请分别写出该建筑的名称,并任选其中一个建筑进行简要评价。
【追溯文明】
注:图3中A为尼罗河流域,B为两河流域,C为印度河——恒河流域,D为黄河——长江流域。
材料二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2)根据图3并结合材料二,指出四大古代文明形成的共同条件。
【探究文明】
材料三 古巴比伦王国的某法典规定:如果奴隶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请写出材料三中的法典名称。并指出该法典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上的地位。
【感悟文明】
材料四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且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余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摘编自李硕《传说时代的文明——远古》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8.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边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材料二 农业生产最早兴起于亚洲,为亚洲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奠定了物质基础。考古学家们在今天伊拉克北部的耶莫地区发现,在距今约9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即已种植大麦、小麦、小扁豆等农作物,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也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考古学家们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亚洲大陆的广泛区域里发现了众多的农业遗存,据此推断该地区曾发生“农业革命”。
材料三 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塑造者。“农业革命”引起一系列的变革,人们自栽培植物、驯化野生动物以来,逐渐开始定居,定居点的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形成城市,私有财产的出现导致社会分工进一步分化,产生文字、阶级与国家。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印章铭文、中国的甲骨文、依次被先民创造出来,人类由此掌握了知识的保存和技术的传播方式。
材料四 公元830-930年,在阿拉伯地区,当时的阿巴斯王朝开展了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为中西方文明财富的保存和流传立下了汗马功劳。阿拉伯数字发源于印度,经阿拉伯商人影响世界,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学语言。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法国、英国、荷兰等学者在印度和中国无偿地学习棉织品的制造方法,为改造欧洲纺织机械业提供了大量知识与技术。由此,欧洲工业革命才有可能从棉纺织业率先发生。
——材料二至材料四均摘编自王灵桂徐轶杰《亚洲文明的历史性贡献与新时代亚洲文明观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亚洲文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回答,亚洲文明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以两河流域文明为例,说说亚洲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图片“古埃及书记员”可知,古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A项正确;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拉丁字母起源于古罗马时期,排除C项;梵文是印度的古典语言,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也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因此得以广泛传播。D项正确;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排除A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排除B项;耶稣创立基督教,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在古代印度等级制中婆罗门是最高等级,享有崇高地位,首陀罗是第四等级,排除C项;古代日本在大化改新前处于奴隶社会,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创立”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佛教。“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忍耐顺从”等词语均来自于佛教,B项正确;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排除A项;道教产生于东汉,排除C项;伊斯兰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B项正确;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古中国文明,排除C项;佛教是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幅图反映的是非洲的金字塔,第二幅图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第三幅图反映了印度的种姓制度,三个地区三种文化,因此体现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D项正确;图片的内容没有涉及亚非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相互交流,排除AB项;图片与平衡性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其中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所以商人属于吠舍,C项正确;婆罗门掌管祭祀,排除A项;刹帝利掌管军事与行政权力,排除B项;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手工业,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等”“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梵文、佛教”等信息可知,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成就,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明具有不同的文明成就,没有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看出不同文明的技术水平,不能得出技术水平对文明发展影响方面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大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兴起于尼罗河流域,是农业文明,这一点和古中国相同,A项正确;古希腊、古罗马均是海洋文明,排除BC二项;古伊朗是高原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现在的印度仍受种姓制度影响,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制的有关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种族歧视严重,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现在的印度仍受种姓制度影响,没有体现各个阶层等级森严,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古巴比伦王国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文明古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B项正确;长江、黄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中国,而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而佛教创立于古印度,排除C项;印度河、恒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而《十二铜表法》创立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可知,古埃及的法老利用神权强化了王权,他宣布自己的神之子,以此来强化自己的权威,D项正确;推行种姓制度的是古印度,不是古埃及,排除A项;古埃及文明早于古希腊文明,因此古埃及不可能受到希腊哲学影响,排除B项;建立了幕府统治的是古代日本,与古埃及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古巴比伦王国”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B项正确;A项是古罗马的法律文献,排除A项;C项是古希腊的史诗,排除C项;D项是阿拉伯的神话故事,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了佛教,A项正确;道教诞生于公元2世纪,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排除C项;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与佛教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摩诃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后期以来印度现存的最早的全部为砖石结构的佛教寺庙之一,B项正确;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排除A项;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排除C项;罗马万神庙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是供奉众神的寺庙,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古埃及的壁画描绘了当时各种食物,结合所学,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因此说明尼罗河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B项正确;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而非两河流域,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农业发达,而非畜牧业繁荣,排除C项;在古埃及,土地归最高统治者法老所有,并不是实行土地国有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罗塞塔石碑是目前研究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重要史料,石碑中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希腊文同时存在,因此提供了借助古希腊文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可能性,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古希腊文字的演变过程,排除A项;埃及和希腊同根同源论证不充分,排除B项;为埃及征服希腊提供了有力依据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依据题干“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兔于赔款,无需赔偿:……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可见《汉谟拉比法典》名义上宣扬正义和公正,实际上对贵族以及平民、奴隶却区别对待,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奴隶主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体现了等级性的特点,B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压迫的等级性质,没有体现其契约性或广泛性或正义性,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根据“不得交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为《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内容,该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材料强调他的法典的不可破坏性,谁敢破坏、不遵守法典,就将遭到严惩,以保护法典的权威性,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会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可知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而古代中国商朝时期创造了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为了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创造了文字,A项正确;对外交流、祭祀祖先、记录战争都从属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不是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依据材料“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因此乙同学属于刹帝利等级,B项正确;甲同学属于婆罗门,排除A项;丙同学属于吠舍,排除C项;丁同学属于首陀罗,排除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该法典制定的目的是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高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可知,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编成的,它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排除C项;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23.D
【详解】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种姓制度是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它不是佛教的构成部分,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代表之一,两河流域文明是大河文明内容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文明之一,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内容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是区域文明冲突的内容之一,区域文明冲突是文明冲撞的内容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是古埃及王权的象征,A项正确;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佛教是古印度的文明成就,排除C项;甲骨文是中国的文明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25.D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可知,理发师剃掉奴隶标记后,奴隶主的利益遭到了损害,于是准备依法砍掉理发师的手,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主要是为了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材料也没有体现法典对于奴隶的保护,排除A项;材料中的重要内容并不是理发师不能给奴隶理发,也不是理发师的地位很低,而是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把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记剃掉这一行为违反了法律,损害了奴隶主利益,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26.(1)关系: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2)目的: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目的(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印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评价: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但是,由于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等级的划分之中,因此它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之间制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他们团结对敌;此外,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坟墓。因此“国王”与金字塔的关系,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2)根据材料二,由“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可知汉谟拉比宣传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由“……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可知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根据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有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可知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印度;材料中的“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第四种姓”又是指首陀罗;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但是,由于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等级的划分之中,因此它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之间制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他们团结对敌;此外,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7.(1)图一:金字塔。图二:长城。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言之有理即可)(任选一个建筑进行评价即可)
(2)条件:位于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业生产。(意思相近即可)
(3)法典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万物终将消逝,金字塔永存。”表明图1 是金字塔;根据材料“万里长城永不倒,不到长城非好汉。”表明图2是长城;任选一个评价其积极的意义,给人类带来的贡献即可,如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如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根据材料“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结合所学可知,四大古代文明形成的共同条件是位于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业生产。
(3)根据材料“古巴比伦王国的某法典规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公元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根据材料“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且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
28.(1)多源性(或多元性)
(2)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兴起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等。
(4)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古代亚非文明主要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东北部,古巴比伦文明位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古中国文明位于东亚。上古亚洲诸文明的分别兴起和各自独立发展,奠定了亚洲文明多元性的基础。到中古时期,经过不同民族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形成了三大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社会构成和文化特质。据此可知,亚洲文明的特征是多元性。
(2)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中国产生于黄河和长江流域。人们生活在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据此可知,亚洲文明产生的条件有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兴起。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4)根据材料四“为中西方文明财富的保存和流传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学语言”“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由此,欧洲工业革命才有可能从棉纺织业率先发生”可以得出,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2024-2025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