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历史2024-2025七年级上册期末学情评估(答案)

期末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为研究史前时期提供原始史料的是(  )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B.炎帝教民种植五谷的传说
C.电视纪录片《解密甲骨》 D.《史记》中记载的大禹治水
2.小华同学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内容时,制作了下面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INCLUDEPICTURE"24LS7NJJ-47.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7.25\\24LS7NJJ-47.tif" \* MERGEFORMATINET
A.早期国家的出现 B.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D.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3.某校准备编写《中华文明之光》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A.诸侯叛乱保疆土 B.司母戊鼎说青铜
C.《齐民要术》写农学 D.尊崇儒术立儒家  
第一章——文明起源篇第一节 一个头骨鸣天下第二节 稻粟见原始农业第三节 炎黄联盟成华夏 第二章——中华文化篇第一节 片片甲骨话文字第二节 ____________第三节 兼爱非攻谈思想
4.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二人给大哥“衷”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据此可以推断出(  )
A.信中的“战事”指的是长平之战 B.该信书写在纸张上
C.信中的“战事”是为了统一全国 D.该信采用楷书书写
5.下面是西汉前期人口数量变化表。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时间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汉武帝前期
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1500—1800 3600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江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 D.政府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6.制作大事年表是记录历史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位西汉将领的大事年表,这位将领是(  )
公元前123年 受封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 指挥河西之战,直取祁连山
公元前119年 与卫青深入漠北,出击匈奴
公元前117年 24岁病逝,陪葬茂陵,谥号“景桓”
A.管仲 B.蒙恬 C.项羽 D.霍去病          
7.某历史剧组要拍摄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一组镜头,以此体现东汉中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社会混乱的景象。下列符合剧中要求的素材是(  )
A.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王莽改革引发动荡
C.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统治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8.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历史事实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A.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B.设置西域都护府
C.大月氏与西汉王朝和好 D.甘英出使大秦
9.司马迁的《史记》将历史人物列入本纪(帝王)、世家(诸侯、贵族)、列传(文武大臣、名人等)。他将来自社会底层的陈胜归于“世家”一列,这说明了(  )
A.陈胜是诸侯或贵族的后代 B.陈胜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C.司马迁肯定陈胜反抗暴政 D.《史记》对人物随意归类
10.小华在课外学史阅读中发现这样两个片段,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三国演义》中关于“草船借箭”的描述:用奇谋孔明借箭。◇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中关于“草船借箭”的描述:(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A.《三国志》是史书,叙述较为客观真实
B.《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完全脱离历史事实
C.《三国演义》所述与民间流传一致,可信度高
D.《三国志注》和《三国演义》都属于一手史料
11.观察下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其中历史时期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INCLUDEPICTURE"24LS7NJJ-53.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7.25\\24LS7NJJ-53.tif" \* MERGEFORMATINET
A.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B.十六国时期,北方相对安定,经济得以发展
C.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政权很快瓦解
D.南朝时期,江南战乱不断,南方人民纷纷北迁
12.诗史互证,以诗词补充历史知识,通过历史感悟诗词意境,是一种重要的学科渗透学习手段。下面表格中,诗、史能正确对应的是(  )
选项 战役 诗句
A 牧野之战 百万北走无曹公,鼎立已成烟焰中。
B 官渡之战 武王盟誓罪昭宣,亲帅虎贲征替天。
C 赤壁之战 长河血日鼓金奔,逐鹿曹袁汉帜昏。
D 淝水之战 欲断江流彰势大,鹤唳千风见木寒。
13.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其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学、医学、数学等领域。这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A.开放性 B.实用性 C.理论性 D.实验性
14.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你认为他们探究的时代主题是(  )
1.三国归一,享短暂繁荣2.八王之乱,叹国之飘摇3.民族迁徙,厌乱世流离4.短暂统一,哀国家之殇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短暂繁荣的历史时代            
15.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于2023年12月20日正式开放。七年级某班同学走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一眼千年”展厅,拍照保存了下面文物照片,并做了相关记录。此文物(  )
INCLUDEPICTURE"24LS7NJJ-54.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7.25\\24LS7NJJ-54.tif" \* MERGEFORMATINET 徐显秀曾任职北齐司空、太尉等官职,德高望重,位极人臣。该壁画出土于徐显秀墓,壁画中仆役侍从、乐舞百戏将徐显秀夫妇二人拥坐于帐中榻上,壁画中妇女们着窄袖翻领的上衣,束胸高腰的长裙,外披以轻薄的长衫为主,但墓主人徐显秀却着褒衣博带式汉族风格明显的服装。
A.是研究北朝民族交融的实物史料
B.证明了山西的绘画水平领先全国
C.表明北齐的社会生活已全部汉化
D.完整还原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5分,共45分)
16.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的智慧,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下面是七年级(1)班的同学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 【科技·闪耀文化之光】(4分)
(1)一组同学在阅读有关科学家的传记后,制作了下面的知识卡片。请你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
科学家:____________时期:东汉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使纸的使用日益普遍,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科学家:祖冲之时期:____________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展板二 【建筑·展现文化精髓】(4分)
(2)二组同学进行研学之旅,访问了下面一组名胜古迹。请你为图一撰写解说词,并简述图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
INCLUDEPICTURE"24LS7NJJ-55.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7.25\\24LS7NJJ-55.tif" \* MERGEFORMATINET
展板三 【艺术·承载文化价值】(2分)
(3)三组同学整理了书画作品,请写出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并简述图四作品的艺术价值。
INCLUDEPICTURE"24LS7NJJ-56.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7.25\\24LS7NJJ-56.tif" \* MERGEFORMATINET
17.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政治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灭商后,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分封制与宗法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公革新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二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秦的统一因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不专因秦国地势之险要及其兵力之强盛。另有秦较早“以牛田”,并修三大水利以促农业,为军事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最重要的还是当时一般意向所促成。——摘编自《国史大纲》等 秦统一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始皇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所作的贡献。(4分)
材料三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编自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分)
18.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江堰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其善于利用地势、水势,采取无坝分水,实现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灌溉。这一切都说明都江堰工程充分顺应和利用了水的自然特性,实现了人水和谐。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编自邹礼洪《古都江堰“以水治水”的技术成就》
材料二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曾一度免除租税,景帝时又“令田半租”。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文帝曾亲耕籍田,以示重农,当时凡从事农业生产有成绩者,免除其徭役。汉初曾连续几次赦免罪人。文帝时废肉刑;景帝时又减笞五百为三百,笞三百为二百,笞二百为一百。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摘编自《汉书·景帝纪》
材料四 东晋南朝之存在,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在于相当程度上避免了民族冲突和战乱祸害,相对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在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南下移民的进入形成了农业开发的主力军。这些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严耀中《在分分合合中前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都江堰的“与众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画线部分的理解。(3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2分)
(4)综上所述,简析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19.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张老师以“民族交往与交融”为主题设计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读图学史——构建时空观念】(4分)
(1)观察秦朝形势图与西汉形势图,简述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汉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异同点。
INCLUDEPICTURE"24LS7NJJ-56a.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七历山西7.25\\24LS7NJJ-56a.tif" \* MERGEFORMATINET
任务二 【研读史料——进行历史解释】(4分)
(2)阅读下列材料,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和特点。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摘编自《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任务三 【史论结合——感悟家国情怀】(7分)
(3)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少数民族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以“改革·交融”为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
历史上北方各族不断迁入中原,为汉族输送了新鲜血液,汉族同样向周边迁徙,融于当地民族,充实了少数民族群体。各民族交融互动,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方各族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经典史例,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中写下了精彩的不朽篇章。——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答案
一、1.A 2.B 3.B 4.C
5.B 点拨:根据材料可知,从汉高祖五年到汉武帝前期,全国人口增长了约两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这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B正确;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汉朝时期,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排除C;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不能解释材料体现的汉高祖年间的史实,且与人口增长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
6.D
7.D 点拨:根据题干中的“东汉中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社会混乱的景象”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导致时局动荡、社会混乱,D正确。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排除A;王莽改革在东汉建立前,排除B;黄巾起义并未推翻东汉统治,排除C。
8.B
9.C 点拨:《史记》将历史人物分类,帝王是本纪,诸侯、贵族是世家,陈胜不是贵族,但作者认为陈胜对推翻暴秦有重大贡献,足以傲视王侯,也将其列入世家,这说明了司马迁肯定陈胜反抗暴政,C正确;陈胜不是诸侯或贵族的后代,排除A;陈胜没有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排除B;《史记》没有对人物随意归类,司马迁是按照历史人物的政治等级进行分类的,排除D。
10.A 11.A
12.D 点拨:根据“北走无曹公”“鼎立”可知,A与赤壁之战有关,排除;根据“武王盟誓罪昭宣”可知,B与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有关,排除;根据“曹袁”可知,C与官渡之战有关,排除;根据“断江流”“鹤唳”可知,与投鞭断流、风声鹤唳的淝水之战有关,D正确。
13.B 14.B 15.A
二、16.(1)蔡伦;(1分)改进造纸术;(1分)南北朝;(1分);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1分)
(2)解说词:【示例】图一是为纪念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而修建的。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理由: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北朝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石窟中的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宝库;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3)影响: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或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艺术价值: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1分)
17.(1)作用:促进了相互交流,有助于民族团结;建立了一整套治国体系。(一点1分,共2分)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一点1分,共2分)
(2)原因:历代秦国统治者奋发有为;秦国地势险要;秦国军事力量强大;秦国重视水利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军事战争提供了经济基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贡献: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3)地理空间:汉武帝采纳“推恩”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1分)精神空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1分)
18.(1)“与众不同”之处:因势利导;无坝分水;以水治水;人水和谐。(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影响: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2)具体表现: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奖励农桑;减轻刑罚。(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理解: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意思相近即可,1分)
(3)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以及大量的劳动力。(一点1分,共2分)
(4)水利工程的修建;统治者的重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充足的劳动力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
19.(1)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分)异: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西汉时,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2分)同:都促进了民族交融;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
(2)表现:北方各族内迁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内迁各族在生产方式上学习汉人进行农耕,发展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汉族人争用西北各族的家具;汉族人学习北方各族经营畜牧业。(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共2分)特点:在方式上是相互学习;在内容上以汉化为主,相互影响。(2分)
(3)【示例】 改革·交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方式有很多,少数民族进行汉化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将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之后进一步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7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历史2024-2025七年级上册期末学情评估(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