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A卷)(含解析)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关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唯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
4.如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标志( )
A.革命统一战线局部破裂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推翻
C.国民革命运动彻底失败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5.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南京,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在武汉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此外,四川、贵州、云南也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割据。这表明当时( )
A.国民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B.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C.国民革命的目标仍未实现 D.资产阶级政党实现了对全国的控制
6.据1927年1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北伐军入湘而后,平江、浏阳诸役,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使我军不至陷于逆敌伏军及地雷之险。……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这说明北伐战争( )
A.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 B.顺利进军归功于农民的支持
C.反帝反封建符合广大人民愿望 D.在长江流域的进军更加顺利
7.“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向民众分发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此宣言内容( )
①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②表明工人阶级已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③有利于推动民众思想的觉醒
④揭示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是纯思想观念的启蒙,很少涉及政治行动;“五四运动”后,思想启蒙在行动中不断深化和推进。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十分曲折
C.“五四运动”兼具思想与政治的双重意义
D.“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线
9.历史叙述包括历史史实和历史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 B.毛泽东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C.1936年红军在会宁会师 D.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10.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下发动了武装斗争,创建了人民军队。据此可知,这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11.八七会议以后,党的工作重心放在中心城市,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那些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开展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所以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实际上是( )
A.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听从了共产国际的建议
C.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响应了广大农民的呼声
12.1936年,国民政府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麦粉进口下降至15%。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这说明( )
A.民族工业摆脱列强控制 B.民族工业遭受严重冲击
C.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D.民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13.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以“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按人口或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允许农民出租、买卖。这一措施( )
A.确保国民革命运动胜利进行 B.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促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
14.1931年8月,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主席高敬亭发布布告,其中部分内容为“各地工农群众,赶快参加革命。实行抗租抗税,发动秋收斗争。消灭军阀混战,打倒地主豪绅。建立工农政府,快把地主田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致力于废除土地私有制 B.推动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C.应对民族战争的新形势 D.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5.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6.1936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蒋介石任会长,同时规定在各省和直辖市设立分会,各县设立支会。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 )
A.积极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C.开始重视地方组织建设 D.发挥了干预经济的职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材料二: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材料表明他们先后付诸实施的行动有哪两大类?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8分)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三分析其成因。(4分)
1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
材料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世界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并简析其成立的历史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相关数据
年份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总数
实际罢工次数 25 66 46 49 91 47 56 318 535 1233
由“爱国运动”引起的罢工次数 0 35 0 0 1 1 1 141 19 198
有报道的参加罢工工人总数 6455 91520 46140 108025 139050 35835 61860 784821 539585 1813291
材料二 “五四运动”应看作历史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事实上,自19世纪西方势力开始撞击古老的中国,中国就开始了她的蜕变,她调整了脚步,走了相当远的一段路程来适应现代文明,而“五四运动”实是这段旅程中要事频繁、最富于决定性的一个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运动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是这段旅程中要事频繁、最富于决定性的一个阶段”。(6分)
20.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引领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1920年青年知识分子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并将其首句译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并采取“幽灵”加上注解的办法来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根据毛泽东后来的回忆,“1920年我第二次到北京时.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摘编自李百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利因素和影响。(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A项正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特别注意组织工人”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的决议,故选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排除B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天津商会罢市的原因是“外交失败,惩办国贼”,说明商人通过罢市支援“五四运动”。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故选D项;“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胡适、陈独秀、林长民和蔡元培等,商人是“五四运动”的参与者,排除A项;上海的“三罢”斗争表明“五四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排除B项;材料是商人罢市,而不是工人罢工,不能说明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表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从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完全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从革命统一战线中分裂出去,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重大失败,故A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基本推翻指的是北伐战争,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排除C项;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项,故选A。
5.答案:C
解析:选择C材料表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国民党内部分裂,而且云贵川地区有军阀割据,这说明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仍然未能实现。排除A:当时国民党内部分裂,尚未达到能实行独裁的程度。排除B: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排除D:D项不符合史实。
6.答案:C
解析:选择C:据材料信息可知,北伐时期,农民以各种方式支援北伐军的作战,结合所学国民大革命的史实可知,北伐战争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符合广霉考点: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打個列强,除军间”,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大人民的愿望,因此受到人民支持。排除A:北伐战争并未解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排除B:“归功于”一词过于绝对,夸大了农民的贡献。排除D: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得出“更加顺利”的结论。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可知,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有利于推动民众思想的觉醒,宣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揭示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知工人阶级已成为运动的主力军,②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是纯思想观念的启蒙,中国主流思想是宣扬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使得思想启蒙从理论层面进展到了实践层面,推动革命政治运动代单纯的思想观念,即“五四运动”兼具思想与政治的双重意义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政治行动和思想观念的结合,而非单纯强调主流思想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未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曲折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历史史实即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单纯地表达出来,历史评价即对某个历史事件产生的意义、影响所做出的归纳。很明显,选项中D项是对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所做出的评价,即“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D项正确。其它三项都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直接表达。
1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建军的开始,B项正确: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在1927年9月,排除C项: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至193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起义的失败,使得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农村区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现象的出现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排除A项;共产国际主张将工作重心放在中心城市,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实际上是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未体现广大农民的呼声,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并没有摆脱列强的控制;B.材料信息看不出民族工业受到严重冲击;C.从材料中“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麦粉进口下降至15%。”可以看出轻工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D.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以重工业为主。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国民革命运动1927年已经失败了;B.料中用法律的形式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有利于巩固当时已经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利于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建设;C.1931年还没有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1931年也没有形成人民统一战线。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各地工农群众,赶快参加革命。实行抗租抗税,发动秋收斗争。消灭军阀混战,打倒地主豪绅。建立工农政府,快把地主田分。”该政策颁布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其统治区实行新的土地政策,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项正确;“快把地主田分”政策下,仍然坚持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国民革命于1927年结束,时间不符,排除B项;这一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根据材料中“消灭军阀混战,打倒地主豪绅”,可知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C项正确;中共一大的时间是1921年,与红军成立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八七会议在1927年召开,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B项;中共七大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其特征是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D项正确。
17.答案:(1)主张:师夷长技(学习和引进西方技术)。
类型: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积极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大规模实践的开端。
(2)营业状况:产品销售量迅速上升。
原因:①政治的或政府的因素: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中华民国颁布一些有利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②外来的因素: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都有所减少。
③国内人民的因素:民间兴起反帝爱国热潮。
④国内经济自身的因素: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3)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原因:抗战期间,国统区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和国家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
解析:(1)第一小问,“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学习和引进西方技术。第二小问,“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对本国封建经济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大规模实践的开端。
(2)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产品销售量迅速上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的或政府的因素(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中华民国颁布一些有利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及实施,任意一点);外来的因素: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都有所减少;国内人民的因素:民间兴起反帝爱国热潮;国内经济自身的因素: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3)第一小问,“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第二小问,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抗战期间,国统区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和国家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
18.答案:(1)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意义: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2)时间:1921年。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从经济、工人运动和思想理论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具体来说就是工业革命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得出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答案:(1)趋势:次数显著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爱国斗争成为罢工的重要主题。原因:民族危机加剧;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国家民族意识的不断强化;政治运动的推进。
(2)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表格“实际罢工次数”数据可知,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明显增加;据材料一表格可知1918年至1926年,有报道的中国罢工工人人数由6455增加到1813291,可见罢工规模不断扩大;据材料一表格可知,由“爱国运动”引起的罢工次数占有一定比例,可见爱国斗争成为罢工的重要主题。
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可知,1918—1926年处在近代,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因此工人阶级通过罢工形式挽救民族危亡;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罢工次数和罢工规模的增加是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的缩影;“五四运动”促进了民族觉醒,工人阶级罢工则是其民族觉醒的体现;还有工人阶级是近代先进阶级的代表,工人罢工是工人阶级民族意识觉醒的体现。
(2)说明,据材料二“自19世纪西方势力开始撞击古老的中国,中国就开始了她的蜕变,”结合所学可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虽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但同时中华民族开始觉醒,材料二中“五四运动是这段旅程中要事频繁、最富于决定性的一个阶段”强调的是“五四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为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转折点。
20.答案: (1)特点:既有传统文化背景的烙印;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救亡图存。
原因:晚清政府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外来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2)因素: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影响: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可得出有传统文化背景的烙印;根据材料“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可得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可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民族危机、传统思想的影响、西方学说的影响、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概括,例如:晚清政府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外来侵略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2)第一小问有利因素:根据材料“1920年青年知识分子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可得出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根据材料“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及所学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根据材料“1920年我第二次到北京时,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及所学可得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1920年我第二次到北京时,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及传播》及所学可得出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卷(A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