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下面漫画寓意近代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种现象基本改变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抗美援朝期间,为满足志愿军将士有足够的口粮供应,整个中国北部迅速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大量炒面作为后勤物资被送上朝鲜战场。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B.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抗美援朝成为工作重心 D.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3.1950年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的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这样的做法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减少了土改的阻力。这说明土地改革(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保留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D.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4.1949—1950年的《人民日报》广告多为日用品广告,1956年以后多是工业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C.“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经济建设得到了苏联的援助
5.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些做法( )
A.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 B.体现了“左倾”的思想
C.有助于改革顺利开展 D.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6.“文化大革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下降49%,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材料反映“文革”的重大危害是( )
A.知识分子遭到迫害 B.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7.邓小平讲过一句话: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改革对专业团体利益格局冲击巨大,对传统观念冲击巨大,原有体制冲击巨大。能不能通过坚定的决心把改革推进下去,并且取得成果,这需要领导人的胆略。依材料,改革能够推进的关键因素是( )
A.利益集团的支持 B.迎合传统观念
C.改造原有的体制 D.领导人的引领
8.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都( )
A.指导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 D.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自然保护地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别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和30%。累计完成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 D.能源结构调整逐渐完善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被载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颁布实施,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这反映了我国( )
A.民族政策得到有效保障 B.民主与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C.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加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确立
11.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陆续收复了超过40个南沙岛礁,包括安达礁、半路礁、仙宾礁等。同时,我国南沙群岛建设了多个基地和设施,提供了军民两用的便利。这表明,人民海军的强大( )
A.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 B.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
C.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D.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12.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旅游热,外出旅游人数逐渐增加,我国旅游业爆火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B.我国有广阔的大好河山
C.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多 D.人们鉴赏水平的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3.【大桥】
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在1957年10月贯通,使人们数千年盼望长江“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使长期分割的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公路路面宽达18米,可以并行行驶6辆汽车。两侧设有人行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这就在南北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江大桥的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次采用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桩钻孔施工方法,是我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以后各地大桥采用大型管径的管柱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国科技史》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级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制定了120年的建设质量标准。中国工程师们在西方海洋地质标准的技术、工艺无法满足施工需要的困难西前,攻克大量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十几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专用设备和系统,依靠自主创新形成了百余项专利,最终保障了“120”质量标准的达成。
——摘编自杨海霞《超级工程背后的那些事》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意义,并指出该工程建设中的创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港珠澳大桥的特点,并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意义。
14.【浦东开发区】
材料一:短短30年,当初一片农田的浦东,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30年来,它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创造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上的“全国第一”……浦东30年的变化,一个是速度快,一个是质量高,而这来源于不断的机制体制创新,来源于敢闯敢试、自我超越的精神。
——央广网《30年,浦东的巨变从何而来 》
材料二: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更重要的,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4月23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浦东在“短短30年”中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发生巨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15.【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 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材料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农业大学对江苏省209个调查点进行分析,杂交籼稻比常规稻的相对经济效益表现为:每公顷纯收益提高266%,每个工日净产值提高25.9%,每元物质费用报酬提高125%,每元成本纯效益提高20.9%。据有关部门核算:推广杂交稻以来全国约增加经济效益160亿元。
——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
材料二: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屠呦呦带领研发团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研制出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已挽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摘自《人民日报》
请围绕“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任选角度,自拟主题,综合运用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B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面对后勤补给困难和强大的敌人,我国的男女老少、家家户户做炒面以支援朝鲜战争前线,说明当时中国人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民积极支援朝鲜战争,没有涉及我国国内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是我国巩固新政权的重要措施,但没有成为工作重心,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支援,不能体现我国综合国力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1950年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的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这样的做法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减少了土改的阻力”说明了土地改革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策略,D项正确;新中国从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留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实行地主减祖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C
【详解】据材料“1949—1950年的《人民日报》广告多为日用品广告”“1956年以后多是工业品广告,且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可知,材料通过不同时期的广告变化反映了中国销售商品的转变,从而体现了中国在生产制造方面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等,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材料广告发生的变化体现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政策,C项正确;广告商品的转变体现不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苏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援助,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有利于缓和矛盾,推进改造的平稳进行和顺利开展,C项正确;该举措有利于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因此“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说法错误,排除A项;这种举措是正确的,符合当时的实际,并非体现了“左倾”的思想,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之多”可知,这体现的是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D项正确;材料属于文革造成的经济影响,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瘫痪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能不能通过坚定的决心把改革推进下去,并且取得成果,这需要领导人的胆略”可知,材料强调领导人胆略对改革成功的重要性,D项正确;根据材料,改革对专业团体利益格局冲击巨大,对传统观念冲击巨大,因此并不会得到利益集团的支持,也不迎合传统观念,排除AB项;改造原有的体制属于改革的内容,不属于关键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项正确;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中国的建设问题,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与其它理论成果无关,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这时候处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与其它理论成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累计完成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可知,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增加,体现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从对市场的建设运行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等角度体现,与生态环境无关,排除A项;“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是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往来,材料没有提到其他国家,排除C项;能源结构的调整从煤炭石油等能源逐步转向清洁能源,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详解】据题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被载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颁布实施,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可知,反映了我国民族政策得到有效保障,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与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保障,没有反映经济发展的加强,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确立概括不全面,没有体现民族政策得到保障,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过多年努力,我国陆续收复了超过40个南沙岛礁,包括安达礁、半路礁、仙宾礁等。”可知,材料反映我国收复了多个南沙岛礁,说明了人民海军的强大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如何,排除B项;从材料反映的收复南沙岛礁不能体现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排除C项;单从收复南沙岛礁不能体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旅游热,外出旅游人数逐渐增加”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增加了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是一种必然趋势,外出旅游是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被长期压抑的居民旅游需求将伴随着其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得到迅速释放,A项正确;我国有广阔的大好河山,不是旅游业爆火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多,不是我国旅游业爆火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人们鉴赏水平的提升,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1)意义:使人们数千年期望长江“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成为现实;使长期分割的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推动南北经济的发展;为以后同类大桥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经验。
创举:第一次采用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桩钻孔施工方法。
(2)特点: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桥;更高的工程质量标准;体现了中国工程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
意义:扩大了中国桥梁制造的影响力,加强了粤港澳三地的联系。
【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级跨海交通工程”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人们数千年期望长江“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成为现实;根据材料一“使长期分割的武汉三镇连为一体”可知,武汉长江大桥使长期分割的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根据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公路路面宽达18米,可以并行行驶6辆汽车。两侧设有人行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这就在南北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推动南北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是我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以后各地大桥采用大型管径的管柱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为以后同类大桥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经验。
创举:根据材料一“在长江大桥的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次采用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桩钻孔施工方法,是我国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以后各地大桥采用大型管径的管柱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可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第一次采用大型管柱基础和管桩钻孔施工方法。
(2)特点:根据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级跨海交通工程”可知,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桥;根据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制定了120年的建设质量标准”可知,港珠澳大桥具有更高的工程质量标准;根据材料二“中国工程师们在西方海洋地质标准的技术、工艺无法满足施工需要的困难西前,攻克大量技术难题,自主研发了十几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专用设备和系统,依靠自主创新形成了百余项专利”,港珠澳大桥体现了中国工程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
14.【答案】(1)变化:成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原因: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上海浦发开发区建立起来。
(2)推动浦东的经济迅猛增长;有利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为改革开放提供成功案例;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当初一片农田的浦东,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可知,浦东成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根据材料一“它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创造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上的’全国第一’”可知,浦东是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90年上海浦发开发区建立起来。
(2)意义:根据材料二“28年时间,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可知,浦东开发开放推动浦东的经济迅猛增长;根据材料二“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可知,浦东开发开放有利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根据材料二“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案例”可知,浦东开发开放为改革开放提供成功案例;浦东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15.【答案】(1)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特点:由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到超越意识形态的和平外交;由郑州对抗结盟到经济合作的战略伙伴;由被孤立封锁到深度融入世界舞台。
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详解】(1)国际环境:根据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可知,建国初期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根据材料一“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可知,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
外交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建国初期面对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中国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特点:根据材料二“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可知,中国外交变化特点是由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到超越意识形态的和平外交;根据材料二“‘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可知,中国外交变化特点是由政治对抗结盟到经济合作的战略伙伴;根据材料三“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可知,中国外交变化特点是由被孤立封锁到深度融入世界舞台。
外交布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
16.【答案】论点: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论述: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 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科学家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详解】观点:根据材料“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屠哟哟发现青蒿素,抗击疟疾,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并结合所学可以提炼出观点:宋元时期开创中外交往的新局面。
论述:围绕观点,结合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屠哟哟发现青蒿素推动社会发展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 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科学家的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4-2025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