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专题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复兴(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复兴
考试范围:第 17—20 讲;考试时间: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明确了在国庆纪念日、建军纪念日等节日的具体放假规定,
以利于人民开展纪念活动。1951 年,政务院发布了将 9 月 3 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通告。这些节日的设
立旨在( )
A.增强人民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 B.丰富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
C.应对东亚地区的战争局势 D.清除帝国主义势力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51 年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各种纪念日,这些纪念日以民主革命为线索,意在增强人民对革
命文化的认同感,A 项正确;纪念日并不是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娱乐活动,B 项正确;这一时期东亚地区的
战争主要指的是朝鲜战争,但是材料涉及的纪念日与朝鲜战争无关,排除 C 项;材料涉及的纪念日与清除
帝国主义势力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1949—1952 年,黑龙江省肇源县通过“等距宽播、间苗保苗、分期追肥”的先进耕作法,使全县粮食作物
的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了一倍。这( )
A.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推行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表明农业改造取得良好成效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2 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先进耕作法,使全县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
高了一倍”可知,建国初期,黑龙江省采用先进耕作法,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
发展,B 项正确;1950 年新中国土地改革才开始,排除 A 项;三大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排除 C
项;农业改造 1953 年才开始,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1954 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在没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条表达意见的通道”,该对话
通道后来维持了 15 年之久,便利了中美进行必要的外交沟通。日内瓦会议后,英国也建立了对华贸易的官
方和半官方渠道,中英贸易额迅速提升。材料表明,日内瓦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B.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C.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局势 D.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答案】D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 1954 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
日内瓦会议上,中美之间有了对话通道,中英之间的贸易渠道也得以建立,这说明日内瓦会有助于改善中
国的国际环境,D 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尚未推动中国外交的新发展,排除 A 项;
材料表明日内瓦会议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项;材料表明日内瓦会议改善
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材料内容与亚洲和世界局势并无关联,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为了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毛泽东要求收集世界各国的宪法,比如苏俄(联)、德国、法国的宪法,
并要求大家学习;中央曾专门派飞机运送全国各地民众的意见、建议,全国各界共有 1.5 亿余人参加了宪
法草案的讨论,提出 118 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这集中体现了 1954 年宪法( )
A.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B.广泛吸收各国宪法优点
C.贯彻了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D.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54 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为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我国广泛收集、研究了各国宪法,
并向全国人民征询意见,这体现了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结合,D 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 1954 年宪法,体现了
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的社会主义性质,排除 A 项;广泛吸收各国宪法优点、贯彻了人民当家作主
原则两项都只反映了材料部分内容,都不全面,排除 B、C 项。故选 D 项。
5.1958 年夏秋两季的国家粮食征购时,河南遂平县自定的征粮任务是 9000 万斤,依据是粮食部门的账面
上当年产量为 100279 万斤(实际产量 2400 万斤)。2006 年遂平县粮食总产 468000 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政府的决策须尊重客观规律 B.经济发展中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C.基层组织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科学种田是粮食增产唯一条件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8 年中国。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农业上对粮
食产量的估计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纪录夸耀粮食产量。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
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006 年,遂平县粮食总产 468000 万斤,创历史最高
水平,反映了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两个情况对比可知,材料启示我们经济建设应当尊重客观规律,A 项
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不重视粮食生产,而是农业发展中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不符合
题意,排除 B 项;“大跃进”运动启示我们不能不顾客观规律、表明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 C 项;
“唯一条件”说法绝对,粮食增产还受自然环境、生产关系等的影响,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下图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工业建设示意图,据图可以推断该时期的工业建设( )
A.呈现出重工业畸形发展态势 B.是应对严峻国际局势的需要
C.改变了中西部地区落后局面 D.是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成果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
地区,判断是三线建设,它是应对严峻国际形势的需要,B 项正确;A 项错在“畸形”,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 A 项;三线建设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但是不足以改变中西部地区落后局面,排除 C 项;一五
计划发生于 1953 年至 1957 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1980 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自销权——一味救活重钢经济的良药》,指出自销钢材使重庆钢铁厂当
年就获利 1788 万元,占到全年利润的 32.9%;还与外贸公司签订合同,将增产部分的钢材销售到国外。
据此推知( )
A.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B.市场化增强了企业活力
C.钢厂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D.对外开放推进国企改革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重庆钢铁厂当年就获利 1788 万元,占到全年利润的 32.9%;还
与外贸公司签订合同,将增产部分的钢材销售到国外”可知,钢铁厂获得钢材自销权后,其产品进入市场,
获利丰厚并进入了国际市场,这说明市场化使企业的活力大大增强,B 项正确;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全面展开,排除 A 项;自销钢材获利仅仅占利润的一小部分,说明钢铁厂只有一定的自主销售权,排除 C
项;从材料不能得出自找销路是对外开放的结果,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1990 年春,某出版社编辑得知学生们在传抄汪国真写的诗歌后,主动跟汪国真联系并承诺以“最快的速
度、最高的稿酬、最好的装帧”出版他的诗集。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潮》在 23 天内新鲜出炉并持续热销。
之后有近 30 家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的作品。这反映出当时( )
A.出版印刷技术的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渐趋深入
C.文学发展被市场左右 D.学生群体引领文化潮流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现汪国真诗集热销的现象,
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潮》在 23 天内新鲜出炉并持续热销,体现了人们对新知识的追求,从侧面反映了其适
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出版印刷技术的信息,并且出版印刷术不是材料现象反
映的本质,排除 A 项;文学发展被市场左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 项;学生群体引领文化潮流,夸大了
学生群体的作用,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
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 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第一国际联合世界无产阶级 D.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中国自 1978 年以来实施改革开放,其本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发展的部分,解放与发展
生产力,而改革开放的成功为人类求解放提供了新思路,D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的目的
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不是为了人类的解放,排除 A 项;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于 1864 年,是
一个旨在联合世界各地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它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团结来推动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国际
进行阶级斗争,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由于历史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大陆和台湾的贸易以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方式进行。从 1981 年到 1991
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总额从 4.66 亿美元增加到 58 亿美元,其中台湾的出口额从 3.9 亿美元增加到
46.75 亿美元。这表明( )
A.海峡两岸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B.大陆是台湾经济的坚强的后盾
C.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加快 D.台湾当局全面接受“一国两制”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20 世纪 80 年代后的中国。从材料信息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初,海峡两岸转口
贸易额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两岸转口贸易中,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总额的 80%以上,这反映了海峡两岸间,
经济往来中,祖国大陆成为台湾重要的出口市场,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B 项正确;材料只说明了
台湾的贸易增长额,没有涉及大陆的贸易增长,无法对海峡两岸的贸易额的对比,排除 A 项;材料只提及
台湾的贸易额,未涉及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台湾当局对“一国两制”政策的
态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秉承互相尊重精神,推动互利互赢,一步步走实走深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得到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以及实质性的支持和参与。这一举措( )
A.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B.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
C.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 D.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1 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结论:近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
济、政治和军事文化上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成为现行秩序的受益者,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
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获得了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实质性支持,体现了 21 世纪以来国际格
局日益多极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迫切渴望重塑国际经济新秩序,D 项正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一带一路”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这一举措是为了推进一种新型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排除 A
项;据所学可知,参与并支持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不仅仅包括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还包括匈牙利、波
兰等欧洲发达国家,排除 B 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质上都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且“一带一路”的参与国中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
此不可能摆脱经济全球危机,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2.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
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任务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的提出( )
A.旨在加快将中国建成发达的工业国 B.推动了香港的变化
C.丰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均具有独创性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中国梦”的理想
蓝图以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系密切,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项正确;建成发达的工业国并不符合生态文明建
设的目标,排除 A 项;材料中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针对的是整个中国,并非局限于香港,排除 B 项;D
项割裂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道路的关系,并非实践和理论上的独创,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3.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行产业扶贫政策,在全国 832 个贫困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 100 万个、培
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1.44 万家……实现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 2015 年的 3416 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9808 元。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着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积极开展现代企业制度创新 D.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着力解决贫困问题,促进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可见其着力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A
项正确;代表先进生产力、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14.如表是对《人民日报》1980—2022 年冬奥会新闻报道的统计。报道的变化反映了( )
年份 奖牌 中国冰雪运动发展
1980 年—1992 年 15 篇 —
1994 年—2006 年 12 篇 1 篇
2010 年—2022 年 10 篇 30 篇
A.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中国冬季运动的普及
C.社会体育观念的发展 D.竞技体育项目的减少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 1980 年至 1992 年期间,报道主要集中于奖牌数量,共计 15
篇,而没有关于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报道,而到了 2010 年至 2022 年期间,奖牌报道进一步减少到 10 篇,
然而关于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报道大幅增加至 30 篇,这种变化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报道的关注点
逐渐从单一的奖牌成绩转向了对国内冰雪运动整体发展的关注。这可能反映了中国冬季运动在国内的普及
和受到的重视程度提高,以及社会对于体育观念的转变,即从单纯追求奖牌转向了更全面地推动体育事业
的发展,C 项正确;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转变,与材料
时间不符,排除 A 项;中国冬季运动的普及会影响新闻报道,但是这对于冬奥会新闻报道主题的变化的影
响是有限的,排除 B 项;“竞技体育项目的减少”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5.2015 年 4 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向中国的 4 家国家超算中心出售高性能计算芯片。禁售令公布半年之
后,“神威·太湖之光”完成研发工作,并在 2016 年国际超算大会的全球超级计算机 TOP500 榜单中名列第一。
这反映了( )
A.中国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 B.中美对抗更有利于中国崛起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D.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2016 年(中国)。据材料可知,美国的禁售令反而促使中国自主研发出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这体
现了中国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A 项正确;“中美对抗更有利于中国崛起”说法错误,中美应保持合作而
非对抗,排除 B 项;题干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在超算领域的技术突破,而不是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排除 C 项;
“神威·太湖之光”是超级计算机,并非基础设施建设,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6.2023 年 4 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法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定。两国决定加
强农业、农食、兽医和植物检疫领域伙伴关系,中方愿同法方打造“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快速协
同机制。这一事件( )
A.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实践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深化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表明了中法携手合作谋求互利共赢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正向题,时空是
2023 年(中国、法国)。根据材料“中法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定。两国决定加强农业、农食、兽医和植物
检疫领域伙伴关系”可知,中法两国加强合作,携手合作谋求互利共赢,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同
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 B 项;法国不是中国的
周边国家,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 20 世纪 50 年代的教科书在延续民主革命话语政治的基础上,强调“无论哪一门学科,都有
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总的趋势是意识形态话语在各门学科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确保接班人培养红色
底色的意图非常明显。教科书通过英雄人物典型、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政治、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特
色鲜明的内容,表现出典型的“革命”与“建设”风格,作为未来一代成长的精神路标与榜样示范。语文
教科书大量选入配合抗美援朝宣传的《英雄黄继光》《谁是最可爱的人》,倡导爱劳动的《公园里的花》《新
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等时文。1953 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教研室集体编写的《中国经济地理》,在
1956 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后就立即补充中央经济工作和成就内容到相关章节。1956 年人教版初
中课本《物理学》有习题在简要复述长征二万五千里革命历史后提出“25000 里合多少公里”的思考题。
——摘编自李学等《新中国教科书接班人身份建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教科书“接班人身份构建”的策略。(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接班人身份构建”的历史背景。(8 分)
【答案】(1)策略:加大意识形态话语比重;内容选择突出党和革命与建设的主题,突出榜样的示范作用,
紧跟形势变化及时政;由革命和建设的背景知识引入学科知识。
(2)背景:民主革命时期政治宣传的影响;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展;新中国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向和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方针的确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行。(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总的趋势是意识形
态话语在各门学科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确保接班人培养红色底色的意图非常明显。”可知加大意识形态话语
比重;由材料“教科书通过英雄人物典型、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政治、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特色鲜明
的内容,表现出典型的“革命”与“建设”风格,作为未来一代成长的精神路标与榜样示范”可知内容选
择突出党和革命与建设的主题,突出榜样的示范作用,紧跟形势变化及时政;由材料“语文教科书大量选
入配合抗美援朝宣传的《英雄黄继光》《谁是最可爱的人》,倡导爱劳动的《公园里的花》《新中国第一个女
拖拉机手》等时文”可知由革命和建设的背景知识引入学科知识。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本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作答,
背景:民主革命时期政治宣传的影响;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展;新中国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向和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
确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行。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1962 年 2 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
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这时,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
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1963 年 10 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
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
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通过这些接触,双方发现他们在
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1964 年 1 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同月 27 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并互派大使。
——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
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
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
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的“一致或相近的立场”的表现。(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法两国建交这一重大事件。(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8 分)
【答案】(1)“一致或相近的立场”: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发展核力量,打破核垄
断;维护世界和平。
(2)评析内容包括:1964 年,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A 背景:中苏关系恶化,美法之间斗争;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法国宣布与台湾断交;两国领导人的努力
等。(任答 2 点即可)B.影响:实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促进西欧国家
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启发了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法国和西欧摆脱美苏争
霸的政治威胁,外交上独立发展等。(任答 3 点即可)C.启示: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可以友好相
处;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妥善处
理分歧等。(任答 2 点即可)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法。根据材料“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
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并结合所学可知,
发展核力量,打破核垄断;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根据材料“1963 年 10 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
总理埃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
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并结合所学可知,奉行独
立自主外交;根据材料“1962 年 2 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
从而也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1964 年 1 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 27
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
派大使”和所学知识可知,维护世界和平。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背景、影响、启示等方面予
以解读。背景方面:根据材料“这时,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
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和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关系恶化,美法之间斗争;
根据材料“1962 年 2 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为同中
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根据材料“1964 年 1 月,戴高乐总统正
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宣布与台湾断交;根据材料“1963 年 10 月底,戴高乐
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
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通过这
些接触,双方发现他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和所学知识可知,两国领导人的
努力等。影响方面:根据材料“同月 27 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
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可知,实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改善了中国的国
际环境;根据材料“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
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可知,促进西欧国家积极发展对华关系; 启发了德国积
极发展对华关系;根据材料“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
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
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可知,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据材料“法
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可知,有利于法国和西欧摆
脱美苏争霸的政治威胁,外交上独立发展等。启示方面:根据材料“通过这些接触,双方发现他们在一些
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1964 年 1 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
月 27 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并互派大使”“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和所学知识,可从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
态国家可以友好相处;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加强国家
间的交流,妥善处理分歧等方面分析说明。
19.恰当地使用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陈云提出了“乌笼”问题,即捏在手里的乌会死,只有让鸟飞,它才能一直
活着,但是没有笼子鸟会飞走,要让鸟在笼子里飞。在参与撰写“六五”计划稿时,陈云指出:“打破‘铁
饭碗’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下于公私合营……各个方面都搞活了,内在动力也就可以发挥出来了。”同
时他还指出:“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补贴,必须遵照一定限度”否则国家将“无法集中资金办大
事”。……在农村生产责任制推广后,陈云反复强调:“郊区要计划种菜,养猪要派任务,烟草种植面积不
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不能减少。”此外,陈云还指出;对外开放的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的建设,并强调在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交流时,中国不能依附于他们。
——摘编自刘洋《改革开放后陈云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9 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
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6 分)
【答案】(1)主要内容: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鼓励按劳分配,但要与国家发展相适应;农业
生产自主与计划生产体制相结合;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
(2)阐述: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改变了旧有体制的束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
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试点;兴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总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建设道路,推动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一步步地
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亦可以从新时期以来,中共在对现代化的深入探索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完善的政治制度、更坚
实的物质基础、更主动的精神动力等各方面作答)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材料“即捏在手里的乌会死,只有
让鸟飞,它才能一直活着,但是没有笼子鸟会飞走,要让鸟在笼子里飞”并结合所学可知,市场调节与国
家宏观调控相结合;据材料“打破‘铁饭碗’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下于公私合营……各个方面都搞活了,
内在动力也就可以发挥出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鼓励按劳分配,但要与国家发展相适应;据材料“在农
村生产责任制推广后,陈云反复强调:‘郊区要计划种菜,养猪要派任务,烟草种植面积不能增加,粮食种
植面积不能减少。’”可知,农业生产自主与计划生产体制相结合;据材料“对外开放的目的是服务于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设,并强调在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交流时,中国不能依附于他们”可知,在学
习西方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阐述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以就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重大史实予以说明,如
1978 年以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 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具体如下: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
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对内改革改变了旧有体制的束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试点;兴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
理方法。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更深层次地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最后总结升华,强调改革开放之路的必要性,如自改革开放
以来,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推
动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一步步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国家相册》是新华社推出的一档微纪录片栏目。
《国家相册》部分剧集的题名和剧情简介
集数 题名 剧情简介
60 年前,因为国家缺油,北京街上曾一度出现了烧煤气和烧煤的汽车。面对国
32 中国寻油记
际禁运和“中国贫油论”,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家家户户入冬都要存上几百斤的大白菜,主妇们各展绝
72 白菜的味道
艺把白菜做出花样来
起个大早,梳妆打扮,扶老携幼,赶驴拉车。赶集,是买卖,也是社交,是物
74 走,咱赶集去!
质匮乏年代的狂欢,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苏式“布拉吉”,上海“假领子”。想美又不敢太美,想与众不同又不愿太不同,
82 那年流行色
想“体面”又囊中羞涩。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把街头吹得五彩斑斓
BP机、“大哥大”、磁卡电话,你用过吗?从“近处靠吼,远处靠走”到“一机
91 我想对你说
在手,天下我有”,通讯工具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之初,一群被称为“神童”的少年被送入大学,这些“少年大学生”
94 少年大学生 的身上既有“大科学家梦”,也背负着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热望与压

(抗疫特别节
142 目)武汉“不服 “老子是武汉”“不服周”“不信那个邪”,武汉话里;有着武汉人的胆气
周’
根据材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相关知识,选取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论题:《国家相册》中的时代印记——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
阐释:《国家相册》作为新华社推出的微纪录片栏目,通过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剧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
来社会发展的多个侧面。
首先,从“中国寻油记”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能源危机和国际封锁,以及中国科学家和石
油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时期的石油大会战不仅是对“中国贫油论”的有力回击,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
基础。
其次,剧集“白菜的味道”和“走,咱赶集去!”则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在物质
相对匮乏的环境下,人们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生活。这些剧集反映了中国
社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克服困难、共同奋斗的历史画卷。
再次,剧集“那年流行色”和“我想对你说”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随着政策的放宽和经济的
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服装风格的多样化到通讯工具的飞速更新,这些变化不
仅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映射出中国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的步伐。
最后,剧集“少年大学生”和“武汉‘不服周’”则分别展示了教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时刻。前者反映
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后者则是对抗击新冠疫情中武汉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这些
剧集凸显了中国在教育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综上所述,《国家相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不仅记录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我的伟大
历程。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提出论题。根据材
料“面对国际禁运和‘中国贫油论’,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与“BP 机、‘大
哥大’、磁卡电话,你用过吗?从‘近处靠吼,远处靠走’到‘一机在手,天下我有’,通讯工具日新月异”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是《国家相册》中的时代印记——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缩影。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证明。根据材料“中国寻油记”与“面对国际禁运
和‘中国贫油论’,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相册》
作为新华社推出的微纪录片栏目,通过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剧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多个
侧面,从“中国寻油记”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能源危机和国际封锁,以及中国科学家和石
油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时期的石油大会战不仅是对“中国贫油论”的有力回击,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
基础;根据材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家家户户入冬都要存上几百斤的大白菜,主妇们各展绝艺把白菜
做出花样来”与“起个大早,梳妆打扮,扶老携幼,赶驴拉车。赶集,是买卖,也是社交,是物质匮乏年
代的狂欢,是时代变迁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剧集“白菜的味道”和“走,咱赶集去!”则描绘了社
会主义建设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在物质相对匮乏的环境下,人们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
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生活。这些剧集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党和
政府领导下克服困难、共同奋斗的历史画卷;根据材料“想美又不敢太美,想与众不同又不愿太不同,想
‘体面’又囊中羞涩。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把街头吹得五彩斑斓”与“BP 机、‘大哥大’、磁卡电话,你
用过吗?从‘近处靠吼,远处靠走’到‘一机在手,天下我有’,通讯工具日新月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再次,剧集“那年流行色”和“我想对你说”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随着政策的放宽和经济的
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服装风格的多样化到通讯工具的飞速更新,这些变化不
仅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映射出中国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的步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之初,一
群被称为‘神童’的少年被送入大学,这些‘少年大学生’的身上既有‘大科学家梦’,也背负着国家‘早
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热望与压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剧集“少年大学生”和“武汉‘不服周’”则分别
展示了教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时刻。前者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后者则是对抗
击新冠疫情中武汉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这些剧集凸显了中国在教育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
努力和成就。
最后,总结归纳,深化中心。综上所述,《国家相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生
动的历史画卷。它不仅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
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我的伟大历程。专题 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复兴
考试范围:第 17—20 讲;考试时间:10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明确了在国庆纪念日、建军纪念日等节日的具体放假规定,
以利于人民开展纪念活动。1951 年,政务院发布了将 9 月 3 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通告。这些节日的设
立旨在( )
A.增强人民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 B.丰富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
C.应对东亚地区的战争局势 D.清除帝国主义势力的影响
2.1949—1952 年,黑龙江省肇源县通过“等距宽播、间苗保苗、分期追肥”的先进耕作法,使全县粮食作物
的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了一倍。这( )
A.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推行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表明农业改造取得良好成效
3.1954 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在没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条表达意见的通道”,该对话
通道后来维持了 15 年之久,便利了中美进行必要的外交沟通。日内瓦会议后,英国也建立了对华贸易的官
方和半官方渠道,中英贸易额迅速提升。材料表明,日内瓦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B.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C.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局势 D.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4.为了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毛泽东要求收集世界各国的宪法,比如苏俄(联)、德国、法国的宪法,
并要求大家学习;中央曾专门派飞机运送全国各地民众的意见、建议,全国各界共有 1.5 亿余人参加了宪
法草案的讨论,提出 118 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这集中体现了 1954 年宪法( )
A.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B.广泛吸收各国宪法优点
C.贯彻了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D.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
5.1958 年夏秋两季的国家粮食征购时,河南遂平县自定的征粮任务是 9000 万斤,依据是粮食部门的账面
上当年产量为 100279 万斤(实际产量 2400 万斤)。2006 年遂平县粮食总产 468000 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政府的决策须尊重客观规律 B.经济发展中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C.基层组织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科学种田是粮食增产唯一条件
6.下图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工业建设示意图,据图可以推断该时期的工业建设( )
A.呈现出重工业畸形发展态势 B.是应对严峻国际局势的需要
C.改变了中西部地区落后局面 D.是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成果
7.1980 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自销权——一味救活重钢经济的良药》,指出自销钢材使重庆钢铁厂当
年就获利 1788 万元,占到全年利润的 32.9%;还与外贸公司签订合同,将增产部分的钢材销售到国外。
据此推知( )
A.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B.市场化增强了企业活力
C.钢厂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D.对外开放推进国企改革
8.1990 年春,某出版社编辑得知学生们在传抄汪国真写的诗歌后,主动跟汪国真联系并承诺以“最快的速
度、最高的稿酬、最好的装帧”出版他的诗集。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潮》在 23 天内新鲜出炉并持续热销。
之后有近 30 家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的作品。这反映出当时( )
A.出版印刷技术的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渐趋深入
C.文学发展被市场左右 D.学生群体引领文化潮流
9.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
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 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第一国际联合世界无产阶级 D.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由于历史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大陆和台湾的贸易以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方式进行。从 1981 年到 1991
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总额从 4.66 亿美元增加到 58 亿美元,其中台湾的出口额从 3.9 亿美元增加到
46.75 亿美元。这表明( )
A.海峡两岸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B.大陆是台湾经济的坚强的后盾
C.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加快 D.台湾当局全面接受“一国两制”
11.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秉承互相尊重精神,推动互利互赢,一步步走实走深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得到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以及实质性的支持和参与。这一举措( )
A.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B.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
C.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 D.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2.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
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任务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的提出( )
A.旨在加快将中国建成发达的工业国 B.推动了香港的变化
C.丰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均具有独创性
13.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行产业扶贫政策,在全国 832 个贫困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 100 万个、培
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1.44 万家……实现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 2015 年的 3416 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9808 元。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A.着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积极开展现代企业制度创新 D.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4.如表是对《人民日报》1980—2022 年冬奥会新闻报道的统计。报道的变化反映了( )
年份 奖牌 中国冰雪运动发展
1980 年—1992 年 15 篇 —
1994 年—2006 年 12 篇 1 篇
2010 年—2022 年 10 篇 30 篇
A.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中国冬季运动的普及
C.社会体育观念的发展 D.竞技体育项目的减少
15.2015 年 4 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向中国的 4 家国家超算中心出售高性能计算芯片。禁售令公布半年之
后,“神威·太湖之光”完成研发工作,并在 2016 年国际超算大会的全球超级计算机 TOP500 榜单中名列第一。
这反映了( )
A.中国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 B.中美对抗更有利于中国崛起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D.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世界
16.2023 年 4 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法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定。两国决定加
强农业、农食、兽医和植物检疫领域伙伴关系,中方愿同法方打造“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快速协
同机制。这一事件( )
A.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实践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深化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表明了中法携手合作谋求互利共赢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 20 世纪 50 年代的教科书在延续民主革命话语政治的基础上,强调“无论哪一门学科,都有
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总的趋势是意识形态话语在各门学科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确保接班人培养红色
底色的意图非常明显。教科书通过英雄人物典型、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政治、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特
色鲜明的内容,表现出典型的“革命”与“建设”风格,作为未来一代成长的精神路标与榜样示范。语文
教科书大量选入配合抗美援朝宣传的《英雄黄继光》《谁是最可爱的人》,倡导爱劳动的《公园里的花》《新
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等时文。1953 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教研室集体编写的《中国经济地理》,在
1956 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后就立即补充中央经济工作和成就内容到相关章节。1956 年人教版初
中课本《物理学》有习题在简要复述长征二万五千里革命历史后提出“25000 里合多少公里”的思考题。
——摘编自李学等《新中国教科书接班人身份建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教科书“接班人身份构建”的策略。(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接班人身份构建”的历史背景。(8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1962 年 2 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
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这时,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
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1963 年 10 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
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
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通过这些接触,双方发现他们在
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1964 年 1 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同月 27 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并互派大使。
——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
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
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
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的“一致或相近的立场”的表现。(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法两国建交这一重大事件。(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8 分)
19.恰当地使用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陈云提出了“乌笼”问题,即捏在手里的乌会死,只有让鸟飞,它才能一直
活着,但是没有笼子鸟会飞走,要让鸟在笼子里飞。在参与撰写“六五”计划稿时,陈云指出:“打破‘铁
饭碗’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下于公私合营……各个方面都搞活了,内在动力也就可以发挥出来了。”同
时他还指出:“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补贴,必须遵照一定限度”否则国家将“无法集中资金办大
事”。……在农村生产责任制推广后,陈云反复强调:“郊区要计划种菜,养猪要派任务,烟草种植面积不
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不能减少。”此外,陈云还指出;对外开放的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的建设,并强调在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交流时,中国不能依附于他们。
——摘编自刘洋《改革开放后陈云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9 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
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6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国家相册》是新华社推出的一档微纪录片栏目。
《国家相册》部分剧集的题名和剧情简介
集数 题名 剧情简介
60 年前,因为国家缺油,北京街上曾一度出现了烧煤气和烧煤的汽车。面对国
32 中国寻油记
际禁运和“中国贫油论”,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家家户户入冬都要存上几百斤的大白菜,主妇们各展绝
72 白菜的味道
艺把白菜做出花样来
起个大早,梳妆打扮,扶老携幼,赶驴拉车。赶集,是买卖,也是社交,是物
74 走,咱赶集去!
质匮乏年代的狂欢,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苏式“布拉吉”,上海“假领子”。想美又不敢太美,想与众不同又不愿太不同,
82 那年流行色
想“体面”又囊中羞涩。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把街头吹得五彩斑斓
BP机、“大哥大”、磁卡电话,你用过吗?从“近处靠吼,远处靠走”到“一机
91 我想对你说
在手,天下我有”,通讯工具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之初,一群被称为“神童”的少年被送入大学,这些“少年大学生”
94 少年大学生 的身上既有“大科学家梦”,也背负着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热望与压

(抗疫特别节
142 目)武汉“不服 “老子是武汉”“不服周”“不信那个邪”,武汉话里;有着武汉人的胆气
周’
根据材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相关知识,选取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复兴(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