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种植水稻 B.会使用火 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
2.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召开了一场关于地方治理的御前会议,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制,廷尉李斯则主张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旨在( )
A.尊崇儒术 B.缓和矛盾 C.巩固统一 D.扩展疆域
3.《哈佛中国史》中写道:“汉武帝时期的另外一位大作家是司马相如,他发展出一种诗歌般的语言……它利用幻化多变的辞藻来描述……华丽的辞藻和狂想……”这种“语言”是指( )
A.《诗经》 B.楚辞 C.赋 D.乐府诗
4.赵翼《廿二史札记》记载:“江左诸帝乃皆出自素族……其他立功立事,为国宣力者,亦皆出于寒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东汉军阀割据 B.西晋分封宗族
C.东晋门阀专权 D.南朝士族衰落
5.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多次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材料说明唐朝( )
A.法律体系逐渐形成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C.民族交融逐步加强 D.选官制度渐趋完善
6.下面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根据留存信息,该图反映的朝代应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这表明元朝( )
A.加强边疆治理 B.重视对外贸易
C.实现民族平等 D.强化行省制度
8.18世纪中后期,广东佛山石湾陶瓷行业的《花盆行历例工价列》中有工匠烧制产品,计件得酬的记载。这表明当时佛山( )
A.陶瓷业是支柱产业 B.制瓷业的规模扩大
C.生产部门分工细密 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
9.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 C.领土主权 D.领海主权
10.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业。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改变了封建统治 B.促进了政治民主化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11.通过以下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A.“百日维新” B.“东南互保” C.清末新政 D.武昌起义
12.1912—1919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
A.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B.轻工业发展迅速
C.轻重工业发展平衡 D.重工业发展迅速
13.某学者这样评价一个历史事件:(它)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个高山大川等天然屏障的阻隔困厄。这次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14.1931年某天,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等处。”日记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淞沪会战 D.华北事变
15.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主题是( )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民党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6.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次大会(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比例统计表(部分)
人数 比例
中国共产党 668 54.48%
民主党派 274 22.85%
无党派 284 23.16%
工人 100 8.16%
农民 63 5.14%
中国人民解放军 60 4.89%
归国华侨 30 2.45%
少数民族 177 14.43%
妇女 147 11.99%
A.通过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B.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C.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17.下表是1978—1982年登封县全县销售“大件”的情况统计。表中数据变化反映了( )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缝纫机(架) 1 190 1 200 1 735 1 401 2 188
手表(块) 793 900 1 895 4 665 7 455
自行车(辆) 1 784 1 772 1 799 2 692 3 429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社会大幅变迁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效果显著
D.对外开放导致国家工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18.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在于( )
A.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B.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C.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D.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9.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下列史诗中,使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荷马史诗》 D.《伊戈尔远征记》
20.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一个公民是一个战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份子”。这表明在古代雅典( )
A.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度 B.职务越多津贴也越多
C.公民具有积极参政热情 D.实行公民的专制统治
21.11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制度渐次形成。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 )
A.封建等级;分裂割据 B.君主等级;民族国家
C.城市自治;君主专制 D.君主专制;封建割据
22.“他们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传入欧洲,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愧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奥斯曼人 B.阿拉伯人 C.基督教徒 D.西方殖民者
23.16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先后从东南亚低价买入胡椒、苏木等物品,到中国高价卖出后换取丝、茶再贩运到美洲大陆。这一做法(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B.体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直接导致美洲物种的扩散 D.制约了工业资本原始积累
24.他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也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材料中的“他”是( )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25.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
B.早期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C.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立法滞后于时代
D.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6.20世纪初,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列强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是( )
A.联合国和协约国 B.同盟国和协约国
C.反法西斯同盟国和轴心国 D.北约和华约
27.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这一做法( )
A.旨在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B.有利于解决工业化资金问题
C.顺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价格
28.1987年,美苏双方签署了《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把美苏核武库4%左右的中程导弹作为一类武器进行销毁。这体现了( )
A.核战争风险的消除 B.两极格局的崩溃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苏关系的缓和
29.1960年,美国每万人中女性就业人数是2 324人;1970年,达到
3 154.3人;1980年,增至4 423.5人;1985年,高达5 105人。美国女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战后妇女运动兴起 D.女性劳动技能提升
30.“国际认同”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理解信任、支持和赞同某理念或行为的倾向性态度。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国际认同度不断提高,根本上是由于( )
A.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 B.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C.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 D.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需要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 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选择材料中两幅相关联的图片,确定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写出选择的图片序号,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0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浮雕生动再现了五四运动的场面: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摘编自张筱强等《图片中国百年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使青年学生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培养、训练了大批优秀骨干成员。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性质。(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4分)
33.从13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两百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人性”战胜了“神性”,“人权”战胜了“神权”,为西欧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30余部戏剧作品,文学艺术加上戏剧形式的表现使他的思想影响更加广泛。
——摘编自《图说历史》编委会《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
材料二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奥斯曼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通途。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在欧洲的航海事业中遥遥领先,获得了巨大财富。在结束第一次航行回来后,哥伦布急切地想说服人们,他已经发现了宝贵的土地,他准备掠夺这些土地上的财富,并将这里“诚实”而又热情的人们变成奴隶。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质性的变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精神内核,并概括说明“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的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欧洲人渴望找到“新路”的原因,并指出支持哥伦布远航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加横线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7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老师组织同学开展“探寻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选择”主题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探寻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选择 主持人: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探寻社会转型中的历史选择”……请同学们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阐述。谢谢! 张同学:在战国,面对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为了适应这些社会变化,纷纷进行变法,商鞅变法就是其中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李同学:在英国,面对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英国经济发展时,英国资产阶级选择用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王同学 …… 主持人: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总结如下……谢谢!
(1)根据材料,列举推动社会转型的两种方式。(2分)
(2)请你以主持人身份对本次主题活动进行总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发言稿。(要求:围绕主题,简明扼要,逻辑清晰;不得透露身份信息)(8分)
1.B 根据材料“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可知,灰烬是用火的痕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火,故B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可知,灰烬是用火的痕迹,与是否种植水稻无关,故A项错误;北京人遗址发现灰烬层说明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火,无法得出烧制彩陶,故C项错误;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这一时期已经出现青铜器,故D项错误。
2.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中央集权,巩固统一,C项正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排除A项;推行郡县制与缓和矛盾并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秦始皇主要通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等方式扩展疆域,排除D项。
3.C 根据材料“司马相如”“它利用幻化多变的辞藻来描述……华丽的辞藻和狂想”可知,这种“语言”指的是汉赋,C项正确;A、B两项早于司马相如,排除;乐府诗语言朴实自然,与题干中“它利用幻化多变的辞藻来描述……华丽的辞藻和狂想”不符,排除D项。
4.D 据材料可知,当时南朝帝王都不是士族出身,而功臣也多出自寒族,说明当时士族逐渐衰落,故选D项。
5.B 材料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以及新罗、日本使节和留学生来唐体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
6.C “知州”“通判”等是宋朝设置的官职,故选C项;汉朝、唐朝、明朝均未设置知州等官职,排除A、B、D三项。
7.A 材料所述是元朝政府为管理边疆地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元朝加强边疆治理,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元朝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实现民族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行省的设置和管理,排除D项。
8.D 材料中手工工匠“计件得酬”反映出雇佣关系已经出现,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陶瓷业地位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制瓷业的规模扩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分工细密”的信息,排除C项。
9.B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属于关税,而中国的关税需要与英国商定,无法自己确定,所以是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项正确。
10.D 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大力发展福建沿海区域的航海业,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了经济工业化,D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促进政治民主化,排除A、B两项;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也挽救不了清朝的统治危机,排除C项。
11.A 根据材料“1898年”“‘明定国是’诏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定国是”诏书是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的诏书,这是光绪帝为百日维新颁布的改革纲领,A项正确;“东南互保”协议达成时间是19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清末新政开始的时间是1901年,排除C项;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排除D项。
1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故选B项;1912—1919年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特权和干预,使得工业不可能获得独立发展,排除A项;由于矿产资源被列强掠夺,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缺乏,技术方面要求高且受制于列强,所以重工业发展缓慢,轻重工业发展失衡,排除C、D两项。
13.D 由材料“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克服无数个高山大川等天然屏障的阻隔困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期间面临的困难,故选D项。
14.A 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兵工厂,很快占领沈阳、长春,是为九一八事变。由材料“1931年”“沈阳兵工厂”“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可知,A项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符合,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故D项不符合题意。
15.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故选C项;三大战役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在三支大军挺进中原以后,排除B项;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在三大战役之后,排除D项。
16.B 据材料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十分广泛,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B项;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排除A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排除C项;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7.B 从1978—1982年登封县全县销售“大件”的情况统计可得出,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能够买大件的生活用品,反映出农村改革推动社会大幅变迁,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基本建立,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表中数据反映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上升,无法推断国家工业生产能力,排除D项。
18.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故选B项;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排除A项;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排除C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排除D项。
19.A 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西亚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故选A项;《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史诗,排除B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史诗,排除C项;《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排除D项。
20.A 材料“一个公民是一个战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份子”反映了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公共事务,体现的是古代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职务津贴问题,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古代雅典属于民主政治,D项错误。
21.A 中世纪的西欧通过采邑改革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采邑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的权力日益强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故选A项。
22.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材料中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传入欧洲,故选B项。
23.A 根据材料“葡萄牙、西班牙先后从东南亚低价买入胡椒、苏木等物品,到中国高价卖出后换取丝、茶再贩运到美洲大陆”可知,葡萄牙、西班牙在全球进行贸易活动,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经济联系,A项正确;B项出现在18世纪,排除;C项错在“直接”一词,应是间接扩散了美洲物种,排除;D项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4.C 紧扣材料中的“人文主义之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彼特拉克,故选C项。
25.D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选D项。
26.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为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列强形成的两大敌对军事集团是同盟国和协约国,B项正确;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项错误;反法西斯同盟国和轴心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形成的,C项错误;北约和华约是冷战时期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D项错误。
27.B 根据材料“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可知,这体现了苏联政府低价收购农民粮食,高价卖给面粉厂的信息,反映了将农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附属,农业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来源,B项正确;旨在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8年苏联就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价格的信息,排除D项。
28.D 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苏销毁部分武器,说明美苏两国关系有所缓和,故选D项;“消除”说法错误,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崩溃,排除B项;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等,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29.B 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女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超过半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服务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女性进入职场,故选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但这一结构的变化也是科技发展影响的结果,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且妇女运动主要是追求女性的政治权利,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女性劳动技能提升受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且劳动技能提升带来的是进入职场后的便利,并非推动女性进入职场的根源,排除D项。
30.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是基于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需要,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1.示例
选择图片:图1和图2。(2分)
主题: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2分)
说明:汉武帝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经济上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经济的控制。(6分)
32.(1)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2分)
(2)五四运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培养大批的优秀骨干成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人才基础。(4分)
(3)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力量——工人阶级;中国革命迎来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4分)
33. (1)精神内核:人文主义。(1分)
理由:戏剧作品创作数量多;文学艺术加上戏剧形式的整合使其影响广泛。(2分)
(2)原因:传统商路被奥斯曼人封锁;对东方香料的渴望。(2分)
国家:西班牙。(1分)
理解:美洲角度,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欧洲角度,伴随早期殖民扩张,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世界角度,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全球联系初步建立;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4分)
34.(1)变法改革;暴力革命。(2分)
(2)社会形态转型是新的社会阶级与旧的统治阶级经过长期的较量、激烈的阶级对抗实现政权更替后,社会形态向高层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因旧的统治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成社会形态转型都采用战争、暴力革命的形式,如英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但是在历史长河中,通过改革完成社会形态转型也是存在的,如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又如19 世纪中期,俄国通过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实现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因此各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将本国国情同转型方式进行结合,进而平稳过渡。(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5年福建省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二)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