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中心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2025(一)开学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某校开展禁毒宣讲。以下能列入宣讲的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李鸿章兴办洋务
C. 邓世昌黄海御敌 D. 聂士成保卫天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鸦片是毒品,所以“国际禁毒日”的设置是微利让大家警惕毒品的危害,A项正确;李鸿章兴办洋务、邓世昌黄海御敌、聂士成保卫天津都与禁毒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 鸦片输入的危害 B. 政府财力的不足
C. 军队战力的削弱 D. 清朝统治的腐败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知,鸦片走私一方面造成白银外流,另一方面腐蚀清朝的官兵,同时也危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整体上影响到清政府的统治,最终促使道光皇帝下决心要禁止鸦片,A项正确;政府财力不足没有反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的内容,排除B项;军队战力的削弱没有反映“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主要分析了鸦片输入的危害,不能说明清朝统治的腐败,排除D项。故选A项。
3. 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抗英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
A. 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 B. 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D.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些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D项正确;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不能体现题干主旨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A项;林则徐、关天培、定海三总兵、陈化成都是清朝官员,不是农民阶级,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排除C项。故选D项。
4. 有学者在提及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指出: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这一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因此这一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A项正确;《虎门条约》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是《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排除B项;《北京条约》是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排除C项;《辛丑条约》不涉及割地和通商,排除D项。故选A项。
5. 近代史专家茅海建教授将自己有关鸦片战争的再研究的著作取名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导致清朝“崩溃”的主要依据是
①中国市场大门被列强完全打开②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③列强的侵略魔爪伸向中国内陆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鸦片战争,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市场大门被列强开始打开,而不是被列强完全打开,①项错误。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使列强获得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②项正确。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略魔爪伸向中国内地,故③项错误。④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④项正确,②④表述正确,B项符合题意;①③表述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6. 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清政府武器落后 B. 战备不足
C. 政府妥协退让 D.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清政府”、“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结合所学我们知道,由于清政府实行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清政府武器落后、战备不足、政府妥协退让是清政府战败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 )
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②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④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更多主权,如英国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占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等;增开天津、汉口等11处为通商口岸,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此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A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8.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一条款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通商章程善后条款》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款出自《北京条约》,C项正确;“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款和《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以及《通商章程善后条款》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9. “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并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对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D项正确;英军攻陷浙江定海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排除C项。故选D项。
10. 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军人巴特雷写信给雨果,炫耀“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回信谴责“这次远征”是“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巴特雷和雨果往来信件中讨论的事件是( )
A.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B.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英法联军火烧夏宫 D. 英美联军洗劫圆明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861年”、“法兰西和英格兰”、“作案者是两个强盗”等信息可知这个事件应该是英法对中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中英美联军洗劫了中国的圆明园,D项正确;占领天津和“偷盗”不符,排除A项;这一事件和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不符,排除B项;夏宫指的是颐和园,英法联军没有火烧夏宫,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太平天国颁布:“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段材料的内容出自(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A
【解析】
【详解】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由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材料出自《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题意;《劝世良言》是基督教新教派最早的中文布道册子,1859年由洪仁玕颁布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排除BC;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为封建落后的古老中国带来无限生机的“风雷”。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是( )
A. 永安建制 B. 北伐和西征 C. 天京事变 D. 天京的沦陷
【答案】D
【解析】
【详解】1861 年,清军攻陷安庆,天京城形势危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1864 年 7 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D项正确;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排除A项;北伐和西征之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强盛时期,排除B项;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胜到衰,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失败主要原因是( )
A. 石达开意气用事 B. 杨秀清得寸进尺
C. 农民阶级局限性 D. 反动势力太强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故C正确;AB项都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排除;反动势力强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要注意“时代特点”的含义,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正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除具备其他农民运动反封建的性质外,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从世界形势来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也就符合了时代的新特点。故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点是②④,B项正确;以往的农民起义,也有很多运动规模空前,比如黄巾起义等,不符合题干时代特点,①错误,排除AD项;③中《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排除C项。故选B项。
15. 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他喊出了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76年”,“机器正当讲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B项正确;顽固派主张用传统文化抵抗侵略,与题干信息“1876年”,“机器正当讲求”没有联系,排除A项;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与题干信息“1876年”,“机器正当讲求”没有联系,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初主要是从这批新型知识分子中产生出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与题干信息“1876年”,“机器正当讲求”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中国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材料可以说明( )
A. 闭关锁国的影响 B. 洋务运动的特征
C.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戊戌变法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以求抵御外侮、镇压太平天国等国内起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B项正确;闭关锁国不学习西方,洋务企业不是民族工业,戊戌变法是为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
A. 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 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了外来资本入侵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了外来资本入侵,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竞争,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总体目标,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与 “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竞争,没有体现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8.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 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 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运动最终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D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要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但运动失败了,排除A项;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洋务运动的有心栽花的表现,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要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运动失败了,排除C项。故选D项。
19. 引发下表中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表中可知,从1894年前至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急增,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大肆在中国投资设厂,C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内容,并没有涉及设厂的内容,排除A项;《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内容,不涉及到开设工厂,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20.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综合材料内容可知,《纽约时报》报道的事件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于日本,这让世界看清了清王朝虚弱的本质,由此为了在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项正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B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18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1. 1894年12月20日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这样一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这评价的是
A. 日本出兵朝鲜 B.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C. 黄海海战 D. 旅顺大屠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天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具”可得,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选项中只有日本在旅顺大肆屠杀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D项正确;“日本出兵朝鲜”是关于朝鲜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不能很好体现其野蛮罪行,排除B项;“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一个具体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2. 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A. 黄海大战 B. 辽东战役 C. 威海卫战役 D. 廊坊之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因为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17日上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时,突遭日本联合舰队袭击。双方在黄海海域展开了激战。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海战。亦称甲午中日海战、大东沟海战。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3.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是( )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开放天津为商埠
C. 开放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 D. 割香港岛给英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A项正确;开放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B项;开放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和割香港岛给英国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A项。
24. 赫德:“皇帝方向是正确的,但他的顾问们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该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 经验不足急于求成
C. 顽固守旧势力强大 D. 将希望寄托于光绪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们缺乏工作经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急于求成,B项正确;赫德的评论主要集中在顾问们的工作经验和行为方式上,并未提及群众基础的问题,排除A项;赫德的评论主要集中在顾问们的工作经验和行为方式上,并未提及顽固守旧势力的存在和影响,排除C项;德的评论主要是关于顾问们的问题,并未涉及光绪皇帝或其他人对运动的希望寄托,排除D项。故选B项。
25.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 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背景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引发了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等人继续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故选B。
【点睛】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26. 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 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 “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可见对于维新派人士的变法主张,反对者居多,由此表明维新变法面临的阻力很大,B项正确;1898年时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洋派官员开展洋务运动,已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实业救国”成为共识,而是反映官员对维新变法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7. 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A. 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 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 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是和洋务运动相比“质的飞跃”,C项正确;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不属于戊戌变法”质“的飞跃,排除A项;维新派主要是改革内政,排除B项;D是辛亥革命的政治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
28.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戊戌变法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故选B。
29.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屈辱”与“抗争”有直接联系的有
①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京师大学堂
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江南制造总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进行抗英斗争,①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签约的消息传到北京,促使康有为等维新派发动公车上书,请求变法图强,③符合题意;创办京师大学堂与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有直接联系,②不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之一,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有直接联系,④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0. 如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关于这一时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方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其后签订的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反映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D.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气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西安这与漫画《慈禧太后跑路》描述的场景相符。其后,列强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1864年间,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
——《炮子谣》
材料二:“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成,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
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遏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了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我,没有看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看到过圆明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2)材料二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从这场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
【答案】(1)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运动:虎门销烟;战争:鸦片战争;是否同意:不同意;原因: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虎门销烟只是一个借口,即便没有虎门销烟,也会爆发鸦片战争。
(3)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应该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
(4)历史事件:火烧圆明园;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
【小问1详解】
危害:根据材料“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把虎门销烟运动作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因此,材料中的“运动”“战争”分别指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
是否同意: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打开中国市场,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理由: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分析即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虎门销烟只是一个借口,即便没有虎门销烟,也会爆发鸦片战争。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析,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因此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认识: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分析,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应该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
【小问4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了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我,没有看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焚烧,史称“火烧圆明园”;
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的“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产生巨大的损失。
32.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时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并说出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洋务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1)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关键: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类别: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联系: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政府的财政紧张状况。
(3)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
【小问1详解】
目的:根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因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 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因此李鸿章等人认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关键:根据材料一“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小问2详解】
类别:根据材料二“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时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可知,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两大类。联系:根据材料二“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并结合所学可知,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政府财政紧张状况。
【小问3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可知,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问4详解】
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等角度进行分析。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上数日不报,各公车再联十八省同上一书。广东举人康长素(即康有为)者,素有时名,尝以著书被谤议于时,主其事,草疏万八千余字,集众千三百余人,力言目前战守之方,他日自强之道。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要求变法自强。自此,百日维新正式开始。在此期间,维新派通过光绪皇帝发布了110多道诏令,主要内容是:……提倡兴办实业,设立国家银行和农工商总局……创办京师大学堂,各省设初、中、高等学堂,派遣留学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同上一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写出这次变法除材料中提到的康有为外的维新人士二位。
(2)材料二中的空格应该是什么?材料中的“京师大学堂”就是今天的什么学校?
【答案】(1)历史事件:公车上书;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人物:梁启超、谭嗣同等。
(2)内容:“明定国是”诏书;
学校:北京大学。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书上数日不报,各公车再联十八省同上一书……集众千三百余人,力言目前战守之方,他日自强之道”和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代表人物有梁启超、谭嗣同等。
【小问2详解】
内容:根据材料“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百日维新正式开始……”和所学可知,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学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今北京大学的前2024~2025(一)开学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某校开展禁毒宣讲。以下能列入宣讲的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李鸿章兴办洋务
C. 邓世昌黄海御敌 D. 聂士成保卫天津
2.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 鸦片输入的危害 B. 政府财力的不足
C. 军队战力削弱 D. 清朝统治的腐败
3. 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抗英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
A. 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 B. 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D.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4. 有学者在提及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指出: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这一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5. 近代史专家茅海建教授将自己有关鸦片战争的再研究的著作取名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导致清朝“崩溃”的主要依据是
①中国市场大门被列强完全打开②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③列强的侵略魔爪伸向中国内陆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 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清政府武器落后 B. 战备不足
C. 政府妥协退让 D. 腐朽落后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 )
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②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④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一条款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通商章程善后条款》
9. “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0. 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军人巴特雷写信给雨果,炫耀“这次远征(中国的)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雨果回信谴责“这次远征”是“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巴特雷和雨果往来信件中讨论的事件是( )
A.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B.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英法联军火烧夏宫 D. 英美联军洗劫圆明园
11. 太平天国颁布:“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段材料的内容出自(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2.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为封建落后的古老中国带来无限生机的“风雷”。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是( )
A. 永安建制 B. 北伐和西征 C. 天京事变 D. 天京的沦陷
13.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失败主要原因是( )
A. 石达开意气用事 B. 杨秀清得寸进尺
C. 农民阶级局限性 D. 反动势力太强大
14.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5. 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他喊出了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6. "中国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材料可以说明( )
A. 闭关锁国的影响 B. 洋务运动的特征
C.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戊戌变法的目的
17.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
A. 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 在某种程度上抵制了外来资本入侵
18.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 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 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 引发下表中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 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1. 1894年12月20日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这样一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这评价的是
A. 日本出兵朝鲜 B.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C. 黄海海战 D. 旅顺大屠杀
22. 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A. 黄海大战 B. 辽东战役 C. 威海卫战役 D. 廊坊之战
23.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开放天津为商埠
C. 开放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 D. 割香港岛给英国
24. 赫德:“皇帝方向是正确的,但他的顾问们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该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 经验不足急于求成
C. 顽固守旧势力强大 D. 将希望寄托于光绪
25.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 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6. 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维新变法阻力很大
C. 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 “实业救国”成为共识
27. 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A. 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 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 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8.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9.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屈辱”与“抗争”有直接联系的有
①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②第二次鸦片战争——京师大学堂
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江南制造总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0. 如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关于这一时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方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其后签订的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反映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D.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气焰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
——《炮子谣》
材料二:“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成,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
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遏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了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我,没有看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看到过圆明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2)材料二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从这场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
32.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时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并说出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洋务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上数日不报,各公车再联十八省同上一书。广东举人康长素(即康有为)者,素有时名,尝以著书被谤议于时,主其事,草疏万八千余字,集众千三百余人,力言目前战守之方,他日自强之道。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 》,要求变法自强。自此,百日维新正式开始。在此期间,维新派通过光绪皇帝发布了110多道诏令,主要内容是:……提倡兴办实业,设立国家银行和农工商总局……创办京师大学堂,各省设初、中、高等学堂,派遣留学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同上一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写出这次变法除材料中提到的康有为外的维新人士二位。
(2)材料二中的空格应该是什么?材料中的“京师大学堂”就是今天的什么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中心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