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2025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 (含解析)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3.下表中的史事可以说明( )
时间 事件
1874年 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
1879年 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
1885年 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
1894年 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A.日本已经侵占中国腹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日本提出“门户开放”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4.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 “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 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 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 ”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
A.清军的战斗力不强 B.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C.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5.某班举办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下列所选故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④邓世昌英勇抗敌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6.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以“建威自保,以战为守”为建军指导思想……北洋舰队自始至终没有突破黄海的活动范围,更无意在海上寻求同日本的决战,消灭日本军队的海上补给线。这说明( )
A.北洋海军实力弱小 B.清政府海权意识缺乏
C.日本蓄意发动战争 D.日本海上补给线过长
7.漫画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漫画《“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落实
C.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8.1894年北洋水师与日本交战后失利,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第六款中有在“浙江省杭州府开设通商口岸”,杭州城北拱宸桥一带随后成了英、美等国的公共通商场所与日租界。此条约的设立可以看出中国(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彻底沦落为列强统治工具
9.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
D.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10.徐中约认为“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政权……”,其中的“这场败仗”和“自强运动”分别是指( )
A.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戊戌变法
11.著名学者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梁启超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由此可见,甲午中日战争( )
A.开启军事近代化 B.破环了社会经济
C.促进了国人觉醒 D.打击了清朝统治
12.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英国和美国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材料题
13.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探究一】列强经济侵略的深入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逐步加深的。( )
B.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完全打开,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
【探究二】中国经济遭受外来冲击
材料二 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但是……西方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广。战后,鸦片走私实际上变成一种公开的、畅行无阻的贸易,仍是西方侵略者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手段。战后,中国丝、茶等的生产和出口贸易,开始走上了依附外国资本的道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畅言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我国的手段。指出有识之士提出的强国御侮的办法。
【探究三】晚清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
材料三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年 3281 77 969 23
1885年 3071 40 3923 51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
(4)综上,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是哪里?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是反映哪场战争的局势图?在黄海战役的大东沟处,哪一位爱国将领壮烈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图中的哪一地点?
材料三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3)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条约里的内容哪一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伤害最大?对中国造成何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D B B C B B C
题号 11 12
答案 C D
1.D
【详解】根据题干“致远”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是中日双方舰队主力的决战,北洋舰队中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船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准备同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牺牲。这一战役的失利使中国完全丧失了制海权,从而导致了北洋水师的覆灭和整个战争的失利。因此这首诗描写的应该是甲午中日战争,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致远”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与题干“致远”不符,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致远”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依据题干“1895年”可知,这一年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D项正确;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是在1900年,排除B项;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1874年,日本曾试图武力侵入中国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结合所学可知,从1874年开始,日本策划侵略中国台湾、中国藩属国琉球、制定扩军计划、出兵藩属国朝鲜,进而发动甲午战争,侵略中国。因此这些史事表明日本早就蓄意谋划侵略中国,D项正确;1894-1895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材料论述的是该事件的背景,排除A项;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筹建近代海军,但材料反映的是日本蓄谋侵略中国,排除B项;美国提出门户开放,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恭亲王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再结合所学可知,恭亲王是清朝的重臣,没有认识到日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还寄希望于其他民族、国家对清政府的帮扶,阻止日本的侵略,可见,这则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D项正确;中国正在推行洋务运动,战斗力有所增强,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清军战斗力的描述,排除A项;此时,日本完成明治维新,军事战斗力强大,但日本军事力量在材料中未进行描述,无法得知其是否强大,排除B项;清政府内部不团结,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某班举办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下列所选故事排序正确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间是1878年,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在1862年;③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是1839年;④邓世昌黄海海战的时间是1894年。所以按照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海军的建军指导思想落后,且北洋舰队自始至终没有突破黄海的活动范围,更无意在海上寻求同日本的决战,消灭日本军队的海上补给线,这表明中国的近代海权意识淡薄,B项正确;北洋海军成立于1888年,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排除A项;1894 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题干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存在跨海作战、补给线过长的弊端,可惜当时清廷没有把握战机,加之北洋水师实战经验缺乏,经常以陆军作战思维指挥海军作战,在战略运用上严重失误。题干中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由图片材料“《“China”被撕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鸦片战争英国率先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与“‘China’被撕裂”不符,排除A项;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与会的美、英、法、日等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规定各国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各国在中国机会均等,中国对外门户开放,这一公约使美国实现了其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China’被撕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1894年北洋水师与日本交战后失利,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和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主要在东南沿海,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B项正确;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沿海扩大到内地,并非“由内地扩大到了沿海地区”,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但此后逐渐深入内地,并非“沿海和内地同时被迫开放”,排除C项;近代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先沿海后内地,并非“仅限东部沿海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据材料“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政权……”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其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六十年代,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而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戊戌变法于1898年以失败告终,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使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后国人群情激奋,知识分子将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促进了国人的觉醒,C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军事近代化,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排除A项;题干反映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国人觉醒,未体现破环社会经济,排除B项;题干反映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国人觉醒,未体现打击清朝统治,且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可知甲午战后各国在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列强在华建厂合法化,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这就导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D项正确;题干主要说明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没有涉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没有涉及侵华的具体国家,排除B项;“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1) 正确 错误
(2)手段:向我国倾销商品;鸦片走私;掌控我国的丝、茶等传统贸易。
办法: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
(3)农业税收入减少,工商杂税收入增加;工商杂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入。
(4)列强入侵;政府推动;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详解】(1)辨析:A:根据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可知,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确实呈现出逐步加深的趋势。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不平等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还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赔款等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因此,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B: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确实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冲击和影响,但并未被“完全打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虽然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但并未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完全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此后,随着列强的进一步侵略和扩张,中国市场才逐渐被打开,但这一过程是逐步的,并非一蹴而就。因此,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2)手段:根据材料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我国的手段是向我国倾销商品;根据材料二“战后,中国丝、茶等的生产和出口贸易,开始走上了依附外国资本的道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我国的手段是掌控我国的丝、茶等传统贸易。
办法:根据材料二“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畅言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可知,有识之士提出的强国御侮的办法是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
(3)变化:根据材料三“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可知,从1849年至1885年,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是农业税收入减少,工商杂税收入增加;工商杂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入。
(4)因素: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列强经济侵略的深入: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中国被迫开放多个商埠,这些商埠的开放使得中国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府推动:晚清政府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开始调整财政政策,增加工商杂税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些探索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列强入侵;政府推动;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等。
14.(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英国和法国。
(2)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威海卫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详解】(1)战争:据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地点;据材料“夏宫”我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所以被劫掠的地点是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主凶: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和法国为主凶,美国和俄国为帮凶,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权益。
(2)战争:据图片中的信息“黄海”可知,战争涉及黄海海战,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
将领: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最终壮烈殉国。
地点: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海卫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为争夺山东半岛而进行的战役。此战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一味妥协,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日军完全控制渤海湾,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条约:根据材料中的“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内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此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涉及割地赔款等内容,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沦丧,便利 了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了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2025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 (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