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3 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它们的都城分别是( )
A.咸阳、洛阳 B.咸阳、长安 C.长安、洛阳 D.洛阳、长安
2.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诸葛亮
3.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明帝
4.东汉初年,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政府实行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君主专制 B.促进地方经济 C.充实边疆军费 D.打击地方经济
5.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百家争鸣 D.休养生息
6.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刘秀前后颁布六次释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刘秀大规模释放奴婢的主要影响是( )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
C.减轻了国家负担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7.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8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A.统治者实行暴政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陈胜吴广起义 D.诸侯割据一方
8.为避免重蹈西汉覆辙,光武帝规定“后宫之家(此指皇帝母亲的亲戚),不得封侯与政”,两汉败亡的一个相同原因是( )
A.外戚干政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土地兼并
9.下面是一幅关于东汉时期政治局势的漫画。此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C.导致了地方割据混战 D.直接导致东汉灭亡
10.《后汉书·孝灵帝纪》中记载:“中平元年春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黄天”,其部帅有三十六方,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人各执其王以应之。”材料中描述的事件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巢起义 C.黄巾起义 D.金田起义
11.小明看完某历史书后制作了如下知识线索。据此判断,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 )
光武中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黄巾起义
A.秦朝灭亡 B.楚汉之争 C.西汉兴衰 D.东汉兴衰
二、综合题
12.某校同学开展了历史主题研究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
材料一 从刘秀称帝的次年至建武十四年,共下解放奴婢令六道,解放奴婢的地域范围,适用于全国;奴婢种类,包括了因贫穷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为官奴婢者,被权势之家掠为私奴婢者……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
——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概括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提到的“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西汉初,也曾出现过相似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探究问题二】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局面产生的影响。
【探究问题三】
材料三 为了满足宫廷需要,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捞回自己买官时的花费,官员贪赃已是常事。除人为的各种祸难之外,此时天灾也似乎特别流行。仅汉安帝一朝十九年中,水灾即达十一次,旱灾七次,蝗灾七次,受灾范围遍及中华大地。……最终,在“甲子”年,一场经过精心准备的、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提到的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并概括这场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结合上述三组探究问题为该研究活动拟一个主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研读及信息提取。
材料一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1)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材料二 东汉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寿命(岁)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
(2)表中皇帝的即位年龄和及寿命有何特点?这与东汉后期的政局有何关联?
材料三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3)结合所学说明黄巾起义得到天天下响应的原因。
(4)请为以上三则史料概括一个历史主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A B D B A B C
题号 11
答案 D
1.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C项正确;咸阳是秦朝都城,排除AB项;洛阳是东汉都城,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的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王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C项正确;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排除A项;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排除B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帝都洛阳,史称东汉,他是光武帝,C项正确;汉高祖是刘邦,排除A项;汉武帝是刘彻,排除B项;汉明帝是刘庄,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据材料“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光武中兴”,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君主专制,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民族、农业、政治等方面的措施,不仅是促进地方经济,排除B项;政府采取各项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从巩固统治角度出发的,而非为了充实边疆军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打击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上的局面,经济等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排除A项;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的繁荣局面,排除C项;休养生息是汉初实行的恢复生产的措施,不是一种政治社会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刘秀前后颁布六次释放奴婢、三次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秀大规模释放奴婢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刘秀多次释放奴婢与“抑制了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刘秀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表,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排除B项;刘秀大规模释放奴婢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东汉后期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下,身为皇帝母亲的太后大多临朝听政,重用外戚,当皇帝长大后,为夺回权力,又多依赖宦官,最终导致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B项正确;表格可以看出统治者即位时年幼,看不出统治者实行暴政,排除A项;陈胜、吴广起义是指秦朝末年爆发的农民大起义,排除C项;表格体现不出诸侯割据,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后宫之家”是指外戚,“为避免重蹈西汉覆辙”说明西汉败亡于外戚干政,东汉灭亡的原因是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故两汉败亡的相同原因是外戚干政,A项正确;唐朝灭亡后形成藩镇割据,排除B项;宦官专权是东汉灭亡原因之一,排除C项;土地兼并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可以,漫画反映了皇帝宦官阵营与太后外戚阵营争夺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未涉及地方的情况,排除C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未直接导致东汉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中平元年春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黄天’,其部帅有三十六方,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人各执其王以应之。”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84年,张角率众起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者头裹黄巾,故称“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C项正确;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金田起义是清末农民起义,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光武中兴”可知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从“光武中兴”到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的政治腐朽、社会混乱,动摇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以及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说明线索图主要讲述了东汉兴衰历程,D项正确;线索图展示的是东汉历史,与秦朝灭亡无关,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而发生的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汉建立者是汉高祖刘邦,而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排除C项。故选D项。
12.(1)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局面(东汉)光武中兴;局面(西汉)文景之治;
(2)政治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任意一点即可)。
(3)领导者:张角;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等(任意一点即可)。
主题:东汉的兴衰;
【详解】(1)措施:根据“共下解放奴婢令六道,解放奴婢的地域范围,适用于全国;”得出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局面: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其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局面:汉文帝、汉景帝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出现了文景之治。
(2)政治局面:从图片中的内容可得出当时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领导者: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直接原因),社会动荡。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爆发。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说明其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原因:根据“为了满足宫廷需要,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捞回自己买官时的花费,官员贪赃已是常事。”得出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等。主题:结合材料的内容可概括为东汉的兴衰;
13.(1)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
(2)这些皇帝年龄小,寿命短,大多不能实际掌控朝政,常常成为外戚、宦官操弄政权的傀儡,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4)东汉的衰败。
【详解】(1)政治状况:根据材料“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和所学可知,童谣鲜明地描述了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
(2)特点:根据材料“东汉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可知,这些皇帝年龄小,寿命短;
关联:根据材料“东汉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和所学可知,这些皇帝年龄小、寿命短,大多不能实际掌控朝政,常常成为外戚、宦官操弄政权的傀儡,形成了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3)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可知,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4)历史主题: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可知,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黄巾起义反映的主题是东汉的衰败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