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麻城市部分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
1.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由此推断,原始人类最需要的应是( )
A.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种植水稻 D.过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3.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 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这是因为黄帝( )
A.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推行了禅让制
C.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D.主持治水有功
5.《史记 夏本纪》中记载:“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材料中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伯益深得诸侯的支持
C.伯益建立了夏朝 D.伯益继承了禹的王位
6.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贝 买 贯 宝
A.货币 B.礼器 C.食器 D.酒具
7.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失去民心,最终在和汤的斗争中大败,夏朝灭亡。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建造鹿台堆集从全国抢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导致商朝政治混乱,人民不满。周文王起兵伐纣,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这三个故事中推测,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君采取利民措施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国君暴政,不得民心 D.周文王伐纣
8.如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件) 铁农具数量(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长沙衡阳61座楚墓 70余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9.我国在许多战国时期墓的考古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观察图一图二,可以推测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信息是( )
A.铜制农具在农业中普遍使用
B.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C.战国时期达官贵人喜欢用铜器陪葬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10.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11.“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推动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2.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戊: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李斯意在强调( )
A.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
C.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D.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
1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到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建立县制
14.《资治通鉴》中记载: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在当时( )
A.有利于营造廉洁简朴的社会风气 B.有利于打击诸侯豪强的嚣张气焰
C.有利于加强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 D.有利于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15.【西周分封制】
材料一: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为天子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西周封建(实行分封制)给古代国家与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周室将自己家族的子弟派到各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诸侯全为地方土著的格局。他们是周王室的亲属,与周王朝之间的关系,非夏商外服诸侯可比……在整个西周,这些诸侯未发生过商代土著方国那样时叛时服的情况。
——摘编自沈长云《先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子“授民授疆土”的依据和对象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
1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材料一: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
——摘编自《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而汉武帝则采用了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如节用裕民、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宽猛相济等。
——摘编自白岩《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帝国“官僚体系”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分析郡县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治国思想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17.【著名历史人物】
材料: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摘编自百度百科
阅读材料,围绕“你眼中的孔子”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由此推断,由于生存条件恶劣,原始人类最需要的应是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故选:D。
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北京人。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是考古发现中的第一手史料,能够有力地证明当时北京人会使用火并且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故选A。
3.【答案】C
【详解】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由材料“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可知指河姆渡遗址,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半坡遗址最早栽培粟而非水稻,排除ABD。故选C项。
4.【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所以每年的清明时节,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祭拜黄帝,以寄托念祖之情,A项正确;尧舜禹时期推行的是禅让制,排除B项;传说中的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排除C项;大禹主持治水有功,排除D项。
故选:A。
5.【答案】A
【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大禹的儿子“启”取代禹的继承人“益”登上了天子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A是正确的观点;BC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买”“贯”“宝”中都含有“贝”字,四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 起源于商朝,A项正确;商朝礼器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排除B项;“贝”不适合用来作食器,排除C项;“贝”不是酒具,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详解】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建“酒池肉林”腐化堕落,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故选:C。
8.【答案】A
【详解】据表格看出,广西、河南、湖南、辽宁、山西等多地都出土了很多铁器,这说明当时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故A符合题意;表格内容说明当时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不能说明当时铁农具制造技术水平、冶铁业的区域发展、铁主要的用途,排除BCD。故选A。
9.【答案】B
【详解】分析图片可知,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盔甲和兵器,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激烈动荡,B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C
【详解】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题干中“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
故选:C。
1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详解】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题干中推动这一时期“大变革、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A
【详解】A.根据材料中“(秦)穆公....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遂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可知,材料反映了秦国统治者重用人才,使秦国走向强盛,故李斯意在强调人才为秦国发展的出了巨大贡献,故A选项正确。
B.材料旨在强调秦国统治者重视人才,使秦国走向强盛,而不是强调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故B选项错误。
C.材料旨在强调秦国统治者重视人才。而不单是强调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错误。
D.材料旨在强调秦国统治者重视人才,而不是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详解】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但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商鞅被车裂示众。
故选:B。
14.【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汉武帝在位时期拒绝接受千里马等贡品,可见其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浮华,这有利于营造廉洁简朴的社会风气,A正确;汉文帝的做法体现了节俭,没有体现打击诸侯豪强势力,B排除;汉武帝提倡节俭的做法与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并没有直接关系,C排除;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
15.【答案】(1)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对象:宗亲和功臣等。
(2)权力: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等;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
(3)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故天子“授民授疆土”的依据是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对象是宗亲和功臣等。
(2)根据材料“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为天子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联系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是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等;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是为天子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
(3)作用: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16.【答案】(1)具体内容:在秦朝中央,权力最大的,是皇帝。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在皇帝之下,是丞相、太尉以及御史大夫。这就是秦朝的三公。在秦朝中央,丞相负责日常的行政工作,负责直接领导百官,处理正常的国家政务;太尉是国家的最高军事主官,全权负责国家军事;御史大夫则是负责监察。在三公之下,就是所谓的九卿,分别是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以及少府。在地方,有郡(守),县(令),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郡县制度的实施,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
(2)不同: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而汉武帝则采用了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具体做法: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措施;政治方面:重用儒生;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根本原因:秦暴政而亡。
【详解】(1)具体内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秦朝的官僚体系可从在秦朝中央,权力最大的,是皇帝;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在皇帝之下,是丞相、太尉以及御史大夫,这就是秦朝的三公;在秦朝中央,丞相负责日常的行政工作,负责直接领导百官,处理正常的国家政务;太尉是国家的最高军事主官,全权负责国家军事;御史大夫则是负责监察;在三公之下,就是所谓的九卿,分别是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以及少府;在地方,有郡(守),县(令),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等方面回答。作用:据所学可知,郡县制的实施,使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
(2)不同:据材料“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可知,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据材料“而汉武帝则采用了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如节用裕民、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宽猛相济等”可知,汉武帝则采用了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具体做法:据所学可从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措施;政治方面,重用儒生;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等角度回答。
(3)据材料“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可知,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如严刑峻法就是暴政的具体表现。
17.【答案】观点: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至圣先师)。论述: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指导。孔子的这些教育主张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大教育家,是至圣先师。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题干信息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提出观点——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至圣先师。结合孔子在教育方面贡献,进行论述。如: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还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指导。孔子的这些教育主张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大教育家,是至圣先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湖北省麻城市部分学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