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C B D A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B A C B
16.(1)特点:历史悠久;服务于农耕文明;政府注重干预保护;措施丰富多样;体现天人合
一思想。
(2)影响:改变了黄淮地区的水系与河道布局;有利于保障运河畅通,加强南北经济联系;增
加了洪涝灾害的频率;增加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成本;给黄淮地区民众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带来极大的破坏与不便。
(3)背景:原有黄河治理体系的解体;政局动荡,长期战乱;政府重视不足、财政困难,且管
理混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后果:引发水资源危机与空气污染;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17.(1)特点:受到英国基督教与政治传统的影响;带有强烈的殖民性;体现契约精神;反映
了资本主义早期民主、平等、法治的原则。
(2)因素:清末新政司法改革的推动;西方律师制度的影响;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律师行业
性组织的成立;北洋政府颁布法规,加强管理。
(3)认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应与国家指导思想
保持一致,与时俱进;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8.(12 分)略。
{#{QQABIYCEggAoQBBAAQgCAQXACgAQkhACCagORAAMMAIAyBNABCA=}#}历 史 试 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早在距今5000年前后小麦就已传入中国境内,但受整粒蒸煮的饮食习惯的限制,小麦口感不佳,难以消化,多用于喂养牲畜,其在中国的推广经历了反复甚至倒退。与春秋战国相比,汉初小麦种植规模明显缩小,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剧变影响作物生长 B. 秦末战乱导致人口锐减
C.作为军备物资需求减弱 D. 面粉磨制加工技术进步
2.图1是《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描绘了南唐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赏乐的场景,该作品体现了
A. 国家分裂和政治动荡的现实 B 门阀政治下士族的奢靡生活
C. 理学影响下文人的笔墨意趣 D.艺术审美和史料价值的统一
3.宋代君主一方面强调忠君,一方面以“礼臣”精神为指导,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不轻易杀士大夫。元朝受草原汗权强大的传统影响,皇帝对大臣可打可杀。明朝人于慎行在其笔记中说:“三代以下待臣之礼,至胜国 (元朝) 极轻,本朝因之,未能复古。”这反映出明朝
A. 君臣关系日益恶化 B. 君尊臣卑传统逐渐形成
C.君主集权更加强化 D. 主奴观念开始渗入官制
4. 道光年间,因受洪涝之苦,襄阳知府郑敦允改修樊城石堤,部分筑堤经费来源及数额如下表,据此可知,樊城水利工程建设
樊城石堤修筑捐输明细表 (部分)
捐款人 钱 (串) 捐款人 钱 (串)
陕西刑部郎中张联捷 4000 华严寺 525.5
山陕馆 3712.9 众粮行 800
武昌馆 2075.7 汪永亨 10000两元银
众票号 750 两纹银 刘萝卜 1500
历史·第1页(共6页) A. 受资金匮乏的严重制约 B. 由国家与社会力量同构
C.推动地方权力逐渐式微 . 民间力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5.张謇十分重视并鼓励棉铁工业的发展。他认为“棉铁二项,为近世界中必不可少之物也。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今后正宜努力使此二者皆可由本国供给”“制铁事业,关系国家生存”。但时人提出,棉铁主义的实施如若没有人才和财力的双重保障,很可能中途废弃,并认为棉铁主义如昙花幻影不可持久。据此可知,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
A. 扭转了中外贸易逆差 B. 源于其在棉铁工业领域的实践
C. 遭到了国人普遍反对 D. 有利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探索
6. 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一次演讲中描述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从这个运动开始,中国人民昂然站立起来,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猛烈作战,使历史变成人民自己的历史,旧中国变成人民自己的新中国。”这次运动
A. 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B.体现出中国工农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D.激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
7. 1904年,有人因为深感中国面对凌辱毫无羞耻感,所以在《东方杂志》中发文提及卧薪尝胆时写:“无忘前耻者,此物此志也。”1938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发表了一篇越王勾践故事,描绘了勾践在回国后对百姓的“总动员”,认识到越国如果要报仇雪恨,首先必须教育和训练百姓。这些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的解读
A. 适应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促成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出现
C.反映了民主革命的不断深入 D.体现了近代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8.图2是漫画家汪子美在1946年11月所作的漫画。这幅漫画折射出
A. 国民政府成为美国攫取利益的工具 B. 中美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增强
C. 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丧失统治基础 D.美国谋求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9.1950年,毛泽东指出今后人民解放军的任务除必须解放西藏、台湾及剿灭残余土匪外,主要是防范可能到来的帝国主义侵略与维持国内治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这体现了
A. 政治局势变迁迫使统一战略调整 B. 政权巩固推动国家安全观念更新
C. 两极格局形成削弱帝国主义威胁 D. 国防建设成为政府首要工作目标
历史·第2页 (共6页) 10. 图3是1953—1980年中国东、中、西部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的情况,据此推知,这一时期东、中、西部1953—1980年基本建设投资比重
A.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波动较大 B. 国家重视中西部城市化发展
C. 全国工业布局得到一定改善 D. 基建投资主要服务经济增长
11. 世界青年联欢节是由苏联主导、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型国际文体交流活动。从1949年至1962年,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了7次该活动,总计3000余人次参与其中,共斩获奖项156项。大部分中国获奖作品取材或改编自中国传统艺术,来自中国各民族和地区的舞蹈作品更是让世界耳目一新。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世青节有利于
A. 树立崭新国家形象 B 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C. 突破西方外交封锁 D. 塑造多元一体文化认同
12. 国债指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1981年,中央开始通过发行国库券来弥补当年的财政赤字。90年代初,国债发行出现柜台销售、承购包销与市场招标等多种方式,国债流通市场也逐渐建立。此后,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2012年国债年发行规模连续超过1.4万亿元。这一时期的国债发行
A. 有利于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B. 折射出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C. 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旨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13. 从公元前4000年起至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为止,包括古埃及法、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古印度法、希伯来法、古希腊法和古罗马法等,他们都宣称法的“正义性”与“公平性”,并且以“神”的名义,通过国家或国王予以公布,赋予法以神权主义的色彩。这反映出古代世界
A. 注重维护法的公平与正义 B. 利用法律来维护封建统治
C. 世俗权力凌驾于神权之上 D. 法律内容呈现趋同的态势
14. 19世纪中期以来,挖煤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戴维安全灯的发明逐渐取代了蜡烛,但刺激了更深煤层的开采,导致发生更多矿难。矿难发生后,有的矿主会以施惠的姿态支付一些赔偿金,但更多时候,矿主会指责这是受伤工人的过错,矿工和亲属也觉得这种不幸要么是运气不好,要么是上帝的意旨。据此可知,当时
A. 福利国家的建设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技术进步恶化了煤矿工人的境遇
C. 工业革命的推进亟需政府加强社会保障 D. 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历史·第3页(共6页) 15. 1983年3月,美国里根政府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决定重整军备,建立“一个包括以地面、空中和太空为基地的多种拦截手段的综合防御体系,可以对来袭弹道导弹的助推段、末助推段、中段和再入段逐层加以拦截,使美国免受核攻击的威胁,或把核攻击的危险性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一计划的目的是
①转变科研方向,和平利用太空
②带动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
③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
④给苏联经济制造压力,拖垮苏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 共55分, 其中16题25分, 17题18分, 18题12分)
16. (25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悠久的农耕文明,培育了传统的生态文明。早在先秦时期,政府已注重生态保护。据《旧唐书》记载,唐朝政府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宋代设有专门的生态环境部门——虞部,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不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宋真宗时期,知澧州刘仁霸以劝课农桑、提倡造林为内容编歌谣十首教民歌唱,以普及造林知识。元代统治者在环保立法上更侧重调整人与草原、生物之间关系。
——摘编自李玉皎、刘丰《中国古代环保制度之镜鉴》
材料二 明代迁都北京后,承担漕运的运河居于极易溃决的黄河下游,经常被冲坍。弘治年间实施黄河南移工程,把全部黄河水流逼入淮河。为了冲刷黄河下游泥沙,官府截断淮河下游河道,在平原地带修建巨型水库洪泽湖; 为了向运河最高处济宁段供水,又修建了微山诸湖,苏北、鲁南等黄淮地区每年都要蒙受严重的洪涝灾患。据统计,明代黄河决溢和改道456次; 清前中期黄河决溢361次……而这里的田地常年潴水成湖,民众忘了 “田” “地”之类词汇,而代之以“湖”;下田被称为 “下湖”。
——摘编自马俊亚《“下湖”:明清运河东移与黄河南移的生态后果》
材料三 清末民初以来,原有黄河治理体系逐渐解体,黄河水患频发。1913 年,濮阳双合岭决口,当时北京市政府着力进攻南方革命力量,无暇顾及,导致灾情不断扩大,拖延两年才完全堵复。1921年,《大公报》报道: “黄河上下游近来迭次决口,被水区域益形扩大,加以款项支绌,河工经费不能尽力筹拨,因之河防设施多有未周。”1933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李仪祉提出了黄河治本思想,但由于主管机关职权不定,治理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摘编自苏全有、臧亚慧《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彰的历史反思》等
材料四 20世纪70年代,人类对生物圈劫掠性破坏的后果,正不断地从许多征候中显示出来。生物圈中的人口正在加速度增长……城市的触角,以横穿大陆的高速公路和飞机航线的形式,伸向全球。毁灭性军事行为与日用品、食品和有机原料的大机器生产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不断地污染着生物圈的水层和空气层。……人类具有使整个生物圈不再适于生存的能力,这已在使数不胜数的野生物种灭绝中得到明显的表现,即使人类和其家养的动物也不能幸免。
——摘编自 [英] 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态治理的特点。(6分)
历史·第4页(共6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黄河南移的影响。(8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佳的背景。(6分)
(4) 根据材料四,总结人类对生物圈劫掠性破坏的后果。(5分)
17. (18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11 月11 日
材料二 清末司法改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在民国尚未成立之时,上海、香港等地已经出现了职业律师群体。1912年1月,上海建立了中华民国律师公会。同年9月,北洋政府司法部公布了《律师暂行章程》,确立了律师业的合法地位,规定了律师职业资格的取得方式、注册程序、义务及惩戒程序。1914年11月,司法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律师资格审查,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索贿、受贿现象,因此招致律师从业者的强烈不满。
——摘编自韦加速《北洋政府时期的律师法律制度及其影响探析》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集中力量制定了一系列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法律,将国家、社会、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法制基础。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制到法治,是静态的法制转化为动态的国家治理,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益和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国家各方面工作都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
——摘编自李银娥《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法治建设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历史·第5页 (共6页)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五月花号公约》的特点。(5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北洋政府时期律师制度发展的因素。(8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5分)
18.(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前,学术界出现一些关于1949—1965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争论,主要观点如下:
(一) 倒退论 持此观点者认为1949—1965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的大倒退,人民生活水平甚至赶不上民国时期,一些学者从新旧中国某教授、某工厂工人收入水平的变化出发,为此种言论进行注解。他们把这一时期“社会全面大倒退”的根源归结为中国选择了计划经济制度,是“系统的问题”。
(二) 停滞论 持此观点者认为1949—1965年是一个错误连着一个错误,国民经济陷于崩溃,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走上正道,并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说成是引进资本主义的结果。
(三) 曲折进步论 持此观点者认为1949~1965 年中国经济建设出现过挫折,但从大的历史过程看,中国经济仍是快速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在曲折中得到提高。
——摘编自朱高林《1949—1978年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历史评价》
根据材料,从上述争论中选择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2分)
历史·第6页 (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