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2025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验卷(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调研综合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一)
(45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班别: 姓名: 座号: 评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首都三十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这篇报道中的“典礼”是( )
开国大典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C.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D.庆贺北平和平解放
4.2023年6月4日,第二十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闭幕。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3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中的中美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一事件标志着( )
A.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半隆重召开。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次会议上决定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升起,参加庆典的王金凤激动地说道:“你说多少年了吧?109年!就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啊,是不是啊?我想这个红旗真的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北平解放
8.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刊发了一条统一承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广告,广告中标注价格可按市价九五折计算。这反映出当时( )
A.新生政权得到了人民拥护 B.个体私营工商业发展迅速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 D.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9.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 “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等,“人民”一词频繁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D.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0.1951年,达赖喇嘛在一封信中说:“过去,在我年幼未掌权期间,藏汉之间关系屡遭破坏,近日已通知阿沛及随员从速启程去北京(谈判)。”此次谈判促成了( )
A.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B.西藏和平解放
C.中国全境获得统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1.“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结合所学,材料叙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意义
12.2023年6月4日,在新加坡出席第二十届香格里拉对话会的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发表题为中国的新安全倡议的演讲时说,中国有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其歌词写道:“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这让人们不由想到电影《上甘岭》中那一幕幕经典的片段。请问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是哪一战争( )
A.鸦片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3.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元籍志愿军战士李化武不畏强敌,以钢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B.艰苦创业,百折不挠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14.八年级某班同学准备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他们主要参考的资料是( )
A.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B.抗美援朝文献 C.《甲午风云》影片 D.虎门销烟纪念馆
15.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新中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解放西藏
16.习近平总书记说:“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这一战”是指( )
A.红军长征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7.美国学者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朝鲜灾难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的失败……而且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从中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 )
A.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改变了中国经济落后的面貌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赢得了中国的民族独立
18.在党和政府号召下,青年踊跃参军,1950年底,牡丹江市和海林县共有2278名朝鲜族青年参军,吉林市乌拉街参军人员中满族青年占80%。人民还踊跃捐款,1951年8月底,藏区的康定、甘孜等地捐献50401万元,内蒙古捐献460余亿元。少数民族的这些表现,说明( )
A.解放战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空前支持 B.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抗美援朝激发了少数民族的家国情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9.中国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均田免赋
20.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如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
A.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B.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窗
C.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D.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下图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进行土地改革 B.举行开国大典
C.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22.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23. “土地确权”开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闸门,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取得新的权利。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B.土地国有变为农民所有
C.农民所有变为国家所有 D.土地国有变为地主所有
2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图1、图2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图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25.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共25分)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_______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 到了中午,广场上人山人海,形成了欢乐的海洋……下午3时,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广场上顿时安静下来。在鸦雀无声中,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一谷宗藩
材料二回忆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人指出材料二中关于毛主席讲的那句话记述有误,如需进一步验证这一材料的可靠程度,应当寻找哪些类型的材料?(4分)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某月某日,湖北一位兄长给弟弟寄了一封信,信文如下:
昨日接到你亲笔写的家信,并知道你在部队很好,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土改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斗争中又分了几次果实,现在生活得很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了,见(鉴)于你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
(3)材料三信中提到了哪两件当时的大事?结合史实,说出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6分)
27.(12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翻开这张泛黄的老报纸——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当年的历史盛况和恢宏场景仿佛重现于眼前。它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被誉为“新中国开国第一档案”,是新中国超级“红色国宝”、国家一级文物。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历史盛况和恢宏场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的理由。(6分)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调研综合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册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A A A B C A B B A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C C C B A A B B A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共25分)
26.(1)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分)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2分)
事件:开国大典。(2分)
资料:应当寻找当时的视频或音频材料,可以真实还原开国大典时的盛况。(2分)
(3)大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2分)
关系: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土地改革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踊跃参军,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可靠的兵源。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使土地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农业得以发展。(4分,意思相近即可)
27.(1)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
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以说“它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4分)
事件:抗美援朝战争。(2分)
积极影响: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2025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验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