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第6课时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测试试题(答案)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日本书纪》记载607年日本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及其他留学生来到隋都洛阳。联系所学可知,日本派遣隋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B.求取佛经教义 C.学习中国政治制度  D.颂扬西方文化
2.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批超过500人。其中,日本遣唐使团中杰出的留学生是 (  )
A.崔致远  B.阿倍仲麻吕 C.大祚荣  D.松赞干布
3.唐风渡鲸涛,真心鉴真情,他用生命和信仰铺就了人类精神和文明交流互鉴的大道,他66岁时东渡成功,其“东渡”的作用是 (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加强了文化交流  D.扩大了唐朝疆域
4.古代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这些史实可以用于说明 (  )
A.朝鲜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新罗深受唐文化影响 D.科举制优于新罗的制度
5.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这些史实说明唐与新罗的文化交流是 (  )
A.双向的  B.单向的 C.互斥的  D.对立的
6.(时空观念)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玄奘西行之路的起点是 (  )
A.广州  B.洛阳  C.新疆  D.长安
7.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和杂树丛生的峡谷……凭着坚定的毅力和智慧,长途跋涉几万里,终于抵达天竺。这体现了玄奘 (  )
A.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B.学识超群、德高望重 C.心怀天下、四海为家  D.坚持信念、矢志不渝
8.印度史学家阿里说:“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玄奘的这部著作是 (  )
A.《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B.《桂苑笔耕集》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9.以下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 (  )

A.中外交流频繁  B.政治制度完备 C.文学艺术繁荣  D.民族关系和谐
10.某同学搜集了玄奘、鉴真、遣唐使、崔致远等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
A.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B.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唐朝发达的科学与技术
11.《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中说道:“唐朝对外交往国家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范围之广,历史少见。”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力强盛   B.唐朝海陆交通便利 C.唐朝开放的态度   D.杰出人物的贡献
12.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曾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下列诗句中能加以佐证的是 (  )
A.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B.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D.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13.“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陀寺相遇的机缘……你,才是真正的行者!”与这首诗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
14.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下列史事中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是 (  )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鉴真东渡
15.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据统计,总数不下3 000人,有一些还身居高位。这说明唐朝 (  )
A.开放包容  B.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  D.政治腐败
16.唐朝作为一个积极的文化传播者,将自身的先进文化辐射到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能够证明此特点的史实是 (  )
A.张骞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17.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史料二 鉴真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阅读以上史料,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之间交往密切。七年级(1)班同学以“唐朝中日交往”为主题展开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
【历史解释 回忆学习之旅】
资料记载,当时的遣唐使团船只其实很小……四艘船至多有500多人,但是最终能侥幸抵达中国的,可能只有150余人。
(1)旅途如此艰辛,遣唐使为何还要前往中国 有人认为,遣唐使“把中国搬到了日本”,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家国情怀 传承东渡精神】
某著名学者曾说,对于我们国人而言,鉴真大师惊天地、泣鬼神的东渡成功,其贡献远不止大师在日本的成就,更多的是促进了中日文化的发展,留下了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最可贵的、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2)为何鉴真大师在中国和日本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结合材料说说“东渡精神”的含义。
【史料实证 比较两国货币】

(3)图1、图2两种钱币有何相同之处 从中你能得出中日交往的什么信息
【唯物史观 揭秘交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时期中日交往密切的原因。
答案
1.C 2.B 3.C 4.C 5.A 6.D 7.D 8.D 9.A 10.C 11.A 12.C
13.D 14.D 15.A 16.B
17.观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既有文化引进,也有文化输出。
论述:玄奘西行前往天竺,主要是研习佛法,将准确的佛学经典带回国内,促进国内佛教的发展;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的医学等先进文化带到日本,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在对外交往中引进和传播优秀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18.(1)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原因: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无私奉献、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等。(言之有理即可)
(3)形制相同。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4)唐朝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交通比较发达;等。(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第6课时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测试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