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
历史卷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与此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政府的目的是
A.帮助朝鲜人民 B.维护人民利益
C.打击美帝国主义 D.保家卫国
3.《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指出,“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据此推测,该文章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C.和平解放了西藏 D.最终完成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三次调整。与“三次调整"的共同作用无关的是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D.促进乡镇企业的崛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说明中共
A.决定与民主党派结合执政 B.致力建立民主平等的政治
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
6.新华社1949年10月1日报道:“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宜布典礼开始……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报道描述了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开国大典
C.中共七大 D.香港回归
7.在参观“最可爱的人”主题展览时,同学们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动: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美军枪口、邱少云以惊人毅力忍受烈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朝鲜少年而牺牲。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
A.伟大建党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 D.铁人精神
8.1950年以来,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调整。这些改革和调整从根本上是为了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9.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在《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写道:“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A.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C.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0.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 10月上旬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下图是画家赵延年于1953年创作的一幅宣传画(文字:多增加一分生产,多消灭一个敌人)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人民积极生产以支援抗美援朝
C.工人地位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 D.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生产热情
12.根据形势变化,1950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中央对我国财经工作方针作了及时调整:战争的支出第一,维持市场的支出第二,带投资性的支出第三。这里的“形势变化”主要是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朝鲜内战爆发 D.土地改革取得成效
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 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 700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践行了稳步前进的方针
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4.下面两个纪念章见证了新中国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
15.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小华同学在学习某课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
16.中国共产党在关注民生问题上利用土地创造了“中国奇迹”。下列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政策 表述
A 打土豪,分田地 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激发了地主的生产积极性,团结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
C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D 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现了农业方面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17.有评论认为20世纪50年代某场战争“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该战争对中国人民而言
A.是近代史的开端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推进了祖国统一 D.巩固了新生政权
18.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开始实行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特点的一五计划。不符合这一特点的建设成就是
A.长春一汽 B.沈阳第一机床厂
C.沈阳飞机制造厂 D.南京长江大桥
19.如图漫画名为《快马加鞭》,漫画中已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7年”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到“1958年”手上。“1958年”骑着骏马,一手接棒,一手快马加鞭向着“十五年赶上英国”的目标迈进。该漫画反映了
A.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热情 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场景 D.人们改变落后现状的迫切要求
2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础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700万匹,同时食糖1955年的全国零售比1950年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A.贯彻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 B.基本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D.实现了文教卫生现代化
22.下表为1950年前福建沙县镇头区茅坪乡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土地改革的
阶级成分 户数 人口数 田亩数
地主、富农 15户 69人 2521.82亩
雇农、贫农、中农 327户 1293人 748.13亩
A.背景 B.内容 C.实质 D.影响
23.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0月3日,周恩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时说:“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表明
A.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B.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三大改造后新中国国力大大提升
24.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急需文艺作品反映油田会战的情况,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大庆油田,深入体验生活,这样一首旋律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诞生了。这首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D.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漫画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1分)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对中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使我国的广大农民“从泥土中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1分)
26.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同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摘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解放牌汽车纪念邮票 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材料一中的“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2)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两例。(2分)
(3)材料三的时间轴中B段“变革”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在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分)
(4)材料四中“中共八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分)
(5)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1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产量/亿吨 1.13 1.44 1.64
(1)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期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历史事件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两个历史事件对新中国的共同影响?(1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
1954年9月,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949—1956年期间为实现“中国现代化”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参考答案
1-10 CDBDB BCDBD
11-20 BCAAB DDDDC
21-24 CAAA
25.(1)内部:经济残破,困难重重;
外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上孤立和威胁,经济上封锁。
(2)抗美援朝;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26.(1)变化: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理解: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2)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等。(任举出两例即可。)
(3)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答出任意两例即可。)
(4)时间:1956年。
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7.(1)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战斗;党的正确领导(或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中朝人民的团结抗战等)。
(2)1949年至1952年产量逐年增长﹔进行了土地改革。
(3)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28.(1)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变化:公有制经济占比超过私有制经济。
(3)措施:在经济上,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土地改革;在政治上,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历史卷(答案)